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800000003

第3章 郝大树的缺陷

郝大树,是个农民。

郝大树,也是个诗人。

但是,他有个缺陷,是个兔唇。吃饭不便,说话吐词不清。一个人的缺陷,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丑陋。一个人的丑陋是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的。人们欣赏的是美,享受的是愉悦。好在郝大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如果生活在城里,不知要投来多少鄙夷的目光。山里的农民是纯朴的,是不在乎郝大树是不是兔唇,是不是丑陋。该称呼他“爷”的仍喊“爷”,该称呼他“叔”的仍喊“叔”,把个兔唇没当回事,饭熟了喊他吃饭喝两盅,没事了找他聊天,唠叨个没完,在乡亲们眼窝子里,他没有那个豁子,他和别人一样健全。但是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自卑处下,不愿将这个豁口面对别人,不愿说话不愿走动,总是有意或是下意识地回避他人,他愿意一个人到山上去放牛,听牛吃草,和牛说话,看太阳爬坡,或者巴到一棵粗矮的树上去读楚辞背唐诗宋词,他喜欢过这种孤寂的生活,他选择这种处世方式并不觉得是一种无奈,他乐于这样。他的生活也是清清贫贫的、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一棵自种的白菜也可以将就;一身衣,儿孙们不穿了的也可以套在身上御寒。村子里的农民没有哪户活得像他这样清水寡汤的。他这种简单生活有点像梭罗,也有点像庄子,但是又不像。梭罗是与充满物欲世界的抗争,是积极回避喧嚣的世界去过简单的生活,是简单生活的实验,甚至是为了他的传世的《瓦尔登湖》,他在劳动中思索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劳动中写作。庄子是不愿做官或者做不了官,消极地去过一种简单生活,并在简单的生活之中孕育人生的哲理和天下的大智慧。而郝大树呢,本身就生活在真实的清苦之中,生活在并不做作的简单之中,他是为了回避他的缺陷,回避他心灵中的隐情。他没有梭罗和庄子的智慧。

他的清苦和简单生活孕育了什么呢?

孕育了他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又孕育了诗。

这与梭罗和庄子在精神上也是有相通的东西。

写诗已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内容。

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没有认真地去种他的田,去收获他的包谷、土豆和红薯,却醉心于写他的旧体诗,这让乡亲们难以理解。写诗能赚多少钱?能换来多少大米?如果能交换很多实惠,动脑子花心血也还值,可是一点实惠也没有,一点也改变不了他的景况。倒是诗写得越多景况越差,生活过得越糊涂。特别是已进入老年,还闷头闷脑地想诗歌上的事儿,着实让乡亲们难以琢磨,也让下人们心烦。整天与诗歌鬼混在一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啊?一个农民嘛,就是操心油盐酱醋茶,到地里去多出汗多刨食,其他的那不是农民的本分。乡亲们也想:屈原写诗写出了名堂,千古不朽,成了世界名人,让村里人觉得骄傲,那是因为时代和环境造就了他,也因为他的地位,难道一个农民、一个糟老头子也要让他的诗永远传世吗?也想当个名人吗?难道一个村子里能出几个伟大的诗人吗?当然,他们是不能理解他的,虽然他和其他庄稼人一样,踏实地种地、放牛,收获他的庄稼,也不可避免地有些人情往来,但他已超脱于庄稼地,已进入自由的精神王国,成为诗歌的思想者,这是他乐于耕耘的“庄稼地”,他觉得这样是幸福的。这一幸福的基点是精神的安定和充实,与欲望无关,与屈原无关,与其他人无关。

因为丑陋,他孤独,离群索居;又因为诗歌,他孤独,不问世事。要写诗要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相伴的只有孤独。这个农民的孤独,是没有交流的孤独,是思想者的孤独,是自由者的孤独。所以他只有在孤独中写诗。在诗中寄情山水、抒发感情、了悟人生,写一个农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想法,用诗弥补缺陷。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并不觉得孤独,因为他和他的诗、他的思想住在一起,和屈原的精神住在一起,和山村美好的景致住在一起。亲人们、乡亲们,你们能了解他的心思吗?

