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200000041

第41章 理财(1)

■原文: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全。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

译文:凡是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没有一样不与寒士相同,才可以成大器;如果沾染了那些富贵习气,就难以希望有成就了。我惭愧地当上将相,但所有的衣服总价值不到三百金。希望你们要常守这种俭朴的家风,这也是珍惜幸福的办法。

■一生俭朴,恬淡寡欲

曾国藩一生俭朴踏实,恬淡寡欲,蔬菜、腌菜乃是家常便饭,衣服也从不求奢华,他时时在“俭”字上下工夫,并将“俭”字纳入了家规家训。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了进士,在京为官,而后一直住在湖南会馆。虽然会馆是包食宿的,但那时他的俸禄很少,每年不过才二三十两银子,除了要交给会馆一部分外,多数都花在了买书以及随份子送礼上,以至于常常囊中羞涩。甚至到了最后,曾国藩只能在会馆贴出告示,宣称不再参加官员们的任何宴请。

住会馆的这些年里,曾国藩始终坚持简朴踏实的本色,不肯铺张浪费,其实他最大的奢望就是吃上家里的腌菜。不过这会馆已经打点了一日三餐,对于家里的腌菜,曾国藩也只好作罢。

当时的湖南,家家普遍喜欢自己动手做腌菜,一来可以供自家人食用,二来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点银子。湖南家家户户几乎都用最好的菜来做腌菜,曾家也不例外,而且曾家为了能让菜地多出些银子,就把好菜全都拿到集市上去卖掉,只用剩下的菜叶、菜根儿等来制作腌菜。如果菜根儿也出得少,就用瓜皮之类的洗净了代替。曾家每年不论是用菜根儿还是用瓜皮等制作腌菜,总是要填满那十几缸。亲戚乡里们见曾国藩为官,觉得曾家已经过得有些气象了,都认为曾家大可不必总是这样节俭地过日子。曾国藩的太爷爷曾竟希则说:“说起来你们不信,这菜根儿补肾,苦瓜根儿去火,它们可都是宝哩!”

曾国藩就是从小吃着这样的菜根儿、瓜皮类的腌菜长大的。自从在京为官,会馆里打点一日三餐,曾国藩就再也没有吃过家里的腌菜,这还真是馋坏了这个一生简朴的京官。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33岁的曾国藩一下连升了四级,跻身于大清中层官吏的行列。而按照清朝的官制,五品以上的官员是不能住会馆的,否则就是违制。于是,曾国藩就寻觅了一处四合院租下了,经过简单地打扫整理,就从包住包伙食的湖南会馆搬了出来,正式立门开府了。

就在曾国藩立门开府不久,湘乡老家的长工南家三哥便赶到了曾国藩的住处,给他送来了五坛腌菜、五双布鞋,还有五十两银子。

南家三哥用手指着坛子和鞋道:“大少爷,老太爷说了,这五坛腌菜是特意给您腌制的,用的全都是上好的菜根儿,都没放辣子。您打小身子骨就弱,多吃菜根儿,对你的身子骨有好处呢!这鞋是老太太和几房少奶奶赶做出来的,也不知道合脚不合脚。”

曾国藩瞅着家里送来的莱根儿腌菜,不禁欣喜若狂,顾不得接南家三哥的话茬儿,伸手就抱过来一坛腌菜,三下两下拍开了黄泥封口,见里面果然用的全是白菜根儿、苦瓜根儿等菜根儿,有十几种之多。

曾国藩也顾不上身边礼仪了,直接用手拈起一根苦瓜根儿,扔进了嘴里,一边嚼一边开心地说:“住会馆的这么几年,可把我给馋坏了,想吃腌菜都吃不着。三哥呀,你回去后告诉老太爷,以后只要有人进京来,就给我捎一些腌菜来。我知道,在咱们老家,缺鱼缺肉,都不会缺这腌菜。”说到这里,曾国藩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道:“三哥,怎么没有带些苦菜呀?”

“哦,大少爷不提,我差点儿给忘了。”南家三哥边说边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袱,从里面摸出了一个小包裹,笑眯眯地说:“这是干苦菜,做菜的时候让厨子放一些,既清肝火又开胃。大少爷呀,没想到您离家这么久,还是忘不了家里的腌菜和苦菜。老太爷和老爷这回可该放心了。”

听南家三哥这么说,曾国藩不由得一愣,试探地问:“三哥,是不是老太爷和老爷说我什么了啊?”

