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183

第183章 东征朝鲜

朝鲜成为王国,是在武王伐纣时,由纣王的叔父箕子成为第一代国君。汉初,燕王卢绾叛逃至匈奴,他的部将卫满则率部进入朝鲜,公元前194年,卫满建立卫氏朝鲜。那时候,卫满便与当时的惠帝朝达成协议,朝鲜为汉的藩属外臣。

现任国王卫右渠,是卫满之孙。

朝鲜王卫右渠得知刘彻的震怒,后悔不已。

刘彻本就有意找茬,现在好了,有个名正言顺的茬让刘彻找着了。

涉何有错在先,自然由汉廷处理,刘彻不处理,你上书争辩就是,现在你带兵越境,而且擅杀一个地方大员,这不等于公然藐视朝廷,藐视他刘彻么?

谁都知道,刘彻可是不好惹的。

匈奴败在他手上,西羌被他征服,南越,东越,西南夷都被他踏平。

朝鲜,在刘彻眼里,不过是个弹丸之地,以前因为工作忙,刘彻照顾不过来,现在刚好空闲,派人来关心一下,没想到这弹丸小国不领情,还杀我大臣,这还了得?你朝鲜还是不是我的臣子?这成何体统?

刘彻认为,教训他们,已经刻不容缓!

刘彻下发募兵令的同时,也在思索着统军的将领。

今年虽无战事,不过,刘彻可用的将领实在不多,西羌,东越,南越刚刚闹出乱子,他能打的将军们都参与那里的维稳工作。要将他们抽调出来东征,不利于稳定。况且,兵源和粮饷也是个大问题。

卫青虽然赋闲在家,但刘彻出于一己之私是断然不会让他再带兵出征的。

经过一番思索后,他终于作出了决定,西线,北线的将领不能动,由参与平定南越东越的将领楼船将军杨仆领兵出渤海,太原人校尉荀彘任左将军出辽东,水陆并进。

楼船将军杨仆,任楼船将军之前,一直在关外监督各地诸侯,因为工作做得出色,被刘彻任为楼船将军,随后出征南越,东越,屡立战功,受封“关外侯”。

“关外侯”算是刘彻的一项新发明,刘彻的解释是关内侯太多了,你出身在关外,就去做个“关外侯”,足见刘彻对他的另眼相看。

在征南越时,他的战舰高十丈,沿江而行,对叛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如今,他受命东征,刘彻对他有足够的信心。

刘彻给了他五万将士,不过这五万将士死囚就占了一大片,刘彻希望他能带一窝熊兵打出大汉的威风和气势。

朝鲜王卫右渠也不是个孬种,他得知汉军大举来犯,虽然心惊,可并未慌张,他下令各地严加防守,而且暗中排兵布阵,做好了该做的一切。

“来吧,刘彻,我等着你。”

杨仆已率兵进入齐地,他身先士卒,亲率先锋军七千人先行渡海,而余下部队后几日出发。

杨仆有这个勇气,一则是为了试探虚实,二是鼓舞士气。三军出征,将帅用命,比任何的口号都有用。

对于朝鲜这个国家,杨仆了解的并不多,他无法确知他们的水战如何,陆战如何,兵力多少,将领状况。

但杨仆是个经验十足的将领,他知道战场上最危险的就是睁眼一抹黑,辽东乃极寒之地,士兵们有不少是死囚,有不少人没拿过刀,更别说下海,后面还得杀人。

他的想法很朴实,以前锋军打前瞻,趁朝鲜人不备,拖住他们,尔后大部队上岸,如果前锋军胜了,大部队也不用伤筋动骨,如果前锋军败了,主力尚在,他可以从战场上获取有利于指挥的第一手的情报。

左将军荀彘得知杨仆水军已下海,也下达了向渡过浿水(鸭绿江)的命令。

卫右渠实际不知道汉军是水陆并进,除了汉军已发兵来犯,他没有更多的情报,因此他将兵力集中在陆路险隘。

所以在荀彘渡河遭遇抵抗时,杨仆的水军却一帆风顺。

俗话说,舟行一日,马跑三天。

杨仆还是先于荀彘与卫右渠的大军接上了火。

杨仆一路攻击前进,很快到达王险城(平壤)。

卫右渠多日的准备发挥了作用,虽然杨仆的水军恍若天降,但在初次的交锋,杨仆一点便宜没占着。

战局不如杨仆的料想顺利,杨仆顿感脸上无光。遂孤注一掷,把全部兵力压上城池。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事实。

