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1400000004

第4章 提高专注力(1)

良好的专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并非智力问题,而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效率低下。

本章首先从改善注意力着手,通过一系列训练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加深专注的程度,延长专注的时间,使学生无论在上课听讲还是写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够专心致志,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专心致志,提升效率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今夫弈之内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此话用在学习上借喻听讲或做事认真仔细,精力集中。也借指学习态度的端正,认真的求实态度,对学问不敢丝毫的马虎大意和孜孜以求的刻苦勤学精神。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某项工作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回想下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那可爱的模样吧:他屈膝盘坐,双目微闭,手指在头上盘旋几圈,于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就想出来了。

一休采用这种奇怪的姿势,就是为了使自己集中精神,排队干扰,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经研究,当一个人做事专心致志进,脑电波就稳定而有节律,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思考的效率就大为提高。一休懂得这个道理难怪他这么聪明了。

专心致志、心不外驰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

物理学家安培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想起了一道难题。他全神贯注地思考这个问题,竟然把一辆马车的车厢当成了家里的黑板,掏出粉笔就在车厢上演算起来。马车走动以后,安培仍然追着车厢演算,引得满街人哄堂大笑,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作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塔轰然倒塌……

在中国现代,则有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的传闻。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新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其专心的程度,连结婚都忘了,让人叹为观止。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思考中时,他的目光一定会锁定在窗户外的风车杆的尖端某点上。此时的他,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诸如《西方美学史》等许多伟大的著作。康德用的是什么玄奥方法呢?其实方法一点也不深奥,道理非常简单。当人集中精神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变小了。视野外的可以分散精神的东西也便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也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

不妨将康德的注意力集中法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当我们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选择一个点作为对象,比如选择自己的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它便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

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不要分神,做什么都能成,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点燃。然而,用放大镜就可以做到,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纸就会燃烧起来,我们学习亦是同理。

一个人若能从小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将会给他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

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

学习需要有执著专注的素质,这是克服一切障碍的最好药方。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原因,而多是长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样的人在不理想的学习成绩面前,有的学习情绪低沉,有的毫不在乎,而有的则感觉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注意分三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习惯注意。

1.有意注意

也被称作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不仅指向人乐意做的事情,而且指向他应当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即使遇上困难或不感兴趣的东西,也都要坚持聚精会神地学习,这就是有意注意。显然,有意注意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

2.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它表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就不由自主地立刻把感觉器官朝向这些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这是一种探究反射。它有助于机体查清刺激物的性质和作用。以利在环境中更好地确定活动方向。

3.习惯注意

这是有意注意发展到极致时,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往往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技术上,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这种技术熟悉,并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这种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罢了。

注意是对刺激作预期的选择,使重要的刺激透过感官输入,并加以知觉,同时将无关的刺激加以抑制的历程。刺激基于当事者的兴趣、需要或动机,兴趣愈浓,动机愈强,注意力也就愈强,印象也就愈深,再生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接收,进入短期记忆;再经复习缓冲才能进入长期记忆。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注意也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有人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因此记忆跟人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注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即注意与辨别、记忆的关系。

没有注意就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与选择,也就不会有对相关信息的学习与记忆。另外,外来的刺激信息只有经过感觉登记后,才能被存储。那些未经注意的刺激信息,则会很快消失,根本谈不上对刺激信息的保持。

第二个层次,对刺激信息的注意,必须在选择后把信息保持一定的时间以用于加工与处理。

心理学家西蒙通过实验表明,对感觉登记并选择的刺激信息,必须要给予大约8秒钟左右的持续注意,才有可能把这些经初步加工的刺激信息输入到短时记忆的相关部位作进一步的处理,然后再把它们存储在常时记忆系统中。

第三个层次,要对刺激信息的关键部分进行有意注意,唯此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在对专家与新手的注意特征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专家和新手在对刺激信息或问题的注意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专家常常以原理、规则等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是以刺激信息或对问题的表面特征的分类为基础来理解问题。因此,能否注意刺激信息或问题的关键部分,是学习与记忆是否有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个层次,提高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时的注意动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学习与记忆效率。

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活动有的目的性很强,而且成年人的自控力也比较强,所以注意力的动机很明确。

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如果印象不把我们的注意集中在它身上,那么,虽然它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机体,但我们是不会意识到这些影响的。”

可见,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而在学习中,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会有强记忆力。那些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知识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是拒各种信息于“大门”之外。

实践证明,对没有施加注意力的材料,不仅不能记住,甚至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我们常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感知时不注意或注意不够造成的。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刺激得越强烈,留下的记忆就越鲜明,保存的信号也就越长久。

他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上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所有的神经细胞都要为它“服务”。这种“全力以赴”的结果,使留下的痕迹明显;相反的,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两个以上兴奋中心,就必然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干扰,破坏大脑的记忆的规律,记忆效果肯定不好。

因此,我们要培养起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记忆习惯。朱熹说:“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却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意思是:心不在焉地学习,眼睛看得不仔细,就不能够专心思考,没有心思的随便朗诵也不能够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持久。

镁光灯之所以能照得远而且亮,是因为光束集中。记忆也是一样,只有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注意力不集中是记忆的大敌。全神贯注记忆法即高度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指向材料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同类推荐
  •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本书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独特而对学生有用的鉴赏方法,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几个亮点:一、在鉴赏高考诗歌时采用“以诗证诗”的方法,即利用甲诗人的A诗印证其B诗,或者用甲诗人的诗印证乙诗人的诗。二、用丰富的诗例对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进行类型化分析。两位作者在赏析诗歌时,总是先对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诗人情感进行类型化梳理,比如一个意象通常会表达哪几种情感。三、精美、灵动、诗化般的语言,毫无疑问地成了该书的一抹风景。赏析古典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美,似具于丹之风。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绝望主妇日记

    绝望主妇日记

    爱情就像一杯牛奶咖啡,香香地飘再外面,天天地浮在表面,酸酸地含在里面,苦苦地沉在地面……如果受不得咖啡的苦,加再多的糖也是无畏,因为这毕竟是一杯咖啡而不是糖水。一切爱情都是苦尽甘来,后知后觉。
  • 问题找对了,事就好办了

    问题找对了,事就好办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只有找到它才能思考谋划进而解决它。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高效迅捷地解决它,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 凤栖梧桐

    凤栖梧桐

    后娘难为,续弦更难为!姐姐临终遗命,将妹妹配给姐夫作续弦。且看君家三小姐雪绮,嫁给她要叫一声“大姐夫”的表哥为续弦后,在婆家过得“内院”生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帝师难驯

    重生之帝师难驯

    商女重生归来,身怀驭兽之术,纯良只是表象,杀伐狡诈才是真面目!当心机女遇上风华绝代的美人帝师,腹黑对上腹黑,成功让两个不要脸的勾搭到了一起……
  • 一语多译英语

    一语多译英语

    本书内容丰富,分类明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求职工作,休闲娱乐,出门旅行,友好交际,情感表达等。表达灵活,语言地道。多种灵活的表达,易于吸引读者的学习兴趣,多种表达源于大量英文作品,避免汉语式的英语,是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最佳选择。形式活泼,易学易用。让读者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接受。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