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04

第4章 诗歌的孩童时代(1)

万事开头难。文学的起源也经历了长时期的酝酿,一点一滴地集聚着质变的能量。随着人类表达欲望的不断加强和语言的不断积累,他们逐渐在祭祀中使用越来越丰富的词汇来追述祖先的功业;在巫术中用呼喊和祈祷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模仿自然存在的声音和节奏;在游戏中叙说着他们劳动的快乐和情感的酸辛。在不知不觉中,一种有着节奏、合着韵律、伴着舞蹈的艺术开始形成了,那或粗犷、或细腻、或悠远、或切近的唱词就是最初的歌谣。这些歌谣大部分都失去了,留存下来的也只剩下歌词,而这些歌词就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

一、《诗经》:呱呱坠地的灵性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诗经》中所收录的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因为从语言产生和诗歌形成的规律来看,在四言诗歌形成之前,应该有二言、三言诗歌的存在。由于《诗经》是第一本诗集,所以我们很多的文学史,常常从这里开始讲起。但事实上,在《诗经》之前,还有一些资料保存了更古老的诗歌。

一般文学史上常常引《吕氏春秋·音初》中《候人歌》、《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弹歌》、《礼记》中伊耆氏的《蜡辞》以及《山海经》中的《神北行》等,以此来证明远古歌谣古拙而简朴的特征,说它们采用二言或者三言的句式来叙述,但常常忽略了比《诗经》产生更早的《周易》中,也存有一些远古的谣歌。这些谣歌常被用做象辞,来描述卦的形象特征。假如把这些象辞粘连起来,有的就是一些典型的歌谣,无论在韵律还是结构上,都与《弹歌》、《蜡辞》等有着同样古朴的特征。例如《临卦》中的“咸临”,“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需卦》中的“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于沙,小有言,终吉。需于泥,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需于酒食,贞吉。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它们都可说是情景兼备、意味深长的二言、三言诗歌。《诗经》也保存着一些三言诗,如《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它用麟起兴,来歌颂公子的仁厚。此外《王风·采葛》、《陈风·月出》、《周南·螽斯》等也是采用二言、三言加以叹词的句式。这就说明,在四言诗出现之前,曾存在不少二言或者三言的诗歌。也可以说,《诗经》所收集的四言诗,或是经过了系统的整理,呈现出整齐的特征,或是其有选择地收录相对整齐、规范一些的诗歌,又或者是收集于四言诗流行的西周至春秋时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四言诗。

但我们应当注意到,二言和三言诗句的曾经出现,不仅为四言诗的成熟作了铺垫,使之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也在民间为骚体诗和五言诗积聚着经验:当二言和三言、三言和三言、三言和四言用虚词如“兮”字粘连的时候,骚体句式便出现了。当这些粘连成为习惯,而去掉“兮”字时,五言诗句、七言诗句就得以成熟。五言诗的形成,正是基于民歌对二三言句式的连用;而七言诗歌的出现,与骚体诗摈弃“兮”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它所收录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本惊心的舞蹈失传了,原本动魄的音乐也失传了,我们只能从记载中知道一些零碎的细节,或者从诗歌所描写的场景中去体味两千五百年前人们的欢乐、痛苦、期望和失落。

这本诗歌总集原本不叫《诗经》,叫《诗》或者《诗三百》,或许是那时书太少的缘故,很多人都拿它作为教材。孔子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庄子·天运》、《荀子·劝学》也把《诗》与《书》、《礼》、《易》、《春秋》看做体现“常道”的书,称之为“经”。任何一本书如果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判断或者价值期待,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强加上很多时代的标签,被追加许多政治的内涵。在这五经中,《书》、《礼》、《易》、《春秋》本来就与政治关系密切,叫不叫经的关系不大,唯独《诗》被叫做经之后,其中许多原本是写个人情感的作品被演绎成了政治的象征,甚至一些写劳作和风景的歌谣也变成了王道的判断,被附加了讽喻、美刺或者赞颂的成分。

