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塑企业工作,各单位之间文书往来的信封不可用完即丢,而必须使用30遍才能报废。原来信封上有30个空格,每次使用时,填上发文单位和收文单位,一次填一格,直到填满。
台湾的资源有限,所以王永庆认为台湾人没有浪费的条件,对浪费的人他极不欣赏。
早年的台湾,经济还很不发达。许多人都感觉到在国外的费用样样比台湾贵,令人有不胜负担的感觉,处处都要思考如何才能尽量节省。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不知不觉起了很大的变化。王永庆对这种变化也有切身感受,他举了一个例子:
以前在欧美国家住旅馆付1美元的小费时,台湾只要付新台币10元,难免教人感到付1美元实在太多。曾几何时,现在国外旅馆付2美元小费,在台湾稍微大方一点的一次付新台币200元不算稀奇,而且也不认为太多。相形之下,付2美元是颇让人感觉合理满意。自台湾开放观光以来,出去观光的人已相当多,到任何外埠地区住旅馆给5美元小费的相信并不多,而在本省付200元新台币的不算过于大方。
这个例子看起来虽是微不足道,但是王永庆认为前后短短数年时间内有这样大的变化,是必须检讨根本原因所在的。王永庆也因此对“富贵不过三代”的说法颇多感慨。他分析说:“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往往是因为缺乏各种条件,要接受众多现实的折磨,同时感觉如果自己不格外努力根本没有出头的日子,因此辛辛苦苦地经营,创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代、第三代如对此基础能善于运用,要谋取成就必定比第一代容易。但事实往往相反,平顺安逸的生活环境非但不易养成、反而可能销蚀人奋斗向上的志气。第二代就比第一代弱,第三代就更糟了。”
王永庆认为,台湾的员工因为教育比较普及,而且有勤劳的习惯,绝对比香港优良,不但如此,以劳工素质而言,可以说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出色。但是不能就此而满足,要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才能开创前程,造福社会。
王永庆曾经多次教导属下杜绝奢靡之风,但后来发现改善不大。为此,他对管理层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认为经营管理阶层,特别是当老板的,对此仍一无感觉也谈不上反省。到了今天,此一错误的观念不但无任何改善,更恐因为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而导致放松,问题不但仍然存在,恐怕更加严重。但愿我以上所说的是错误,与事实不符,那就很万幸,否则若不探求成就的条件背景,有了些许成就放松,一放松什么都忘了,再也谈不上实事求是的精神。”
王永庆进一步列举了台湾人生活方面的放松情形:在前后短短数年之间,人们花钱的方式已有很大差别。同样的道理,因为普遍的浪费已造成许多物价过于昂贵。这还不提,因为观念上的错误养成浪费的生活态度,好像有了物质享受,生活水准就是提高了,也因此满足了。台湾不大的城市,餐馆、咖啡厅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消费场所林立,种类数量之多,几乎居世界首位。
王永庆曾经请教过许多到过国外观光的人士,这些人都说有一种印象:先进国家的人一到晚间,多数是留在家里共享和谐的家庭生活,大街小巷不像台湾有那么多的消费场所,而且也很安宁平静,令人感慨他们生活较为规矩,更令人感慨的是,他们是生活在较有文化气质的社会环境当中。而在台湾,无事带一家大小上馆子,以为这就是享受,这种习惯已经相当普遍。王永庆指出:“大家都了解,本省缺乏天然资源,其实如能大家自敬自强,或可不必太担心天然资源的缺乏,目前应该担心的倒是逐渐严重的浪费奢靡风气。”
王永庆痛心疾首地说,面对这种情况,“应该要洗心革面大大检讨”。
王永庆说:“从事企业先要有节俭的精神,这便是根。经营管理讲究成本,不节俭,物料就会浪费,当主管的要有这种认识,才会提高警觉,避免人、事、物的不合理。不合理的现象就是浪费。”
王永庆进而谈到他在南洋的所见所闻。他说,“南洋的华侨经过一番受苦、节俭、努力才有了成就,而后在马尼拉闹市区的大马路边筑有富丽堂皇的华人坟墓,坟墓周围则为贫民窟,房子破破烂烂,和华人坟墓的气派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侧目,结果影响了华侨在当地生根发展。”
基于此种观念,王永庆不仅自己力行节俭,还常常教育后生晚辈务必养成节俭的习惯,认识节俭的重要性。
如果说精打细算不过是王永庆作为一名商人的本色,而他始终保持着节俭朴实的作风就不能不为人钦佩了。
为公益“挥金如土”