南家三哥回答说:“其实也没说您什么。从家里动身的时候,老太爷特意交代我,让我到了您这儿之后别动声色,看看您吃腌菜时是个啥样子,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就把苦菜拿出来。如果不喜欢,苦菜就不用往外拿了。老太爷说,如果是这样,大少爷肯定是忘了本了!”

“唉!”曾国藩长叹了一口气,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缓缓说道:“三哥啊,以前我没让家里往我这儿捎腌菜,不是我忘本了,而是因为会馆包伙食。如果再让家里送腌菜过来,一是怕浪费,二是怕会馆里有一些不必要的想法。三哥,你不知道,我是一日三餐都想着咱家的腌菜呀!我曾家的腌菜,就是曾家兴旺的根本啊。在湖南,家家都会腌菜,可是像我曾家这种做法的,恐怕还没有!”

南家三哥也感叹不已地说:“是啊,穷山沟里的曾家,靠着那几十亩薄田,不仅养活了几十口人,还供出个大翰林来!这在全国恐怕都是少见的呢!”

从此以后,曾国藩一日三餐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这样的一盘腌菜。这腌菜,不仅帮他下饭,更重要的,是他不忘本、不贪求奢华的延续和彰显。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国藩升任礼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不久后的一天,他的门生李鸿章和监察御史曲子亮一起来拜访他。三个人谈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这时,曾国藩叫进在门外侍候的随从李保,把刚刚写好的一张纸条递给他,李保接过纸条,一声不响就退出去了。趁曾国藩给李保递纸条的工夫,曲子亮冲李鸿章使了一个眼色。李鸿章一见,顿时会过意来,连忙放下茶杯,站起身对曾国藩说道:“恩师该用午饭了,门生和曲大人就此告退,过几天再来看望恩师。”曲子亮也随着站了起来。

曾国藩冲李鸿章摆了摆手,说道:“少荃(李鸿章的号),曲御史也不是外人,你们两个就在这里吃午饭吧。你没见我刚才给李保写了个纸条吗?那就是咱们今天中午的菜谱。”曲子亮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好奇,就问曾曾国藩:“大人府上每餐都要由大人亲自写菜谱吗?”曲子亮的话音未落,李鸿章忍不住笑了起来。曾国藩也笑着回答说:“古人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这里是否每餐有菜谱,你问问少荃就知道了。”

李鸿章笑着接过话头,说道:“曲大人啊,说出来你不信,我恩师的一日三餐,连满人中的一般百姓都不如,哪里用得着写什么菜谱!恩师刚才写那张纸条,定是看你在这里,特意写给厨房的加菜单子。只是不知恩师今天给曲大人和门生加了个什么菜?”曾国藩捋着胡须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道:“加的什么菜,待会儿你们不就知道了,何必这么性急呢?”

见曾国藩都已经安排好了,再说走就显得太矫情,曲子亮只好说:“恭敬不如从命,下官就叨扰大人一顿了。”说话间,午饭已经在曾国藩的书房里摆好了。

李鸿章和曲子亮朝餐桌上一看,只见当中摆了一盘煎豆腐,煎豆腐的周围是三个正菜,分别是:油炸花生米、姜丝肉条、豆角炒辣子,另外还有两碟腌菜,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除此之外,就是三碗白米饭,三双筷子。

曾国藩拿起筷子,指了指饭桌说:“少荃,我来考考你,你说今天加的是哪一个菜?”李鸿章笑道:“这个可难不住门生。豆腐、花生米和腌菜是恩师的家常菜,恩师因有癣疾,向来不大吃辣子,今日的加菜,自然就是这盘豆角炒辣子了。恩师,门生猜得可对?”

曾国藩微微一笑,对他说道:“你只猜对了一半,那盘姜丝肉条也是我让厨房特意给加的。少荃,你常来常往不算客,而曲御史却是第一次来,总得凑够四个大盘,才像个待客的样子嘛!”

听曾国藩如此说,曲子亮不由得吃了一惊,愣了半晌,而后叹道:“大人,原来这不是您老的家常便饭,而是专为下官准备的呀?您老现在可是非同以往,您是当朝的二品高官啊!”

曾国藩不禁苦笑一声,说说:“曲御史呀,你也是老京官了,怎么这时倒糊涂了呢?不要说什么二品高官,就算当朝一品,朝廷给的俸禄也是有数的。轿夫、管家、门房、厨子,哪处不得花钱啊?我现在还算是好的呢,老婆孩子都住在湘乡老家,祖宗也还积得几亩薄田,吃饭还用不着我操心。要不然的话,你曲御史恐怕连这样的四个菜都吃不上啊!好了,咱们赶紧用饭吧,豆腐一凉,口感可就不好了。”

吃过饭后,三个人又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忽然李鸿章很严肃地说道:“恩师啊,您老现在是国家的重臣,天下儒生的楷模。可看您老的饭桌上,仍然是豆腐佐餐,腌菜调味,再这样下去,您老的身体可怎么受得了啊!还有轿子,您老早就该换成八抬大轿了,上朝下朝,办差回府,您老坐着八抬大轿,不光门生脸上有光,咱大清的汉人也都扬眉吐气啊!”

