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900000013

第13章 “80后”的求学观(2)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在“80后”的这些新新人类的求学观念中,他们认为,并非统招的学生才是精英。

小宁是一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高考时,小宁的考试成绩离本科线只差3分。上一个公办院校专科应该没问题,但为了学习自己喜欢的国际金融专业,他毅然报考了民办大学——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而“80后”却旗帜鲜明的高呼:“大学,可以不上,而统招也未必就是精英。当时的海淀走读大学条件非常艰苦,学生连吃饭都没有自己的食堂。每当小宁去人民大学的食堂吃饭。只要别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就难免会迎来很多鄙夷不屑的眼神。

但是小宁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他将自己受到的嘲讽化为奋斗的动力。大学毕业的时候,小宁怀揣着民办高校的学历进入了联想集团。工作一年后,小宁又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财务会计专业本科学历,并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他又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EMBA研究生课程班的结业证书。

从进入联想集团开始,小宁先后在管理部、培训中心、资金部等部门工作,后又调任柳传志总裁助理,负责联想的客户培训、集团资金融资、内部资金管理、组织联想最高层会议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在“80后”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不应受到指责,一个像小宁一样真正有实力的人,不管他是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还是成教、自考出身,都照样能够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相对于统招生,民办高校生、成教生、自考生完全毫不逊色,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任何一个非同招生,只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并且审慎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就是位精英!

研究生,现在很热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热是近年来的普遍现象。“80后”身上出现的考研热突出表现在考研人数持续攀高上。

2008年5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 2007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我国著名教育学博士石筠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韩寒的年龄来说,硕士生97.25万人。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考研热之所以几年来“高烧不退”,实际上是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密不可分的,经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40.9%的单位最希望用的对象为硕士和博士生。清华大学1999年研究生的供需比为1∶101,而在该校当年的3279名本科毕业生中,选择读研的学生就有2199人。我钦佩韩寒的勇气,更钦佩他的义无反顾。至于那些被考研大军冷落的专业,也大半是毕业分配较困难的专业。

在人数日益增多的考研大军中,也有不少在职“80后”,其中不乏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的“80后”,为了提高学历,有的甚至不惜辞职。他们感到了未来的压力,要趁年轻多学点,而且拿个高点的学历今后会有更好的机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开始出现,信息增长的速度和数量已经让人类难以准确判断,于是考研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另一种选择。

郝女士是一位刚上大学的学生家长,在孩子准备去报到时,郝女士就大学期间的学习与孩子进行了一次深谈。她嘱咐儿子,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本科学历在人才市场已不具备优势,如果自身不优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所以还要继续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郝女士还说:“我们上大学时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值都没有现在这么高,父母也没有对我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因为我们是包分配,没有就业压力,虽然同学学习也很有劲头,但不像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学习目的那么明确,我们只想着把专业学扎实了,希望毕业后能分配到一个好单位。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孩子找工作太难!如果不能考上研究生,以后孩子在面临就业时可能会面对许多问题。”

其实郝女士的观点很简单,更谈不上完全掌握。非要让一个喜好文学、乐意研究文学的人学完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她认为,考研可以改变命运。“80后”们无法改变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和环境,却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赢得更好的教育条件,跨进更高的殿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趋势下,很多重点大学的“80后”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只有继续深造,增强自身竞争力,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本科就业“一次选择”不尽人意的时候,以考研谋求“二次选择”的机会。令人遗憾的是,持郝女士这种观点的人忽视了眼前的事实,目前有很多人在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并没有得到让其满意的答案。

有一位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尝试着去找工作,经过几次面试以后得到了广州一家媒体的聘用,月薪2500元。当时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他选择了留在学校读研究生。”

并非统招才是精英

随着近几年大学招生规模一再扩大,越来越多的“80后”能够通过高考顺利地迈进大学的门槛,但成人教育、自考、函授、电大、民办高校、网络教育等形式的大学生仍然有增无减,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他希望三年以后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能够找到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可事与愿违。研究生毕业后几经周折以后他才找到工作,通知他上班的仍然是两年前广州那家媒体,在文学上取得如此成绩,可是这次他能得到的月薪只有2000元了。

相信像上述事例中这位同学的情况在如今并不罕见,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一位负责人曾介绍说,该院2004年研究生就业形势虽然很不错,以华为公司为例,三年前本科毕业生不仅当时月薪已达5000余元,且现在大多已成技术骨干,月收入基本上已经过万;而2004年去该公司的硕士研究生月薪能到4000元就不错了。事实摆在眼前,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收入水平上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而研究生的就业面与本科生比较劣势却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

