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08

第8章 诗歌的少年磨难(1)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的形成期。首先,诗歌逐渐从两汉诗歌传统中解脱出来,继续沿着建安以来抒情言志的倾向发展,并形成了中国诗歌“缘情”的传统。其次,诗人们渐次将辞赋的题材、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经过整合和过滤,逐渐完成了体物向写意的过渡,促成了中国诗歌意境化的特征。第三,在佛经翻译中形成的声律说,被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平仄、对仗等技巧成为诗歌声韵的自觉追求,完善了中国诗歌的声情和节奏。第四,在南北文学交融的大背景下,田园、山水、体物、边塞陆续成为诗歌的题材,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两晋:成长中的困惑与超越

两晋诗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三点:一是探索诗歌的发展道路,试图在总结汉魏诗风中开辟出一条新路,使诗歌创作由自发开始走向自觉;二是受制于时代,诗人们在艺术形式上过多模拟汉魏古诗,在艺术技法上过多依赖于辞赋的铺陈,在艺术精神上因袭多而创新少,呈现出一种徘徊中前进的特征;三是诗风开始多元化,太康诗风的繁缛、玄言诗的冲淡、游仙诗的艳逸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都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倾向和艺术情趣。

代表这种倾向的首先是太康诗风,即晋武帝太康年间,一度出现的文学的繁荣。《文心雕龙·明诗》说是“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情采篇又说这一时期,“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诗歌内容缺乏真实而高尚的情感,形式上又多模拟因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其中陆机、潘岳和左思又是这些诗人的代表。

陆机(261—303)出身东吴世家大族,祖父陆逊为吴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大司马。他在吴国灭亡后闭门读书将近十年,后来和弟弟陆云一起到洛阳,曾受到张华的赏识。由于陆机对家族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对自己的才学又极为自信,他希望自己能像先祖一样,建立不朽的功业,因此有着强烈的功名欲望。他入洛初就作为太傅杨骏的祭酒,杨骏失败后,贾谧当权,他又依附贾谧,参与贾谧“二十四友”的活动;又投赵王司马伦,做了参军;赵王伦败亡后,再投成都王司马颖,曾担任后将军,率兵二十万,与长沙王司马乂大战,失败后被成都王杀死。他不停地投靠势不两立的双方,可见他对功名的追求的执著。他依附权贵,朝秦暮楚,显得浮躁而无节操。这就影响到他的诗歌的特征:虽然有华美的形式,但缺乏高尚而严肃的情感,因而显得繁缛无力。

不过陆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一些过渡性的特征:第一,他采用了汉魏乐府、古诗中的各种题材和形式,如模拟《古诗十九首》而创作的《拟古诗》十二首。这些诗作多追求形似,似乎在展现自己的文学功力,但缺乏鲜明的个性和饱满的情感。这说明两晋诗歌尚未在汉魏风骨之后,寻找到独特的创作题材和独立的艺术形式。第二,他的诗歌呈现出繁缛的艺术风格。张华曾说:别人作文章担心他才气不够,陆机作文章却担心他才气太过。言外之意是认为陆机才情太过,而呈现出雕琢辞藻的毛病。其实,在魏晋时期,借鉴辞赋的铺陈是诗歌缀篇的重要手法,曹植的诗歌也有辞采华茂的特点,陆机是继续沿着“骋才施辞”的道路发展,但由于他缺乏曹植等人的情感和襟怀,这种辞采不是依附于充实饱满的内容上,因而显得华艳而无力。不过,陆机喜欢用对偶句式,尽管这些对偶显得呆板而滞涩,但却为此后诗歌铺排和对仗作了必要的准备。特别是他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不仅总结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心得,而且也为此后诗歌重视情感表达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潘岳(247—300)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美男子,他少年时以才慧而为乡里称为奇童,成年后“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①。但他性格轻躁,追求名利,和石崇等人一起谄媚权臣贾谧。据说他常常看见贾谧的车就拜,车走远了,还在尘土中不起身。他不仅替贾谧起草文稿,而且直接参与贾谧的政治阴谋,诬陷愍怀太子。他在道德和人品上存在极大的缺陷,成为文人缺乏节操、附炎趋势的典范。不过,他的诗歌却有很深挚的情感,特别是他回忆自己妻子的作品,如《悼亡诗》等,触景生情,由物是人非而感受到的无法言传的悲痛,却有着动人的感染力。潘岳的诗歌辞采华艳,钟嵘曾引孙绰语评价说他“烂若披锦”,这与陆机的风格是一致的,但也是由于铺叙过多,使诗歌变得平缓、枯燥而不够含蓄。