曾国藩端起茶杯,微笑着说道:“说起来呢,按我现在每月的俸银,加上恩俸、特禄,还有养廉银,不知比我刚来京师的时候要强上多少倍。原先能过,主要是因为开销少,家里每年还有些补贴。现在虽说俸禄高了,但是开销也大了啊。我不仅不能再问家里要钱,每月还要给祖宗祠堂案上添十两的香火钱,敬奉给祖父二十两、父母每人十两、叔父母每人十两,光这,每月就得拿出七十两银子,而且这府里的开销还不算。”

李鸿章正想继续劝曾国藩换轿子、改善伙食,却听曾国藩接着说道:“再说呢,我也坐惯蓝呢轿了,蓝呢轿的好处可多了……”

曲子亮不禁感到好奇,问道:“坐蓝呢轿有什么好处呢?”

曾国藩呵呵一笑,幽默地解释道:“至少坐蓝呢轿还能招待你们吃四个菜,如果我换成八抬大轿,恐怕你们再来就只能陪着我干吃豆腐了!”

说到这里,曾国藩语重心长地说道:“自古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这一席话把李鸿章和曲子亮的嘴都封住了。

曾国藩一生勤俭持家,恪守俭朴、奋斗的精神,从不骄奢淫逸,终成一朝重臣。诸葛亮《诫子书》亦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俭朴家风值得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学习。

■原文: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青盼,亦不能久;欲求寅僚之敬佩,百姓之爱戴,即袭取于偶然,亦不可得矣!欲请廉字,须从俭字下工夫。用人宜少,官气宜轻,常如教官衙门规模。所出既少,所入自可不苟。欲请勤字,须从清理词讼下工夫。当限定每日讯结几起,作为自己功课。

译文:勤、廉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很平淡浅显,实际上无论是被上司看中、让朋友信任、让百姓信服都要靠它。不具备“勤、廉”这两种品质,即使偶然被上司看中了,也不会得到长久的重用;想得到同僚的敬重,百姓的爱戴,即使想侥幸有所得,也是不可能的。想做到廉,必须从俭字上下工夫。使役的人要少,官气要轻,常常跟教官衙门一样的规模。想要做到勤,需要从清理积压官司上下手。必须限定每天结清几起官司,并把此作为自己每天的功课。

■隋文帝节俭爱民,崇尚辛勤劳动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是个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他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非常节俭,这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在称帝以前,他很了解骄奢淫逸的生活是百姓非常痛恨的,暴虐的统治更是不得人心。称帝之后,唯恐重蹈覆辙、人心不服,他总是警惕自己,谨慎地处理政事,注意节俭。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很是节俭。

有一次,隋文帝配止痢药,要用一两胡粉,找遍宫中也没有找到;又有一次,他想找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居然也没有。他的车马用具坏了,就派人去修补,不允许别人为他做新的。此外,他也非常留意民间疾苦。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就拿来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还下令饥荒期间不吃酒肉,更要节俭生活。

隋文帝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也要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有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你是太子,一定要注意节俭。”但是,太子不听劝告,生活越来越奢侈、铺张浪费。有一次,太子又大摆宴席,让家臣唐令则弹琵琶唱歌,还叫后宫的美人出来跟唐令则学弹琵琶,一时间搞得乌烟瘴气。隋文帝派去辅佐杨勇的大臣李纲实在看不过去,就对杨勇劝说道:“唐令则本来是应该帮助您读书向上的,可是他现在却跟您整日吃喝玩乐,这怎么可以呢。”杨勇不但不听,还替唐令则辩护,说道:“是我让他这样做的,你不要多管闲事。”这事传到了隋文帝那里,后来隋文帝经过认真思索,废了杨勇,并把杨勇手下的大臣们训斥了一顿,还任命敢于直言进谏的李纲做了尚书右丞。

隋文帝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不仅自己带头节俭,更要求皇亲国戚节俭,并坚决惩治奢靡的太子,的确是一位以自我为标准鼓励皇亲贵族要节俭的好模范。他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赋税下得以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从而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隋文帝这种崇尚节俭、辛勤劳动的作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成功——踏实和勤奋必不可少

