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40

第40章 著名科学家工学家(3)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了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名家小传】

叶企孙(1898—1977),原名鸿眷,以字行,上海市人。我国近、现代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叶企孙生于上海市唐家弄一个书香门第,幼入私塾,1907年入敬业学堂,1911年入清华学堂。1914年,其父叶景澐应聘任清华国学教师。叶企孙在其父指导下,阅读经史子集著名篇章和《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算法统宗》、《畴人传》、《梦溪笔谈》、《谈天》、《天演论》和《群学肄言》等著作,因而国学根基深厚,并为研究中国自然科学史打下了扎实基础。1918年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赴美,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前,访问了英、法、德、荷、比等国的大学及物理研究所约5个月。他通晓英、法、德语。通过这次访问,对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这对他回国后的工作大有裨益。1924年3月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并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总干事和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应用物理研究所专门委员、近代物理研究所专门委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副会长、会长、理事长等职。叶企孙将一生献给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功勋卓著。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横遭诬陷,身心备受摧残,1977年1月13日病逝。

叶企孙与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线短波限与加速电压的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获得当时该方法最精确的实验数据;精确测量铁、镍、钴在静止液体高压强下的磁性,对高压磁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吴有训在南京高师:科学救国,立誓献身

吴有训把孙中山先生曾经的一段话始终牢记在心中:“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举行起义,建立民众政权;另一路则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当时的祖国,在吴有训眼中,多是贫穷、落后、愚昧和“东亚病夫”之类。作为中国人,对改变祖国面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吴有训决心埋头苦干,并为之奋斗终生。

在新式私学即立大志

吴有训出生在今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一个名叫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吴家祖上曾做过清朝的小官,但到吴有训的父辈时家道已经中落。吴有训有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二。他的父亲吴起辅起初以教书为生,后去汉口作店员,家务重担几乎完全落到了吴有训母亲的肩上。吴有训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勤劳节俭。在这位农村妇女的辛勤操持下,生活虽谈不上富裕,却也不至有冻馁之虞。吴有训后来回忆起母亲时,认为她是一位精力充沛、讲究实效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又严厉的母亲;她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极大。

吴有训7岁时入家塾,习旧学。12岁时,有一位从云南归来的族叔(即后文提到的吴起銮),受族人之托,办起了一所新式的私学堂。他授课之余,还会讲些诸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类的话题。吴有训和他的小伙伴们似懂非懂,但兴趣盎然。

吴有训出生于19世纪末的旧中国。那时的社会状况很不好,清政府昏庸腐败,国衰民弱,文盲遍地,迷信盛行,科学很不发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家塾读了几年旧书的少年吴有训,被父亲转学从师于广博众望的吴起銮。

这位吴起銮老师是吴有训的一位族叔,刚从云南卸官回乡,可算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了。他精于文史,又兼知数理;并因在外做官多年,对于仕途及社会、经济状况感慨满腹。吴有训的父亲认为,吴起銮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并且很有学问,就极力鼓励他在家乡办学育人,并愿以重金助学。吴起銮本就有此想法,自然一拍即合。这样,少年吴有训就改师从学吴起銮。

吴起銮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旧学也有新学,既讲语文,也讲数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启发兼而有之。

吴有训特别敬佩老师启发式的讲课,因为这与以前的先生大不一样,不仅可使思路开阔,而且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的很多问题都可一一找到答案。

另外,老师的特殊经历,使他在讲课中常常慨叹国家的衰弱。把他自己体会很深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少年吴有训被这些似懂非懂的道理强烈地吸引了。它使吴有训静心凝神地想,时而就一二个疑问请教先生,先生总是有问必答。吴有训虽不能完全听懂,却也感到十分满足。

久而久之,从老师那里请教有关“物竞天择”的学问,成了吴有训最大的兴趣,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有一次,先生走进吴有训的宿舍,发现他的枕头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即随手拿起一本,书名为《物理常识》。先生一页页地翻看着,看到许多地方,被吴有训用几种不同的笔画了杠杠,有的还做了简单的注解。从这里,老师看到了吴有训那种刻苦认真、孜孜不倦地学习的精神。他也清楚地看到,吴有训酷爱物理,并有天赋……

