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果以月进口所需外汇估计,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可以足够16个月的支付,这不仅大大超过传统贸易理论设定的程度,也远远高过了现时所需。“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多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面对着国内外媒体所作出的精练性陈述似乎意味深长。
六、外汇为什么不能太多
海外媒体和金融专家普遍认为,外汇储备多固然意味着国力的增强,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持有外汇储备是要有成本的。外汇储备代表一国对外国实际资源的一定购买力,持有外汇储备就意味着放弃当前对这部分国外资源的使用,亦即放弃了使用这部分国外资源来增加投资,加快经济增长的机会。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就是进口品的投资收益率与持有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所以,外汇储备需求与其持有成本成反方向变化。
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一方面加大了外汇占款压力,造成金融调控难度,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予人以口实。从这些意义上讲,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并不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的事。
严格意义上而言,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应该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然而,今天的中国所面对的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的不断恶化,加之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尤其是汇率并不能反映货币的价值),中国外汇储量所具备的科学性与合理逻辑就值得怀疑。
传统的理论视外汇储备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但这一经典的拜物教价值观如今却被中国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击打得粉碎。资料显示,与最近三年中国每年新增GDP相比较,外汇储备新增额已经相当于新增GDP的75%。外汇储备增加数额接近乃至超过国民财富的创造额与积累额,说明中国社会财富的积累或储蓄形态已经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到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之中,中国国民财富由此必然遭遇折损与流失的厄运。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我国庞大外储中的绝大部分被投放于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到境内资金循环过程中来。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最近10年中资本投资回报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前者是13.3%,而后者平均只有7.8%。这就意味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是以牺牲国内投资机会为前提,并最终绝对损害了国民的福利水平,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后续能力。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市场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汇储备是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时买入外汇而形成的。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即外汇占款),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量的116 3%,外汇占款几乎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惟一渠道,并呈现出“货币发行美元化”的怪现象,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
弊端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伴随着央行针对外汇储备增加而不断对冲人民币,流动性的扩张引起了近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大。按照正常逻辑,货币当局完全可以启动利率机制通过加息完成对市场的调控,但如果一旦加息,又势必提高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而吸引更多的外汇流入。尽管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央行连续进行两次加息操作,但这主要不是利率机制的自动性相机抉择,而是因为美国央行已经把基本利率提升到5.25%,并高出中国央行基本利率水平的三个百分点。然而,美国经济增长如今已经见顶,加息过程已结束,如果美国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而进入减息过程,中国即便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处在经济过热阶段,可能也将因为防止外汇过度流入而不得不减息,中国的货币政策就会由此而丧失其独立性。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创造了外汇储备的大半壁江山,但如今这些日渐看涨的外储资源却反过来构成了中国企业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的无影屏障。由于外汇储备的膨胀,本币升值压力日趋加大,但每天只有0.3%的浮动区间已经很难满足国外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胃口,于是全球范围内围绕着人民币升值问题对中国企业所展开的各种贸易制裁和拦截频繁发生。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表明,尽管全球新立案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呈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而且中国企业所遭遇的反倾销数量在最近10年一直处于放大之中。道理非常清楚,只要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一日不解除,中国企业的海外征程就一天不会平坦。
七、如何化解外汇储备高增长政治风险
刚刚公布的去年我国外汇储备的最新数字,不仅成为国内外金融界的热门话题,更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重大挑战。
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发行主渠道的格局本已持续多年,而在近几年进一步加剧。尽管人民银行加大了冲销干预的力度,但货币供给增速仍然明显加快,就是拜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高增长所赐。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方面丧失了不少主动权,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雪上加霜,而过度宽松的货币供给又将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是美元资产,一方面美元贬值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价值缩水,另一方面,我国如此巨大的资产投放在这样一个将我国视为最大潜在竞争对手的国家,其政治风险也不可忽视。应对外汇储备高增长的挑战,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当前最重要话题之一。