这种倾向在汉代达到了高潮。《诗》不再被看做是性灵摇荡、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很多儒生挖空心思地在诗篇中搜寻政治说教,演绎先王事迹、圣人遗训,使它成为一种政治理论教材。当时流行的齐、鲁、韩、毛四家诗,或引诗证事,或引诗证史,或以史证诗,或以事证诗,都存在一定的曲解和演绎的成分。直到今天,有人谈论《诗经》,还不能避免这种牵强和附会的遗风。

所以,我们要把《诗经》作为诗歌来读,最好忘掉那个“经”字。否则,我们就无法领会到《邶风·静女》中男女相约城墙下的温情,无法体味到《召南·摽有梅》中梅子树下少女思春的含羞,也不会理解《郑风·溱洧》中言笑晏晏的少男少女,更不能想象《召南·江有汜》、《鄘风·柏舟》中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那些散发着青春气息和乐观情调的古老歌谣,表述的恰是我们今天同样具有的丰富情感,也是我们今天流行歌曲所叙述的内容:期待、追求、失望、伤感、决绝、痛苦……所以,我们首先要把那三百零五篇诗作为诗歌来读,读通了,再去想其中的文化背景,再去思考古人为什么神化它、怎样神化它——任何一部书籍,如果被神化起来,学者肯定会失去对它的正常解读和深切体味,只能导致它的僵化和枯燥;而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被作为利禄之学,带来的只会是陈陈相因和日趋沉闷。《诗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知耗干了多少人的乌发红颜,磨灭了多少代学子的创造力。

这并不是《诗经》的过错。因为《诗经》只有那三百多篇,人们却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注疏、说解和笺注中。我们要谈论的,只是摇曳着性灵的诗篇,去审视它带给诗歌史的经验和灵感。

《诗经》是按风、雅、颂编排的。这既体现了诗的来源,也代表了诗的风格。

风有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的。如“周南”、“召南”就是收集周南、召南之地的民乐;“豳风”是收集豳地的民乐;“王风”收集的是东周洛邑的民歌,说法类似于今天的京腔、京戏之类。除此之外,像“卫风”、“郑风”、“陈风”、“秦风”、“魏风”等也都是作为地理的大致的概念,并非和当时的封国完全对应。因为,当时的歌是合乐的,收集起来的必然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而这些民歌并非仅在某一国度内传唱。例如,今天我们的民歌中还有河南小调、湖北小调、广东音乐等,戏曲中也有京剧、豫剧、越剧、川戏等,它们的演唱区域相对集中而不是和行政区划必然对应的。十五国风所收集的很有可能是当时各地的流行歌曲或者代表民歌。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当时有些大国的音乐那么少,而有些小国则又那么多。由于十五国风采自不同地域,是各地民歌的代表,又常常以比兴开篇,所以其情感自由奔放,风格千差万别。它们是《诗经》中最有诗情和诗味的作品。

雅分“大雅”、“小雅”。“小雅”有诗七十四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诗的“笙诗”;“大雅”三十一篇。雅就是“正”、“标准”的意思,当时称王畿方言为“雅言”,朝廷中使用的音乐叫雅乐,所以,这里的雅应该是朝廷用乐,是与国风相对而言的。为什么会有“大雅”和“小雅”之别?也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说政有大小,“大雅”多赞颂性的史诗,“小雅”多记贵族宴饮和士大夫怨刺。朱熹说“大雅”是朝会之乐,“小雅”是燕享之乐。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时代上看,“大雅”最晚的《瞻卬》、《召旻》出于周幽王,而“小雅”最早的诗歌不过周宣王,晚者至于东周初年,所以也有可能是先后编订的雅,分别以大小称之。雅虽然也有一些优美的篇章,但其更多关注于朝政得失和贵族生活,铺陈有余而个性不足,可以作为了解周文化的窗口。

颂诗共有四十篇,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关于颂的争论也很多,朱熹、阮元、王国维等都提出他们各自的见解,但莫衷一是。从内容来看,颂中多是祭礼或者礼仪用诗,有的是记述祖先的功德,有的是描述歌舞和祭祀场面,还有些是娱神的片断描写。因此,从文学角度来说,颂雍容典雅,但稍显木讷笨重,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史料信息,但文学价值不高。

