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55

第55章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九月,冒顿率四十万之众南下,围攻韩国都城马邑。

韩王信在马邑城头望见威风凛凛的匈奴骑兵,不免暗暗捏了把汗。以他多年的战场经验,他可以断定凭着手上的这点兵马,根本无法抵御匈奴铁骑。

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同时派出使者向朝廷求救。

刘邦接到边关急报,认为匈奴不过是塞外的野蛮部族,并未过于重视,且长安与马邑相距千里,而且天气渐寒,派出的大军并非精锐之师,因此行军并不迅速。

韩王信坚守不出,挨一日是一日,匈奴若久攻不下定然退兵。但冒顿摸透了韩王信的心理,没等多久他就下令攻城,匈奴军队气势如虹,任凭马邑城再坚固,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韩王信见朝廷大军迟迟不来,而匈奴攻势越来越猛,这样下去,迟早得城破遭屠,因此他决定不禀报刘邦,擅自向匈奴求和。

朝廷大军行至中途的时候,就已经得知韩王信跟匈奴和谈的消息,汉将认为此事事关重大,急令全军停止前进,同时遣使报告朝廷。

刘邦得知韩王信擅自跟冒顿议和后,不禁勃然大怒,他最近疑心病发作,经常捕风捉影,认为诸侯王不老实,和谈的消息更是加深了他对韩王信的怀疑。刘邦马上派使者快马赶到马邑斥责韩王信:为什么不等命令,擅自求和?朕要提醒你,此生死存亡之时,求死则勇,求生则废,你怎么可以边打边求和呢?

韩王信受了责骂,知道刘邦已经起了疑心,之前刘邦把自己的封地北迁就是不信任的表示,现在非常时期,百口莫辩,这样下去,除了战死,活着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韩王信心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还不如投降匈奴,谁当主子不是主子呢?再则,匈奴铁骑如此勇猛,汉军也不一定是对手,说不定不久后中原会变成匈奴人的天下。

韩王信在坚守一个月后,打开城门将马邑献给冒顿,正式投降匈奴,冒顿接受了韩王信的投降,并以极大的魄力重用韩王信,命令他为前军,匈奴军随后,向太原方向攻击前进。

匈奴大军在韩王信军的帮助下,沿路大肆抢掠。

刘邦得到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已是怒不可竭,再得知匈奴在国土内烧杀抢掠,更是大怒。

公元前201年十月(汉高祖七年),刘邦率领三十二万人马御驾亲征,准备打击匈奴的嚣张气焰。

汉朝这一次几乎是空国而去的,谋臣良将几乎一个都没落下,当然除了韩信,张良。刘邦希望此次亲征能一举打垮匈奴,一劳永逸的解决边防问题,顺便趁此机会解决韩王信,把燕代之地的政权牢牢地抓在刘氏家族的手里。

汉军分三路前锋军分别进击,为主力部队扫除障碍,以待与匈奴主力决战。

汉军第一路前锋在周勃的带领下于铜鞮(今山西沁县)遭遇韩王信的部队,一场厮杀,韩王信一退再退,最后败退回马邑。汉军第二路前锋是灌婴率领的轻骑,灌婴部早已千里奔袭先行抵达马邑,并清除了马邑周围的反军及匈奴部分军队,等韩王信一败逃回来,灌婴以轻骑出击,击散韩王信的部队,韩将王喜做了刀下鬼。汉军的第三路部队于樊哙的带领下至霍人县出云中郡,意欲截断匈奴归路。

韩王信一败再败,心下慌乱,急忙向部下问计,部将曼邱成,王黄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他们建议寻访赵国王室后裔,立其为国主,用其做挡箭牌。

大军压境,找个挡箭牌也得找个实力强点的,他们反而找了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赵氏后裔,彷佛有了这个挡箭牌自己就可以安全了。如此幼稚,焉能不败?

韩王信派人向驻扎在上谷的冒顿求救。冒顿得知汉军三路前锋军的节节胜利,意识到汉军并不容易对付,尽管不少部将萌生退意,但冒顿并未动摇,他在探知汉军主力人马正往晋阳进发后,反复思索,并数次查看了附近的地形,当他看到不远处的白登山时,顿时哈哈大笑。

就是这了!就是这了!刘邦,你要敢来,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冒顿心想。

冒顿将精锐骑兵隐藏起来,留下老弱残兵在明处,为了引诱刘邦进入伏击圈,冒顿派左右贤王领弱军一路攻击刘邦主力军团,按冒顿的命令,只许败不许胜。

冒顿在单于帐中烤着炉火,喝着热腾腾的马奶酒,不断派人探查着汉军的动向,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汉军一脚踏进陷阱了。