郝大树大约写了三十年的诗,写了两百多首:一些是颂屈原吊屈原的,一些是写乐平里山水风光的,当然也有应景之作。他生活在乡村,过的是恬淡和超然的生活,摆脱了功名利禄的羁绊,所以他的诗经过泥巴和汗水调和,散发出的馨香是一颗颗包谷吐须挂胡了,是山茶花在山涧开放了。他的诗是一个农民发出的肺腑之言。但是发出的声音又高于一个农民的思想。他的诗大都在骚坛诗会上吟咏发表,不过大多请人在台上朗诵,他还是不愿将自己的丑陋在众人面前亮相。他的诗很少登到报刊上去。偶尔在报刊上登一下,也是别人要去发表。从心窝子里讲,他没有发表的欲望。不想扬名,不想成家,纯粹是自娱自乐,能抒写性灵就行。他有自知之明,一个农民能搞出什么样的名堂呢,尤其还是一个有缺陷的农民。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诗写得臭,相反,骚坛诗友倒是都夸他的诗,尊他是骚坛的一杆大旗。

骚坛第一届社长、第二届社长先后仙逝后,诗社和文化部门都想推郝大树为新的掌门人,但考虑他嘴的缺陷,仍犹豫不决。毕竟作为一个掌门人,是要在台面上走动的,还会走出山村和社会和名流打交道。文化部门曾带他走了几家医院,希望能通过手术治疗他的嘴唇,但是因为他年岁已大,医生说这样的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这无疑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打击的。对这个社长,郝大树并没有孜孜以求,但是他也没有排斥它,也许还是向往的。能当上这个社长也是对他诗歌成就的肯定。现在看来诗歌和嘴唇、社长和嘴唇还是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死了这个萌动的念头吧!让世俗的东西见鬼去吧!做个局外人吧!在山里看老鹰飞、闻桃花香、写乡土诗,岂不悠哉,岂不乐哉!一个有缺陷的人何必在人前去走动丢丑呢?

郝大树又一头扎进孤独里去了。他除了和村里的几个诗人还有密切的往来外,和他人几乎没有了关系。也不大参加一些诗会了,即使他对诗会是多么的渴望。如果是村里几个密友的诗会还是会去的,比如徐正端、李盛良、李国杰、徐宏章、向富昌。本来彼此都相看两不厌,都有说不完的平平仄仄。谁打个招呼,要聚一聚,他怎能不来呢?他会掖上一叠厚厚的诗稿乐悠悠地奔来的。人,天然还是社会的动物,该合群的时候还是要合群的。不过,与什么人往来这是可以选择的,可以自己作主的。

2006年11月,78岁的郝大树死了。这个消息对村民来说并不觉得惊诧,一个普通农民的死,是非常自然和平淡的事情,和屈原的死带给村民的震撼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对村民来说,他们中间只是又走了一个邻居,而不是走了一个诗人,但是对屈原故里的骚坛来说,却是一棵大树倒下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农民诗人告别了骚坛。

我没有想到他去得这样快,我的想法是:抽专门的时间去他家与他好好聊聊,谈谈诗歌,说点人生,为他拍摄一些照片,收藏一些资料,这是我一个文联主席应该做的事情。我虽然很早就认识他,但是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不说话,是因为不愿面对他的丑陋。我觉得我是多么的虚伪,是多么的浅薄啊!内心也一直惴惴不安。一个农民,一个有缺陷的诗人,就可以这样从心底里轻视他吗?