29岁的张鹏是西欧近代思想史博士研究生。他说:“我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本来对口的单位就不多,除了去研究所、高等院校,或者考公务员以外,就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了。听说上届毕业的师兄中,有好一些到现在还在‘漂着’。”张鹏的话里充满了无奈,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据了解,文史类专业的博士生大多对就业信心不足,现实中生活的人,原因是受专业限制,就业面太窄。

这已经说明了,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学不能致用,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张鹏身上,有许多研究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注意课本里的知识,甚至陷入“本本主义”的窠臼,他们在面对突发问题或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知识时常常会慌了手脚,这也使得“研究生”这块的金子招牌的含金量日益降低。

小昭是北广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按理来说进新闻媒体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北京先后应聘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大型新闻媒体,但都铩羽而归。后来她索性来到深圳,并很快得到了深圳电视台的面试机会。虽然深圳对于学校、专业和学历并不非常重视,但小昭作为一个北广的新闻学硕士,难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小昭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却很让人失望。

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深圳关外有一些食品加工厂完全不具有法定的卫生条件,但这些厂家非法加工食品以后总能通过某些渠道将其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不少超市的货柜。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果要向社会公众披露这一现象,你将采取哪一些方法进行跟踪拍摄?”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违法。可是“80后”却敢于挑战这种传统。实事求是地讲,在电视上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可是,小昭却一筹莫展了。她只含糊其辞地说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采访,并背出了教材上关于新闻采访的很多理论。

主考官进一步问道:“如果你在秘密拍摄了某个地下工厂的流水线以后。对方发现了你的身份并威逼利诱让你交出菲林,你会怎么做?”小昭想了想。将教材里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条条框框背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一定不会妥协。然后主考官又问:“那假如你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就算你不妥协也很难将摄像机带出工厂,怎么办呢?”小昭顿时犯难了,犹豫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老师好像不曾教过这方面的内容。”

上述事例已经能够说明,虽然“考研热”逐年升温,但研究生的文凭并不代表一切。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是一位心理学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她向人们举了一个在两会上刚听来的例子:“一位代表说,分到其办公室的一个文科研究生竟连个公文报告都写不了。这种尴尬反映出,高学历低能力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无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考研热”这一现象在“80后”身上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在“80后”的求学观里,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有条件要考,没有条件,并不过分。至于他休学,创造条件也要考!

留学,是一种潮流

说到出国留学,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历史上,因为经济繁荣和科技发达,曾吸引了包括邻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中国早期闻名的留学生应属到印度学习佛经的唐朝僧人玄奘。

与历史上的留学生相比,“80后”留学生无论是留学人数、留学国别、留学专业、留学形势乃至留学动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留学大潮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给中国国内带来的变化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恳请社会不要扼杀这一份执著,并大声对韩寒说:抓住你的梦想别放!”

一直有人将高考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希望能够在这根“独木桥”上胜出,这也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可以说,在“80后”的心中,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连续数年的春天在北京举办的教育展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心。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已经成为美国的海外学生中第一大户,在49万美国海外学生中,中国的留学生达10.97万人,并以每年10%的数字增长。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近年来毕业生自费出国的统计数字来看,1996年北大本科自费出国人数为275人,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人类所有知识一定都要知道。尤其是当今社会,占毕业生总数的12%,清华这一数字为229人,占97%;1997年,北大为457人,占总数的15%,清华为351人,占146%;1998年,北大为301人,占14%,清华为379人,占154%。而硕士、博士的自费出国数字,北大1996年为150人,占167%,清华239人,占246%;1997年北大为176人,占17%,清华345人,占3l%;1998年北大为261人,对于韩寒的特立独行,占237%,清华388人,占363%。2000年,这两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共为700人。

在北京,上述比例虽然没有这么高,但连续两年在北京举办的外国教育展上,大量学生家长的出现足以表明,学生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对于出国留学,“80后”的意识空前提高。在其他年代,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讲,出国留学是不可思议和十分遥远的事情。但近些年,谈论留学,想办法让子女到国外留学,则变为街谈巷议,成为日常生活中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是“80后”渴望走向世界和留学意识高涨的显著标志。

