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0040

第40章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之道(2)

王强是个属鼠的孩子,由于他连续两次在考试中得了满分,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今天说陈明是笨蛋,明天说成刚是“弱智”,只有自己才是天才。于是,爸爸便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天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这就是永不骄傲!

听了爸爸的故事,王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一般来讲,用故事来说服孩子分以下几种:

1. 借故事人物来激励孩子

以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听者树立一个榜样,是人们常用的劝告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将故事中的人与听者的类比过程中,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主旨传达出来,因此十分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

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爸爸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了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再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上,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一系列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从这个故事中,苏步青也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不断地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 借故事人物来表达情感

任何人讲故事都带有自己一定的人生感悟或情感体验。不过,如果能自比故事中的人,便更容易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人物或情节之中了,同时还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故事本身的内涵,并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传达出这种意蕴来。这样的感情表白也显得更为强烈、流畅和感人。

3. 借故事评述来阐明道理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人和事,如果恰好有同类型的、相似的例子或故事可以利用,也不妨拉它来同孩子的故事作一番对比,从而引申出某个道理。这样,由于对比鲜明、生动,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经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接受父母的意见。

4. 借故事意蕴来启迪心智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孩子的懵懂和迷惑之处,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孩子心灵中播撒下一片阳光。借用寓言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比直接的劝告更容易为听者接受。

5. 借故事情趣来开导孩子

有些寓言故事颇为幽默风趣,看似笑话,个中却一语双关,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且富于讽喻或谐趣感,显得既中听又耐听。如果我们能将这类故事巧妙地引入谈笑风生的讲述之中,就能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对方,从而收到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一石二鸟的效果。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要及时地纠正,要吸取教训。切莫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葛竞刚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葛竞刚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和与葛竞刚耐心地谈话,才知道了葛竞刚变化的原因。

葛竞刚以前特别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葛竞刚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没什么文化,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葛竞刚身上,希望葛竞刚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葛竞刚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葛竞刚说的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葛竞刚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葛竞刚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葛竞刚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葛竞刚以前也特别爱提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开始时,父亲还回答,后来葛竞刚问得多了,父亲不耐烦了:“别问了,就你那么多事,问那么多干嘛,去,学习去!”父亲把眼一瞪,葛竞刚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会打人的,慢慢地,葛竞刚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葛竞刚的性格也就变了。

家长总是喜欢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用命令压制孩子,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必然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这样,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解决,这对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倾诉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是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这样家长才能更了解孩子,而且还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融洽。

在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使孩子日后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孩子出走、自杀等令人终生遗憾的事情的发生。

心理学实践证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父母采取了“单向教育”,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刻板地说教,粗暴地打骂,无情地强制,在精神上虐待。这样不仅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10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其他陪各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得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来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宝宝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说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宝贵呀!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将其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了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之后情绪便会得到调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 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的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进入“突破”阶段后,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和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的“出格”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 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是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2. 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话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3. 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够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巧言相激胜过好言相劝

有一位特长教育家,他对于不喜欢练小提琴的孩子尤其有一手。在他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会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的学琴意识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指导。用逼迫的方式吗?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

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便经常会体会到这一类的情形。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很少有能够自动进取的,且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他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如果对他说“难道你是不喜欢它吗”是毫无效果的,应该对他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微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好,因为你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多数孩子都会自发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刺激效果,对大人或小孩都没有什么差异。如果你以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抗的心理。即使他当时听了你的话,时间长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好的效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越受压迫,反抗心越强。比如进行中的娱乐节目若是规定得过于繁杂,便丝毫引不起人家的兴趣。倒不如将规则放宽,反而能使参与者个个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一件事情需要他人替你代劳时,千万不可说“你不愿意吗”,而可以试试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的话来刺激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反而击中了他的要害,迫使对方为了挽回自尊而有所行动。激将法最有效的一点是:用语言对处于想与不想之间的事,或虽是“优势项目”却不想参与的事进行言语挑逗,以激其就范。如果对方是一位意气用事的人,就可能听从你的安排。

激将法往往能够使被说服者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况下——比如请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者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激动之中的对象在稀里糊涂中便会落到激将者的设计中去。

意气风发的年轻一辈更容易意气用事。如果要说服孩子,言词匮乏之时,不妨先摸透其心理,采用一下激将法,他们可能反而会顺着杆往上爬!

