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200000004

第4章 颜氏家训(3)

当小宝长到6岁的时候,郑板桥便将其带到了自己的身边。对儿子的读书亲自进行辅导,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辛,并要求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洗碗,学扫地。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都要挑满,从不间断。因为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小宝进步极其之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向来清贫,家中并无多余存粮。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赶紧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欢天喜地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直愣愣地看着小宝的窝头。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着他的小女孩,赶忙将自己手中的窝头分与其一半。郑板桥得知此事之后,异常开心,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但还未找到适合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亲自将女儿送到了男方家中,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以后就安心在这生活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送与女儿作为嫁妆,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自立方面的教育。直到离世之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将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便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原文: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出自“治家第五”

译文:教育感化这样的事,是由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所以,父亲做不到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做不到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没有情意,妻子就谈不上温顺。

■房玄龄深受父亲的影响

房玄龄,别名房乔,字玄龄,汉族,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是唐朝的开国宰相。房玄龄能成为一代名相,和父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父亲房彦谦出身名家士族,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去世了。幼时的房彦谦十分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深厚的影响。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房彦谦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簿,并一直任职,2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史书记载,当房彦谦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

隋大业九年(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任了一阵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于任上。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他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房玄龄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他从小就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投靠李世民后,多次跟随秦王出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招募人才。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才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649年)病逝。

房玄龄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任宰相达15年之久,其女为王妃,其子为驸马。

房玄龄虽位高权重,但为官谨慎,治家有方,他经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更不能以本家的威望权势欺凌百姓。为此,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套,时刻用这些家训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房玄龄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这种高风亮节,最后成为了唐朝的重臣,一代名相。

孟母择邻教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杰出大师。后人习惯把他与孔子并列而称“孔孟”。

孟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的学术能力在流派纷呈的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与他有一位杰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仉氏教育有方,重在德育,动情晓理,于细微处从小做起,就给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仉氏出身寒微,识字不多,在丧夫后,便与儿子相依为命。当时他们居住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旁边住了不少没有教养的人。这些人不但有偷鸡摸狗的行为,而且见孟家孤儿寡母,便常常向孟家扔砖头。母亲非常担心孟子会跟着这群人学坏,心里很不安。

久而久之,孟子和邻家孩子也跟着模仿。母亲感到这样的环境会给儿子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便决定搬迁。

于是,母亲带着孟子来到鲁国的都城。孟母想,繁华的都城既可以使自己找到一份活计养家糊口,又可以使孟子接受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孟母在都城热闹的街市选择了一间破旧但价格便宜的房子住了下来。她白天做活挣钱,年幼的孟子便和附近的孩子玩耍。可是细心的孟母发现这里两家邻居一个是打铁的,一个是杀猪的,好奇的孟子不是学生意人的吆喝叫卖就是模仿杀猪的动作或者学猪叫。看到这种情景,孟母又开始担心了。

当时鲁国处于战国列强包围之中,军力微弱,齐楚常有吞并之意。于是鲁国有大夫建议,效仿管仲治齐,男者为商,女者为娼,国富兵自强!所以当时鲁国正是全民经商的时候,集市如牛毛,竞争激烈。孟家居住地的商贩们为了争地盘,常常纠纷不断,打杀之声不绝于耳。

一天,孟母做活归来,突见孟子浑身是血,倒在家门口,大惊失色!原来当天集市上有人打架,孟子像往常一样挤在旁边看热闹,一点也不觉得危险,反而受牵连被误伤。于是孟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找一个好环境。之后他们迁到都城的一个靠近书院的地方居住。

在新的居住地,孟子每天都能看到一群群安静的书生们从门前经过,他们服饰整洁,谈吐温柔,举止文雅,而书院的琅琅读书声则传达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化信息。在耳濡目染中,孟子对读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孟子便与小伙伴们学着摆设祭坛,打躬作揖,进退如仪,为后来的诗书礼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被母亲看在眼里。孟母认定,这就是她要找的适合儿子成长的居住地。

这家书院是国家开设的大学,学生多为贵族子弟。孟母虽然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短,她盼着孟子能读书做学问,将来好出人头地。于是孟母找到学校老师,请求学校接受孟子入学。

孟子入了学,学业进步很快,但他自恃聪明,很快对学业心不在焉了。有一次,孟子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中途辍学,回到家里,看见母亲正专心织布。孟母起身问道:“你学得怎么样了?”孟子回答:“学得差不多了。”孟母回头拿起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织了一半的布齐刷刷地剪断。孟子睁大眼睛,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把织好的布剪掉呢?”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今日学业半途而废,就像我剪断这织了一半的布一样。”孟子恍然大悟,从此拜子思为师,勤学苦读,终成大器。

