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900000002

第2章 谁是“80后”(1)

“80后”是指在1980~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80后”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记。

生在蜜罐里:与“60后”、“70后”的区别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1980~1989年的十年中,中国约有2亿人出生。如今,他们中最大的已经有28岁了,最小的也将近20岁,已经和正在走向自己独立的人生道路。

如今,随着 “80后”开始走上社会舞台,他们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生人有着迥乎不同的群体特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关注。不少社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80后”正处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型期,在他们身上,的确存在过于“自我、奢侈”等缺点,但他们的昂然自信、富有创新的精神,也是有别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的鲜明特点。

“60后”:被遗忘的一代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在对各个年代的评价和议论中很少出现。曾有人说,这是被遗忘了的一代,是平凡的、淡泊的一代。“60后”们在迷茫中葬送了学习的机会,学习无用论的观点以及当时特定的学习环境,造成了这一代人的落寞。“60后”们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但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与风气。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封闭的政治教育使这一代人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而政治运动和经济改革对一个思想还不成熟的人来说,只能是迷茫和彷徨。

“60后”在思想成型过程中,经历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与反思,也许正是这种批判与反思的氛围,诱发了他们那个年龄段本就具有的叛逆性格。他们叛逆父辈,因为他们的父辈是那个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叛逆主流文化,因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并没有给他们的父辈带来任何好处;他们叛逆时代信仰,因为他们父辈所遭受的洗礼让它顿显虚无……

叛逆可以显示自我,但并不等于具备自我。主流文化、时代信仰共同塑造着一代人的性格和品质,而当“60后”们将它们通通从自己的思想中格式化后,却发现竟然失去了自我!他们迷茫慨叹:“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他们不能没有文化,于是传统文化开始复苏,许多“60后”自学孔孟老庄和韩非;他们不能没有信仰,于是哲学流行了,许多“60后”大量阅读哲学书籍,其中包括尼采和弗洛伊德。于是他们父辈的道德观得到了他们的宽恕和接纳。“60后”的社会责任感极强: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他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60后”虽然叛逆,但他们骨子里还是属于传统的一代,因为他们仍然在用文化、信仰和道德的模具塑造自己。而且,随着他们叛逆性格的逐渐消失,他们曾经排斥过的文化、信仰和道德也得到了他们有选择地接纳和继承。虽然“60后”曾经那么的叛逆、那么善于思考和探索,但由于他们所做的仍然只是继承和吸收,较少创造性,因而人们所担心的文化断层、信仰断层和道德断层,并没有在“60后”身上出现。就这样,昔日的问题青年,平稳地成为社会中坚。

“70后”:最尴尬的一代

“70后”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处在一个历史夹缝中,之前和之后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是色彩不同。“70后”的青春大多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度过,有人说这是段最糟糕的青春,也有人说“70后”是最尴尬的一代。不同年代出生的人都会被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没有什么可比性,唯有不同的性情和不同滋味的苦乐悲欢。

大多数“70后”的男女对生活与事业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只因社会变化得太快,从纯真年代里走出来的他们有些困惑可心又总是在浮躁迷惘。“70后”的男人多少都带点大男子主义,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又要求身边的女人既要理好后院又要赶上他们的脚步。“70后”的女人是最早努力实现独立的一代,她们中的很多人如今在事业与收入上不比男人差,也就免不了挑剔起身边的男人。可男人在要求女人独立的同时,就应该做好自己管自己的打算,没有谁是全才,精力都有限,而女人在要求与男人享有同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有勇气去承担和男人相同的责任,没有不回报的道理。不然,只是男人的自私,女人的自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高要求与真独立。他们中的某些人不屑“60后”的婚恋观,认为“60后”只想别人没有了自己,又不认同“80后”的那一代,觉得“80后”只想自己没有了别人,于是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反复折腾,爱别人爱得不甘心,爱自己又爱得不安心。缺失了“60后”的牺牲精神,又没有了“80后”的敢作敢当,一边坚持着传统的理念,一边又在现今的花花世界中流连。在那来来往往里,就免不了头晕眼花,忘却了来时路,又失去了新方向。