吴有训读书学习,喜欢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甚至能漫无边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与他特别喜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密切相关。

有一次学了《地理学》上地球的经、纬线后,十分好奇的吴有训,居然会联想到母亲织布机上织就的布,那不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吗?他放学回家后,趁母亲不在,就坐在她的织布机前,这里摸摸,那里弄弄。回想着母亲织布时的样子和手势,踏动木机,穿动木梭,经经纬纬地试织了一段布。事后,竟然未被精明的母亲发现。这事曾使他激动了好几天。他觉得,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由经和纬组成的;而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创造一切。

就这样,吴有训有了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之后,吴有训以其坚韧、刻苦的努力,一路过关进取,直登科学的殿堂。

已不是小孩的吴有训,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之中,对于人生奋斗目标,开始有了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吴有训把孙中山先生曾经的一段话始终牢记在心中:“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举行起义,建立民众政权;另一路则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当时的祖国,在吴有训眼中,多是贫穷、落后、愚昧和“东亚病夫”之类。作为中国人,对改变祖国面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吴有训决心埋头苦干,并为之奋斗终生。

到省城上中学

带着一身泥土气息的农家子弟吴有训,先到县城,继到省城,少年时代几乎全是陪伴着书本度过的。由于家境本不富裕,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始终保持着那股谦虚好学、奋发向上的劲头。

吴有训在本村堂叔吴起銮老师所办的私塾中接受过启蒙教育以后,年龄稍长,就进了高安县一所小学。读书期间,他经常要分担家庭的一部分体力劳动。读完小学后,按他的家境状况,本无力再继续念书。但吴有训从小喜好学习,不但非常刻苦用功,且天资聪颖,一向成绩出众。为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望,父母在亲友的帮助下,决心送他到省城南昌上中学。

吴有训进入南昌二中念书。南昌二中系私立心远中学与瑞州中学合并而成。而创办于1901年的心远中学,与天津的南开中学、湖南长沙的明德中学,系当时中国最好的3所私立新学。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国焘(江西萍乡人)亦是南昌二中的学生,后考入北京大学。此外还有铁路专家程孝刚、医学家黄家驷、出版家邹韬奋、政界人物饶漱石、国民党宣传部长程天放、国军总参谋长桂永清等,也是该校的校友。

吴有训时年19岁(1916年)毕业于省立南昌二中。如同当时许多家境贫寒而又想继续求学的青年一样,他把升学的目标对准了公费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年,他顺利考入这所著名高等学府的理化科。

南京高师的前身,是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以当时两江总督管辖范围以界,招收长江下游的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子弟入学,故称为“三江”。后又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师教务主任郭秉文,训育主任刘伯明、陶行知、杨杏佛、胡刚复等,皆一时师资优佳之选。

考入南京高师及留学美国

1916年7月,吴有训从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同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地处古都南京市四牌楼地区,坐落在鸡鸣山南麓的明代国子监原址上,当时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广州高师并列为中国最早成立的4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

吴有训当年之所以投考南京高师,是与许多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出于同样的考虑:一方面是因为这所学校名师荟萃,有较高的声誉;另一方面,它是一所师范学校,一般不收学费,在此求学,可以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当年的南高师,以培养新式老师为职责,学制为4年(预科1年、本科3年)。吴有训就学于该校的理化部。当吴有训升入三年级时,学校里来了一位刚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他就是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的胡刚复先生。

胡刚复先生是中国最早从事X射线研究的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他刚从美国归来,比较熟悉国外的最新研究状况。吴有训在胡刚复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到物理学前沿的知识,逐渐培养起对X射线研究的浓厚兴趣,这对他日后的成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时代的吴有训,并非一个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学生。但他在学业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并且锲而不舍。吴有训在这4年,就已表现出一种不喜空谈、崇尚实干的精神。他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而这一点也贯穿了吴有训的一生。