应对外汇储备高增长,首先需要遏制其增长的势头。为此,我们需要探究外汇储备增量的源泉。2005年创纪录的外汇储备增量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下的套利热钱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5年全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3亿美元,由于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发布要经过一段时滞,我们不考虑服务贸易收支和其它因素,可以近似地认为“热钱内流=外汇储备增量货物贸易顺差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此计算得出去年热钱内流为467亿美元。从上面可以看出,经常项目顺差是推动去年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头号主力;在经常项目顺差中,由于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体上呈现逆差,所以货物贸易顺差又是主力中的主力。问题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正处于经济高增长期,而我国内需振作并非一日之功,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也已经明确我国今年宏观经济政策主题将是反通货紧缩,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出口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盲目追求立竿见影地降低贸易顺差,除了让我们丧失本来可以赢得的市场之外并无好处。
因此,要从外汇储备上述三大来源着手应对外汇储备高增长的挑战,短期内我们还不能指望通过明显削减整体贸易顺差的办法来实现,只能从减少热钱流入和资本项目顺差的方向寻找办法。而要减少资本项目顺差,我们可以借助的手段主要是继续适度扩大资本流出的自由度,有秩序地减少资本流出管制,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八、怎样花掉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
花掉这笔巨额财富,并不像许多人认为那样是一件十分轻松而快乐的事情。
扫描全球诸国,充塞其国库的除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之外就是黄金。因此,一种非常自然的建议就是将中国富裕的外汇储备转换成黄金。的确,在目前金价日益攀涨的行情之中,黄金是一种最容易保值的外汇资源。不仅如此,我国持有的黄金储备还不到外汇储备的2%,中国黄金储备的确存在可以继续操作的空间。然而,巨大的外汇储备已经将中国推到了十分敏感的位置。
尽管变身黄金的出口受到了抑制,但寻求外汇储备使用多元化的思想主张却仍在不停向外释放。有人建议,拨出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国内紧缺的石油、矿产等战略物资;有人建议运用富余外汇储备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还有人建议用外汇储备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也有人主张用外汇储备填充社会保障资金的巨大缺口。
的确,按照中国的国情,以上思路都不乏建设性与价值性。然而,朴素的情感似乎并不能代替客观游戏规则。因为,无论是从外汇储备形成的角度,还是从中国汇率制度的角度看,巨额的外汇储备都是不能随意动用的。一般说来,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而形成,即是央行通过负债而成,是央行的钱。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明确规定,央行不得为财政提供透支。显然,我们并不能像财政资金那样无偿使用使用央行外汇储备,否则就会导致用央行的钱办财政的事。不仅如此,即便可以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拨出用于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但这些使用外汇储备的单位又必须将外汇结汇成人民币才能使用,由此必然形成“二次结汇”:当其将外汇卖给银行时,会形成一次结汇,而这些外汇被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掉、最终被央行收购时,会形成二次结汇。二次结汇的后果就是央行被动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懂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最直接地制造国内通货膨胀。
因此,留给中国外汇储备使用的合法路径主要就是股权投资。一方面,可以像央行原先投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那样继续对国内其他银行进行入股以从中取得股份收益,另一方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外国有价证券等。但不论是哪种途径,运用新的观念来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必要。作为第一步,暂可考虑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性部分和投资性部分两档。其中,流动性部分主要用以维持汇率稳定及金融安全,主要以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形式持有,不对其提出收益性要求,而对于投资性部分,则应提出保值增值的目标。与此相匹配,中国必须加快培养和吸收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并尽可能将外汇储备的投资部分交给充分竞争的私人部门去操作,以实现最大化增值。
实际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不只是一个使用问题了,由于外汇储备还将继续增加,对增量部分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本着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原则,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外汇管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 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其关键在于如何逐步、有序地开放资本项目。结合我国的国情,在资本项目开放顺序上,我国应该先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再放宽对资本流入的管制。
* 合理改善对外贸易状况。首先要调整“奖出限入”的贸易取向,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一方面,可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减少对进口的限制,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同时要调整引进外资策略,将引资的政策重点转移到提高资本质量和效益上来。
*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逐步放宽国家相关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从以国家持有外汇为主转向以民间持有与使用外汇为主。
*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让“看不见的手”能够挥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