守卫王城的必然是朝鲜的精锐,而他的部队只不过是临时拼凑的,而且远来劳顿,兵力不多,又飘扬过海。

一个精疲力竭,一个以逸待劳。

王险城的工事也特别地坚固。

杨仆的将士们在一轮轮的攻城倒下去。

杨仆杀红了眼,局面十分不利,仍然没有下令退兵。或许在他的眼里,倒下去的本是该死之人,又何必吝惜。

朝鲜各地的勤王之师不断地加入战斗,城内的军民同仇敌忾。

随着战局的拖延,杨仆逐渐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

杨仆终于撑不住了,他极不甘心地下令撤兵,说是撤,其实是逃。

他逃进了深山,坚守待援。

左将军荀彘的进军也不顺利,一路的骚扰不断,与朝鲜的大军几次大战,也是毫无便宜可占。

看来卫右渠真有两下子。

杨仆一连钻了十多天山沟沟,待局势稍微缓和一些,他才狼狈的钻了出来,收集残卒,准备来日再战。

长安。

刘彻将朝鲜的战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这不是在打他的耳刮子么?连一个小小的朝鲜都拿不下来。燕国将军的后代果然剽悍,有两下子。

远征不奏效,刘彻的兵是再也发不出去,将也没法子调。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西线战事又起,楼兰在匈奴挑唆下,斩杀汉使,而且西域诸国最近也不是很听话。

刘彻已经把赵破奴等将领派了出去,所以几乎是无将可派,无兵可拍。

刘彻打起了政治牌,既然兵事不利,倒不如劝降朝鲜。从卫右渠的表现看,这位仁兄是个聪明人,应该能想到其中的厉害。

刘彻指定卫山前往朝鲜。

卫右渠见到了使臣卫山,知道了卫山的来意,他当即表示愿意请降。卫右渠的确是个聪明人,他一时激情杀人,酿成大错,虽然前些日子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他也清楚,一直打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己。

为了表示诚意,卫右渠派出太子奉上五千匹战马及若干军粮,前往汉军营请降。

双方本着友好的心态准备着和平的仪式。

可是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朝鲜方面有诚意,有礼品,却因为戒心太重做错了一件事。