我想见他,也是我油然而起的思绪,一股无形的精神生命在感召我,我突然把他的形象当作了我的父亲。他嘴上的缺陷好像就是我父亲嘴上的缺陷了,不仅不让我厌恶,倒感到亲切了,或者说已忘记了他嘴上的毛病。我想起了庄子笔下驼背、双脚圈曲、没有嘴唇的闉跂支离无脤,虽然形躯丑陋,却有极高的超人的道德修养,反而对芸芸众生有着非凡的感召力。一个人形躯的存在,唯有精神才使其生命绽放异彩!因为丑陋,他在诗中点亮了自己的明灯,在孤寂中找到了思想。

没有见到他,也是我懈怠了。只有他的死,他精神的消逝,才让我警觉、急迫,才让我放下了一切事情、召唤我。我不能再怠慢他的死了。我要为他守灵。

我的心是虔诚的,当我风尘仆仆赶到这个诗人的灵堂前,几位骚坛诗人和村里人都惊愕了:我的身上沾满了泥浆,已经没了城里人的面目。天,下着雨,路上尽是泥泞,我请了个摩托车一路溜溜滑滑从乐平里爬上来,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决心赶到这里来,要为他守灵。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是歉疚?是敬仰?是用心灵来补偿?

当夜,骚坛的诗友围着灵柩为他招魂超度,唱诗班子声音嘹亮,锣鼓喧天,鞭炮繁响。乡亲们为他做了一场“唐祭”,做一场“唐祭”是对死者的最高礼遇、是一场隆重的祭奠。生前他活得窝窝囊囊,死后却死得荣荣光光。我也守在他的灵柩旁,思想着这个逝去的诗人到了那边,不知会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阴间的一切也许恰好相反,阳间风风光光的,到阴间未必好过。赤贫的郝大树到阴间也许会过体面的生活,大鱼大肉的生活,无忧无虑的生活,丑陋的他一定也会变成一个美男子。

郝大树的墓地选在他家门前的那片已荒芜的茶地里。不远,一支烟的工夫。那里是一个朝阳的小岗子,风水极好。前面是远山,左右也都开阔。四围是高低参差的松、柏、栗林。

昨晚还秋雨淋漓,早晨却意外放晴。天,痛痛快快哭过一场后,颜面清朗开来。橘红的阳光把小岗子抹上了薄薄的一层,纯洁的雾这里一团,那里一团,漂漂浮浮。只要没入土,郝大树还是这个世界的人,只是他的魂灵消散了,进入天堂。诗人们最后还能看一眼他僵硬的面容和那个豁口。一旦入土,就真的去了阴间。

骚坛诗人们聚在岗子上,掘地,劈石,搬来水泥砖,在早饭之前要将郝大树埋进地里。诗人们昨晚都没有合眼,闹夜,打丧鼓。雨也下了一夜。诗人们心里都有一种难言的凄怆。他之前,走了一个一个的诗人,现在他也走了,下一个会是谁呢?骚坛社长黄琼昨晚为郝大树致的悼词,早晨都还在他们的心头萦绕。

诗人们将棺材缓缓放入墓穴,用土石一层一层掩上去,四周再用石块石条和水泥砖垒砌隆起,郝大树的坟墓就这样竖起来了。这是诗友们为郝大树建造的新家。是创作的最好的作品,蕴含了诗友们丰富的情感和创造力。从一个屋场到一片山岗,虽然只换了个场景,两个世界却迥异不同。不知,他进入地下的世界后,还会写诗吗?

锣鼓敲响,鞭炮齐鸣。诗人们将花圈一一插在墓上,将一叠叠纸冥钱放在墓前焚烧,这是人间送给阴间的纸币,都是亿元大票。郝大树一生受穷、丁丁当当,哪见过这样的大票。不料进入阴间,却做了个大款,真正抵达极乐世界去了,脱离了做一个诗人的苦海和一个农民的艰辛。我站在他的墓前想:一个诗人在人间能够得到什么?穷困、孤寂、还有一些诗篇和思想。其实他脱离了苦海是一种幸福。烟雾缠绕着诗人们,愁绪也还聚集在人们的心头。太阳却开始温暖地照耀着这块地方,阳光从树丛中一圈一圈飘渺而来。