企业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两个就好像鱼与水的关系。一个有宽广的胸怀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些大企业家在事业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总忘不了回馈社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王永庆在这方面总是不遗余力,堪称典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他赖以取得成功的一种内在素质和基本功夫。
王永庆虽然自己很节俭,但他在回报社会上决不吝啬。他不断地用自己赚来的财富回报社会,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一份力。
从一个赤贫的农家孩子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大富豪以后,他个人虽然依然节俭如初,但金钱在他的眼里却很淡然了。他本着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以肩负社会责任的态度,拼命地追求效率回报整个社会,希望能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创造一个朴实、互助而又和谐的社会。
20世纪60年代,王永庆就投资1.5亿元创办了私立“明志工业专科学校”。由于学校和台塑的建教合作关系,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习边工作,真正做到学用相长。这样可以让学生以工代读获取工资,支持学费和生活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并希望通过这种辛苦的学习生活,能有助于学生精神力量的培养。而且王永庆还以免费或者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的形式资助许多家境贫寒,无力继续升学的青年顺利完成了工业专科教育。
1976年,王永庆为了让很多贫苦的人们能看上病,得到有效的治疗,特捐新台币20亿元,设立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医院——长庚纪念医院。
1980年8月13日,王永庆把他回报社会的第三大举动变成了现实,成立了“生活素质研究中心”。
王永庆成立“生活素质研究中心”的目的,就是设法改善因经济发展所衍生的生活上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随之而来的许许多多不良现象和问题。以便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塑造更健康幸福的生活,进而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公平、更和谐的社会。
除了直接向社会投资、捐赠以回报社会以外,王永庆还通过台塑集团的1500家关系企业,以协助中小企业的方式来回报社会。
王永庆曾说:“假如有一天钱赚得够多了,你就会感觉到钱实在很没有用。”说这句话,显得很有禅味,一般人是没法体会的。金钱的用处,在于使人想做什么好事时,可以说做就做。
1984年,王永庆和弟弟王永在合捐了1亿元给台湾行政部门,创下私人捐款的最高纪录。
1986年,在王永庆70岁时,他做了几件有益社会的大事。当年,台湾地区很多病患需要捐赠器官以挽救生命,可是台湾人的传统中有全尸的观念,不肯把器官舍弃,一定要带着完整的身体入土。王永庆知道了后,公开宣布:在5年内,所有在死亡后捐出器官遗爱人间的人,他将赠给10万元作为丧葬补助费。钱虽然不多,但是对提倡捐赠器官的风气却有正面的作用。
在非盈利性事业方面,王永庆先后成立了明志工业、长庚纪念医院、生活素质研究中心等,都是以台塑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成效卓著,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
在回馈社会,兴办公益方面,长庚医院可谓是王永庆的一大手笔,深得台湾人民赞赏。
长庚医院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医疗科技水平。创院时向外招来医护人员参与开拓工作,其后每年接受实习医师,自行培养成住院医师,最后使其成为主治医师,至今其主治医师人数已达700多人,构成了非常坚强有力的阵容。
后来院方评估嘉云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企业又有建厂计划,因而接受企业方面的请求,为了回报云林麦寮决定前往设置医院,以满足当地的医疗服务需求。王永庆谈到,依据经验,在贫瘠的麦寮地区要提高医疗水准,并兼顾各方面的条件,必须设立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医学中心,除了提供当地的医疗服务外,从彰化以南到台南以北,在此一地区内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和长庚纪念医院相互配合支援,协同提升整个地区的医疗水准,充分发挥正面效果。
