登陆注册
1738600000022

第22章 权变(7)

昔先王当时而立法度,临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理,事适其务故有功。今时移而法不变,务易而事以古。是则法与时诡,而时与务易。是以法立而时益乱,务为而事益废。故圣人之理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当时而立功,在难而能免。由是言之,故知若人者,各因其时而建功立德焉。何以知其然耶?桓子曰①:“三皇以道治,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五帝以上,久远,经传无事,惟王、霸二盛之美,以定古今之理焉。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仪,而威以刑诛,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注释

①桓子:即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博学多才。

译文

从前,先王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制定法律制度,根据当时的任务去做事情。法律制度适应当时的情况就能够贯彻执行,做的事情符合当时的任务需要就会创立功业。现在时势变迁而法度不变;任务发生了变化而正在做的事情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这就造成,法律制度和当时社会要求相背离,做的事情和社会任务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立法律反而使社会更加混乱,尽力去做事情,反倒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人,也不信奉今人,而是顺应社会实际情况建立功业,身陷危难也能避免引祸上身。由此来说,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功德。怎么知道这个道理是对的呢?桓子说:“伏羲、神农、祝融这三皇用道义治理国家,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帝靠仁德教化百姓,夏禹、商汤、周文王这三位君王用仁义来统治,春秋五霸用权谋智术来管理。”五帝以上,世代久远,经传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录,指有称王、称霸流传下来,用来作为评价古今盛衰得失的标准了。王道的治理方法,是铲除人间祸害,消灭弊端,然后再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之后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刑罚威慑他们,让他们明白好恶之分,学会如何取舍。因此,人们都受到了教化,归顺君王,天下太平,一片安乐,这是王者的治国之术。成就霸王,则指的是君王居尊贵地位,臣下处在低贱的地位,权力统一于君王一人手中,政令有专门的机构制定,贯彻赏罚,法令严明,百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命令下达就能贯彻执行,这是霸王的治国之术。

原文

《道德经》曰:“我无为而人自化。”文子曰:“所谓无为者,非谓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谓其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故曰,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舲舟,泛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原马,服①;孔、墨,博通也,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②,出险阻。由是观之,人智之于物,浅矣。而欲以炤海内,存万方,不因道里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远。故智不足以为理,勇不足以为强,明矣。然而君人者,在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夫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至。至精之感,弗召自来。待目而昭见,待言而使令,其于理难矣。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师旷瞽而为大宰,晋国无乱政。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此黄老之术也。

注释

①:青色的野马。②榛薄:丛杂的草木。

译文

《道德经》中说:“君王清静无为,则百姓会自然而然被教化。”文子说:“所谓的无为,并不是说引导他不来,推动他不去,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说遵循一定的理法做事,根据拥有的条件和能力去做事,顺应自然趋势。”所以说,商汤、周武王是圣明的君主,但却不能像越人那样乘坐小船,泛舟于江河湖海间;伊尹是有名的贤相,而不能如胡人那样驯服驾驭没有经过调教的野马;孔子、墨子有广博的学识,却不能像居住在山里的人那样,穿梭在榛薄丛林之间,踏过险阻。由此看来,人的智慧和世间广博万物比较起来,是很有限的。如果想要显明于海内外,感染招揽天下百姓,而不去研究遵循感召百姓的道理和方法,只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那么很快就会穷途末路了。所以,一个人的智慧不足以治理天下,一个人的勇敢不足以强大国家,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然而,作为君王,身居庙堂之上,而能够知道四海之外的事情,是因为他善于根据事物辨识其它的事物,触类旁通,依靠人了解其他人。冬季的阳光,夏天里的阴凉,万物都趋向于它们,而万物没有被强迫去这样做。根据事物内部的微妙规律去感染,不用召唤,被感召的事物自然就来了。用眼睛看才能使他知道真相,依靠命令才能让他行动,这样治理天下很困难。皋陶是个哑巴而掌管法律,能够使天下没有暴虐酷刑;师旷是个盲人,而做了宰相,能使晋国政治通明,井然有序。不用说话就能发布命令,不用看见心里就已经洞若观火,这是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是黄老之术。