吴有训1920年从南高毕业以后,在中学教了一段时间的书,先后任教于母校南昌心远中学和上海公学。然后在192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西省赴美国官费留学生。他从上海乘海轮赴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实现了自己献身科学的第一个目标。

吴有训在芝加哥留学期间,不像文科生闻一多、罗隆基等人那样总是集会、结社、高谈主义;他与同学蔡庄长恭、谢玉铭(谢希德之父)、袁敦礼等人,基本上不参加任何政治与社交活动。

1年以后,崭露头角的美国年轻物理学家A·H·康普顿,来到芝加哥大学执教。吴有训成为他的研究生和助手,跟随康普顿进行X射线方面的研究,由此而参与了后来被称为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工作。1926年,吴有训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工作,并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后来,康普顿曾向杨振宁教授说过,他一生有两位最得意的学生,就是吴有训和L·W·阿尔瓦雷茨。他始终不能辨别,他们两人究竟谁的天资更高。

吴有训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芝加哥大学的赖尔森物理实验室工作了一个短时期,于1926年秋返国,开始专心从事科学和教育工作。

【名家小传】

吴有训(1897-1977),字正之,江西高安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1916年到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今为南京大学)学习。1921年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教授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此年秋到1952年秋任交大校长。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另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多年。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20世纪20年代,吴有训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重要贡献。回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培养大批优秀科学人才、发展中国科教事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含英与北洋大学:学习水利,立志治河

张含英的家就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南岸。他经常站在家乡的护城堤顶,向远处瞭望,默想着,思考着: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怎么又会带来这样大的灾难呢?能不能治理呢?这种原始的、模糊的念头,不断地在他头脑中酝酿着。中学快毕业了,学什么呢?他决定走建设祖国、改造自然的道路。

只报一个志愿就如愿以偿

张含英是山东菏泽人。菏泽是曹州府首县,位于黄河南岸不远的地方。菏泽城外有护城堤,这是因黄河经常决口泛滥而筑的。老人们说,曹州历来是黄河经常泛流的地区,近年不还时常听到黄水涨发的警报吗?清朝咸丰年间改道的大灾难,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张含英每每站在堤顶向远处瞭望,默想着,思考着: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怎么又会带来这样大的灾难呢?能不能治理呢?这种原始的、模糊的念头不断在他头脑中酝酿着。中学快毕业了,学什么呢?他决定走建设祖国、改造自然的道路。

家乡有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人,张含英向他们述说了他的想法,并问人家应该考哪个系?回答说:“土木。”他又问:“在全国大学中,哪个大学最好?”回答是迅速和准确的:“最好的是天津的北洋大学!”后来他又问了好几个人,大家竟一致推荐他去北洋。张含英暗暗下了决心:好!我一定考北洋。就这样,他在中学毕业后,第一个志愿就是考北洋大学;根本没有第二志愿。

那时北洋在天津招生,同时也在北京招生。为了达到一定要上北洋念书的目的,张含英不但在北京报了名,也在天津报了名。结果,他幸运地考上了!当时,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严格的学风

虽然张含英在中学时学过3-4年英文,成绩不错,但进入北洋后,仍然感到困难。这个学校要求很严格,教员很多是外国人,英文、德文、物理、化学等课程全用外语讲授,听起课来很吃力。2门功课不及格就降班,制度掌握得非常严格,毫不通融。所以,同学们的脑子中,总是考虑着降班这件事。可以说“严格”是北洋的一个特点。

同类推荐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在现有的研究模式下另辟蹊径。充分借助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之互动关系,深入揭示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内在生命机制与智慧方法,激活文艺批评与社会人生、时代环境的精神蕴涵,从而启发现代文艺批评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为再造当今对话文明提供学术资源。
热门推荐
  • 缘来分到