刘邦率大军在晋阳驻扎。

此时正是寒冬十月,大雪纷飞,十分寒冷,汉军士兵冻得皮开肉绽,手足僵硬,而且加之远来劳顿,士气十分低落。

为了安全起见,刘邦并未马上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而是派出大批使者去探查匈奴的动向。这是大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正面战争,对国运有着直接的关系,刘邦虽说有必胜的信心,但也不敢过于大意。

刘邦深知,如果能解决这个豺狼一样的游牧民族,就可以为新生的国家提供休养生息的环境,如果无法解决,它便会像阴魂一样缠着大汉的现在和未来。

刘邦突然有点理解秦始皇了。以前在民间时,自己经常骂秦始皇暴君,骂他劳民伤财,征发数百万人修筑长城,可是他现在有点理解了,秦始皇把罪责揽在了自己的头上,却把安宁留给了后人。秦始皇的难处,也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能理解啊!

这也许就是身为帝王的悲哀!

派出去的使者回来报告:匈奴军队老弱,而且后继不足,可以打,打则必胜!

当第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刘邦还有点不信,心想:如果匈奴真有这么弱,韩王信也算久经战阵的老将,怎会惧怕他们?看来韩王信早就有谋反之心了。

后面回来的使者回来描述匈奴的情况,大致与前面相当。刘邦半信半疑,还是下令全军前进。到达广武的时候,他有点心虚拿不准,于是,决定派任职不久的奉春君刘敬(还记得他吧,娄敬)再去查看一番。

刘敬去了一趟,回来报告刘邦,他的所见所闻跟所有使者的报告是一样的,但他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匈奴是诱敌之计,不能打!

刘邦不解。

刘敬说道:两国交战,必会显示其武力,现在一路上都是老弱的匈奴士兵,这不是很反常吗?臣料定这是匈奴的诱敌之计!

应当说,刘敬是非常有水平的,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虽然以一言获官,但他确实有做官的水平,而水平是盖不住的。

刘邦当然明白刘敬的话有道理,但他还是把刘敬一顿臭骂,并将他囚禁在广武,扬言回来再收拾他。

以刘邦的风格,他是不会因为臣子的谏言不合适而囚禁臣子的,但这次却反常的大发雷霆,倒是咄咄怪事!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汉军这一路上的士气过于低落,如果再有不利于己方的言论,必然更加影响士气。而且,他对匈奴不太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看不起,他认为,即便是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汉军也能轻而易举的突破。

刘邦再一次为他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汉军一路向上谷方向进发,刘邦轻骑部队率先到达了平城。

突然,伏兵四出,箭如雨下,夏侯婴率部用盾牌死死顶住匈奴的第一波攻击,箭雨停后,匈奴发动了第二波的攻势,这一次可没那么好对付,匈奴出动了他最强悍的部队--铁骑。一时之间,万马奔腾,大地震颤,冒顿率匈奴的精锐铁骑冲杀了过来,汉军不免阵脚大乱。

汉军也算是久经战阵的老练之师,虽无还手之力,但也还有招架之功。

可是,匈奴骑兵过于勇猛并且他们以逸待劳,汉军则远来疲敝,一会儿的功夫,汉军就损失惨重。眼看就要溃败,陈平建议刘邦下令部队向白登山撤退,同时命令夏侯婴带领一部分部队就地建起木栅栏阵,阻止匈奴骑兵的冲击。在白登山上,匈奴的骑兵优势将无法展开,汉军可以暂时摆托困境。

汉军建起的木栅栏阵起了效果,匈奴骑兵被阻隔在阵外,汉军主力后撤赢得了时间。冒顿见骑兵受阻,复令弓箭手发动流矢攻击,夏侯婴只能率部边打边退,经过浴血奋战,才后撤入白登山。匈奴士兵跟进入山,汉军主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匈奴的追兵数次被打下山,但汉军亦不敢向山下冲击,只能扼险据守。于是,冒顿改变策略,停止攻击,分兵将白登山围了个水泄不通。

汉军退入山中,正要歇一口气,突然山谷中又是一阵杀声,匈奴伏兵从山谷中杀出,原来冒顿早已料到汉军若退入白登山,必会从山谷中突围,便预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将汉军困在白登山上不能动弹。

汉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时候的刘邦才意识到刘敬的金玉良言,如果世上真有后悔药,刘邦会毫不犹豫地喝它一壶,可惜现在后悔也晚了,他就像陷进陷阱中的猎物,就等着冒顿来宰割。

虽然情势危急,但刘邦并没有完全的绝望,他在战场上失败过无数次,无数次他都能爬起来,而且越活越好,当年彭城大战也不比这次好,他都挨过去了!他相信这一次也一样能挨过去!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他面对的不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项羽,而是狡猾的冒顿。冒顿堪称一个完美的敌人,他心思缜密,勇武过人,他有着绝对忠诚,指哪打哪的草原铁骑,他残忍无情,连父亲妻子都敢杀,还能期待他大发慈悲放过刘邦吗?

