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6500000030

第30章 19世纪法国和意大利歌剧(1)

19世纪的器乐创作以德-奥为中心,19世纪的歌剧创作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中心。当时的歌剧可大致分为严肃歌剧和喜歌剧两大领域。严肃歌剧类型主要有法国大歌剧、意大利正歌剧和德国瓦格纳乐剧三类;喜歌剧类型主要有法国喜歌剧和意大利喜歌剧两类。除此之外,还有法国的抒情歌剧和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严肃歌剧领域中地位最突出的是法国大歌剧和意大利正歌剧,两者对欧洲各国歌剧发展的影响力皆超过德国瓦格纳乐剧的影响力,它们是19世纪欧洲严肃歌剧发展的主流。喜歌剧领域中地位最突出的是法国喜歌剧,它是19世纪欧洲喜歌剧发展的主流。

$第一节 法国歌剧

19世纪上叶,法国发展成为欧洲的歌剧大国之一。巴黎成为欧洲的歌剧艺术中心。经历法国大革命动荡的巴黎的中产阶级,特别偏爱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的“拯救歌剧”(rescue operas)。所谓“拯救歌剧”,即其情节多为遭受迫害的英雄,总能在他濒临生与死边缘时被他那位忠于爱情的情侣拯救出来。意大利作曲家凯鲁比尼(L·Cherubini,1760-1842)的歌剧《两天》、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歌剧《菲德里奥》等的剧情皆如此。

19世纪的法国歌剧包括3种类型:大歌剧、喜歌剧和抒情歌剧。

一、大歌剧

法国大歌剧(Grand opera)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它与18世纪法国歌剧保持着某些形式上的联系。19世纪的大歌剧作曲家大都喜欢采用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E·Scribe,1791—1861)撰写的台本,这些台本的题材多以情节曲折的历史性内容为主。形式通常为四至五幕,布景精致豪华,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剧中表演无说白,音乐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构成。18世纪法国歌剧喜用芭蕾舞的传统仍旧保持,规模庞大管弦乐队既作为声乐的伴奏,也演奏序曲、场景音乐和芭蕾舞音乐。大歌剧作者十分强调音乐对跌荡起伏的戏剧情节和激动热烈的舞台效果的渲染作用。1830年前后最多产的大歌剧作曲家当属法国作曲家奥柏、梅耶贝尔和阿莱维(J·F·Halévy,1799-1862)。1829 年,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属于大歌剧类型。法国大歌剧是19世纪上叶欧洲严肃歌剧的典范,它对19世纪欧洲歌剧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瓦格纳于1850年以前创作的《黎恩济》、《汤豪舍》、《罗恩格林》等歌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法国大歌剧的艺术特征。

在大歌剧的历史进程中,法国作曲家奥柏和梅耶贝尔可谓是最突出的人物。

1. 奥柏

奥柏(D·Auber,1782—1871),法国作曲家。生于法国卡昂,法国作曲家凯鲁比尼的学生。青年时期曾在英国伦敦商界从事商业工作。1804年返回法国巴黎,致力于音乐创作,最初创作器乐作品,之后又与剧作家斯克里布合作创作歌剧。其最著名的是1828年完成并上演的五幕歌剧《波尔蒂奇的哑女》,该歌剧被视为19世纪第一部成熟的法国大歌剧,它标志着法国大歌剧时代的开始。奥柏一生中共作有49部歌剧,其他歌剧名作还有《魔鬼兄弟》、《青铜马》、《皇冠上的钻石》等。1842-1870年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1871年在巴黎去世。

