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45

第45章 著名科学家工学家(8)

在清华,陈省身确定了微分几何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微分几何的出发点,是微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有300多年的历史。自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后,大家想从几何里找物理的模型,不少几何学家在那里工作,可惜成就不大。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即研究微分流形上的几何性质,它与拓扑学密切相关。其系统研究,那时才刚刚开始。这是陈省身在清华始终憧憬着的方向,但未曾入门。陈省身描述那时候的心情时说,像是远望着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1932年春天,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德国汉堡大学数学教授——布莱希特到北京大学讲学,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19世纪的德国数学执世界牛耳,到了20世纪初仍势头不减。6场讲座,让陈省身与吴大任这两个痴迷于数学的年轻人一场也未落。演讲的内容深入浅出,使陈省身大开眼界。就是这次演讲,使陈省身深受布莱希特的影响。他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而萌动了申请去德国汉堡大学留学的念头。

清华大学规定,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校方可以资助出国留学。不过,这经费是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所以一般都须去美国。陈省身成绩优异,自然是选派对象。但是,他认准当时世界数学的中心在欧洲,几何学研究的重镇则在德国与法国,因此他选择了德国汉堡大学。

1934年夏,陈省身毕业于清华研究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陈省身显示了他“喜欢自由与独立,不肯随俗”的个性,用留美的公费留学德法。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了已经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到德国去开垦新的沃土去了。

【名家小传】

陈省身(1911—2004),号辛生,浙江嘉兴人。著名几何学家、数学家。

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又到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师从几何大师嘉当。193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1938年1月,因日本侵略军逼近长沙,随校搬到昆明,合并于西南联大。1943年受美国人维布伦之邀,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两年中,他给出“高斯-邦尼公式一个新的内蕴证明”,进而发现“陈示性类”,将数学带入一个新纪元。1949年被聘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教授。10年后,离开芝加哥到加州伯克利大学任教,将这所著名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世界几何学中心。1961年加入美国籍。1962年任美国数学会副会长。1981年至1984年任美国伯克利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5年至1992年任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后为名誉所长。2004年12月3日病逝于天津。

陈省身是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成就尤为突出。曾荣获数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沃尔夫奖和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美国科学奖、美国数学会奖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意大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笃正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离校抗日,重返学业

“1935年,我进清华理学院,本来打算学物理。因为老打乒乓球,认识了物理系的钱三强。我大一,他大四。他说,有了好的数理基础,不如学气象,比学物理对国家更有用。就为这句话,大二选系的时候,我进了地理地质气象系。”叶笃正回忆说。

南开中学的影响

1916年,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正式气候记录。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天津一位清末道台的家中,叶笃正出生了。在家中15个孩子中,叶笃正排行老七。作为一名前朝官员的儿子,在14岁以前,叶笃正没有进过学校,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

1930年,叶笃正直接考入当时全国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次年考试又跳了1班。他家中先后有5位兄弟(叶笃义、叶笃庄、叶笃廉、叶笃正、叶笃成)就读于南开中学,是著名“南开世家”中的一族。

叶笃正后来回忆说,自己总算能有所成就,得益于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当时的南开校长,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他的教育思想现在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即使当今许多教育学家也难出其右。

他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高在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南开当时有一门课,别的学校都没有,就是社会调查。“他注重学业,但绝不主张死读书。他教你做人,教你爱国,教你接触社会。无论是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爱国也好,接触社会也好,都不是口头上的,寓教于实践之中。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学校有社会调查课,老师带着学生到各地考察,我就随老师去过山东。我有幸上了南开中学,这里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培育了我爱国思想,培养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良好的起步。”从张校长身上,叶笃正学到了两点,一个是爱国信念,一个是科学理想。

在南开,叶笃正开始全面地接触、认识社会。“记得有一次,我们路过省政府旁边,一个老人在卖东西,省政府的兵不让他在那儿卖,还踢了老人。我看见后很生气,说你不让他卖,就让他走好了,你踢他干什么?结果这个当兵的把我也带到省政府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社会上有完全两样的人——一个是欺负人的,另一个是被欺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3年后,日本人把从北京到天津的长城以南地区,强行规定为“非军事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一场民族的悲剧,开始降临到中国人民身上。在“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被学校开除。

叶笃正是一位真挚的爱国者,他对母校南开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皈依至深。近年他在接待“百年南开采访团”的访谈时说:“说起南开中学对我的影响,要多大就有多大。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南开中学给的。南开告诉我们如何抗日。我所以念了理工科,是南开中学给我打下的基础,造成了我对科学的爱好。还有张伯苓校长的教育思想,不管人们爱不爱听,我都以为他的教育思想比现在高的多。南开中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要学生懂得中国是怎么回事。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我们那时有老师带着大家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我就到过山东的曲阜、泰山,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他又说:“我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什么要回国,就是要给中国做事,要把中国搞好。张伯苓校长把中国的教育搞到那样髙的水平,太不容易了。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的办学效率很高,那么大的学校,没有多少管理人员,却管理得条条是道,一点也不乱。这让我从他得身上看到,人就应该这样工作,我就要学他,有他那样的思想,有他那样的效率!”