原文

孔子闲居,谓曾参曰:“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①。”曾子曰:“敢问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敬齿则下益悌②,上乐施则下益亮,上亲贤则下择交,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知节。此之谓七教也。”昔明王之治人也,必裂而封之,分属而理之。使有司月省而时考之,进贤良,退不肖,哀鳏寡③,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人矣。上之亲下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其于信也如四时,而人信之也,如寒暑之必验。故视远若迩,非道迩也,见明德也。是以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千里之外”。

注释

①衽席:宴席,座席。这里指使平安。②齿:指年长的人。③鳏(ɡuān)寡:老年男子没有妻子称鳏,老年女子没有丈夫称寡。

译文

孔子闲居无事,曾对曾参说:“从前,英明的君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能做到了,那么国家就具备了强大的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御能力,国家就可以守得住;三至能够实行,那么就具备了向外征伐的能力,可以出外征战。英明的君王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一定能够让千里之外的敌人望而生畏,他拥有的强大的军队,定能够保证胜利归来。”曾子说:“向您请教一下什么是‘七教’?”孔子说:“在上的君王能孝敬老人,那么下面的臣民对老人才会更孝顺;在上的君王能够尊敬年长的人,那么下边的臣民就会更加敬重年长的人;在上的君王能够乐善好施,下边的臣民就会忠诚信誉;君王能够亲近贤才,那么下边的臣民就会慎重交往;在上的君王厌恶贪婪,那么在下的臣民就会知道廉耻;在上的君王好实行德政,那么在下边的臣民就会胸襟坦荡,为人公正;在上的君王廉洁礼让,那么下边的臣民就能举止有分寸,讲礼仪。这就是所谓的‘七教’。”从前,英明的君王治理人民时,一定会分割土地分封给臣子,分设不同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各项事务,并任命官员按月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招纳贤良人才,辞退没有道德行为不端的不肖之人,怜悯抚恤孤苦无依靠的人,抚养孤儿,救济贫穷的人,奖赏能诱导孝悌行为的人,选拔有才能的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七点,那么国家就没有负责刑狱的人了。如果在上的君王能够亲近在下的臣民百姓,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心腹,那么,下边的臣民百姓也会亲近君王,就像年幼的儿子亲近慈祥的母亲一样。那么在上的君王诚实信誉,就像一年四季更替一样准确无误,那么臣民对君王的信任就会像寒暑一样有明显的反应,因此君王能视远若近,并不是道路很近,而是因为君王有明德之光的照耀。于是,军队没有动,就已经威震海内外,不用施与利益,四海的臣民就自然亲近君王,这就是所谓的“明王的防御能力,能威慑海内外”。

原文

曾子曰:“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理;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之人和。”何则?昔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人和”。故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能官。有德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①。此之谓“折冲千里之外”。故曰,明王之征,犹时雨之降,至则悦矣,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故扬雄曰:“六经之理,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此孔氏之术也。

注释

①供命:听从命令。

译文

曾子问:“什么是‘三至’?”孔子说:“掌握了礼的真正含义,所以,虽然不谦让,却能治理好天下;懂得奖赏原则,不损耗财物,却能够让天下的士人很心悦诚服;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音乐,却能使天下百姓和睦相处。”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前,英明的君王必定要知道天下所有贤良人士的名望。既要知道他的名声,又要知道他实际能力。然后根据他拥有的实际才能,授予官爵尊崇他。这称为“礼仪的最高境界是不礼让却能使天下大治”。用天下人创造的福禄,来让天下有才之士富足起来,这称为“奖赏的最高境界是奖赏有度不致浪费而又能使天下有才之士心悦臣服”。如此这样,天下清明,美誉盛传,这就可以称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声而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天下人都和乐相处”。所以仁者行为要务莫过于爱他人,智者行为关键莫过于辨识贤人,为政之人的重点莫过于善于任用人才。有德的君王,能够提高这三方面的修养,那么四海之内,都会听从命令。这就称为“折冲千里之外”。所以说,英明的君王率军征战时,就像是天降及时雨一样,所到之处,人人悦服,这就称为“还师衽席之上”。所以扬雄说:“六经治国的道理,贵在于防患于未然;兵家制胜的道理,贵在于不战而胜。”这是孔子学派的治国策略。

