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45

第45章 著名科学家工学家(8)

在清华,陈省身确定了微分几何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微分几何的出发点,是微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有300多年的历史。自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后,大家想从几何里找物理的模型,不少几何学家在那里工作,可惜成就不大。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即研究微分流形上的几何性质,它与拓扑学密切相关。其系统研究,那时才刚刚开始。这是陈省身在清华始终憧憬着的方向,但未曾入门。陈省身描述那时候的心情时说,像是远望着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1932年春天,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德国汉堡大学数学教授——布莱希特到北京大学讲学,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19世纪的德国数学执世界牛耳,到了20世纪初仍势头不减。6场讲座,让陈省身与吴大任这两个痴迷于数学的年轻人一场也未落。演讲的内容深入浅出,使陈省身大开眼界。就是这次演讲,使陈省身深受布莱希特的影响。他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而萌动了申请去德国汉堡大学留学的念头。

清华大学规定,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校方可以资助出国留学。不过,这经费是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所以一般都须去美国。陈省身成绩优异,自然是选派对象。但是,他认准当时世界数学的中心在欧洲,几何学研究的重镇则在德国与法国,因此他选择了德国汉堡大学。

1934年夏,陈省身毕业于清华研究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陈省身显示了他“喜欢自由与独立,不肯随俗”的个性,用留美的公费留学德法。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了已经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到德国去开垦新的沃土去了。

【名家小传】

陈省身(1911—2004),号辛生,浙江嘉兴人。著名几何学家、数学家。

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又到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师从几何大师嘉当。193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1938年1月,因日本侵略军逼近长沙,随校搬到昆明,合并于西南联大。1943年受美国人维布伦之邀,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两年中,他给出“高斯-邦尼公式一个新的内蕴证明”,进而发现“陈示性类”,将数学带入一个新纪元。1949年被聘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教授。10年后,离开芝加哥到加州伯克利大学任教,将这所著名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世界几何学中心。1961年加入美国籍。1962年任美国数学会副会长。1981年至1984年任美国伯克利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5年至1992年任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后为名誉所长。2004年12月3日病逝于天津。

陈省身是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成就尤为突出。曾荣获数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沃尔夫奖和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美国科学奖、美国数学会奖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意大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笃正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离校抗日,重返学业

“1935年,我进清华理学院,本来打算学物理。因为老打乒乓球,认识了物理系的钱三强。我大一,他大四。他说,有了好的数理基础,不如学气象,比学物理对国家更有用。就为这句话,大二选系的时候,我进了地理地质气象系。”叶笃正回忆说。

南开中学的影响

1916年,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正式气候记录。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天津一位清末道台的家中,叶笃正出生了。在家中15个孩子中,叶笃正排行老七。作为一名前朝官员的儿子,在14岁以前,叶笃正没有进过学校,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

1930年,叶笃正直接考入当时全国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次年考试又跳了1班。他家中先后有5位兄弟(叶笃义、叶笃庄、叶笃廉、叶笃正、叶笃成)就读于南开中学,是著名“南开世家”中的一族。

叶笃正后来回忆说,自己总算能有所成就,得益于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当时的南开校长,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他的教育思想现在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即使当今许多教育学家也难出其右。

他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高在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南开当时有一门课,别的学校都没有,就是社会调查。“他注重学业,但绝不主张死读书。他教你做人,教你爱国,教你接触社会。无论是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爱国也好,接触社会也好,都不是口头上的,寓教于实践之中。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学校有社会调查课,老师带着学生到各地考察,我就随老师去过山东。我有幸上了南开中学,这里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培育了我爱国思想,培养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良好的起步。”从张校长身上,叶笃正学到了两点,一个是爱国信念,一个是科学理想。

在南开,叶笃正开始全面地接触、认识社会。“记得有一次,我们路过省政府旁边,一个老人在卖东西,省政府的兵不让他在那儿卖,还踢了老人。我看见后很生气,说你不让他卖,就让他走好了,你踢他干什么?结果这个当兵的把我也带到省政府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社会上有完全两样的人——一个是欺负人的,另一个是被欺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3年后,日本人把从北京到天津的长城以南地区,强行规定为“非军事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一场民族的悲剧,开始降临到中国人民身上。在“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被学校开除。

叶笃正是一位真挚的爱国者,他对母校南开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皈依至深。近年他在接待“百年南开采访团”的访谈时说:“说起南开中学对我的影响,要多大就有多大。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南开中学给的。南开告诉我们如何抗日。我所以念了理工科,是南开中学给我打下的基础,造成了我对科学的爱好。还有张伯苓校长的教育思想,不管人们爱不爱听,我都以为他的教育思想比现在高的多。南开中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要学生懂得中国是怎么回事。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我们那时有老师带着大家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我就到过山东的曲阜、泰山,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他又说:“我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为什么要回国,就是要给中国做事,要把中国搞好。张伯苓校长把中国的教育搞到那样髙的水平,太不容易了。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的办学效率很高,那么大的学校,没有多少管理人员,却管理得条条是道,一点也不乱。这让我从他得身上看到,人就应该这样工作,我就要学他,有他那样的思想,有他那样的效率!”

