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帮你找到客户
作为销售人员,你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客户是否有诚意和你达成协议,他(她)买还是不买?他们不到最后一分钟是绝对不会透露心中的真实想法的。
无论人的性格差异有多大,对于接受或拒绝的心理在身体语言上的表现几乎是一致的。所以,他们的表情、举止和听似模糊的语言都可以折射出对销售人员和产品的心理感受。
在你和客户商谈时,如果他(她)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向前倾,睁大双眼,一副准备要行动的样子,这说明他有强烈的购买欲望;相反的,顾客也可能把笔放在一旁,熄灭烟头,看看手表,或把手放在后脑,暗示你:他不想谈下去了。当你会见客户,他(她)坐着把手指展开,放在膝盖上,表示他(她)很开放,那么八成会成交。当你和客户洽谈时,对方神情愉悦,态度和蔼,也要提高警惕,因为他(她)可能企图隐瞒一些信息,亲切和客气有时反而是拒绝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顾客的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就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对方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的笑容,下颚向前,则表示他(她)可能会考虑你的建议。假如他(她)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容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便有可能十有八九做成。
如果客户对你的产品只是提一些很表面化的问题,而且在你向他(她)介绍产品的时候并不认真听,只是“嗯嗯啊啊”地不置可否,显然他(她)在敷衍你,除非你的解释能再次让他(她)眼前一亮或许能改变他(她)的既定主意。
即使客户表现得很有兴趣也不代表他(她)一定会买。如果在听你介绍时,他偶然溜出来一句“这个商品是挺好”。那么,他(她)肯定会因为价钱和使用价值等等方面的因素而拒绝购买,他(她)说“是挺好”的潜台词实际上是“但……”,这种结局一定会使你前功尽弃。如果听你介绍时,他(她)一直点头说“可以”、“不错”,那十有八九他也不会买。因为当一个客户不再对商品进行挑剔的时候,换句话说,他(她)不会再提什么问题的时候,他(她)的兴趣早已降为零了。当然也有些特别追求完美的客户,当他(她)说“要是……的话就好了”,那么他(她)也不会与你成交。
如果客户要求你提供一些产品的资料,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他(她)厌倦了你在他面前喋喋不休地推销或他(她)此时没时间听,所以先拿上资料打发你也让自己稍放松一下。另一种是他(她)比较慎重,认为你的推销词里难免含有水分,不如拿点资料好好研究一下,再决定买还是不买,而这种举动已经十分积极了。
如果你的客户一见到你就说他(她)忙,没时间,让你稍后打电话过来再谈,那么他(她)就是在拖延时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来说服他(她),你们就不会成交。
如何判断顾客是否喜欢某件商品
虽然商场促销员的推销术千篇一律,但是顾客们反应却各不相同。那么促销员怎样判断他(她)到底喜不喜欢你的商品呢?
如果迎面而来的顾客总是左瞅瞅右瞅瞅,见到那个眼前一亮,见到这个眼前一亮,那么他(她)来逛商场肯定没什么目的性,只是随便看看。
如果你向他(她)推销一件衣服,他(她)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那么显然他(她)是喜欢商品的,除非商店的此种衣服只有一个颜色。他(她)是在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颜色可供选择。
如果顾客一边翻弄着衣服,一边说“还行吧”。那么他(她)肯定对商品也很中意,只不过他(她)在想先去别处逛逛,比较一下再决定。若他(她)直接问“好看吗”、“行吗”,他(她)一定很喜欢,因为这种问题问卖东西的人根本毫无意义,说明他(她)买意已定。
他(她)可能在商场逛了几圈,有两次以上翻动或留意了某种服装,这表明他(她)对那种款式的衣服很有兴趣。
顾客动手摸了摸这个,又摸了摸那个,而当促销员向他(她)走来的时候,他(她)又躲开了。显然,他(她)怕询问和介绍,无论喜欢不喜欢,他(她)也不会买。
在试穿商品时,顾客未吐一字,只是反复摆弄,在镜子前左看一遍右看一遍,微微蹙眉,表露出他(她)心怀不满。如果他(她)在镜子前虽左照右照,但并没有反复摸衣服的某处,眼神专注,嘴部线条保持原样或微抿、微翘,这种举止和神情已经透露出顾客对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很满意。
用无声的语言赢得信任
无论你是从事哪一行业的销售人员,实际上也就是你在说服别人做某事——在这之前,你必须与对方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
有些人希望在3分钟内就能使人相信自己,但这无一例外地只会使事情更糟。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信任是一种多么个性化的东西,也没有正确考虑不同类型的人接受信任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在接下来的介绍中,你将会了解到,正确的身体语言是获取信任的关键。但首先要记住下面几个重要事项:
其一,逐步获得信任
职场就像私生活一样,你要获得人们的信任,就必须一步一步地来。也许这一刻你拥有了它,可是接着在下一分钟可能就会失去它。如果你觉得自己干得不错,那就相信自己的感觉,继续开展你的工作,但务必要不断地重复这个程序,获取人们的信任。销售新人常常以为第一次会面就完成了任务,在接下来的处事交际中,就以被信任者自居——但实际上,人们却觉得这些人纠缠不休,这样他们在刚开始的阶段,就失去了他们好不容易才获得的信任。
其二,注意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过靠近时,会使人感觉不适,甚至会给人一种威胁感。记住:和你生意上的客户交往时,应保持1.25米的距离。
其三,得体地称呼他人的名字
戴尔·卡耐基是自我完善理念的鼻祖,他总结说:最甜美的声音就是别人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但切记不要太过做作,就像三流的销售人员所做的一样,时不时地直呼某人的名字,令人感到不悦,不真诚,过于狎昵。
其四,得体的微笑
微笑很重要;但不能滥用微笑,这一点也一样的重要。
微笑意味着友好、坦诚与随和,也显示你可能是一个公正的谈判者。
如果你双唇紧闭,人们则会觉得你这个人要么紧张,要么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无论属于哪种都不利于销售。
相反地,如果你笑容满面地进来,客户可能会觉得好奇:业务才刚开始,什么事令你如此开心?