    缘来分到

    她,有点不切实际,但是认真地对待生活,历经磨练,她收获了属于她的幸福。他,不相信世界上有缘分,却意外遇见了她,那个她会是他的一生的牵绊吗?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她,回来之后还会有属于他的缘份存在吗?他,为了报仇接近了她,却喜欢上她,是剪不断理还乱,还是……到底谁是谁的缘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缘来分到的故事……
  • 官少诱娶小萌妻

    官少诱娶小萌妻

    可是老天爷好象是这个时间是不在岗的,郁小欣懊恼的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无措的表情全部纳入上官轩的眼底,冷笑,这女人可真能装,演技够高明得可以去当戏子了。男人似乎没出自己,嘴角掀起一丝轻蔑冷声问道:“谁让你这么干的?说。”“一大早你在那里唧唧歪歪什么?莫名其妙!”郁小欣瞪圆了眼睛,看着欲火山爆发一样的上官轩,决定不让自己的气势被他压倒。上官轩眯起眼睛来,似乎在打量她,……
  •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在讲述15位国学大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阐述了国学大师们为人处世、立身成才的智慧。
  • 战王龙妃

    战王龙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首席特工杀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琴棋书画样样通。她是龙御国将军府中不受宠的独女,九岁嫁入战王府,她成了战王的续弦小王妃,她成了小王爷的小后妈,她还是谁?一朝穿越,借尸还魂,她成了她,她会如何续写这段人生?他是龙御国的战王爷,十岁起征战沙场,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怎么会错看了他的小王妃?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他的小王妃,就得陪他上天入地!强强联手,且看他们如何成为万夜大陆的神话!呜呜…莫莫第一次写文…第一次写简介…无能了…各位看官有心情的捧个情场,没心情的捧个人场吧!
  • 冲喜王妃

    冲喜王妃

    这世上怕是没有比赵玉华更悲催的女人,订婚仪式上,男友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劈腿,说最爱的人是她的姐姐赵玉倩,这让她情何以堪。从订婚仪式上落荒而逃的她遭遇车祸,穿越到禹西国丞相府庶出二小姐柳如烟身上。被迫代嫡姐柳如仙嫁给快要翘辫子的六王爷冲喜。她这两世为人,都和姐姐有着纠葛,既然这嫡姐对她不仁,那么就不要怪她这庶妹不义。冲喜就冲喜吧!让她和一只公鸡拜堂,看来这六王爷病的连床都下不了,马上就要翘辫子了。片段一:“对不起,玉华,我爱的人是你姐玉倩!”男友陆子豪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抱歉地对赵玉华说。赵玉华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人都懵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片段二:“你干什么?马上就要翘辫子的人,还不好好躺着!”赵玉华推着突然压在身上的男人。“就算本王要翘辫子,也要先和王妃洞房完了,再翘辫子!”六王爷黄甫云风俯下头,贴着她的脸,嘴角微现坏坏的笑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宠,限制级小妻