叶笃正又回忆说:“张伯苓校长很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很支持抗日,但是他不让你出去。你出去之后,会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被打了,被抓了之后,还是学校的问题,学校还得去救你们。可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后果什么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叶笃正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下了远大的目标:“南开中学的理科教育很好,培养了我学理科的兴趣,我立志要念科学,将来一定要把科学搞好。中国人实在是被人欺负得太厉害了!我感到,许多双脚踩着我,我透不过气来。”

受业于清华地学系

叶笃正在南开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正规教育,学习成绩优秀,于1935年7月高中毕业,随后就在这个暑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组)。同时考入清华的南开35班同学有20余人,分入文、理、工各科系;同入地学系的南开同学有王大纯、李璞、白祥麟、王乃梁等。

叶笃正回忆说:“1935年,我进清华理学院,本来打算学物理。因为老打乒乓球,认识了物理系的钱三强。我大一,他大四。他说,有了好的数理基础,不如学气象,比学物理对国家更有用。就为这句话,大二选系的时候,我进了地理地质气象系。”正是由于接受了钱三强的劝告,叶笃正转而学习气象——而这也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

在叶笃正一生从事的气象事业中,清华大学教授赵九章先生和李宪之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叶笃正又考入了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涂长望先生和王淦昌先生是他的老师。当时浙江大学的校长,是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他办校的“求是”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叶笃正。这些老师对他后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从1935年到1937年,是华北地区政治局势巨大动荡的时期。日本武装侵华势力进一步进逼,南京政府被迫同意在华北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向日本侵华势力让权。这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引发了北京学生1935年末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反日示威学生运动,震动全国,运动此起彼伏。

由于在南开中学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深远,在清华和北大就读的南开同学,始终都是北京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叶笃正当然也积极卷入了运动。这场反日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展,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起到了全国人民思想动员的作用。

后来,1936年末发生的西安事变,是全国人民反日运动的必然结果,催化了全民抗日力量的大团结,催化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协议,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思想的联合战线。武装抗日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臻于成熟。

翌年抗日战争开始时,叶笃正尚在清华大学读完气象学二年级。因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转移到湖南长沙合并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并定于1937年11月1日借地长沙韭菜园的圣经学院开学上课。在此之前,各校学生都分别得到赴长沙复学的通知。叶笃正按照通知离开平津,辗转来到长沙报到学习。

临时大学在长沙开课。但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也只能草草从事,一切勉强就绪。开学后不过1个月余,战局又急转直下。南京沦陷,并发生大屠杀惨案,震惊全球。

此年终,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战局逼近武汉地区。临时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沦陷地区,已深尝国破家亡之痛;面临当时战局,思想上产生了新的剧烈震荡。每个头脑清晰的青年人,此时不能不考虑:前途何方?何去何从?国家焉在?人民焉在?

弃学参加抗日斗争

早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叶笃正就已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当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最疯狂的时期。在爱国思想的驱动下,在清华大学的头2年里,叶笃正不仅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也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三年他又走出校门,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所组织的青年学生救亡团,团长(或副团长)是清华十级同学刘毓恒(后改名为陈其吾),跟随当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司令部做抗日宣传工作。

此时摆在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面前的,可以有两个走向: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学校求学,跟着学校走;另一条路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男儿报国之志,投身抗战或革命洪流。

当时,一批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的前南开学生,突然得到了一项特别的机遇:一位一贯鼓舞学生抗日的前南开中学国文教师张锋伯(中共地下特别党员),利用本人是陕西地方土绅的身份,谋得了陕西省临潼县县长的职位,预备把临潼县创建成一座游击县,以游击战迎接日寇的渡河犯陕。而创建这样的一个革命抗日县政权,需要不少干部。张锋伯于是通过当时正在临大上学的前南开中学学生(李璞、王大纯、申宪文等,他们过去有过“政治联系”)的联系,征集同学们前往参加。

这个信息在长沙临时大学南开校友之间传播开来,顿时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波涛,其政治方向完全符合当时爱国青年向往参加抗日活动的心愿。消息互相传递,不胫而走。南开校友之间的强劲凝聚力和爱国心产生了作用,在1938年春,先后有前南开中学35班、36班和37班的18位同学聚集起来,结伴去到临潼,与张锋伯会合,开始了一段富有浪漫情调、壮烈气概的草莽英雄起义色彩的革命活动。在35班集体中,有叶笃正、李璞、王大纯、李廉、徐文园(来自金陵大学)等5人。此时叶笃正已决心放弃学业,和这批至友同学一道,走上参加抗日斗争的道路。

这批南开学友在临潼追随张锋伯,做了大量的工作:1、宣传工作——向临潼人民宣传抗日战争,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2、组织工作——在临潼民间组织抗日武装,因为此时临潼仍属国民党白占区,所以组织武装力量是秘密进行的;3、文化下乡——向临潼人民宣传文化、科学、教育和扫盲。为发动人民的抗日革命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也在农民当中展开一定的减租反霸运动。