叶笃正又回忆说:“张伯苓校长很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很支持抗日,但是他不让你出去。你出去之后,会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被打了,被抓了之后,还是学校的问题,学校还得去救你们。可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后果什么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叶笃正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下了远大的目标:“南开中学的理科教育很好,培养了我学理科的兴趣,我立志要念科学,将来一定要把科学搞好。中国人实在是被人欺负得太厉害了!我感到,许多双脚踩着我,我透不过气来。”

受业于清华地学系

叶笃正在南开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正规教育,学习成绩优秀,于1935年7月高中毕业,随后就在这个暑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组)。同时考入清华的南开35班同学有20余人,分入文、理、工各科系;同入地学系的南开同学有王大纯、李璞、白祥麟、王乃梁等。

叶笃正回忆说:“1935年,我进清华理学院,本来打算学物理。因为老打乒乓球,认识了物理系的钱三强。我大一,他大四。他说,有了好的数理基础,不如学气象,比学物理对国家更有用。就为这句话,大二选系的时候,我进了地理地质气象系。”正是由于接受了钱三强的劝告,叶笃正转而学习气象——而这也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

在叶笃正一生从事的气象事业中,清华大学教授赵九章先生和李宪之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叶笃正又考入了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涂长望先生和王淦昌先生是他的老师。当时浙江大学的校长,是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他办校的“求是”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叶笃正。这些老师对他后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从1935年到1937年,是华北地区政治局势巨大动荡的时期。日本武装侵华势力进一步进逼,南京政府被迫同意在华北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向日本侵华势力让权。这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引发了北京学生1935年末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反日示威学生运动,震动全国,运动此起彼伏。

由于在南开中学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深远,在清华和北大就读的南开同学,始终都是北京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叶笃正当然也积极卷入了运动。这场反日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展,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起到了全国人民思想动员的作用。

后来,1936年末发生的西安事变,是全国人民反日运动的必然结果,催化了全民抗日力量的大团结,催化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协议,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思想的联合战线。武装抗日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臻于成熟。

翌年抗日战争开始时,叶笃正尚在清华大学读完气象学二年级。因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转移到湖南长沙合并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并定于1937年11月1日借地长沙韭菜园的圣经学院开学上课。在此之前,各校学生都分别得到赴长沙复学的通知。叶笃正按照通知离开平津,辗转来到长沙报到学习。

临时大学在长沙开课。但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也只能草草从事,一切勉强就绪。开学后不过1个月余,战局又急转直下。南京沦陷,并发生大屠杀惨案,震惊全球。

此年终,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战局逼近武汉地区。临时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沦陷地区,已深尝国破家亡之痛;面临当时战局,思想上产生了新的剧烈震荡。每个头脑清晰的青年人,此时不能不考虑:前途何方?何去何从?国家焉在?人民焉在?

弃学参加抗日斗争

早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叶笃正就已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当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最疯狂的时期。在爱国思想的驱动下,在清华大学的头2年里,叶笃正不仅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也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三年他又走出校门,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所组织的青年学生救亡团,团长(或副团长)是清华十级同学刘毓恒(后改名为陈其吾),跟随当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司令部做抗日宣传工作。

此时摆在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面前的,可以有两个走向: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学校求学,跟着学校走;另一条路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男儿报国之志,投身抗战或革命洪流。

当时,一批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的前南开学生,突然得到了一项特别的机遇:一位一贯鼓舞学生抗日的前南开中学国文教师张锋伯(中共地下特别党员),利用本人是陕西地方土绅的身份,谋得了陕西省临潼县县长的职位,预备把临潼县创建成一座游击县,以游击战迎接日寇的渡河犯陕。而创建这样的一个革命抗日县政权,需要不少干部。张锋伯于是通过当时正在临大上学的前南开中学学生(李璞、王大纯、申宪文等,他们过去有过“政治联系”)的联系,征集同学们前往参加。

这个信息在长沙临时大学南开校友之间传播开来,顿时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波涛,其政治方向完全符合当时爱国青年向往参加抗日活动的心愿。消息互相传递,不胫而走。南开校友之间的强劲凝聚力和爱国心产生了作用,在1938年春,先后有前南开中学35班、36班和37班的18位同学聚集起来,结伴去到临潼,与张锋伯会合,开始了一段富有浪漫情调、壮烈气概的草莽英雄起义色彩的革命活动。在35班集体中,有叶笃正、李璞、王大纯、李廉、徐文园(来自金陵大学)等5人。此时叶笃正已决心放弃学业,和这批至友同学一道,走上参加抗日斗争的道路。