自从有传言有人在河畔散步时无意间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从这里找到金子,发一笔横财,成为大富翁。于是他们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能够找到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是更多的人却一无所有,只好扫兴而归。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

罗文就是淘金者其中的一个,他在河床的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和母亲搬到了这里居住。为了能在这里找到金子,他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得坑坑洼洼的时候,他有点失望了——翻遍了这整块土地,却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母亲劝他试探着寻找别的营生,可是一心扑在金子上的罗文根本不理会母亲的劝告。

半年以后,罗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和母亲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就在他即将离开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最后终于停了。罗文正准备叫上母亲一起离开,却见母亲坐在小木屋旁,仔细观察着眼前的土地。罗文不禁细细地看那土地,似乎和以前是有些不一样:原来的那些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有找到金子,”母亲缓缓说道,“但是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勤奋来发财致富。”罗文沉思了一会儿,忽有所悟:“这土地不是正好可以用来种花草吗,我们可以把花草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们。他们一定会买一些花花草草来装扮他们的家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同类推荐
  •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这本书不会告诉父母如何让孩子取得高分,但它是孩子取得高分并成为顶尖人才的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父母在阅读本书汲取家教智慧的同时,还能发现提升自身能力的良方。
  • 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未来时代,也许生孩子的重负不再由女人来承担,而在这个角色反串的过程当中,男人女人又扮演着什么呢……生儿育女,乃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大事。以往,人们的目光基本上锁定在妻子身上,其实丈夫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方。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的细节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50件事。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凤箫寒

    凤箫寒

    身负师门重托,励志誓除奸邪!东晋风雨飘摇之际,权臣桓温当道,谢安孤掌难鸣,兼且五斗米教阴忍待发,虽一介弱质女流,亦要匡济天下!无奈情根难断,总归长路漫漫向前看,君在黄河长江岸,妾身鬓发已霜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休了帝王夫君:天价皇后

    休了帝王夫君:天价皇后

    皇上,休了!丞相府的三小姐,沐青瑶被南安王慕容流昭一拳打死了,却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女人,光芒四射,魅力惊人。沐青瑶物语,即便你贵为皇帝,下了天价的骋礼,竟然让我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这样的男人休!慕容流尊,七国中最俊美足智多谋的皇帝,竟然被一个花痴女人给休了,黑瞳染起耀眼的光芒,他不会善罢干休!慕容流昭,弦月国南安王,冷漠邪魅,视女人为下等物,一拳头打死了花痴女人,却迎来了全新的她,迷了他的眼!楚浅翼,弦月国右丞相之子,腹黑无敌,眼高于顶,却喜欢上了那个花痴女人,这是不是叫自作孽不可活?无情,无情谷的鬼医,谪仙美男,初见她,恍如千年的的等候,我愿舍弃此身,化成许愿树,只求你从此树而过.长孙竺,青罗国的太子,妖孽唯美,世人不识金镶玉,误把明珠当尘矣,我愿意以青罗国太子妃之位迎娶于你。天现异相,凤落相府,得凤者一统七国,有谁知?凤竟是那个名满天下的花痴女人。【精彩片段一】:金碧辉煌的大殿,六国使臣齐刷刷的望向殿门外,等着看那传闻中足智多谋的皇后娘娘,可是却看到一个面色惊慌的小太监,高举着一封信大叫:“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留下一封信离宫了。”“读,”俊邪的皇上失却了冷静。“弦月一零三年,我沐青瑶休了皇帝慕容流尊,从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文武百官为签,六国使臣为证,沐青瑶拜上。”【精彩片段二】:一个粉装玉彻的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双手叉腰挡住门口,可爱的望着门前俊美邪魅的男子。“你谁啊?”“你父皇!”狂魅俊邪的男子霸道的开口。“你丫的敢占姑奶奶的便宜,”小丫头眼一翻朝里面命令:“小尊,上!给我教训教训这老男人。”她的话音一落,一只通体雪白高大的野山狼凶狠的从屋子里飞窜而出,扑向猎物,顿时间诺大的空地上,一人一狼打得天昏地暗,小丫头摇头晃脑的看着热闹,不时的拍着手加油:“小尊,不错,打赢了赏你两根骨头。”笑
  • 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

    李媛媛觉得自己终于变成了一个绝世美女,但没想到在时光荏苒,岁月变幻,沧海桑田之后这个世界的审美居然特么的变了……
  • 赤脚走过桑那镇

    赤脚走过桑那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