原文

墨子曰:“古之人未知为宫,就陵阜而居①,穴而处。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高足以避润湿,边足以圉风寒,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不以为观乐也。故天下之人,财用可得而足也。当今之王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敛于百姓,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而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难理也。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人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②,冬则不轻而暖,夏则不轻而清。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故圣人作。诲妇人,以为人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足以为轻暖;夏则绤③,足以为轻清。谨此则止,非以荣耳目,观于人也。是以其人用俭约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当今之王,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必厚敛于百姓,以为文彩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由此观之,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也。是以其人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夫以奢侈之君,御淫僻之人,欲国无乱,不可得也。为衣服不可不节。”此墨翟之术也。

注释

①陵阜:丘陵。②衣皮带茭(jiāo):远古的人用干草拧成绳子,将兽皮绑在身上当做衣服。茭,指干草。③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译文

墨子说:“远古的人不知道建立宫殿,就着丘陵岩洞作为居住的地方,待圣明的君王出现后,他们开始建筑宫室。建筑宫室的原则是,宫殿的基础建设得高来避免室内潮湿就可以了,四周围墙的厚度能够抵御风寒就可以了,宫墙的高度可以区别男女的礼节就可以了。仅此而已,并不追求美观和享乐。所以天下百姓,财物充足不会匮乏。而现在君王的宫殿则和以前的宫殿大不相同。他们向百姓横征厚敛,将征集来的财物用在建筑宫室上,亭台楼榭蜿蜒曲折,宫室都用青黄颜色雕镂着,看上去宫殿宏伟壮观。建造宫室是如此的奢华,于是臣下竞相仿效君王,铺张浪费,最终,储存的财物无法帮助人们度过凶饥灾祸的日子,也无法赈济孤寡无依靠的百姓,国家变得贫穷而很难治理。看来建造宫室不可以不有所节制。

“远古的人不知道缝制衣服,当时他们用干草拧成的绳子,然后把兽皮绑在身上当衣服,在冬季不追求衣服轻而保暖,在夏天不最求衣服轻便凉爽。圣明的君王认为这样不适合人的需求,于是圣人就做衣服,并教诲女人去做衣服,做衣服的原则是,冬天的衣服用煮熟的帛做衣服,使衣服轻便暖和;夏季就用葛布做衣服,使衣服轻且凉爽,仅此而已,而不追求赏心悦目,供人观看,于是,那时的人们很节约简朴容易治理,当时的君王用财节俭,也容易被奉养。而现在的君王,他的衣服则和远古人的截然不同,他必定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用来做华丽柔细的衣服,用金铸成带钩,用珠玉作为衣服的配饰。由此看来,做衣服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身体的需要,而是为了美丽好看。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君主制作华丽的服装,人们渐渐变得骄奢淫逸,乖谬不正,难以治理。君王奢侈腐化,臣子很难进谏阻止他的行为。一个这样奢靡的君王,统治着骄奢乖戾的百姓,想要国家不混乱,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做衣服也要有所节制。”这是墨子学派的治国观点。

原文

商子曰:“法令者,人之命也,为治之本。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为百,由名分之未定也。卖兔满市,盗不敢取者,由名分之定也。故名分未定,虽尧、舜、禹、汤,且皆加务而逐之;名分已定,则贫、盗不敢取。故圣人之为法令也,置官也,置吏也,所以定分也。名分定则大诈贞信,巨盗愿悫而各自治也①。”

