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800000003

第3章 郝大树的缺陷

郝大树,是个农民。

郝大树,也是个诗人。

但是,他有个缺陷,是个兔唇。吃饭不便,说话吐词不清。一个人的缺陷,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丑陋。一个人的丑陋是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的。人们欣赏的是美,享受的是愉悦。好在郝大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如果生活在城里,不知要投来多少鄙夷的目光。山里的农民是纯朴的,是不在乎郝大树是不是兔唇,是不是丑陋。该称呼他“爷”的仍喊“爷”,该称呼他“叔”的仍喊“叔”,把个兔唇没当回事,饭熟了喊他吃饭喝两盅,没事了找他聊天,唠叨个没完,在乡亲们眼窝子里,他没有那个豁子,他和别人一样健全。但是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自卑处下,不愿将这个豁口面对别人,不愿说话不愿走动,总是有意或是下意识地回避他人,他愿意一个人到山上去放牛,听牛吃草,和牛说话,看太阳爬坡,或者巴到一棵粗矮的树上去读楚辞背唐诗宋词,他喜欢过这种孤寂的生活,他选择这种处世方式并不觉得是一种无奈,他乐于这样。他的生活也是清清贫贫的、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一棵自种的白菜也可以将就;一身衣,儿孙们不穿了的也可以套在身上御寒。村子里的农民没有哪户活得像他这样清水寡汤的。他这种简单生活有点像梭罗,也有点像庄子,但是又不像。梭罗是与充满物欲世界的抗争,是积极回避喧嚣的世界去过简单的生活,是简单生活的实验,甚至是为了他的传世的《瓦尔登湖》,他在劳动中思索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劳动中写作。庄子是不愿做官或者做不了官,消极地去过一种简单生活,并在简单的生活之中孕育人生的哲理和天下的大智慧。而郝大树呢,本身就生活在真实的清苦之中,生活在并不做作的简单之中,他是为了回避他的缺陷,回避他心灵中的隐情。他没有梭罗和庄子的智慧。

他的清苦和简单生活孕育了什么呢?

孕育了他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又孕育了诗。

这与梭罗和庄子在精神上也是有相通的东西。

写诗已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内容。

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没有认真地去种他的田,去收获他的包谷、土豆和红薯,却醉心于写他的旧体诗,这让乡亲们难以理解。写诗能赚多少钱?能换来多少大米?如果能交换很多实惠,动脑子花心血也还值,可是一点实惠也没有,一点也改变不了他的景况。倒是诗写得越多景况越差,生活过得越糊涂。特别是已进入老年,还闷头闷脑地想诗歌上的事儿,着实让乡亲们难以琢磨,也让下人们心烦。整天与诗歌鬼混在一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啊?一个农民嘛,就是操心油盐酱醋茶,到地里去多出汗多刨食,其他的那不是农民的本分。乡亲们也想:屈原写诗写出了名堂,千古不朽,成了世界名人,让村里人觉得骄傲,那是因为时代和环境造就了他,也因为他的地位,难道一个农民、一个糟老头子也要让他的诗永远传世吗?也想当个名人吗?难道一个村子里能出几个伟大的诗人吗?当然,他们是不能理解他的,虽然他和其他庄稼人一样,踏实地种地、放牛,收获他的庄稼,也不可避免地有些人情往来,但他已超脱于庄稼地,已进入自由的精神王国,成为诗歌的思想者,这是他乐于耕耘的“庄稼地”,他觉得这样是幸福的。这一幸福的基点是精神的安定和充实,与欲望无关,与屈原无关,与其他人无关。

因为丑陋,他孤独,离群索居;又因为诗歌,他孤独,不问世事。要写诗要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相伴的只有孤独。这个农民的孤独,是没有交流的孤独,是思想者的孤独,是自由者的孤独。所以他只有在孤独中写诗。在诗中寄情山水、抒发感情、了悟人生,写一个农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想法,用诗弥补缺陷。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并不觉得孤独,因为他和他的诗、他的思想住在一起,和屈原的精神住在一起,和山村美好的景致住在一起。亲人们、乡亲们,你们能了解他的心思吗?

郝大树大约写了三十年的诗,写了两百多首:一些是颂屈原吊屈原的,一些是写乐平里山水风光的,当然也有应景之作。他生活在乡村,过的是恬淡和超然的生活,摆脱了功名利禄的羁绊,所以他的诗经过泥巴和汗水调和,散发出的馨香是一颗颗包谷吐须挂胡了,是山茶花在山涧开放了。他的诗是一个农民发出的肺腑之言。但是发出的声音又高于一个农民的思想。他的诗大都在骚坛诗会上吟咏发表,不过大多请人在台上朗诵,他还是不愿将自己的丑陋在众人面前亮相。他的诗很少登到报刊上去。偶尔在报刊上登一下,也是别人要去发表。从心窝子里讲,他没有发表的欲望。不想扬名,不想成家,纯粹是自娱自乐,能抒写性灵就行。他有自知之明,一个农民能搞出什么样的名堂呢,尤其还是一个有缺陷的农民。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诗写得臭,相反,骚坛诗友倒是都夸他的诗,尊他是骚坛的一杆大旗。