“70后”拥有几乎是近几十年最好的成长环境,既没有受到过于激烈的意识形态熏染,也没有遭遇商业文明无孔不入的价值观冲击,这使他们在精神世界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既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过于激情昂扬,也不像他们的后辈那样锐意新潮。或者兼而有之,但都不彻底,所以“飘来飘去”,患得患失。特殊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了“70后”独特的性格特质,而独特的性格特质又注定了“70后”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矛盾心理,对于未来,“70后”既充满希望却又充满了无限的迷惘与惆怅。

“80后”:幸福的开始

“80后”出生的时候,中国已经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了,远离“文革”,更远离三年自然灾害。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之后的一些年里中国结束了“粮票”时代,也就是说他们这辈子没挨过饿,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所不多见的。他们记事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期,每年GDP增长率低于10%就算经济发展减缓,这种日子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

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正式施行的时候,因此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更重要的是作为独生子女,特别是那些近代走过来的老人的孙辈和“文革”一代的子女,他们享受到了过分的溺爱,换句话话说中国改革的成果都让他们享受了。

与“60后”、“70后”相比,“80后”属于颠覆性的一代,他们一切以自我利益和自我感受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束缚。“80后”是着眼眼前、享受现在、透支未来。“80后”绝不会顾及他们前辈的思想和感受,除非涉及他们自身。特有的生长环境,使得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因而比他们的上一代人看起来更加自信和富有个性。据零点调查公司的专家分析他们的成长经历时认为,独生子女的身份让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而又由于自己的特殊家庭地位,拥有了一切优先体验各种时代前沿的东西的能力:在父母都不懂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拥有电脑、上网;他们会去消费家长通常不去体验的东西——从嘉年华、迪斯尼、hello kitty,到ipod、电脑游戏、网上交友等。

相对于他们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出生、成长的年代是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物质优越、经济繁荣的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就成为别人嘴中的“蜜罐”,而他们也便从此成为蜜罐里的小皇帝。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出生于“80后”的心底的呼声:所谓的“60后”、“70后”、“80后”,与其认为在说人,不如理解为说的就是时代。呈现的是人,展现的是时代。人都是一样的,人之不同,只是由于时过境迁,环境不同,背景不同而已。如果莫扎特出生在现在,说不定就是又一个朗朗,李白出生在现在,说不定就是个韩寒。结论就是,如果我们是出生在“60后”,也会有和“60后”一样的表现。如果我们是出生在“70后”,也会有和“70后”一样的表现。所以,请不要把我们这一代人妖魔化,我们只是年少轻狂的后辈。

长在鸟笼中:负载最重的一代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被公认为生在蜜罐里。“80后”是幸福的,和老人们相比,“80后”没有受过更多的苦,他们的生活比前辈们要好得多。可是没有人知道,当“80后”长大成人之后,别人眼中的蜜罐竟然成为桎梏“80后”的鸟笼,他们被套上了重重枷锁,成为负载最重的一代。

下面这篇文字是在网站上不知被转载了多少回的帖子,其中描写了作者作为“80后”的一员心中颇多地无奈与感触。由于作者对“80后”的生存状态剖析得实在太深入了,使编者不得不全文引用了(如果有幸,本篇文字的作者能够看到本书,请与本书的编辑部联系)。

独生子女

作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第一代,一直以来,“80后”都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一项题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有6007名1980~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加的调查显示,613%的人认为,与以前那种父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寂寞,幸福与哀伤很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或曾经希望家庭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以前放寒暑假的时候,我总是千方百计地道亲戚家去,因为那里有表弟跟我做伴。很多事我们都有共同语言,不像跟父母聊天,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我的想法。由于与父母沟通有障碍,自己平时很多事情只能搁在心里,快乐或悲伤都自己一个人承担。虽然“80后”因为独生子女而享受了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可是这真的就是“80后”想要的吗?

不管怎样,对我来说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宁愿再多有一个兄弟姐妹。

九年义务教育

1992年,在很多城市里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义务教育,那一年这群孩子中的大部分经历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有的城市把小学五年改成了六年,有的城市则把初中三年改成了四年。那年我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时候被老师告知我们的毕业考试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竞争的味道,很开心。

那年九月我终于进了一所重点中学,是很多人羡慕的好运气,从那天开始就知道我们的初中将有三年那么长。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这班车,我们从此被所有人告诫:将来有一天,遍地都是大学生!不考大学是没有出路的!