王永庆对如何办好长庚医院可谓竭尽心力,而且他对如何办好医院也颇有一套。他谈到,据了解多数自行开设的医院,因为受限于资源及人力不足,医疗服务水准的提升受到限制,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以及经营上,都已渐感困窘,因此都认为应该广为设立开放式的医疗中心,各个自行开设的小型医院则必改头换面,专为对其医院有所信赖,以及邻近的病人提供服务,这样不但彼此方便,而且相互信赖,一如专做健康服务的家庭医师从事一般性的诊察工作,当有必要作各项身体检查以至开刀时,就由医师安排病人到开放医院,与开放医院的护理及技术人员共同提供种种服务,除原来各自医院的收入不致减少甚或可能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病人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因为拥有各种优越的条件相配合,其医疗品质必定会明显提高。
私立医院人员认真服务病人,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但是若能参与到一所开放式的医院中来,则除了可以利用应有尽有的各种新颖设备,增进医疗效果之外,在此开放医院中各专科医师之间以至和医技人员的接触也将趋于频繁,经由相互交换经验及工作研究成果,也能够吸收医学新知,从而有助于医疗技术水准的提升。
王永庆对公立和私立医院也有独到的见地,他认为公立医院普遍不如私立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使然。王永庆说:“依我们所了解,自行开设医院的医师每逢病人发生紧急病情时,不论半夜三更都必须立刻诊治,不但备极辛劳,而且无法自我控制安排时间,其心情和烦恼实远非局外人所能了解。在此情况下,若能推动开放式的大型医院,提供让自行设立的医院参与,而这些小型医院则转为诊所,则台湾既往由自行设立的小型医院占其多数的医疗服务比重,而公立及财团法人中大型医院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比重反而偏低的异常情态,即可获得扭转调整。如果就事论事,今天公立医院除了‘台大’和‘荣总’因为在政策上承担着医学教育功能,或有存在的意义外,其他公立医院的存在价值实有大大商榷的余地。以最简单的方法加以探求,各省立医院及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各有若干?每日统计前来接受医疗的病人人数有若干?而其收支的情况又如何?由此几项简单数字就可以明了。”
针对有的人对私立医院以营私为目的,王永庆自有他的看法。他说:“有人辩解说,设立医院并非是以营利为目的,我们对此精神完全能够理解,但问题在于这些省立医院及市立医院并非医学中心,所以不具医学研究机能,完全只是单纯医治病人的医疗机构,若是医护人员多,而前来求医的患者少,则无法发挥作用。”
王永庆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不仅局限于台湾岛内,他对大陆的发展也时刻关注着。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遭遇特大地震灾害,当一永庆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和王永在于2008年5月14日决定,由企业捐赠1亿元人民币支援四川灾区。创下台湾企业捐款之最。
“我们虽然远在台湾,但两岸人民同文同种,是一个家族里的兄弟,当然义不容辞。”王永庆之女、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说。
据王瑞华介绍,王氏兄弟在5月12日当天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后,第二天便和北京联系,希望尽同胞之谊,并让台塑在厦门的长庚医院和台湾的长庚团队做好救助准备。
原本王氏兄弟在处理这一捐助事项时相当低调,并无对外宣传,在国台办公布台湾企业的捐款名单后才被外界得知。王瑞华表示,这是基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情怀,以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对遭受灾难同胞略尽绵薄之力。在台塑的慷慨解囊之后,又有更多台湾企业宣布加入捐款救灾行列。
实行家族化管理的台塑集团向来对于外在宣传相当低调,包括对外的慈善公益活动。据了解,多年来台塑在台湾投入的慈善公益活动接近90亿人民币。“有钱不拿去做公益,是种罪过。”王永庆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