    霸宠,限制级小妻

    苏茗发誓,她看到眼前这个雕塑般近乎完美的裸男背影,纯属意外,真的!★★★二货版简介★★★苏茗和死党说:“如果上天愿意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只看三十秒,三十秒一到,立马转身离开!绝不拖沓!”总之,她一定不会让那该死的霸道男人发现自己!更不会再给自己一不小心滑倒,然后狠狠向他扑去的机会!更更不会给自己一嘴巴啃在人家屁股上,并顺手用唇膏将对方爆了的机会!死党问:“口感如何?”苏茗:“......”但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正剧版简介★★★她空有苏家二小姐之名,却处处受尽冷落,住阁楼啃馒头,只因头顶被烙上了“小三之女”四个大字。明眸再睁......她还是苏茗,却已不是苏茗,不管你是亲爹不是亲妈打她?她不还手,可下一秒就让你变猪头脸,保证亲妈见了都不认得你!骂她?她受着,可转眼流言散布,比尖锐的侮辱更让人无法忍受!设计她?呵,老娘一定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于是乎,世界乱了.可那个罪魁祸首却躲在暴风泉眼好不恣意。一边抹着泪眼扮无辜,另一边数钱数到手软。不过苏茗始终坚持一个无上的原则——低调,低调做人,高调赚钱。可自从她将那个男人看了、啃了、插了。宁静不再,尤其是看着手边那两本红艳艳的结婚证,苏茗知道,乱x的后果很严重......要知道,他,是谁?!★★★噔噔噔噔,精彩片段抢先看★★★【片段一】:某女人坐在太师椅上,好不傲慢地看着来人,久久才道:“原来是邵总啊!幸会幸会。”邵擎一:“说正事!”苏茗:“邵总果然痛快,那就算邵总一个友情价吧!”话落,苏茗比划了五根纤细的手指,附赠一枚好不甜美的笑容。“成交!”邵擎一冷笑着转头,吩咐道,“来,给苏小姐开一张五百万的支票。”苏茗:“喂!我说的是五千不是五百!”邵擎一:“是五千万啊,不过其中的四千五百万算是你给我封口费,苏家二小姐?”“好!”某女咬着牙关挤出一个字!而某男的“欺压”,才刚刚开始......【片段二】:苏茗:“邵总,今天的晚宴宋家大小姐也会去哦。”邵擎一:“嗯。”苏茗:“人家宋家大小姐模样俊,脾气好,还是留洋回来的呢。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淑女,而且我听说.”邵擎一:“说吧,这次我被卖的筹码是什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休夫娘子(结局+番外)

    休夫娘子(结局+番外)

    什么?!她的订过娃娃亲的未婚夫竟然要娶当朝公主成亲了,她怎么办?好办,退亲!反正她连那人长得是长是短?是圆是扁?是美是丑都不知道哪?退了算了。咦?她不是已经退亲了吗?怎么一觉醒来却身在楼府,而据说,她成亲了?!据说她的亲亲相公正是她的未婚夫!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她啊。既然协议成功,她决定留下来做他的挂名娘子,但是他?他竟然要纳妾,纳的还是青楼名妓!好吧,成全他。没想到他这么为他着想,她掩着心伤为他操办,他竟然不领情,冷落她不算,还误会她!生气,生气,气愤难平,留下一纸休书,把他休了……她竟然要退亲?!有没有搞错,他可是京城名媛挤破头想嫁的人哎,不行,一世英名不能因她而毁,她既然和自己订了亲,就得做他的娘子,不管她愿不愿意。她怎么没有一点儿做他娘子的自觉哪,不但对公主向他投怀送抱视而不见,连他要纳妾她都爽快答应了!这也罢了,她竟然弄掉了艳舞和他的孩子!她还要休夫!他怎么可以放过她?但是她竟然没听他的话乖乖回府,她竟然逃走了,不如所踪,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她,爱她,折磨她,直到她完全成为自己的女人……各位亲亲,很抱歉文上架了,如果亲们愿意继续看的话。下面是有关VIP阅读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参照看下。进入红袖首页:http://m.pgsk.com/一、注册后在个人管理中心充值就自动成为VIP用户。二、红袖币是指通用红袖网站的一种虚拟货币,其计量单位为:1元人民币=100点红袖币。它可消费红袖上所有需要收费的服务。每消费一次,红袖系统都将扣除相应数量的红袖币。三、充值步骤是:登陆个人管理中心后点击“VIP用户充值”,输入您要充值的用户名。四、VIP作品的阅读价格根据会员等级划分:初级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0.03元/千字(即3点红袖币/千字);高级会员和至尊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0.02元/千字(即2点红袖币/千字);不足1点红袖币的零头忽略不计;已经订阅过的章节再次阅读时不需要再次付费。五、充值的红袖币可以转化为积分,人民币1元相当于100点红袖币,也即积分1000分。目前,积分可以兑换一些特殊项目的服务,但积分无法直接转化为红袖币。亲们可以去这个网址看看VIP相关的事项:http://m.pgsk.com/help/m.pg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