与潘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左思。左思(250—305)出身寒族而有才华,他的《三都赋》作成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但他相貌丑陋,口才不佳,性格内向,根本不会推销和展示自己,因此只在元康时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郎,一生未曾做过显官。他的被压抑、被排斥的命运决定了他对当时门阀制度的极度痛恶。因而他的诗歌,特别是《咏史》八首,充满了抗争与不平之情,代表了寒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由于作品表述的是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可奈何的抗争,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用情感驱动词汇,不刻意追求语言的精工,但却充满了激情,洋溢着愤慨,显得风骨凛然,因此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他正看到了左思对于建安风骨的继承。左思《咏史》诗歌,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借古讽今,开创了咏史诗的新路,成为后代咏史诗常用的范式。

与左思风格相近的还有两晋之交的刘琨(270—317)。他少年时以雄豪著名,颇负志气,一度好尚老庄,追慕放旷,嗜好声色。但随后因晋室危亡,逐渐唤醒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后悔早年的放纵,一改过去的作风,联合各路武装集团拱卫晋室。由于他缺乏将略,最终被害,走完了悲壮的一生。刘琨现存的诗歌只有四言《答卢谌》,五言诗《重赠卢谌》和《扶风歌》,充满刚劲清拔之气,得到诗论家们的好评。①

可以说,西晋诗风是沿着建安诗风发展出来的,一直走的是注重辞采的路子,把曹植的“辞采华茂”发展到了繁缛的地步,如陆机、潘岳等人;另一路则重视骨气和情感,继续着建安风骨的情感表达,如左思、刘琨等人,尽管这不一定是他们有意识的追求,但却能看出西晋诗歌继承和发展汉魏诗歌的道路。

东晋诗歌的发展,又走出了两条新路:一条是强化了诗歌的阐释功能,用诗歌来表达玄学和神仙思想,从而促成了哲理诗和游仙诗的发展;二是反思了繁缛的诗风,开始向着平淡闲远和清新自然的方向努力。

由于东晋偏安江东,政风务在清静,玄学与清谈之风盛行,士族们以能谈玄为高,从而促成了玄言诗风的盛行。玄言诗一方面用山水风光来阐释玄理,另一方面则努力发掘山水中的情趣和哲思,可以看成是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理相结合的产物。代表诗人有孙绰、许询、桓温、庾亮、支遁、慧远等,他们把道家的、佛家的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之成为诠释玄理的工具。钟嵘《诗品》说这些诗歌“平典似道德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正道出了玄言诗在内容上枯燥,在形象上薄弱的特点。但玄言诗所追求的清淡风格,却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游仙诗的代表诗人是郭璞,他博学有高才却不善表达。他早年就开始学习儒学。他通晓经术,也通古文奇字,曾注释过《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文献,还善于天文卜筮之术。他在诗歌中大量表现游仙思想,把秦汉以来的游仙诗作了总结。

游仙诗的起源甚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及曹操、曹植等人都有游仙诗,这些诗歌多描写轻举高蹈的神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神仙长生境界的向往,有一定的超脱尘俗的意味。郭璞的游仙诗一方面吸取了前期游仙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入了自己的怀抱与感慨。钟嵘在《诗品》中说他的作品“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说明了他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现实情怀。由于游仙诗所写的神仙多居住在山林之中,因此游仙诗不可避免地涉及山水、风景描写,而且郭璞常借神仙漫游来隐喻玄想,形象鲜明,辞采华美,所以又和玄言诗歌的平淡寡味不同,而是具有华艳、飘逸、清秀的特点,表现出了与玄言诗歌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游仙诗所开启的浪漫的想象,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前的汉乐府和文人诗歌,过多关注于现实和个人遭遇,写实性强而想象薄弱,游仙诗浪漫不羁的想象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空间,促成了后代浪漫诗派的产生。唐代的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宋代的秦观、陆游以及元代的杨维桢,清代的龚自珍等都曾借用灵异寄托怀抱,用神仙世界来弥补现实的残缺,使神仙、灵异成为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领域。