高中委培

中考那年,教育计划适当放宽。所以,很多中考时比分数线差几分的学生,得以获得高中委培机会。

我也是其中之一:比市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低了7.5分,自费9000元。我还记得在我后座的那个男生,每天都掰着手指头告诉我:三年9000元,一年就是3000,那么每天就是10元多!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他都会说:今天的十元钱又没啦!那时我看着他的眼睛,里面有一点点无奈。直到最后,里面掺杂了疯狂与偏执。

还记得他是我们班里最刻苦最用功的学生,是成绩好得连学习委员都不愿意做的学生——因为怕做班干部影响学习!那时候,课间我们说笑的时候他总是在埋头读书。于是他一路从高一的普通班升上了理科重点班,高三进了高考实验班。再以后,高考前夕,他生了重病。休学了。

那年的七月,我考上了大学。那时候我想,如果他能坚持到今天,他也该考上满意的大学的。只是,那9000元钱把中考失利的他逼到了悬崖边上。

因为那时候才知道:他家境十分贫困,那9000元钱是很多很多人凑起来的。

父母下岗

“我是初三男生,父母离婚了。我和爸爸在一起,和我们共同生活的还有爷爷奶奶。前不久,爸爸下岗了,我们只能靠爷爷奶奶的退休金生活。现在,我读书没兴趣,不想上学了,想出去挣钱。爸爸不同意,他说家里的事不用我管;爷爷、奶奶也骂我没出息。看着爸爸日见消瘦,我常躲在一边流泪。”相信这样的声音,不止在一个家庭中出现。而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我们“80后”的肩上又要扛起生活的责任。父母下岗,是无奈的事,作为孩子,我们一方面开始理解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爱莫能助。您是否相信,下岗所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

高考改革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作文题目使全国掀起一阵对高考作文大讨论的浪潮。也就是那一年,这个本来可以用太多题材去表达的自由主题,却让很多学生作文拿了零分。于是,我们是在那一年发现了中学教育的弊端:无异于八股考试埋没了多少灵动的属于青春的思维。从此,高考的改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英语考试当中加入了听力部分,三门主科加上小综合大综合更是一年一换琳琅满目。可这样频繁的改动究竟能让多少人适应?

同类推荐
  •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广告的文体分类"广告"一词是外来语,其词源出自拉丁文advertere,后来演变为英文adVertise,含有通知、诱导、披露等含义。在中文中,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告知社会公众关于某种事物情况的宣传活动。广告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遥望你的星光

    遥望你的星光

    不完整旧文,勿戳,勿戳,勿戳!完结文推荐:《笑忘欢颜》
  • 王妃慢三拍:琴劫

    王妃慢三拍:琴劫

    师傅有训:东西咱可以不要,但不能被抢。谁抢就要百倍的抢回来,更要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师傅还有训:高手都是沉默的,所以,咱脑子慢三拍不怕,只要有实力,谁也不敢惦记你的钱,你的人。那位是啥王的相公,他不能也不敢出轨。咱也不怕被那些三儿惦记……不想做人的,就来吧!!!
  • 樱花岸

    樱花岸

    她找寻他,他是她生命的誓言;他遗忘她,她是他记忆的盲点,结局是一辈子无法猜到的谜题,真相有永远不愿意参透的玄机,究竟是爱上记忆中的影子还是眼前人?到底是哪个他让她曾经心动、心痛得如此彻底,要以整个生命去寻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担心穿越之后势单力孤难以实现雄心壮志?梦想回到古时称霸一方却无机会大展拳脚?为了英雄霸业,为了三妻四妾,怀着不同心思的各路人马聚集到一起,义无反顾地踏入另一个时空!VIP读者群378375510
  • 春之舞曲

    春之舞曲

    父亲入院,母亲不堪重负,她被卖到了刘家,深宅大院里,那颗柔软的心渐渐冰封,直到冷酷的他出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见,冥王星

    再见,冥王星

    单影,一个平凡的女生,一个孤独的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相连的女孩,被老师嫌弃,被同学排挤,被父母忽视,被唯一的朋友韩迦绫利用……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一个男生的视线——穿着再普通不过的裙装校服,像自然光下用DV摄成的一段失色的映画,孤单又压抑,让他的心瞬间崩陷一块……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