另外,孟母在礼仪上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孟子结婚后,有一次在屋外看见妻子在室内蹲在地下,衣冠不整,不守妇道,便对母亲说:她这么不守礼法,应该休了她。

孟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孟子说:“我从窗户里看见的。”

孟母说:“古人说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进屋前应叫别人有所准备,不能乘人不备,突然袭击。你偷看人家是你无礼,不是人家无礼。”孟子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也不再提休妻的事情了。

孔融为兄赴死

孔宙,东汉鲁人,是孔子的19代孙。孔宙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孔宙以文治之,旬月而平,“田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为怀念其政绩,故吏门人自筹经费,采名山要石,立碑示后,是为东汉《孔宙碑》。

孔宙有两个儿子,孔褒和孔融。孔宙的妻子,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十分腐败,经常迫害好人。孔融15岁的时候,有个叫张俭的官员揭发了当权的宦官侯览和他的家人所犯的罪恶,却反遭陷害,官府要抓他治罪。

张俭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急迫之中,他逃到孔家,请求掩护。不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出来接待了他。张俭见孔融还是个孩子,就没有说明来意。孔融看出了张俭神情紧张、欲言又止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就对张俭说:“我哥虽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难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听了孔融的话,张俭心里踏实下来,他在孔融家里躲藏了好几天,找了个机会,终于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去向官府告发了。官府抓不到张俭十分生气,就把孔融和他的哥哥孔褒抓了起来。

审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兄弟到底是谁放走了张俭?你们知道不知道,张俭是朝廷的要犯,放走了他就是犯了杀头之罪。”

听了审官的话,孔融知道哥哥和张俭是好朋友,朝廷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只有自己主动承担罪责,才会保全哥哥的性命。于是他对审官说:“留藏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

听了弟弟把罪责承担在自己身上,孔褒忙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要杀就杀我吧!”

孔融、孔褒兄弟在堂上争了起来,都说是自己放走了张俭。审官见兄弟俩争罪,怎么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如实上报。他们的母亲却说儿子是我的,如果有罪,全由我承担。

后来审官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孔融虽然没能救哥哥,但是他友爱兄长,凛然争死的事迹和孔母大义凛然的形象却流传了下来。

钱承沛的“示范式”教育

被称为“一代儒宗”的钱穆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执教,被美国耶鲁大学誉为“古老文化的代表者与监护人,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并以此获得荣誉人文博士学位。

可大家也许不知道,钱穆早年连中学都没毕业。但是,钱家有一个很好的家风是:长辈教育孩子,从不疾言厉色,更不打骂,而是示范、启导、熏陶。祖祖辈辈都鼓励读书上进,寓教于乐,注意方法,不是一味死读书。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钱穆出生时,一连三天啼哭不止。父亲钱承沛焦急地抱着他边哄边绕室而走。他说:“我得一子,如人增田二百亩。”

后来,等钱穆稍微大点的时候,父亲每次外出归家,都从镇上食品店带些蛋糕之类,放床前的案几上,用帽子或碗盖住。钱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看食物。入私塾读书第一天,儿子没看到点心。父亲说爱他如既往,不过既已成小学生,应学大人榜样,与哥姐一样,早上点心优待就断了。

钱承沛经常以慈爱与奋发教育子女。钱穆小的时候记字非常快,靠自己悟性凭字形就能识字。父亲表扬他,使他对识字产生兴趣,劲头也更大了。钱穆7岁上私塾。塾师经常体罚让父亲心疼。他认为对学生,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可七房桥小地方,找个有见识的先生太难,他不厌其烦四处打听,访得家住荡口镇的名师。全家为此迁至荡口。

这个老师不但对经史子集有一定功底,对新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也有涉及。他的教材《史概节要》《地球韵言》生动活泼,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后来老师病了,学生也开始不好好学习了。

为避免儿子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父亲决定再次迁居。找不到好塾师,父亲就让钱穆自学。那是钱穆难忘的自由自在的读书时光。不久华氏家族在荡口镇建立育果学校,聘请好老师并设立了数理化音乐体育等课。钱承沛认为新学校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好途径,于是让孩子在这里读书。在这里,钱穆立下了他毕生研究学问的志向。

由于家境与健康双重原因,钱承沛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只要有可能,就陪孩子尽情玩耍。父亲还带钱穆看京剧,告诉儿子京剧的起源,与昆剧的渊源等。