2. 梅耶贝尔

梅耶贝尔(G·Meyerbeer,1791—1864),旅法德国作曲家,生于柏林。自幼学习钢琴和作曲。1812年创作出其首部歌剧《耶弗他的誓言》,1813年创作出第二部歌剧《阿利梅莱克》。这两部歌剧的公演均告失败,由此使得梅耶贝尔歌剧创作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1815年,梅耶贝尔前往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地学习歌剧创作,1817-1824年间,他参照罗西尼的音乐风格,创作出《罗米尔达和康斯坦查》、《塞米拉米德原形毕露》、《十字军战士在埃及》等6部意大利歌剧,每部歌剧的公演均获成功,梅耶贝尔的歌剧作曲家地位也由此奠定。1826年梅耶贝尔前往巴黎,继续他的歌剧事业。在巴黎,他潜心研究法国文学,苦心钻研法国歌剧传统。最终,他把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德意志的配器技巧,法兰西的传统歌调和舞曲熔于一炉,创作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法国大歌剧。1831年梅耶贝尔采用斯克里布的剧本,创作出他的第一部法国大歌剧《恶魔罗勃》,该剧于当年在巴黎大歌剧院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该歌剧成为大歌剧创作高峰时期来临的重要标志。在以后的30多年中,梅耶贝尔相继创作出《胡格诺新教徒》、《先知》、《北方的明星》、《非洲女郎》等6部大歌剧。《非洲女郎》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创作历时25年。梅耶贝尔于1865年监督该歌剧的演出前排练时突发急病,于5月2日在巴黎去世。

梅耶贝尔的歌剧,音乐风格优雅华丽,和声丰满,转调频繁。歌唱富于技巧性,曲调优美流畅。管弦乐队规模庞大,配器色彩丰富,音响丰满,追求力度强烈起伏的戏剧性效果。

二、喜歌剧

法国最早的喜歌剧出现于18世纪。在著名哲学家卢梭(J·Rousseau,1712-1778) 于1752年创作喜歌剧《乡村占卜者》之后的100多年中,法国喜歌剧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19世纪上叶,法国喜歌剧在情节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既有逗趣戏谑、夸张怪异的喜剧性,也有温柔细腻、浪漫抒情的正剧性,甚至还有紧张激烈、沉重凄凉的悲剧性。19世纪,法国作曲家创作不少正剧性或悲剧性情节的喜歌剧,其中较著名的有:埃罗尔德(F· Hérold,1791-1833)的《泽姆帕》、《荣誉之地》,布瓦尔迪约(F·A·Boieldieu,1775-1834)的《白衣夫人》,奥柏的《魔鬼兄弟》、比捷《卡门》等。事实上,19世纪法国喜歌剧的认定标准,并不在于剧情内容的“喜”、或“正”、或“悲”,而在于角色是否有说白,即:有说白的歌剧就称作“喜歌剧”。

19世纪中叶,法国喜歌剧发展到历史的高峰,代表人物有奥芬巴赫、比捷等。

1. 奥芬巴赫

奥芬巴赫(J·Offenbach,1819-1880)德裔法国作曲家。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擅长演奏小提琴、长笛等乐器,他自幼从父亲学习音乐。奥芬巴赫于1833-183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演奏,并从学习期间的1834年起任巴黎喜歌剧院乐队大提琴手。在巴黎喜歌剧院工作期间,他拜师法国著名歌剧作曲家阿莱维学习作曲。1849-1855年他任法兰西歌剧院指挥。1855年他辞去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工作,转而经营“快乐的巴黎人”喜歌剧院,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861年。奥芬巴赫的喜歌剧创作从1853年开始,他一生中共创作出90多部歌剧,其中,除了《莱茵河的水妖》、《霍夫曼的故事》等几部抒情歌剧外,其余全都是喜歌剧,其最著名的喜歌剧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巴黎人的快乐》、《热罗尔斯坦公爵夫人》等。《霍夫曼的故事》是他最后一部作品,该歌剧自1877年开始创作,但直到1880年仍未完成。1880年10月5日奥芬巴赫在巴黎去世。《霍夫曼的故事》后来由法国作曲家吉罗(Ernest Guiraud 1837-1892)续写完成。