不可能!

匈奴铁骑把汉军逼到了山中后,冒顿下令围而不攻,截断汉军水源,同时派部队截住援军的来路,然后大帐一搭,生火做饭,做出一副常住不走的样子,意欲将刘邦困死在白登山上。

刘邦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召来臣属,商议突围之策,大家抓耳挠丝,除了强突之外也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连一向机灵的陈平也一时无策,这时候,刘邦开始怀念起张良来了。

要是子房在这里,或许他能有好办法。刘邦心里感叹道。

如果不尽快想办法突围出去,汉军很快就要断粮断水,到时候匈奴人再进攻,汉军就要全军覆没。大臣们说道。

无奈之下,刘邦命令诸将组织突围,可是每次都被匈奴人给撵了回来。

此时此刻,刘邦才真正意识到,那个他一直看不起的蛮族领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敌人!

严冬十月,天气十分寒冷,汉军被困在白登山上,多挨一日就少一份希望。

粮食越来越少,水也越来越少!

如果再没有办法,只怕不用匈奴上山,汉军也会被活活饿死,渴死。

在这种境况下,刘邦除了祈祷天佑大汉之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等,等待援军的到来,等待奇迹的出现。他突然发现,他似乎就要陷入绝境,目前的事态甚至比当年彭城大败的境况更加糟糕。那时候,他对他的对手,有着非常深的了解,可是现在,他面临的对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对手还会出什么牌,他一无所知。

因为无知所以恐惧!

所有人都在苦思突破之策,所有人的内心在这狭小的山区内变得焦躁不堪。

一天,

两天,

三天…

山下匈奴士兵们的呐喊声,激动声,嘲笑声成了每个汉军将士的梦魇,真不知道这些剽悍的胡族是从哪里钻出来的,他们个个英勇善战,个个剽悍异常,他们就像专为战争而生的魔鬼一般,令人胆寒。

这些天来,陈平也是彻夜无眠,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张良不在了,他这个护军中尉便是大汉王朝的第一谋臣,如果在此危难关头,他都拿不出主意来,那么皇上还可以倚赖谁呢?而他自己,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陈平深信天无绝人之路,更无完美之敌。

陈平秘密派出了不少乔装的探子查探着匈奴部队的所有细枝末节,查探着冒顿及其身边的细枝末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平终于找到了突破浑似钢人般的冒顿的办法,那就是他的阏氏。冒顿新立的阏氏,深受冒顿宠爱,所以他每次出征必带着她!

陈平想出办法的那一刻,汉军已在白登山苦挨了七天七夜。

女人的嫉妒。

事实证明,往往男人办不到的事情,女人可以办到。往往在前台搞不定的事,可以走后院。

妇女能顶半边天,由来已久。

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陈平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刘邦。

世上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金银珠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刘邦决定,不管明天是死是活,也要拿出军中所有的金银珠宝,甚至把自己帽子上的夜明珠都摘了下来给陈平去活动。

白登山脚下单于大帐。

雾色苍茫。

一位持有汉朝使节符的使臣走到军营外,对门人说道:请通报一声,我是汉使,想见阏氏夫人。

边说边隐蔽的给门人递上了一锭金元宝。门人收了礼金,自然乐得通报。

阏氏听说汉使来找她,本打算不见。她见单于还醉酒未醒,恐怕耽误大事,于是屏退左右,在内帐召见汉使。

汉使献上各种金银珠宝,阏氏顿时眼睛发亮。汉使见阏氏高兴,又献上一幅美女图,阏氏不解。汉使对阏氏说道:“这是我主想送给单于的美女,但考虑到阏氏与我主素无仇怨,先令本使来知会阏氏娘娘一声,如果单于继续围困,我主必将送此美女与单于,到那时候,阀氏之地位就保不住了……”

阏氏顿时心中一惊,心想自己刚得宠于单于不久,若是被人争宠,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于是低声道:大使,那我当如何做是好?