二、陶渊明:用心灵感悟自然的诗人

陶渊明(365—427)是魏晋诗风陶冶和培养出来的一位代表性诗人,也是晋宋诗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诗人(图1-6)。他以其独具特色的田园诗,不仅承接了东晋玄言诗追求平淡的艺术倾向,而且通过传神写意,推动了诗歌意象的丰富和意境的发展,为南朝诗歌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曾祖陶侃曾做过东晋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又是东晋名士;父亲陶逸也曾做过官吏。陶渊明一直对曾祖与外祖父十分崇敬。他多次在诗歌中赞颂曾祖的功德,并教育孩子们要效法先祖。他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做一个“大济于苍生”的人。由于父亲早逝、天下大乱,陶渊明幼年时家道衰落,所以,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柴桑农村度过的。他常常因贫寒,不得不为生计而到处奔走,但他性格闲静,潜心读书,忘怀世事。《晋书》本传说他“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他自己也说:“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①

或许是因为要扶济家境,或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猛志”,二十九岁那年,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祭酒要管理许多琐碎的事务,陶渊明上任不久,就“不堪吏职”,自行解职归隐。后又被召为州主簿,他又谢绝了。但是第二年,陶渊明的妻子去世,桓玄被诏命为江州刺史,又被推为盟主。大约在此后不久,陶渊明进入桓玄幕任事,曾奉命出使京都建康,但职务不详。隆安五年(401)冬,陶渊明的母亲孟氏病逝,他便辞去桓玄幕的差事,回家守丧。元兴三年(404),刘裕任镇军将军,率军大败桓玄,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大约在此后一年中,陶渊明做过刘裕参军,后辞职任建威参军。他有首题为《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写他任建威刘敬宣的参军。刘敬宣于义熙元年(405)三月底改任宣城内史,陶渊明大致也在这一年辞职返乡。

由于家贫,靠耕植不能自给自足,便在亲人朋友的劝说下,在家叔陶夔的引荐下,于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但由于他生性自然,不习惯官场的应酬,特别是感到自己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①,加上妹妹丧于武昌,他便辞去彭泽县令,归家隐居。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过着种田、读书、写作的闲居生活,虽然生活是贫困的,有时甚至不得不靠友人接济度日,但他却感觉非常快乐。因为他把“固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勉自励。他在《有会而作》中说“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又在《饮酒》其十六中说“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他将古代的贫士阮公、荣叟、黔娄、袁安、张仲尉、黄子廉以及伯夷、叔齐、颜回、荣启期、长沮、桀溺、商山四皓等,作为自己崇拜和效法的对象,勉励自己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在这种困穷而闲适的环境中,陶渊明将自然作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追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形容自己归隐的乐趣。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不仅仅是外在的自然,还包括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习惯上的轻松愉悦,以及在人生得失上的顺其自然。

陶渊明将儒家、道家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即真自然说。这种自然观念是超脱于儒、道、佛诸说之上的,带有魏晋风流和艺术精神的人格写照,是人生的艺术化,也是艺术的生活化。它处处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合拍、与天地冥契的闲适和从容。因而陶渊明的诗歌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体现出一种优雅的闲适意识。

陶渊明诗歌中大量描写田园的幽静和自己徜徉其中的愉悦心境,这与他悲叹行役、描述官场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描述自己归于田园的快乐心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把自己回归田园比喻成笼中之鸟飞回山林,池中之鱼重返深潭,表达出一种归于自然的无比愉悦。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一切生机勃勃却又宁静优美,在这样至真至淳的境界,陶渊明可以饮酒,可以采菊,可以荷锄,可以漫步。这里既有辛苦,也有收获;既有乐趣,也有情调。他既可以与朋友郊游,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所说“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可以独自留恋琴书,如《和郭主簿》其一中所写“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也可以与邻居们一起努力耕作,农闲时赋诗饮酒。这种恬淡无争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也是真诚坦率的,符合陶渊明的个性,因而寄寓了陶渊明无穷的情感和诗思,成为他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篇章。