奥芬巴赫他的喜歌剧情节幽默、诙谐、机智、风趣,有说白而不唱宣叙调,音乐主题素材来自与法国当代的城市通俗歌曲音调有许多相同特征、民间曲调和生活性舞蹈音乐。其喜歌剧代表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奥芬巴赫的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叶欧洲各国的喜歌剧创作的基本类型,这类喜歌剧还有“轻歌剧”、“小歌剧”等别称。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吉普赛男爵》,英国作曲家萨利文(A·Sullivan,1842-1900)的《彭赞斯的海盗》、《日本天皇》,匈牙利作曲家莱哈尔(F· Lehar,1870-1948)的《风流寡妇》,奥地利作曲家苏佩(F· von Suppe,1819-1895)的《轻骑兵》等“轻歌剧”、“小歌剧”均属于此类喜歌剧。

2. 比捷

比捷(G·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出生于巴黎。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莱维、古诺等,16岁创作出《F大调“夜曲”》,17岁创作出《C大调第一部交响曲》、《序曲》,18岁创作出其第一部歌剧《奇迹博士》。19岁时获得罗马大奖,后到意大利留学。在罗马的3年学习中,他创作出歌剧《唐·普罗科皮奥》,合唱曲《感恩赞》、《瓦斯科·达·加玛》。1861年回到巴黎,他原本打算在歌剧领域求发展,但事与愿违,他的歌剧《采珠人》、《伊凡四世》、《珀斯丽姝》等却屡遭挫折。不过,他在管弦乐、钢琴曲等方面的创作却获得广泛好评,如:管弦乐《罗马的回忆》、《阿莱城的姑娘》,钢琴二重奏《儿童游戏》等。1875年,比捷完成了其著名歌剧《卡门》,该歌剧于当年在巴黎喜歌剧院公演,比捷于当年在巴黎去世。

歌剧《卡门》的台本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吉卜赛女郎卡门的爱情悲剧故事。貌美而放荡不羁的卡门引诱军士唐·约瑟落入情网,之后她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致使卡门与约瑟之间爆发了无法调和的爱情危机,最终她命归约瑟之剑。《卡门》的剧情是悲剧性的,不过,由于比捷所采用的是喜歌剧形式进行创作,即:剧中有大量的说白,因此,歌剧《卡门》被列入喜歌剧一类。《卡门》是19世纪下叶法国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其故事情节、舞台布景、音乐特征均展现出强烈的西班牙风情,音乐配合剧情进程,将角色的性格、戏剧的氛围和音乐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迄今为止,《卡门》已成为世界歌剧舞台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

三、抒情歌剧

19世纪下半叶法国作曲家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剧体裁-抒情歌剧(opera-lyrique),其规模介于大歌剧和喜歌剧之间。抒情歌剧的剧情一般选择情节浪漫、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重视对角色心理刻划和情感渲染,角色的独唱包含咏叹调和宣叙调,无说白。作曲家尤其重视歌剧中的咏叹调写作,特别强调其优美、流畅的抒咏性特征。传统的芭蕾舞是歌剧场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歌剧的主要流行于19世纪下叶的法国,代表作品有:托马斯(A·Thomas, 1811-1896)的《迷娘》,马斯内(J·Massenet,1842-1912)的《曼侬》、《苔伊斯》,古诺(C·Gounod,1818-1893) 的《浮士德》,圣-桑(C·Saint-Sae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利拉》。    马斯内

法国是19世纪欧洲歌剧的中心之一。19世纪上叶以大歌剧为主,19世纪下叶以喜歌剧和抒情歌剧为主,其中喜歌剧的地位更加突出。19世纪下叶欧洲喜歌剧创作大都以法国喜歌剧的形式为标准,法国喜歌剧几乎成为19世纪下叶欧洲喜歌剧的代名词。