那么《诗经》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汉书·食货志》和《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这些诗歌是“采诗官”采来的。每年春天到来,朝廷便安排一些孤寡老人,敲着木梆子到民间收集奴隶、平民演唱的歌谣,然后献给朝廷管音乐的太师,配好音律,演唱给天子听。这样天子就知道民间疾苦和百姓心声了。这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收集,来自那么多地域的民歌也不可能得以整理保存,更不可能形成琳琅满目的十五国风。也正是由于采诗,《诗经》中保存很多原生态的民歌,它们甚至可以看做是各阶层人民的劳动号子和生活写真:耕植、采摘、渔猎、爱情、婚姻、行役、战争以及风俗等,都成为诗歌吟唱的题材。

还有一种“献诗”说,根据《国语》的“周语上”、“晋语六”等史料的描述,天子听政,常常让官员献诗讽谏。这些诗歌有的是官员自己搜集整理的,有的则是自己或者他人创作的,内容多以反映贵族生活、士大夫的政治见解为主。这类诗歌应当是大、小雅的主要来源。这类诗歌是介于民歌和文人诗之间的创作,说它们是民歌,是因为模仿民歌采用了合乐歌唱的形式;说它们是文人诗,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在传唱中逐渐形成的,而带有创作者个人的某些气质和特征。

不可否认,采来的诗歌和献上的诗歌,有些还要经过乐官的整理。在他们对最初审订的诗集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有的诗歌可能就被删除了,那么今本的《诗经》可能就没有它们了,但这些诗歌还在一定程度上流传,这就是我们在其他先秦典籍中见到的“逸诗”。司马迁说孔子曾经删过《诗经》,这种说法却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孔子肯定整理过《诗经》,究竟整理到什么程度,现在很难作出判断;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中,有时并不能完全呼应。如果《诗经》确实经过朝廷乐官整理,而且演奏给天子听,成为政治、外交场合演奏的曲目,成为乐工的教材,是不应当出现如此多的断章失句的现象的,所以这一问题还要全面考察。

有些作品不断附益润色,用来祭祀和娱神,它们就成了颂中的一些篇章。但这些作品很少,商、周、鲁三国祭祀用诗才四十篇,而且仅限于对祖宗业绩的追述和对国运的祈祷。这就说明,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就摒弃了过于浓厚的神灵祭祀色彩,而是将注意力关注于自然的人,形成了那些摇曳生姿的爱情篇章;将注意力关注于社会,形成了那些充满家国忧虑的讽喻诗;将注意力关注于整体的国和家,形成了具有雍容气度的雅音和颂歌。这种重视民生、以人为本的诗歌形态奠定了中国诗歌整体的叙述风格,使吟咏性情、伤怀、忧国、念祖成为古典诗歌最为集中的叙述内容,而这些正是风、雅、颂分别侧重的叙述主题。

《诗经》对诗歌的影响还在于它采用的赋、比、兴的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在意境中叙述、用意象寄托、用想象抒情写意的表达习惯。

赋就是铺陈。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就是用大量优美的文字来铺陈出一个真实可感的艺术境界,或者叙述出一段复杂丰富的故事流程。明人谢榛说《诗经》中,赋有七百二十处,兴三百七十处,比一百一十处①,赋法平均每篇两处有余,可见它是《诗经》建构篇章的重要手段。这种“叙物言情”的手法,不仅成为后代辞赋叙事、咏物的重要手段,更是诗歌形成意境常用的方式。汉魏六朝诗歌就充分运用赋法来铺陈场景、描述山水、表述玄理、刻画人物,足见赋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比就是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为了说明一种抽象的情感或者事物,常常借用形象鲜明的物体或者事件加以描述,给人耳目一新、清晰明了的感觉。如《卫风·硕人》中用柔荑比喻女子的手,《小雅·鹤鸣》中用鹤、木来比喻隐士的人格,《王风·黍离》中用“醉”、“噎”比喻心中恍惚和郁闷,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而这些不经意间使用的喻体,随着《诗经》的传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特定的文学含义,成为了后世常用常新的诗歌意象。