同类推荐
  •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处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集中了古往今来生活智慧之大成的学问,更是一门在纷扰世间安身立命的功夫。 处世,一方面讲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应付世情俗事、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问题,即“处世之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处世的哲学,包括了认识世界的观念、立场,以及立世的态度及生活的原则,即“处世之道”。无论“处世之法”还是“ 处世之道”,都与个人的自身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进入21世纪,公关礼仪在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社交与应酬36计

    社交与应酬36计

    人际关系可以说一座让人终身受用的富矿,编织关系网,就像开发矿藏,开发的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种,你撒下的种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因此会办事的人,不仅重视和某个人建立关系,更重视和多数人搞好关系。只有搞好了人际关系,并善于利用人际关系,事情才能办成、办对。
  •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本书分别从职场、销售、办事、生活、恋爱、家庭、处世、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使用心计学的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内容生动,语言轻松,相信你能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热门推荐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离婚容易复婚难1:前夫请排队

    离婚容易复婚难1:前夫请排队

    5年前他主动提出离婚,她平静地签下离婚协议,带着足够她花一辈子的赡养费黯然地离开他。5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看着她怀有5个月大的肚子说:你是我的女人,我不许你有别人的孩子,拿掉……呵,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个离婚的前夫竟然还义正言辞地说她是他的女人,甚至连她的孩子都要管,他算什么身份?她就要挺着大肚子做别人的情人,还有无数个好男人供她选,前夫想再回来,请排队……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三年前 方然:王爷,我老稀罕你了,你就让我追一下你呗。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我一点都不稀罕你,你别老缠着我。 三年后 方然:我已经不稀罕你了,你别在我跟前碍眼。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谁让你以前稀罕我来着,现在想甩我?没门!
  • 偷心诀

    偷心诀

    传说,有笛声回荡的地方,就有情伤的人。那一年,她一身嫁衣跃入滚滚江河,成就一段流传列国的风月传说;那一年,她用十八年的记忆换取一阕偷心诀,偷尽世间男女的真心,却独饮忘川,记不住自己的孽缘。红尘痴缠,爱恨离殇。有多少真情泯灭在乱世天涯。她爱他,却没有爱的筹码,于是风中泣血,笛声四响,只为偷他一日来爱她。
  • 在组织部的岁月

    在组织部的岁月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就像马缰一样,无形地牵引着你,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就说自己吧,从小学迷念上写作开始,一直坚持跋涉在这条道路上。不过,我也是有节制的人,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当工作繁重的时候,我会放下担子,使自己轻装前行。当工作轻松下来,我又会抓住一切时机,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报告文学集的诞生就是如此,因为当时我在组织科负责,每年都要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我借给被评上的同志准备先进事迹材料,稍稍地存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在安排工作中有意识地选择了事迹比较感人的同志,亲自深入到其所在单位……
  • 我已等你

    我已等你

    结婚两年,沈溥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讨厌一个人真的不需要理由。讨厌她的性格爱好,讨厌她的外貌穿着,甚至于她的名字。就比如他的妻子:宋天真。
  • 商务谈判成功技巧

    商务谈判成功技巧

    《商务谈判成功技巧》对商务谈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系统地介绍了商务谈判的概念和类型、商务谈判成功的原则、商务谈判的礼仪、商务谈判的组成、商务谈判的程序、影响商务谈判的潜在因素、商务谈判的技巧、商务谈判的实用战术、巧用商务谈判规避风险。本书能有效地帮助搏击商海的勇士们和智者们抓住商务谈判的关键环节,成为商务谈判中的常胜将军。
  •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一个人的完美人生不但包括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还要有个人独特的魅力和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身心的健康。本书从情商、健商、慧商、魅商、心商、胆商和逆商等七个方面诠释完美人生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以及如何获得提高这些指数的路径和方法,让生活更加和谐,人生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