$第二节 意大利歌剧

歌剧是19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唯一重视的创作体裁。然而,在此之前的两个世纪中,意大利音乐创作所呈现出的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全面发展态势。意大利音乐因之被视为巴罗克时期欧洲各国音乐发展的风向标。从18世纪下叶开始,随着意大利民众对歌剧的情有独钟,意大利音乐创作也逐渐集中于歌剧领域。为了顺应国民对歌剧的痴迷,意大利音乐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以歌剧创作为中心的道路。19世纪意大利的器乐创作数量少、地位低。

一、传统歌剧

19世纪上叶,意大利的歌剧发展基本上按照其18世纪的正歌剧和喜歌剧传统进行,对浪漫乐派的新观念、新技法、新体裁、新风格漠然视之。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一方面,坚持18世纪以来的意大利歌剧传统:歌剧以声乐为主,以咏叹调为中心,强调歌唱技巧的展示,采用分曲式结构,重视主旋律的写作等;另一方面,对18世纪以来正歌剧中所存在的弊端逐步予以纠正:重视戏剧的真实性,以常人歌手替换阉人歌手,加强对歌者炫技演唱的控制,提升合唱的地位,发挥管弦乐烘托与渲染舞台气氛作用,注重将音乐与剧情紧密地结合。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变革与发展,进一步促使美声唱法走向完善。

19世纪上叶的意大利音乐创作几乎没有受到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直到19世纪下叶才开始适当地借鉴了一些瓦格纳“乐剧”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技法。19世纪意大利涌现出大量的歌剧作品和优秀作曲家,其中最著名的作曲家为:19世纪上叶的罗西尼,19世纪下叶的威尔第,19世纪末之20世纪上叶的普契尼。三人被合称为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三杰。

1. 罗西尼

罗西尼(G·A·Rossini ,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小城镇佩扎罗。其父朱塞佩·罗西尼是当地屠宰场的一名管理员,同时又在当地政府部门兼任传令司号员(吹奏小号)。其母在当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罗西尼早年曾到肉铺和铁匠铺做过学徒,终因无法胜任那样的职业而退出。罗西尼具有一副天生的优美歌喉和良好的音乐天赋,他非常喜爱唱歌和弹琴,并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堂和巡回剧团的演出活动。

1806年,罗西尼进入了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先后学习大提琴演奏、作曲与音乐理论。1810年,他创作出了其第一部喜歌剧《结婚证书》,之后的三年中又相继创作出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和他的第一部正歌剧《坦克雷迪》。

1815年,罗西尼与那不勒斯圣卡洛大剧院签约,同年创作出著名歌剧《英国女王伊莉莎白》。在这部作品中,他打破18世纪以来意大利正歌剧演出无需严格依乐谱演唱的舞台演出常规,要求演员必须严格依乐谱进行演唱。1816年,罗西尼以斯泰尔比尼根据博马舍的同名剧改编的二幕脚本,只用了13天时间,创作出著名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该歌剧同年在罗马首演。首演时,剧场受到一股罗西尼的诋毁者的骚扰,口哨声、喝倒彩声此起彼伏,舞台演出几度中断。在其后几天的演出中,情况逐渐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终,它获得了剧场观众的满场欢呼与喝彩。《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被视为19世纪意大利喜歌剧创作的经典,它是今天世界各地歌剧院上演最频繁的剧目之一。

同类推荐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在埃及早期的历史上,皇室的宫殿都有设防的塔楼及胸墙。而这些建构物纵使在往后失去军事价值时,仍出现于领导阶层的庄院上。在第十二王朝时,埃及已扩充疆土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为了保卫他们新获的南方边境。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这场华丽的爱情