兴就是兴感。李仲蒙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②就是说诗人因看到自然景物激发情感,歌咏人生。例如《周南·关雎》中先写望见雎鸠和鸣,顿起爱情之思,因而引起对女子的无限追求和思慕。《邶风·燕燕于飞》中先望见燕子翻飞,想起远行的女子,心中不免凄苦。在这些诗歌中,客观的物象、情景常常能引发作者情感,而作者也正是在具有对照性的场景中出现,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和这些外在的物象形成一种对比或者呼应关系,从而加深情感的抒写力度、拓展景象的表述广度,在二者的结合中,达到情景的和谐统一。中国诗歌重视景物的情感蕴涵以及追求内在情思的外在物化,正是这种兴感手法的延续。

所以说,赋、比、兴不仅作为《诗经》篇章的表达手段,更奠定了中国诗歌含蓄蕴藉、情志缅邈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诗经》中还纯熟地运用了夸张、借代、对偶、排比、顶真、摹状、设问、反诘等艺术手法,为中国诗歌语言的成熟作了全面的准备。它所采用的隔句用韵等形式,也对随后诗歌押韵产生了强烈的示范作用。总之,作为上古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诗歌的母体和胎基,为中国诗歌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艺术示范和不可胜数的艺术灵感。

二、屈原:首位独具个性的诗人

《诗经》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春秋各国的政治交流和艺术共享,也促成了礼乐文化的形成。各国贵族在外交、政治甚至文化唱和上,总是喜欢“借诗言事”、“以诗代言”。这样,一方面人们就开始了演绎诗篇的本义,开始探求其中蕴涵的某些哲理,不自觉地把诗的地位不断提高,使之走向政治化;另一方面由于过多采用赋诗的形式来交流,许多士人不再像西周晚期、东周初年的士大夫那样来创作诗歌。因此,从春秋到战国,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诗歌收集、整理活动,从文献载录来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是消歇的。

但民歌、民谣是不会消歇的。这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特征,决定了民歌的绵延不绝和无限创新。从沈德潜《古诗源》所收集的“古逸”中的那些民歌来看,其多采用杂言,就是将二言、三言、四言的句式用“兮”字粘连起来,形成一种既相对整齐,内部又参差错落的新的诗体。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新的歌调在民间日益流行,尤其是在楚地,出于祭祀娱神的需要,因此特别发达。它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内容特征,形成了与《诗经》传统截然不同的新民歌。

在对楚地民歌吸收和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

同类推荐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热门推荐
  • 三界翱翔

    三界翱翔

    天翔,曾经的天之骄子,为兄复仇,毅然走上了与魔界对抗的道路。左手创造!右手毁灭!霸天诀!翻天指!修罗之力!看天翔如何颠覆魔界!他,必将站在这三界顶点!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上)

    教你学组词造句(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战天神皇

    战天神皇

    废材少年坠崖却意外拜神秘高人为师,冲破百世封印解开七行绝脉,得无上功法武神录传承,闯魔域进五行,远古遗址大显神威!一剑夺妻威震天下,九针封神怒发冲冠,白衣黑发血洗乾坤,百世轮回灵魂觉醒,历经磨难战皇重生,笑傲江湖任我独行!灭神山,诛地狱,斩魂殿,左踩缥缈幻府,右踢九霄仙宫,臀压凌霄宝殿,灭神诛魔百战大陆,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 尸坟秘录

    尸坟秘录

    人死之后,魂魄华散,归九阴,葬幽冥。而亦有邪尸扶棺凝卧,久弥成灵;尸壳蜕现,重塑三尸之气。烜尸,奸恶之人,拟烜尸坟,破尸还阳;悖天地之法理,逆尸坟之鬼路。尸鬼破棺,积怨而生。一个从死坟里爬出来的女人,能否活在世上?尸体,为何我的尸体活过来了?草帽中人,过路行者;红眼鹤,镇魂香……为何他们去往那沉寂多年的死墓花坟、月夜荒宅?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嚣张皇妃

    嚣张皇妃

    一觉醒来,她落入陌生时代,无处走可只好依靠纳兰老爷,谁知道她竟然莫名其妙成了皇子妃,又莫名其妙的乾隆的儿媳妇,又莫名其妙的怀上了孩子!天哪谁能告诉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神皇归来

    神皇归来

    之前将一丝灵魂附在神剑玄黄剑上,21世纪的现代,被大学生刘云所得,从此,一个融合神皇思想的强者诞生了……神秘的仙女,善良的魔女,恶毒的魔族,仙魔大战的秘密,一切从这里开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