这批南开学友在临潼追随张锋伯,做了大量的工作:1、宣传工作——向临潼人民宣传抗日战争,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2、组织工作——在临潼民间组织抗日武装,因为此时临潼仍属国民党白占区,所以组织武装力量是秘密进行的;3、文化下乡——向临潼人民宣传文化、科学、教育和扫盲。为发动人民的抗日革命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也在农民当中展开一定的减租反霸运动。

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张锋伯的队伍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临潼农民当中,发展了一支拥有3000条枪的秘密武装,造成了一定声势,引起在临潼的国民党政府驻军的注意。当年8月,国民党驻军宋希濂部逮捕了张锋伯,投入监狱。相随的南开同学即面临星散之势。

经中共陕西省委的安排,一部分同学去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革命;一部分留在地方,到中学执教;一部分则回大学复学。大家又一次面临命运的再抉择。

叶笃正最后选择了回西南联合大学复学的道路,再次长途跋涉,到达昆明,进入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学习。

这一年的经历,是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试图无怨无悔以身许国的一段插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爱国青年走过了崎岖蹊径,经受了坚苦磨练,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奏,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然罢!

返校读书:清华学士、浙大硕士到留美博士

1938年夏,叶笃正离开陕西临潼,回到学校,重新读书。后来,这个团队的很多成员到了“红色圣地”——陕北延安;而未到延安的同学,也大部分到了共产党领导的组织里,继续做抗日救亡的工作。

1940年,叶笃正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分属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已内迁至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气象学专业(浙大当时是中国的气象学中心,因“中国气象学之父”竺可桢正是时任浙大校长),于1943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同类推荐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热门推荐
  •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独角兽带领他们来到安珀的源头,在那里,科温找到了与他的父亲奥伯龙共同创造安珀的托尔金。安珀诞生于混沌王庭,又与混沌王庭对立,二者皆为实体,仿佛阴阳。安珀是阳,混沌宫廷是阴。那条无法消除的神秘黑路便源于混沌。长久对立之后,混沌王庭重整旗鼓,企图吞没安珀,让宇宙重归于混沌。科温误打误撞,来到混沌宫廷的边缘。在这里,时间流逝的速度、物体的物理法则、生物的表现形式均迥异于安珀。他看到了未来,甚至与自己未来的儿子对面相逢。谜团逐步解开。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是作者的成名作,是系列第二部长篇探案小说。作品以印度土兵叛乱的历史背景,通过人们对土王宝盒的拼死争逐,与华生和莫斯坦小姐追求纯真爱情视不义之财为阻隔来加以对照表现,揭露了人的财富欲的罪恶与虚无,把人带入纯净的境界,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人文题材,提出了令人值得深思的诸多社会问题,从侧面向读者提供了深广的人文思考空间。
  • 师父,不要!

    师父,不要!

    他是她的师父,她是他的徒弟。她问,你可有一点喜欢我?等来的却是他一剑刺进她的胸口。之后她失忆,再遇,回到他身边。前尘往事涌来,她再问,你有没有一点喜欢我?他将她按在墙上吻了上去。
  • 口袋里的天空

    口袋里的天空

    命运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无形的线牵引着各种各样的人,然后相遇,我遇见你,你遇见他,他遇见另一个人,是早已被安排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安排,你会遇见谁,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争战频仍、兵戈不断的国家。在几千年阶级社会发展史上,发生战争的次数数以千计。其规模之浩大战况之惨烈,性质之复杂,种类之繁多,以及作战指挥艺术之高超,都是举世闻名的。《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将对中国战事做出详尽的介绍。
  • 天纵娇颜

    天纵娇颜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死于雨天路滑。她是世家千金,是胆小懦弱的呆小姐,爹不疼没娘爱,一桩婚嫁,一场阴谋她香消玉殒。当她成为她,杀气冲天,辣手无情。欺了她的,讨回来,欠了她的,还回来,宁愿她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他,帝国无敌将军,冷血自大,一桩一石二鸟之计,让他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对上她,谁输谁赢?他,王府世子,风流纨绔,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唯独她一个背影进了他的眼,入了他的心。让他化身为魔,为她逆行天下,斗转乾坤。她说:“我无心无情,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他说:“付出的感情又怎能收回,不愿看你孤傲清绝的背影。我宁愿化身为魔也要陪在你的身边,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我愿与你一起披荆斩棘,黄泉碧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们青春都已落幕

    我们青春都已落幕

    我一直坚信,十九岁那年的何烨北,真的很爱我,他为了我放弃了人生第一次高考,满大街地寻找我,疯狂而又热烈。就是因为如此,过去的那段记忆再残酷再黑暗再痛苦,我都无法忘记,哪怕一丁点细节,都不敢遗忘。那里有最真实的我,最真实的何烨北,最真实的小姜,柒柒,陆夏,林志申等等,有所有流经我青春岁月长河里的人们。故事的最后,我们一群人站在柒柒的墓前回忆过去,青春离我们越来越远,唯独柒柒一个人,永远青春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