    这场华丽的爱情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说是最近不能出现这样的题目,于是便将题目改成了<这场华丽的爱情>,望见谅)“我就如同那随风飞舞的蒲公英,无依无靠,飘到哪里是哪里!”“若儿,只要有我在,就不允许你做一个无依无靠的人。你记住,我,李安生,就是你的依靠!”“一直依靠着吗?“是的,一直!“苏若儿,李安生,这两个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联系在一起的呢?他是她的监护人,她却喊他哥哥。她的母亲代替了他父亲去坐牢,保住了他们的百亿家业。所以,今生,他,他们全家都注定是欠她的。可是这债,这情,该如何还?“我们私奔吧。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在那里没有闲言碎语,没有世俗偏见,有的只是我对你的爱!”如果说,世俗偏见,年龄差距都不是问题,那么这段感情,他还有什么好犹豫?为什么要与一个不爱的女人订婚?为什么曾经的诺言都化作泡影?为什么不一直让她依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的人越来越不愿意提及爱情,是觉得矫情,还是心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法,想写一本小说,写一个女子,写一场单纯的让人心疼的爱情这本小说或许与曾经想象的还是相差了那么一段距离,却是我心底最最真实的感受.因为,曾经,我也那么傻那么真的爱过一个人.只希望女主角可以一直坚持的一路爱下去,而不是如我般轻易放弃.真心的希望大家会喜欢这本小说,真心的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自己的爱人如果你曾爱过,如果你也感动了,请告诉我,好吗?
  • 灵山秀水之间

    灵山秀水之间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在《水蛇》、《仙女的礼物》、《绵羊》、《被保护的羔羊》等篇中,通过对蛇、狼、国王、朱诺的描绘,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德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残忍、伪善和昏聩。另一些篇章如《驴和狼》、《鹅》、《驴》、《幼鹿和老鹿》、《鼠》等,对于德国市侩阶层的狂妄、愚昧、驯顺和苟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弗朗茨?梅林在谈到莱辛的寓言时写道:这些寓言是“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神医皇子妃

    神医皇子妃

    一朝穿越,却成了宰相府最不受宠的四小姐,可是真的是不受宠吗?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大量的珍奇古玩送进来,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颐养天年了。还有,来到这里一年,她居然从来都不曾见过她那对便宜爹娘,看来,这个女儿还真是不受待见。毛?她娘死了,她爹疯了?不会吧,她有那么倒霉吗?本以为爹不疼娘不爱已经是够凄惨了,如今,这一死一疯是个什么节奏?更重要的是,还整天有只花孔雀时不时的想要去揩她的油,该死的,她的油是那么好揩的吗?可是她反抗的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被他……死孔雀,这个梁子姑奶奶我给你结下了。--什么?那个该死的人妖居然要让她去做洒水的丫头?看来果然是老虎不发威当她是hellokitty啊。洒水是吗?很好,一天给你洗上个十遍八遍的头也是洒水,好吧,既然你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干吧。沈千寻的为人准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亦诛之。--【本文一对一,绝对宠文,女主强大,男主腹黑,喜欢的亲别忘了多多支持哦。】-【精彩片段】一日宫宴,群臣酣醉之时,一个不长眼的急色鬼对她毛手毛脚,结果是,她一脚踢向了人家的命根子。蛋碎人亡,记忆中好像是听人这么说过。不对,碎了一只?“怎么回事?”在她的身后,某人凉凉的说道,在听到宫人回报后,嘴角微微的抽搐了几下。“准头差了点”拍拍身上的落叶,她漫不经心的说道。“是吗?记住下次准一点。”某个黑心男淡淡的提醒。“知道了”她随口应道,半晌,才后知后觉的转过身瞪向他,“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因为那是你的习惯”某男一挑眉,眉宇间风情万种,国色天香。“该死的,我要杀了你。”“好啊,来吧,只是先说好,这次是用你的小蛮腰杀呢,还是用你的……”说话间,那修长如玉的手指点向了她的唇,“这里”
  • 快乐赢未来

    快乐赢未来

    本书通过对快乐经营理念的诠释,为职场人乐业爱岗、积极进取、构建人性管理和快乐文化提供了启示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