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张锋伯的队伍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临潼农民当中,发展了一支拥有3000条枪的秘密武装,造成了一定声势,引起在临潼的国民党政府驻军的注意。当年8月,国民党驻军宋希濂部逮捕了张锋伯,投入监狱。相随的南开同学即面临星散之势。

经中共陕西省委的安排,一部分同学去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革命;一部分留在地方,到中学执教;一部分则回大学复学。大家又一次面临命运的再抉择。

叶笃正最后选择了回西南联合大学复学的道路,再次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进入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学习。

这一年的经历,是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试图无怨无悔以身许国的一段插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爱国青年走过了崎岖蹊径,经受了坚苦磨练,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奏,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然罢!

返校读书:清华学士、浙大硕士到留美博士

1938年夏,叶笃正离开陕西临潼,回到学校,重新读书。后来,这个团队的很多成员到了“红色圣地”——陕北延安;而未到延安的同学,也大部分到了共产党领导的组织里,继续做抗日救亡的工作。

1940年,叶笃正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分属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已内迁至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气象学专业(浙大当时是中国的气象学中心,因“中国气象学之父”竺可桢正是时任浙大校长),于1943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同类推荐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热门推荐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
  • 重生晚照残

    重生晚照残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皇后重生后与曾经死对头小叔子的故事。开国元后,聪慧无双可惜算尽计谋算不到人心,死而重生,曾经一国之后竟被强娶?荒唐王爷,叔嫂偏是死敌,世事轮回岂料再见有期?一国之君,负情背义只为千秋霸业,确不言悔意?
  •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捉奸的两天:大街上令人恶心的自白,床底下肮脏的表演……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生动画面。作家就是靠别出心裁的结构,抓住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乡村档案

    乡村档案

    新来的乡党委书记为了办政绩工程,讲述的是西岭市西安县苦藤河乡因一条河挡住了出路。致使农民与乡政府严重对立,酿成大祸;农民聚众砸乡政府、县纪委书记险遭谋害、漂亮女孩暴死灭尸……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贫苦,迫使苦藤河乡的农民们团结一心,早日调回县城,再一次集资修桥,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较量……,苦藤河乡的祖祖辈辈都盼望在苦藤河上修一座桥。可苦藤河乡的主要领导却将农民修桥的血汗钱中饱私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倾天下

    月倾天下

    她天赋异禀,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纵奇才,过目不忘,一岁能走,三岁能诗,五岁能琴,未满十岁,已开始修习天文地理,兵法修略……十岁前,她的才华用来娱乐双亲,出奇不意的计谋只为捉弄心爱的轩辕哥哥。十岁后,风云骤变,化名逐月,用她的天赋纵横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立誓死效忠于她的‘王国’,机关算尽只为将对手斩尽杀绝。醉心江湖行:皇甫羽,无痕山庄庄主,智盖天下,一袭白衣,神秘莫测,慵散无拘,淡漠如风,忽男忽女,亦正亦邪,一柄逐月剑,倾尽天下,江湖称‘一剑了无痕’,杀人不留痕,身边有日月星辰四大护法。梅花树下,一壶清酒,醉眼迷离,纵天长啸:“对酒当歌,戏看天下风云。”一笑间,尽显绝代风华,谁解其心为何而醉!剑出非我心:冷逍,魏武王之义子,身任九营军大都尉,与逐月公子齐名,江湖称‘追风逐月,武功高深莫测,冷酷刚毅,面冷心硬,绝情无心,梅花树下刹那的心动,便永刻心中,即使心爱之人是名‘男子’,是他结拜兄‘弟’,也将深情暗许,从此,倾尽一腔柔情只对伊人,却难逃宿命的安排,一剑抵住对方的咽喉,痛而低吼:“羽儿,为何我们是敌人?”只记得两相随:沐轩,温文儒雅的读书人,俊逸不凡,武功平平,一身文采惊天下,不爱千金爱婢女,不爱名利爱佳人,府中再见,他没有认出她,却为轮椅上如死水般沉静的她深深地震动了心,从此柔情相待,相依相伴,誓将呵护一生,即使佳人柔情不再,也将一生追随,然面对执剑傲然站立于天地间的她,依然忍不住落下男儿泪,悲而低鸣:”小羽,为何忘了昔日的诺言?”江山,爱情,孰轻孰重;一颗心,两段情,如何决择?********************************************************【精彩片断】“羽儿,只要你肯弃暗投明,我可以不计较你所做的一切。”他执着追风剑抵住她胸膛,绝望而痛苦道,握剑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何谓明,何谓暗?终究,你信的还是他。”她展颜一笑,凄然而绝美,带着深深的绝望与不甘。那一刻,他的剑刺穿了她的胸膛,鲜血染红了整个天地。--------------------------------------------------------------------------------------
  • 防癌抗癌食疗食谱

    防癌抗癌食疗食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防癌抗癌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防癌抗癌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各类人士尤其是癌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