骚坛第一届社长、第二届社长先后仙逝后,诗社和文化部门都想推郝大树为新的掌门人,但考虑他嘴的缺陷,仍犹豫不决。毕竟作为一个掌门人,是要在台面上走动的,还会走出山村和社会和名流打交道。文化部门曾带他走了几家医院,希望能通过手术治疗他的嘴唇,但是因为他年岁已大,医生说这样的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这无疑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打击的。对这个社长,郝大树并没有孜孜以求,但是他也没有排斥它,也许还是向往的。能当上这个社长也是对他诗歌成就的肯定。现在看来诗歌和嘴唇、社长和嘴唇还是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死了这个萌动的念头吧!让世俗的东西见鬼去吧!做个局外人吧!在山里看老鹰飞、闻桃花香、写乡土诗,岂不悠哉,岂不乐哉!一个有缺陷的人何必在人前去走动丢丑呢?

郝大树又一头扎进孤独里去了。他除了和村里的几个诗人还有密切的往来外,和他人几乎没有了关系。也不大参加一些诗会了,即使他对诗会是多么的渴望。如果是村里几个密友的诗会还是会去的,比如徐正端、李盛良、李国杰、徐宏章、向富昌。本来彼此都相看两不厌,都有说不完的平平仄仄。谁打个招呼,要聚一聚,他怎能不来呢?他会掖上一叠厚厚的诗稿乐悠悠地奔来的。人,天然还是社会的动物,该合群的时候还是要合群的。不过,与什么人往来这是可以选择的,可以自己作主的。

2006年11月,78岁的郝大树死了。这个消息对村民来说并不觉得惊诧,一个普通农民的死,是非常自然和平淡的事情,和屈原的死带给村民的震撼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对村民来说,他们中间只是又走了一个邻居,而不是走了一个诗人,但是对屈原故里的骚坛来说,却是一棵大树倒下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农民诗人告别了骚坛。

我没有想到他去得这样快,我的想法是:抽专门的时间去他家与他好好聊聊,谈谈诗歌,说点人生,为他拍摄一些照片,收藏一些资料,这是我一个文联主席应该做的事情。我虽然很早就认识他,但是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不说话,是因为不愿面对他的丑陋。我觉得我是多么的虚伪,是多么的浅薄啊!内心也一直惴惴不安。一个农民,一个有缺陷的诗人,就可以这样从心底里轻视他吗?

我想见他,也是我油然而起的思绪,一股无形的精神生命在感召我,我突然把他的形象当作了我的父亲。他嘴上的缺陷好像就是我父亲嘴上的缺陷了,不仅不让我厌恶,倒感到亲切了,或者说已忘记了他嘴上的毛病。我想起了庄子笔下驼背、双脚圈曲、没有嘴唇的闉跂支离无脤,虽然形躯丑陋,却有极高的超人的道德修养,反而对芸芸众生有着非凡的感召力。一个人形躯的存在,唯有精神才使其生命绽放异彩!因为丑陋,他在诗中点亮了自己的明灯,在孤寂中找到了思想。

没有见到他,也是我懈怠了。只有他的死,他精神的消逝,才让我警觉、急迫,才让我放下了一切事情、召唤我。我不能再怠慢他的死了。我要为他守灵。

我的心是虔诚的,当我风尘仆仆赶到这个诗人的灵堂前,几位骚坛诗人和村里人都惊愕了:我的身上沾满了泥浆,已经没了城里人的面目。天,下着雨,路上尽是泥泞,我请了个摩托车一路溜溜滑滑从乐平里爬上来,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决心赶到这里来,要为他守灵。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是歉疚?是敬仰?是用心灵来补偿?

当夜,骚坛的诗友围着灵柩为他招魂超度,唱诗班子声音嘹亮,锣鼓喧天,鞭炮繁响。乡亲们为他做了一场“唐祭”,做一场“唐祭”是对死者的最高礼遇、是一场隆重的祭奠。生前他活得窝窝囊囊,死后却死得荣荣光光。我也守在他的灵柩旁,思想着这个逝去的诗人到了那边,不知会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阴间的一切也许恰好相反,阳间风风光光的,到阴间未必好过。赤贫的郝大树到阴间也许会过体面的生活,大鱼大肉的生活,无忧无虑的生活,丑陋的他一定也会变成一个美男子。

郝大树的墓地选在他家门前的那片已荒芜的茶地里。不远,一支烟的工夫。那里是一个朝阳的小岗子,风水极好。前面是远山,左右也都开阔。四围是高低参差的松、柏、栗林。

昨晚还秋雨淋漓,早晨却意外放晴。天,痛痛快快哭过一场后,颜面清朗开来。橘红的阳光把小岗子抹上了薄薄的一层,纯洁的雾这里一团,那里一团,漂漂浮浮。只要没入土,郝大树还是这个世界的人,只是他的魂灵消散了,进入天堂。诗人们最后还能看一眼他僵硬的面容和那个豁口。一旦入土,就真的去了阴间。

