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要注意时机
一般的礼品可以随时送给对方,可是有些礼品如果选择好赠送时机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每年的年历一定要赶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送为佳,如果等到十二月中下旬年历成堆的时候,你再送就无法突出。只有在别人还没开始送的时候你去送那才是抓住了时机呢!你要记住,对方对接受的第一本年历的印象是最深的。
上门送礼应什么时间段去好?一般来说,上门送礼一定要提前约定时间。上午最好在10点到11点,下午最好在4点左右。节假日大家都有睡懒觉的习惯,上午10点之前到就显得早了点儿。上午送完礼后,尽量不要停留在11点以后,也最好不要在别人家吃午饭。下午2点到3点,有人有午休的习惯,所以4点左右送礼比较合适。
通常情况下,送礼应选择的时机有:
道喜:对方有结婚、生育、过生日等喜事时。
道贺:对方晋级、乔迁、出国等。
道谢:受到他人帮助之后,可以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礼物相赠。
慰问:对方遇到天灾人祸,身处逆境时。
纪念:朋友久别重逢、恋人相识周年、结婚周年等有纪念价值的日子。
节日:传统佳节如春节,国人走亲访友时习惯赠送一些礼品;遇到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也应有所表示。
态度友善,举止得体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在我国传统的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是一点儿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用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
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礼物的包装要注意
赠送的礼品要有精美的包装,不可把一堆没有包装的礼品放在一起,随便用提包一装就给人送去,这样礼品再多对方也不会高兴的,因为这是对对方不尊重的行为。送礼送礼,许多话都表现在“礼”上,所以对礼品的包装一定要讲究。
礼物应该讲究视觉感受,好的包装能够让礼物显得更隆重一些,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而且包装可以增加礼物的社会人文内涵,弱化礼品本身的价值概念,让礼物好上加好。西方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其实礼物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是以它为载体传递的无形价值。所以馈赠礼物者也应该重视包装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和心意。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包装要与礼品本身相匹配,不要过度。因为接受礼物的人往往是通过包装来判断礼物的价值,如果发现礼物本身与期望的差距太大,就会产生与送礼目的相反的效果。所以要让包装发挥“增效”作用,就要适度包装。
以上说的是送礼的礼节,下面谈谈接受礼物的礼节。
感谢
送接礼物的礼节。收到礼品时,应双手捧接,并立即表示感谢。中国人收礼后一般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外国人则习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说上几句赞美礼品的话。要是知道了礼品比较贵重的话,还是当面拆开包装最好。如果收到的礼品不合心意,也应当像接受自己所喜欢的礼品一样,说上几句感激对方和赞美礼品的话。
做好回礼准备
接受馈赠后,得想办法回礼才合乎礼貌。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外国人同样如此。尽管在接受馈赠时无法马上回礼,但是在日后也得准备礼物回赠对方。
摸好请“客”潜规则
与一位好久不见的相识路上相遇,寒暄之后对方对你说:“啊!好久不见,有空一定到我们家来做客啊。”结果你准备了礼物,等了好久,这位相识也没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你愤愤地说:“这人说话真不算话。”
其实这位相识的说话方式是种社交口气,意思并非真正的邀请。了解这一点后,我们都能认清此乃客套话,所以不必真的准备什么。如果你误以为他是真邀请而真登门拜访时,一定会惹来或大或小的麻烦。我们一定要懂得请客之道:如果他真的邀请你,会跟你约定具体的时间、地点的。
两位同学去拜访一位仰慕已久的老师。到了老师家里,师母亲切地招呼他们吃水果,并热情地给他们一人拿了一个苹果。因是初次上门,甲同学有点儿不好意思,所以再三推辞后接过苹果放在桌角。热情的师母看了看他没说什么,不过却同接过苹果就吃的乙同学聊起了家常。
同是学生,为什么师母待他们一冷一热呢?
家宴宴席上坐着男主人、科长,以及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非常丰盛了,可是,围着花布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对付着用点儿!”