阏氏娘娘,只需照我所说转告单于,单于必将退兵,那娘娘就可以保住您的地位。

为了避免自己地位不保,阏氏答应为汉军谏言。

等冒顿醒后,阏氏对冒顿说道:单于,你还有心思睡觉?刚才有人来报,汉朝已派大军,正火速前来救援。

单于笑道:汉军有何可惧?

单于真是好自信,汉帝被困在此七日七夜,汉朝定会倾尽全力拼死来救,而我军远离本土,立足未稳,粮草物资用一日便少一日,怎可持续?

冒顿听后,仔细想想,这话倒也不假。

而且七天过去了,韩王信的部队还没有如约到达,若是那家伙跟汉朝合起伙来坑自己,那情况可就不妙,到那时压力可想而知,即便是四十万铁骑也不容易取胜。另外,冒顿派人四处查看了汉朝的情况,发现这个国家根本没有想象的富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焦土一片,哪来的金银珠宝?哪来的美女如云?

游牧民族向来对于定居生活是不感冒的,让他们在没有草地和牛羊的地方生活,还不如杀了他们。要知道,冒顿是来抢劫的,不是来杀人的,虽然往往抢劫的时候一般会附带杀人,但能不杀就不杀,白浪费力气还背个坏名声,太不划算了。这算是抢劫行业的行规,说好听点这也叫道义。

江湖有江湖的道义,国家有国家的道义。

甭管什么道义,精明的冒顿是不会做这亏本的买卖的。

冒顿思前想后,再加上爱妃的煽风点火,冒顿在筹划好自己的退路后,同意放汉军一条生路。第二天,冒顿下令,撤开一角,放汉军下山。

汉军士兵见匈奴撤围,都欢呼了起来。

刘邦怕冒顿后悔,赶紧命令全军迅速下山撤退,而且必须做到井然有序,以防匈奴偷袭。

天降大雾,视野不清。匈奴见汉军将士众多,而且又井然有序,也不敢上去拣点便宜。

被围了七天七夜的刘邦总算捡回了一条老命,他的失败记录上又重重地添了一笔。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回合较量,以汉朝的完败收场。

同类推荐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本书以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这个世界隐藏的地理秘密,告诉我们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地球运动的原动力、追寻地球的年龄等。
  •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重生之御宝女天师

    前一分钟,还是异界大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祭司大神,知天命,晓未来。后一分钟,却是都市里人人可以打之,骂之,欺之,凌之的草包女生。天堂跌落谷底的待遇未免太坑爹了?朝夏发誓,我命由我不由天!前世是神,操控人类的生死,这世岂能甘愿平庸?当她化身为摸金校尉、天桥下的神算、铁口直断的阴阳师、身怀茅山奇术的靓丽道姑……再想低调点都不行!听说,古玩界出了一个赌石大王。听说,风水界出了一个逆天的风水大师。听说,古武界出了一个另类修真者。自此,羞煞万千天才,迷煞各路人物……◆本文讲述女主成长史,非NP,文章涉及风水命理、赌石鉴宝、发丘摸金、降头蛊术、不喜者慎行。
  • 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满江红

    满江红

    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赌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不能忘情的桃枝追随病重的水村来到船上,恰逢渡船起火,桃枝与水村调换衣服,使水村被解救妇孺的小船载走,自己却被烧死在火中。得救后的水村沉浸在伤痛中不能自拔,偶然看到一出剧《满江红》,讲的正是一女与情郎易装救人的故事,终于因伤痛过度,在郁郁中死去。
  •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前世,她是别人手里的刀,一切只凭握着她的人的心意。结果,她被背叛,被舍弃。重活一世,她不再是刀,却依旧奋勇直前。她再不要被任何人掌握,一切由已不由人!她要做人上人!实力是她追逐的目标,敛财是她的手段和消遣!变成尼姑不怕,顶着废物的名头不怕,被家人舍弃也不怕。她有空间,可种出千年灵药。有能力,强到无人能敌。
  • 读懂心灵

    读懂心灵

    心灵也有一把钥匙,这把心灵钥匙是牵引我们联结一座座爱之桥梁,同时还鞭策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一旦失去这把心灵的钥匙,就再难拥有一串闪亮的日子。有一条路叫绝处逢生:人生险处绝境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还有绝处逢生这条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希望。只要撑开希望这把伞,任何苦难都会悄然后退,给我们让出一条生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大婚之日,他对她说,我们之间,只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而她,却是因为爱才嫁给她。三年的婚姻里,他们之间相敬如冰,他对她的努力始终视若无睹。三年后他的前女友回国,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原本属于她的卧室。而她,亦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于是,她终究不堪的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狼狈退出。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