申子曰②:“君如身,臣如手,君设其本,臣操其末。为人君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网,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网,用圣人之符,则万物无所逃矣。”动者摇,静者安,名自名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因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

李斯书曰:“韩子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夫轻罪且督,而况有重罪乎?故人弗敢犯矣。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此商鞅、申、韩之术也。

注释

①愿悫(què):朴实,诚实。②申子:指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

译文

商子说:“法令是人们行为举动的命令,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例如一个兔子跑,有一百个人追逐它,想要抓到它,不是兔子可以被分成一百只,而是这只兔子的归属还没有被确定。满街市都有卖兔子的,而窃贼不敢公开取走兔子,这是因为兔子的归属名分已经确定。所以,名分没有确定,即使是尧、舜、大禹、商汤这样的圣人,也可能加入到队伍中去追逐兔子;名分已经确定,即使再贫穷的窃贼也不敢去抢取兔子。所以圣人制定法令,设置官职,任用官吏,就是为了确定名分。名分确定即使是大骗子也会变得忠贞守信,大盗也会变得诚实而自愿受法律的约束管理。”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擒拿反擒拿(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擒拿反擒拿(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擒拿中国拳术之一。是使用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等招法,进行擒伏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专门技术。擒拿不但技术非常复杂、规格十分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其动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擒拿术力求反侧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
  • 丑妃也嚣张

    丑妃也嚣张

    风王妃柳如心洞房花烛夜被夫君嫌弃从此被传为丑女因为小妾设计让夫君当众羞辱穿越而来的现代女柳如心一改之前柔弱作风先教训恶奴,再主动求休妻弃妃的生活嚣张无比池歌城,不得宠皇子,外表谦和,内心腹黑池歌城:“她是一只美丽狡猾的狐狸,我是一个善于捕猎的猎手,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手心。柳如心,你是属于我的。”池瑾枫,嘉妃之子,毓秀风雅池瑾枫:“柳如心,为了那个人我以为自己可以放弃任何东西,可是,你却让我意外了。”池玉卿,柳如心前夫,云帝最宠的俊美皇子池玉卿:“柳如心,是你骗了我,所以才让我负了你,不让我知道你的好,所以才如此无情待你,你要愚弄我到什么地步?池清华,云帝幼子,体弱多病。池清华:“虽然我人昏迷着,可是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岚,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则么去见她,她也知道我是骗她的,可是还是,还是愿意帮我。尤其现在我的血里有她的血,以后我想该好好的报答她。”“我想我永远也不可能忘记她了——”凌安岚,京城浪子,俊美多情凌安岚含笑:“今日帮柳小姐解围,不知柳小姐如何报答?还是,柳小姐对岚的求亲之举心动不已,如今听闻只是解围又失望不已?”凌安岚的笑意更浓。“凌公子多虑了。”柳如心并没有丝毫窘迫,款款温柔说到。凌安岚顿时发现自己遇到了对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女七元素

    魔女七元素

    没错,这是一次穿越!相貌平常、生活平淡的我,竟然在再平凡不过的一天遇见了一位漂浮在半空中自称是魔界守护者的男子,一切让平静的一切脱离了正轨!我竟然成为了肩负拯救魔界使命,万人争抢对象的魔女。幸好,我美丽的褐瞳拯救了我被万民朝拜的命运,得以安身立命。因为,魔女的眼睛必须是紫色的。
  •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一)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一)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幸福也需要奇迹

    幸福也需要奇迹

    当恋爱中的两个人,赤果果的相见,把自己献给对方,你会不会就此爱上她的全部?受过伤的心灵还能愈合吗?是生离死别的悲苦,还是前世孽债,今生亏欠?痛过之后,还有多少勇气再去追求?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凤凰玄女

    凤凰玄女

    “借来的,总是要还的。”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的三世的情劫,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们的宿怨。再相逢,一桩桩,一件件,爱、恨、情、仇的纠结。到底是一念执着,还是命运如此?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