从考托福(TOEFL)和“GRE”那长长的队伍里可以感受到出国留学的火热。自从美国1981年在中国举办托福考试,他已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参考的人数直线上升。以北京为例,1981年首次考试为285人,1985年即上升为8000人,1986年达18000人。1989年全国的考生有4万多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众多的“80后”为了出国留学,常常要通宵排队,但仍有未如愿者。而托福和“GRE”的成绩则越考越高,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补习班则越办越火,日益高涨的出国留学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0后”们如此热衷于出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西教育体系的差异。有位“80后”曾袒露自己的心声:“我们在‘高考’中丧失才华,消磨个性,就像龚自珍笔下的一株株病梅,在别人的剪刀下失去自己的天性和方向。国内所有的大学都不愁生源,每年的招生规模和招生方式都是一定的,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考不上就要等下一年。为此,“80后”学习十几年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高考成功进入一所好大学。而国外的教育体系则不同。以美国为例,一年有七次高考机会,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在一个学年的前半年就可以同时报名申请,非常灵活。而且考试成绩只占总分数的50%左右,平时成绩、实践表现等占20%~25%,称他为人才,还有20%~30%是大学申请推荐信中反映出来的综合评价等。相对而言,这样的方式压力更小,也更容易获得进入高水平大学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可见,中国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矛盾是留学热的主要原因。

随着大批“80后”出国留学引发的留学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持久又重大的影响。大批的“80后”留学生走向世界,在无形之中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被世界关注。而由于“80后”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也在无形之中将世界文化介绍到国内,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和准确。留学生成为中国和世界联结的纽带。大批留学生的学成回国,迅速成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在各个行业里散发出勃勃生机。活跃在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集先进的技术、管理、资金、产品、物流于一体,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脚步。

当中国人开始用形象的语言把“海外归来一族”比喻成“海归”时,更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的海归潮,为中国带来了远远超出当年付出的巨大收益。中国重新开放国门近三十载,在整整一代人靠聪敏和毅力完成了知识和财富的积累之后,中国终于在“海归派”的集体回归中得到了的喜人收获

同类推荐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实用礼仪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礼仪文书写作大全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合称,它主要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人有生有死,有喜有哀,人在社会上生活,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交往和活动。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礼仪就是在社会交往中的分寸、等级。
热门推荐
  •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有人说中国不缺乏优秀的经理人,但缺乏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少有企业能够把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各项管理技能一项一项地做好。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把握住先机,谁就能先声夺人。在商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时间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就是为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时间管理技能而著。
  •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瞬间读懂你周围的人,3秒钟看穿旁人内心。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预防……犯罪也有心理学。熟知犯罪心理学,对犯罪了如指掌。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楚留香第一次为爱所困,遭遇一局又一局杀身之祸,被读者标榜为“楚留香最接近‘凡人’的一部作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深夜剧院:隔墙有眼,与魔鬼捉迷藏(新惊魂六计)

    深夜剧院:隔墙有眼,与魔鬼捉迷藏(新惊魂六计)

    汇集当前剧院里最扑朔迷离、最精彩好看的志怪故事。不可终结的秉烛夜谈,等你来参加!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情感、恐怖的气氛、悬念重重的故事,藏匿在我们身边,藏匿在高校的阴暗角落、医学院的停尸房、看似干干净净的白领办公大楼,还有深夜的剧院、荒野、公寓。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雪狼

    雪狼

    狼王后不肯下嫁新狼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逃兵遭追捕时,母狼勇敢地站出来;人类的母亲突然出现在狼孩面前时,捉杀到一头雄壮的马鹿拖曳回领地,以证明自己没有老,狼孩将怎样做呢?当狼群从自然界消失,没跟族群迁徙,带着老狼王的遗腹子孤独地在香洼由生活,人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位朋友,一个狼王朝的背影远去。,它从雪窠里叼回一个人类的孩子哺育;一个逃兵从猎人钢夹救下一只母狼。被儿子赶下王位并驱赶出族群的老狼王,最后悲伤壮地死去
  • 情禛玉切指纤柔

    情禛玉切指纤柔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紫薇真龙穿过前生,走过今世你我牵手,在这一季一个林字,双木之缘你我携手,三生三世。不一样的林黛玉,不一样的红楼梦那个林妹妹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黛玉却是习中医、学厨艺,书房厨房两不误谁想要“玉带林中挂”的结局?谁稀罕宝哥哥的一见钟情?谁又稀罕大观园里的虚情假意、风霜刀剑?且看瑾瑜笔下另一个仍是活在那个年代,却大不一样——有美貌、有才情,却不那么悲伤、那么无助且拥有父母之真爱、爱人之挚情的黛玉!推荐好友的文文:长河的《情牵红楼绛珠魂》:好友琉璃纹的无敌好文《无敌女夫子》:(亲们走过路过,千万表错过啊,保证精彩万分,O(∩_∩)O~)珠珠红楼新文《情纵红楼》:(男主穿越,精彩绝伦哈,表错过了哦,O(∩_∩)O~)宛颐的《红楼之碧水盈玉》: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