朝鲜在带了大量礼物的同时,还带了兵,数量也不少,有一万多,而且是全副武装。

卫山和荀彘一看这架势,这哪像来请降的,倒像来打架的。

他马上传令朝鲜太子,不得带兵前来。

朝鲜太子听到这个命令,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下了个命令,有诈,后撤。

卫山和荀彘为戳穿朝鲜人的阴谋松了一口气。

卫山回朝复命,刘彻得知来龙去脉,大骂卫山无知,坏了他的好事,下令将此人斩首。

事已至此,刘彻发出诏令,命荀彘立即进兵,务必踏平朝鲜。

荀彘得了刘彻的死命令,因此掉头急进,朝鲜人措不及防,纷纷丢关逃命,不日又抵达朝鲜王险城。

荀彘围攻王险城西北,一轮轮的攻击却始终没有打开一个缺口。

而杨仆却是想攻攻不了,他的部下多为囚徒,经过上一次大败,士气极其低落,哪怕你拿马鞭抽,那刀砍,他们也不敢攻城。所以杨仆改变了策略,围而不打,顺便和谈。

看到杨仆的水军如此窝囊,荀彘急成了苦瓜脸。他的燕代兵虽然骁勇善战,可是面对这城高池深的王险城,也是力不从心啊。

荀彘数次催促杨仆进攻。

杨仆给的都是苦瓜脸,他的回复是我以和谈为主,你要打,我也不拦。甚至于几次杨仆嫌荀彘催战催得烦,他便答应一起出击,然而在相约出击的日子里,杨仆放了荀彘的鸽子。

荀彘很生气,杨仆这是明摆着违抗皇命,自作主张啊。

后来,荀彘见实在攻不下城,也偷偷派人入城劝降朝鲜,不过条件是得向他荀彘投降。

但朝鲜方面拒绝了,理由是他们倾向于投降杨仆。

荀彘怀疑杨仆有私通朝鲜谋反的意思,于是,也不敢随意出兵。

王险城的局势突然十分微妙,朝鲜有意投降,因为担心荀彘不干,于是不动。荀彘怀疑朝鲜与杨仆有密谋,因此也不敢动。杨仆则一直动不了。

这样的局面让长安的刘彻一头雾水。

一座城,居然能围几个月,难道他们想留在那里过年?

为了弄清楚情况,他派出济南太守公孙遂去前线了解情况。

公孙遂到达后,荀彘就对他表示,“王险城之所以拿不下来,全是因为杨仆不如期会战。”

公孙遂听信了荀彘。

他与荀彘自作聪明地定下一个套子,就等杨仆来踩。

杨仆接到钦差大臣的命令,到荀彘帐中会谈军情。杨仆前脚刚进去,公孙遂就下令将杨仆绑了。

杨仆一头雾水,想问个明白,口却被塞住了,公孙遂的意思很明白,你有话到长安跟皇上说去。

公孙遂又自作聪明地令荀彘接管杨仆军。而他则带着穿上囚服的杨仆回长安领赏去了。

公孙遂的心头是激动的,因为他为皇上立了一大功。而刘彻向来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他认定赏是免不了的。

可是,他错了。

刘彻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不错,可是,他自有自己的赏罚标准,他的赏罚标准岂是做臣子可以窥探的。

公孙遂做的事有利战事,却不利于皇权,如果哪个使臣都敢随意处置他任命的将领,那还要他这个皇上干什么。所以,公孙遂做对了事,却必须死。

杨仆将过减功,贬为庶民。

至于朝鲜战场,既然荀彘任统帅已成事实,那就让他安心破城。

荀彘手头上有了足够的兵力,便加紧攻城。

卫右渠的压力一日甚是一日,但现在的他,彻底抛弃了投降的念头。从上一次请降来看,他认定汉朝是没有诚意的。一旦他请降,恐怕就是他的死期。

卫右渠不降,却急坏了一直坚持投降的朝鲜大臣们。

睁眼瞎也看得出来,荀彘不灭了王险城,是不会罢休的。这样打下去,城中迟早要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何必要陪着卫右渠陪葬呢?他们虽生活在外藩,本就是汉朝的子民。

所以,在围攻数月后,荀彘看到了效果,朝鲜国几个重量级的大臣投降了。

元封三年(前108年)夏,已被围了一年之久的王险城终于有了转机,卫右渠被他的大臣尼溪相参所杀,尼溪相参及其党羽出城投降。

荀彘正准备领军入城,却见城门再次关闭,城头上又立着一个满副戎装的人,此人名叫成已,是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

荀彘很愤怒,他虽然愤怒,却很理智。

他摸透了城内军民的心里,朝鲜国王新丧,如果用狂攻可能会激起他们再一次同仇敌忾的士气,所以,攻城不如攻心。

他派出了卫右渠长子卫长和另外一位大臣的儿子路最潜入城中,劝服军人百姓放弃抵抗,早日脱离苦海。

城内军民这一年过得太辛苦了,现在国王也死了,王公贵族都投降了,他们自然不会再给成已卖命。

荀彘得以看准时机,冲入城中,杀掉成已。

卫氏朝鲜,亡。

刘彻将朝鲜划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同类推荐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冷面将军俏千金:暮雨倾尘

    冷面将军俏千金:暮雨倾尘

    (完结)大漠中的灵动少女与冷面腹黑的将军,离家出走的千金小姐与骄纵跋扈的小王爷,谱写了一曲曲旷世绝恋。千山万水的距离,匆匆而逝的光阴,终究抵不过记忆深处的那一缕牵挂。爱恨交织,何去何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处处皆是风起云涌、扑朔迷离。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珠联“碧”合