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还没有吃完的菜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客气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结果其他同事吃了没几口,就找理由走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涉及了做客与待客潜规则了。
吃掉主人的东西是对她热情款待的这份心意的一种最好的肯定。其实像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在咖啡店里碰上别的朋友,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你入座,然后请你吃东西。这时候最好别不好意思,不妨大大方方接过来吃,他们若是真心的,你接过来就表示你接纳了他们的热情,他们会自然地感到你的亲切与随和。
在第二个故事中,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将如何想?他们很难堪,于是未等宴席告终,就“有事”告辞了。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尽管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需要维护面子。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人们交际时,对重要人物恭敬有加,对小角色却态度冷漠,这样自然会伤后者的自尊。
待客与做客中有许多需要留意的潜规则,稍不留意,往往会为我们的交际带来麻烦,让人不欢而散。在此列举一些需要注意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当天做客
如果要拜访别人,一定要提前用电话或书信与主人约好时间。时间约定后,要准时赴约。如遇特殊情况,要事先与主人打招呼,重新约定拜访时间。拜访时间的约定尽量避开被访者的用餐时间。
仪表应整洁、庄重,着装要朴素大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到主人门前时,要轻轻敲门或按门铃。主人听到敲门或电铃声出来后,互相问候方能进屋,不可门开即进;即使门口大开,也不可直入屋内,而应在门口说一声:“张教授在家吗?”忌讲“里面有人吗?”待主人招呼进屋后方可进屋。
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使劲敲或用脚踢门。敲门或按门铃后,屋内若无反应,可再敲或再按电铃,但时间不可过长。
进入主人家门后,要将自己的帽子、大衣、手套、雨具等交给主人的家人处理,如果主人家屋内是地毯或地板铺地,则应向主人要求换拖鞋。
进入屋内后,要向长者、熟人以及其他先来的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座位后就座;主人端茶点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主人献糖果,要等年长者和其他客人先取之后自己再取用;烟灰要弹在烟灰缸内,果皮、果核不要乱扔乱放;不可随便翻弄主人家的东西。
进入餐厅后,第一件不应忘记的事情是打招呼,尤其要与女主人打招呼,并对主人的宴请说一些赞扬话,为主人创造融洽、热烈的气氛;入席时要按既定次序入座,不可贸然坐下;坐在餐桌前要注意体态礼仪,主人祝酒时要专注地听,主人敬酒时要起立回敬,即使不会饮酒也应沾沾唇以示尊敬,待主人招呼后才动筷夹菜;进餐中要注意饮食礼仪,席间谈笑应多谈些愉快、轻松的话题,中途离席要尽量避免,确实无奈应向主人说明歉意方可离去。
告辞前要向男主人和女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谢意。主人送出门口时,客人迈出一步要转回身致谢。当主人送你走到门口将分手时,应主动与主人握手道别,并向主人说:“请回”“请留步”等话。
客居小住
有时要在亲朋好友家中小住几天,由于自己的到来已给主人增添了许多麻烦,更应注意有关礼仪:首先,要了解主人的生活习惯,尽量遵从主人的这些习惯,自己住的房间要自己打扫;其次,主人陪你观光购物时费用尽量自己支付,时间尽量选择主人的节假日;再次,在小住期间,未经主人准许不要进入主人书房或卧房,也不能随意翻阅书刊、信札等物品,话题应避免涉及主人隐私或钱财的内容;最后,客居期间应别忘为主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接待客人
以上说的是做客时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我们招待客人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在家里请客一般来说比较随意,要提前打扫门庭以迎嘉宾,并备好茶具、烟具、饮料、水果、糖、咖啡,等等。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客人来到家中,要热情接待。但也应注意一些必要的礼仪。
待客时,主人不要穿着太随便。如在家中穿睡衣睡裤,应换成便衣,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客人,也应换上便衣。
在宴请客人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首先,要注意席位的排法。席位的排法相对要有所讲究,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家庭宴请。中式宴会的席位安排,因正房为坐北朝南,所以方桌北面(向门一面)为主宾席,以迎门一方的左为上、右为下,是为首席和次席。两旁仍按左为上、右为下依次排位。主人则背门而坐。
我国的习惯是按每人本身的职务排列,以便于交谈。如果太太也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其太太坐女主人右上方。
其次,要注意上菜的顺序。一般比较郑重的家庭宴会都要讲究上菜的顺序,即在客人呷酒叙谈时,先摆冷盘以佐酒,然后再上热炒、大菜、甜菜、点心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