钱穆的母亲蔡氏可谓是贤妻良母。她教育很严,但不疾言厉色。一次钱穆帮做家务,打翻了粥盆,母亲没有骂他,倒急着问烫疼了没有。母亲对人从不贬褒,从不说某人好坏。1906年钱承沛去世。去世后,家族的人来吊唁,才知其生活很艰难,要她依照惯例,到义庄领取抚恤金,她拒绝了。在族人的一再劝说下,她对二儿哭泣道:“汝兄弟闻所言否?幸能立志早谋自立。”后来钱声师范毕业之后开始在乡间任教,虽然薪水有些微薄,母亲不再令儿子去义庄领取抚恤金了。

钱穆17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伤寒,母亲小心地照顾着钱穆。钱穆对母亲感情很深厚。他说性情得益于母亲。1939年,他一个人返回苏州,从此更名隐居,闭户不出。就这样,他一边陪76岁的母亲,一边研究学问,写作编辑《齐鲁学报》。

父亲的人格风范深深地影响着他。钱穆这样评价父亲:“先父之得人尊敬,则日进而益深,愈远而弥殷,环居数十里间,士大夫读书人中,实无有更出其右者。益其得人尊敬,尤有超乎读书为学之上。”

父母的影响教育,使他成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

同类推荐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内容简介: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不要小看了这些细节,在这样一个细节决定命运的年代,那些看起来十分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在无形中影响着你的一生,改变着你的命运。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和掌握孩子的性格培养。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影响深远。父母如果用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去启发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就会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会误入歧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
  • 妈妈讲给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讲给女儿的悄悄话

    一本充满母女亲情和智慧的教子经典,一些妈妈必须告诉女儿的成长经验。培养最杰出的女生,造就最优秀的女性。本书是关于女儿品行、教养、学识、美丽和处世等最深情的诉说,是妈妈送给女儿最珍贵的人生礼物。妈妈对女儿说的话即使再平淡无奇、漫不经心,也往往会让女儿备受感动、深受启发,甚至可以左右她的一生。由此可见,如果妈妈慎重地、系统地、全面地、详细地告诉女儿成为一个优秀女人的方方面面,那么必会让女儿铭记一生,受益一生。本书编者通过对各种家教书籍的精心阅读和对生活细心观察,尽量使笔锋触及到了女儿成长的方方面面,而且做了比较独到的论述,相信会让那些望女成风的母亲大获裨益。
  •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智慧妈妈育儿经验谈系列三部,这个系列从过来人的角度,为正在迷茫的年轻爸妈们指点迷津,理清思路,提出建议。别人的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路。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叶海星通宵到中午十二点才躺在床上,睡前还听到爸妈在楼下餐厅招呼客人的声音,伴着声音入睡的她梦到了最近狂迷的末世流小说,可却想不到等她醒来后世界全变了,好像变得毫无声音,然后又变得如世界末日般疯狂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大智若愚的点滴

    大智若愚的点滴

    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古往今来,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本书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其中涉及到的学习、礼仪、处世、成功等话题,是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必须学会的人生哲理。虽然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已相距甚远,但如果我们结合当今现实,这些书信中的一些观点与道理,对大家的处世、交友、立业仍是大有裨益的。翻开本书,开始一段处世、社交的阅读之旅,拨开心灵的迷雾,开启青春的航程。扬帆迈向成功的彼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十四岁的少女成为一朝皇妃。面对变幻莫测的帝心,她苦苦抵御着他的宠爱。数载恩怨,她最终抛下一切不甘与他真诚相爱。所幸,他爱她,愿意倾尽天下去换,而她,历经苦难与波折,终得圆满。谁说自古帝王无真爱?看一阕《爱江山更爱美人》,看冷面君王的缠绵悱恻,少女皇妃的纯善睿智。
  • 王妃的淡定生活

    王妃的淡定生活

    穿越后要淡定,可是,眼前这位美人吸引力太大了,她没抵抗力怎么办?她被一捆报纸砸中脑袋掉入架空的夏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民”意嫁进王府当王妃,有吃有穿有住,唱唱歌、搓搓麻将安分守己日子过的潇洒惬意。一场血染的婚礼,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别人的圈套。一段当年的往事,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和快乐。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他最悲痛的过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想找回最纯真的笑容。
  • 军婚

    军婚

    火让英雄无奈,却让真情弘扬。当军号再次响起,军人已脱下军装。当都市的物欲扑面而来时,他们也面临着灵与欲的诱惑,泪水和鲜血的胶着,孤单与责任的彷徨,依附与独立的心理挣扎……然而,军婚!神圣!它代表着责任,代表着真爱。
  • 时光曾经震颤过

    时光曾经震颤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