骚坛诗人们聚在岗子上,掘地,劈石,搬来水泥砖,在早饭之前要将郝大树埋进地里。诗人们昨晚都没有合眼,闹夜,打丧鼓。雨也下了一夜。诗人们心里都有一种难言的凄怆。他之前,走了一个一个的诗人,现在他也走了,下一个会是谁呢?骚坛社长黄琼昨晚为郝大树致的悼词,早晨都还在他们的心头萦绕。

诗人们将棺材缓缓放入墓穴,用土石一层一层掩上去,四周再用石块石条和水泥砖垒砌隆起,郝大树的坟墓就这样竖起来了。这是诗友们为郝大树建造的新家。是创作的最好的作品,蕴含了诗友们丰富的情感和创造力。从一个屋场到一片山岗,虽然只换了个场景,两个世界却迥异不同。不知,他进入地下的世界后,还会写诗吗?

锣鼓敲响,鞭炮齐鸣。诗人们将花圈一一插在墓上,将一叠叠纸冥钱放在墓前焚烧,这是人间送给阴间的纸币,都是亿元大票。郝大树一生受穷、丁丁当当,哪见过这样的大票。不料进入阴间,却做了个大款,真正抵达极乐世界去了,脱离了做一个诗人的苦海和一个农民的艰辛。我站在他的墓前想:一个诗人在人间能够得到什么?穷困、孤寂、还有一些诗篇和思想。其实他脱离了苦海是一种幸福。烟雾缠绕着诗人们,愁绪也还聚集在人们的心头。太阳却开始温暖地照耀着这块地方,阳光从树丛中一圈一圈飘渺而来。

最后的告别是诗会。诗人们掏出了自己的诗作。还是徐正端第一个上场。这是徐正端的荣誉,不论什么场合,诗人们都要把他推到前面。他是诗社的名誉社长,有高高的威望。

文星陨坠兮泪汪汪,弃我咏友兮归西方。

幕君造诣兮孰能比,文章洒洒兮带泥香。

长年尽日兮荷耒耜,夜伴月魂兮录缣缃。

大树摧折兮骚坛损,冀尔后秀兮吐芬芳。

我看到了徐正端肿胀的眼睛。他特意为最好的诗友写下了这首骚体诗。他也八十多岁了,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年年与病魔斗争着。郝大树的死,让他充满了悲凉。他在郝大树墓前吟完诗作,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仿佛伤悲着自己的未来。

骚坛诗社不老翁,创办骚坛立丰功。

屈子高风定日月,纵死依然受人崇。

这是徐金发的诗。他刚学会写诗,还只参加过几次端午诗会和中秋诗会。这是早晨他想的几句诗,太阳还没出来时想的几句诗。他一边在村电站上班,一边种自己的庄稼,写诗是跟社长黄琼学的。

骚坛社长黄琼向郝大树的墓碑三鞠躬,怅然若失,神情凄然,他说:自从谭光沛、杜青山两位诗人去逝后,李盛良、李国杰、郝大树、徐正端算是骚坛余下的四根台柱子了。去年,同样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天,李盛良也逝去了,现在徐正端诗人也病了,李国杰诗人也八十多岁了,一个一个的病逝,一个一个的苍老,让我对骚坛充满了忧虑,三闾的天空是这样的沉闷啊,昨晚我写了首词,是献给郝大树诗人的最后礼物。

阴雨连绵,秋风送冷,潇潇荷叶凄凄。叹人生苦短,郝老归西。不写悲秋无奈,无奈是先贤殂兮。伤心也,骚坛诗社,又失良师。

思量,屈原故里,为纪念忠魂,承继遗辞。算历经千古,矢志不渝。文化熏陶特色,酿成为华夏珠玑。巨才崩,文星陨落,往后谁知?

同类推荐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热门推荐
  • 野狼沟

    野狼沟

    尤创新住在野狼沟,从家到镇里上中学要翻越一座大山,凭她这条长腿也得走上十来个小时,一般人在冬天是不敢翻山的,因为两头不见阳光,都怕遇见狼,夏天白天总会比冬天长出三四个钟头,危险不太大。
  •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地理常识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今生就爱这一回

    今生就爱这一回

    为了逃避父亲的逼婚,她-----李芸儿,选择了和自己的好姐妹-------司徒天涯交换了未婚夫!但是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天麟竟然就是自己的未婚夫!而此时的天涯却已经爱上了自己的未婚夫!但是芸儿自己却被天涯的未婚夫雷欧爱上了------芸儿该怎么办?天涯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背上了友情,她们是怎么的选择?
  •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本书从性格理论出发,从众多的性格类型中,列举了如中庸、狭隘、懦弱、懒惰、残暴、认真、自满、自负、大度、勤奋、诚信、正直、豪放、多疑、孤僻、乐观、自卑、进取、顽强、创新、敏感、逃避、自恋、自闭等性格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利用正面的性格,也要警惕负面的性格。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武者争锋、万妖林立、玄兽齐鸣,九霄大陆之上,若入巅峰,唯有武神!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