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于人,把话说好
每个人都有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在求人办事时,你会发现,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求别人办事,对方能心甘情愿地应允;但是有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总是失望而归。其实,关键在于说话的技巧和分寸。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向别人提要求,通常都很难开口。不仅是你,对方也会感到有一定的麻烦存在。所以,有效的语言手段非常必要。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讲究分寸就会让人难以拒绝。
一个小厂的厂长,希望与一家大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遭到该公司副经理的拒绝。第二天,他又找上门,要直接面见总经理,他被告知,谈话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他被引见给总经理时,发现总经理正在小心翼翼地掸去一幅书法立轴上的灰尘。他仔细一看,是篆书,便说:“总经理,看来您对书法一定很有研究。唔,这幅篆书写得多好,看这里悬针垂露之法的用笔,就具有一种多样的变化美……”总经理一听,啊,此人谈吐不凡,一定是书法同行,于是说:“请坐,请坐下细谈。”
他们从书法谈到经历,总经理还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史,小厂厂长很懂说话艺术,谈话时适时提问,使总经理得以最大范围地展开叙述。最后,总经理很痛快地就和那家小厂合作了。
从对方感兴趣或引以为自豪的话题展开交谈,在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请求。可以先强调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对方达成共识,然后顺势就解决此问题提出请求,使对方不好推却。
在求别人帮忙时,一定要掌握好求别人帮助时的分寸,以求达到最好的求人效果。如果你请求的人是以前不相识的人,如何开口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请求的人是认识的朋友,那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与分寸。
请求别人,也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此外,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
当我们向别人求助遭到拒绝时,如果对方只是因为意气用事或其他一些细小的原因而拒绝,这时,我们就应当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帮助对方分析其决定,然后再促使其答应已方的请求。
当遇到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时,可以把对人的请求融入动情的叙述中,或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以使对方不忍袖手旁观。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
求人时也要注意互利原则。在求人时不忘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
善意谎言,安慰他人
生活中,面对有些情况,我们讲实话对人、对己、对事都无益。既然真话会伤害别人,我们可制造一些“谎言”,它可以起润滑作用,可以使人际关系更融洽、更亲近。
在现代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并非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必须诚实以对。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能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人是具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的,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用一些小小的“谎言”,有时会带给一个人生活的希望,有时甚至能改变了一个人生命的轨道。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人们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曾经有一位农村教师,他撒了一个谎,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他能当作家,那一个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熏染、鼓励和塑造中,孩子们变得勤奋刻苦,懂事好学。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这座小村庄也因此闻名遐迩。人们都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可以预知未来。其实,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将一个美丽的谎言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一粒种子在土里,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感动,虽然有时候我们见到的谎言大多是欺骗和愚弄,但真正的爱,藏在我们的心中。或许不经意间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充满爱的善意的谎言,却能够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因此,人际交往中,巧妙地说一些小小的“谎言”,往往可以使人际关系更融洽、更亲近一些。
比如,在安慰别人时,尽量使用一些不会伤害别人的话语,必要时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也要有度,一旦超过那个界限,即使出于善意,也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合理地把握谎言的“度”。有时候,有些善意的谎言是必须的,但毕竟生活还是现实的,不能一味地以谎言来解决问题。
身处窘境,幽默化解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由于不慎或有意而使我们身处窘境,或是向我们提一些非分的请求,或是问一些我们不好回答或暂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此时,我们如果直接表明“不满意”、“不可能”或“无可奉告”、“不知道”,往往会给彼此带来不快。如果我们想从窘境中脱身而出,不妨借用幽默的力量。
有一次,英国上院议员里德在一篇演讲将近结束时,听众都很认真地望着他,都在倾耳听着每一个字,但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的椅子腿断了,那个人跌倒在地上。如果这时作演讲的不是像里德这样灵巧的人,恐怕当时的局面会对演讲产生一种破坏性的影响。但是聪明的里德马上说:“各位现在一定可以相信,我提出的理由足以压倒别人。”就这样,他立刻就恢复了听众的注意,而那个跌倒的人也在别人善意的笑声中,找到了一个新座位。
这个故事给与我们的启迪是:恰到好处的幽默能够使双方都从窘迫的情形中脱身而出,里德就是依靠这一点化解了演讲中的尴尬局面。
如果我们面临不好回答的问题,而又不能以“无可奉告”进行简单的说明时,不妨找一个大家都能领悟的笑话来说,可以转移对方的视线。
1972年,在美苏最高级会谈前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向基辛格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倾盆大雨地、成批地发表声明呢?”
基辛格沉着地回答:“你们看,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在一片轻松的笑声之中,基辛格解答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生活离不开交流,交流必然会产生融洽与对立。一旦身处窘境,面对无礼要求或做不到的事情,就像站在悬崖上,前面是深渊后面是追兵。此时婉言拒绝或摆脱便成了我们必须精通的一种说话方式,而灵活的头脑和幽默的谈吐可以让我们突生翅膀,顺利飞跃到高处,摆脱进退维谷的境地。
无理取闹,给予警告
张林和奶奶一直相依为命地住在老房子里,和楼下的林女士家也一直相安无事。在林女士的丈夫因车货不幸去世后,林女士就莫名其妙地开始找张林家的麻烦,有事没事的时候就跑到张林家大吵大闹,说她的丈夫是因为张林家太吵才死去的。到了晚上,林女士就用木棒使劲敲打自家的天花板,使得住在她楼上的张林和奶奶根本没有办法好好休息。张林本来对些这事情感到很气愤,准备去找林女士理论一番,可是一想到林女士刚死了丈夫,可能心情不好才会这样,所以张林也就忍了。
但是,张林的忍让并没有让林妇士收敛,反而使她变本加厉地制造麻烦。有一天,张奶奶要去市买菜,下楼路过林妇士家门口的时候,林女士突然拉住张奶奶,不让她过去。嘴里说着骂骂咧咧的话!后来林女士还推了张奶奶一把,使张奶奶跌倒受伤。邻居见到以后,都劝张林报警,因为林女士的所作所为,也对周围的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张林虽然十分生气,但是他不想把事情闹大闹僵,所以他去找林女士理论,告诉她不要再无理取闹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就会报警!经过这次以后,林女士也慢慢地收敛了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