最后的告别是诗会。诗人们掏出了自己的诗作。还是徐正端第一个上场。这是徐正端的荣誉,不论什么场合,诗人们都要把他推到前面。他是诗社的名誉社长,有高高的威望。

文星陨坠兮泪汪汪,弃我咏友兮归西方。

幕君造诣兮孰能比,文章洒洒兮带泥香。

长年尽日兮荷耒耜,夜伴月魂兮录缣缃。

大树摧折兮骚坛损,冀尔后秀兮吐芬芳。

我看到了徐正端肿胀的眼睛。他特意为最好的诗友写下了这首骚体诗。他也八十多岁了,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年年与病魔斗争着。郝大树的死,让他充满了悲凉。他在郝大树墓前吟完诗作,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仿佛伤悲着自己的未来。

骚坛诗社不老翁,创办骚坛立丰功。

屈子高风定日月,纵死依然受人崇。

这是徐金发的诗。他刚学会写诗,还只参加过几次端午诗会和中秋诗会。这是早晨他想的几句诗,太阳还没出来时想的几句诗。他一边在村电站上班,一边种自己的庄稼,写诗是跟社长黄琼学的。

骚坛社长黄琼向郝大树的墓碑三鞠躬,怅然若失,神情凄然,他说:自从谭光沛、杜青山两位诗人去逝后,李盛良、李国杰、郝大树、徐正端算是骚坛余下的四根台柱子了。去年,同样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天,李盛良也逝去了,现在徐正端诗人也病了,李国杰诗人也八十多岁了,一个一个的病逝,一个一个的苍老,让我对骚坛充满了忧虑,三闾的天空是这样的沉闷啊,昨晚我写了首词,是献给郝大树诗人的最后礼物。

阴雨连绵,秋风送冷,潇潇荷叶凄凄。叹人生苦短,郝老归西。不写悲秋无奈,无奈是先贤殂兮。伤心也,骚坛诗社,又失良师。

思量,屈原故里,为纪念忠魂,承继遗辞。算历经千古,矢志不渝。文化熏陶特色,酿成为华夏珠玑。巨才崩,文星陨落,往后谁知?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热门推荐
  •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文本所展示的内容等方面的关照,探讨其中深含的思想哲理及人生智慧,挖掘其哲学和智慧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提供一个对《西游记》除却文学艺术视界之外的、文化与生活智慧角度的考察与评析,开拓其作为经典艺术作品的当代现实意义。
  • 风险博弈:金融危机中风云人物的财富之道

    风险博弈:金融危机中风云人物的财富之道

    本书从华尔街的历史说开来,向人们解密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向人们阐释“金融”这一现在令人闻之色变的字眼究竟从何而来;通过对华尔街历史的介绍,它还向人们揭示了历次金融危机中最显著的特点、华尔街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摆渡危机,以及那些穿梭忙碌在华尔街上的大亨们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乘风破浪。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邪王独宠妻:傲娇狂妃要逆天

    邪王独宠妻:傲娇狂妃要逆天

    “朕准了”她红唇勾起,在这异世打出了一片天地;他宠她入骨,看云卷云舒。张扬肆意。他轻笑着拥她入怀,她用铁血手腕,她是他尊贵的女王陛下,悄然为她打下了一场盛世繁华。“我这辈子唯一的执念,就是陪着你,陪着你生一窝孩子,陪着你慢慢白头,每天相拥着看日出日落,一直都是,然后这一辈子,也就陪你过完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案奇局

    公案奇局

    选编者主要从三言二拍中辑录了有关古代诉讼官司题材的短篇小说17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在中国小说史很有影响的篇目,如《错斩崔宁》《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等,故事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生动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有较强的可读性。
  • 吃垃圾也疯狂

    吃垃圾也疯狂

    这些是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主人公马飞飞和他的铁杆哥们在学校里、在公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本书囊括了知识情感、童趣搞笑和快乐烦恼交织的成长历程。相信你在不同的角度,能够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和发生在你身边的感动。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顺境不一定全都是好事,逆境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样的诠释用来形容挫折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非要对挫折的正面意义再来一个更为精确的阐释的话,再也没有什么比“越挫越勇”这个成语更为适合的了。挫折不一定只能带给我们困苦和疼痛,相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比如认识到勇气和坚持的可贵,并学会在以后的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它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