当然陶渊明还有反映农村凋敝和生活贫困、描写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抒发个人孤独苦闷和倾诉与友人真挚情感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仿佛绿叶一般,烘托着田园诗这朵奇葩。正是有了田园诗的优美和宁静,我们才能体会到陶渊明丰富的情感世界,才能感到这些诗歌的丰富多彩,才能感到陶渊明田园诗的可贵。因为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所以它又可说为中国诗歌开辟出来的一个新领域。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平淡、自然作为其艺术风格的。

同类推荐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热门推荐
  • 妃常麻烦:王爷,你休了我吧

    妃常麻烦:王爷,你休了我吧

    她只是去买个包子而已,竟然会被狗追的坠楼,好吧,她倒霉她认了!坠楼之后,她就发现自己穿了,OK,穿就穿了吧!总比被摔得血肉模糊,半身不遂的好啊!但是能不能给她换个出场方式啊,怎么能直接从人家的房顶上砸下去呐~~~害的她刚穿过去就变成了一个债奴,这也太强悍了吧!“儿啊,娘总算找到你了啊!”这是什么情况,突然冒出了一双爹娘,还硬说她是她的现任债主,那个跟笑面狐狸一样的王爷,从小就预约了的王妃,骗人的吧?“烟儿,过来,我们该入洞房了”一脸微笑的向她伸出了手,猛摇头,她不要啊,王爷,您别客气,直接给她一封休书就OK!她挺得住...“非烟,跟我走”深情的他走了过来,不是吧,你没听过,哥哥妻弟弟不可欺这句名言吗?“凝儿,你真的不记得律哥哥了吗?”一双满是悲痛的眼睛,凝望着她,这真的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魔教教主嘛,她要怎么跟他解释啊!苍天啊,她惹不起,她跑总可以吧......
  • 羊脂球: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羊脂球: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一鸣惊人,立刻成为法国文坛的一颗新星。这篇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准备离开敌占区,但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车上都是有身份的人,还有一名妓女,名叫羊脂球。普鲁士军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许马车经过。这个要求被羊脂球断然拒绝,但是同车的人哀求她、逼迫她牺牲自己,解救大家,羊脂球最终不得不屈从。但第二天早上马车被放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感谢这位妓女,反而疏远她,鄙视她,甚至有几位夫人称她“贱人”……
  • 超级风水师

    超级风水师

    人无完人,一个毛头小子因为得到了阴阳五行气功的修炼方法,意外洞悉到了这个世界上的诸多玄奇之秘,他任性自私,为所欲为,敢想敢做……可是当他真正了解,真正经历了之后,他成长了起来,他修成了正果。心境成熟之后,他一心专研风水大阵,助人为乐,积善行德,最终踏入巅峰,一举创造了超级风水神话!
  • 爱上你,黏上我

    爱上你,黏上我

    雨荷是美丽的,是那种纯纯的,清丽脱俗的美丽。她温婉可人,但眉宇间绝对不缺少清高的气质。药店里的人都喜欢她,包括小工、老板和老板娘,因为她是如此的娇弱和楚楚动人。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爱的密谋者

    爱的密谋者

    伤痕累累的女孩,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去帮助每一个因为爱情而一蹶不振的女孩……不同类型的女生会和她发生什么样子的故事呢?而她又要继续受着什么样的伤……那些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生,又将带给她怎样的经历……
  • 天才重生:废材女中学生

    天才重生:废材女中学生

    她,一个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金牌教授,却重生在了一个废材初中小女生身上。长得丑?成绩差?被学校的男生女生欺负排挤?不,她堂堂一个金牌教授,岂能被这些打倒?且看一个金牌教授,重活在一个废材初中女生身上的翻身之路。将会如何?敬请期待废材翻身,有你好看!PS:重生、女强、爽文、废材、青春校园、随身空间、平凡生活、家长里短。【喜欢本书请积极投票、收藏、打赏、评论、谢谢,书友群:341548080】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