    珠联“碧”合

    许碧合一心想成为一个婚纱设计师,为此她参加了JR的比赛,想要获得成功。在感情上,她为了能找到自己的王子,一次次地失恋然后再站起来,她的身边始终有自己的青梅竹马何仲谦相伴。她在遇到初恋陆成铭之后觉得自己找到了王子,却发现对方选择了未来。在朋友的点拨之下她恍然发现,其实这么多年她一直寻找的王子就在自己身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何仲谦。两个人一起努力参加比赛,最后因为意外何仲谦失去比赛资格,许碧合获胜,一个人远走他乡,最终学成归来……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 腹黑萌帝擒傻后

    腹黑萌帝擒傻后

    【正剧版】一朝穿成傻妞,父王不疼,母后不爱,姐妹陷害,兄弟痛恨,所谓夫君欲杀之而后快!更要命的是这挺着的肚子,分明是已近临盆之态!深吸一口气,莫伊霸气冲天:“没关系,傻妞就傻妞呗!不就气气皇后,斗斗公主,戏戏皇子,顺便再生个娃儿玩转这异世大陆嘛!何难之有?”只是,这只比妖孽还妖孽的“呆萌”黑面神是从哪冒出来的?不但有事没事就和她对着干,而且还想拐带她的娃!丫丫滴,真真是活腻歪了!【小白版】以前我是傻公主,现在我是傻孕妇,未来我还是傻娘亲呜呜呜呜…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人捏?我不就是气死了个皇后、吓傻了几个公主、报废了一个王爷…外加不小心造出了个不知道谁的娃嘛再说了,这也是你们逼我的啊!凭什么就认定人家不是傻妞,还要被一群人追的亡命天涯捏?哎呀呀!别追了,姑奶奶我跑不动了!来来来,有冤伸冤,有仇报仇,啊呸,是有话好说!你说我是护国长公主,必须回宫去帮助你这个病太子?靠!就你丫追我追的最快,还病太子?去死!你说我见死不救的那娃是你唯一的孩子,要我回去再给你生一个?切,妞儿我才十六岁,未成年!你说我伤了你最重要的宝贝?证据捏?这个!某人粉无耻的脱了裤裤…你说我肚子里的崽是你的?呃…满头黑线,捂紧肚子,撒丫子狂奔:我是傻妞,我才不要管捏!*【本文一对一,简介白,内容不白。开场有点点复杂,爱情有点点阴谋,情节有点点小虐,不过结局绝对完美。】【扮猪吃老虎的女主+有点呆有点萌没事就喜欢被虐的男主+萌宠腹黑的宝宝=无与伦比的的无良一家人。】
  • 重生之嫡庶不分

    重生之嫡庶不分

    随身空间系列(一)一句话简介:讲的是一个从嫡女变为庶女的女主,如何保护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同时打倒所有欺负她的人的故事。详细版简介:她有一个秘密,不,或者说她有两个秘密。一.她是穿越的,在这个身体十岁的时候穿越过来的。二.她有一个神奇的空间,里面有山有水还有许多的吃的,她很喜欢。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是一个淡定的人,别人欺负到她头上了她都能平静的看着。这样的她原本在那样的豪门大族里应该是没有存在感的,但是奈何她的身份过于尴尬。身为嫡女的她因为母亲身为主母,无错却被休弃不忿而死,而亦她成了庶女。她淡定,她从容,可是就是有人看她不顺眼!主母欺她,姐妹欺她,父亲亦欺她!唯有兄长处处护着她。可是现在,兄长的前程要被耽误了,于是某女奋起了!“老虎不发威你当咱是病猫吗?”——————————————————————————推荐好友文文:火小炎《轻薄帝师》薄荷清凉糖《嫡女不得宠》西子姐姐《妾本惊华》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精心选取了近100多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感恩故事。一个轻轻的拥抱、一张小小的纸条、一份感激的心情……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你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你在学习和生活之余,有一点时间来关照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体味一下人生的美好,让你懂得以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接纳别人、成就自己,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希望,给别人带来真诚的祝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