因此,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眼带笑意胜过满脸笑容。这一点作用非常明显,因为人们是很容易识别你那勉强做出的笑容的。稍后,你也可以尝试着满脸微笑,观察一下客人的反应。
如果你适逢心情不佳,试试放松面部的肌肉,回忆某次愉快的经历或想起自己的某位好友。这是一个经验之谈,它会给你带来自然、乐观的微笑,这微笑将是促进轻松、坦诚谈判的润滑剂。
其五,不要过于絮叨
避免唠叨,它会给人感觉你有浅薄之嫌。尽量不要对客户所说的东西表现得太过热衷。
其六,谈话的声调
尽量模仿客户的谈话——力度、语调、回声与音量——这些都能极大地反映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维活动。人们喜欢言行一致的人。
其七,谈话的速度
你的思维可能要比你的谈话快出许多倍,正因如此,其他人尚未结束谈话,你就可能已经开始说话了,这原本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可当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有多么的恶劣了——所以,从现在起,永远不要在你试图说服或推销的人身上出现这样的行为。
其八,眼神
除非你面对的是一个显要人物或是较难相处的人,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眼光放在对方眼睛以下的脸部较低部分。人们有时称它为“亲切”的注视——称为“广为接受”的注视也许要更确切一些。注意不要过多的眼对眼直视;持续不断的眼神接触会使人觉得不真诚,甚至有撒谎之嫌。
如果你想通过眼神的接触来强调重点,那么建议你注视着对方的颧骨。这种注视充满了友好,而且比起完全的眼神接触会更少紧迫感。
不过,要谨记:不要给对方留下故意躲开眼神接触的印象;因为这表明你态度含糊推诿,缺乏信心,或者你对手头上的某件事不感兴趣。
其九,手部动作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人们倾向于用双手来配合强调他们的谈话内容,或者用以证明它的真诚。当人们说话夸张、矫饰或撒谎时,一般手的动作会少一些。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些景象:双手无所适从,或插在口袋里,或藏在椅子的后面。为了获得信任,请尽量让别人看见你的手的动作,并且使双手的动作表现得自然些。
其十,双手抱臂和双腿交叉
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注意避免双手抱臂和双腿交叉——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的客户。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如此,它都会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不过,如果你的客户首先有抱臂或跷二郎腿的动作,那么这将是你观察他(她)的最好途径。
在销售活动中,应和是极为有用的身体语言:它向你的客户传达了你对他(她)的认同与尊敬。在对方的动作出现几分钟之后,你就可作出相应的应和。不过,必须在你自己的身体语言中找出与其相类似的动作——注意不要太明显。
体察客户的心理
在北京某个滑雪的季节将要结束时,大部分的运动用品商店就开始降价销售滑雪用品,而当滑雪季节将要开始时,商品价格又提高。据说,唯独意大利的某名牌用品绝不减价。当其他厂商的商品进行大拍卖时,其价格几乎是同类产品的两倍多。这种高价格会有人购买吗?有一位对滑雪很内行的年轻人作了如下的说明:“穿了这家意大利名牌的滑雪裤子,就表示自己成为高级滑雪者。从质量方面而言,其他产品也不会比这种产品逊色,但只有穿着意大利那家厂商的名牌裤子才称得上是高级选手。所以,即使价格相当高,仍有人购买,或者说,能穿着那种名牌的裤子才引以为自豪!”
穿那些高价格滑雪裤子的年轻人,认为不减价之物就是高级品。既然滑雪者们已经认可这种没有明文规定的神话成立,厂商方面又怎会减价呢?若减价,就背叛了喜爱商标的人士,换言之,高价格才能使购买者有了自尊心。这种看似奇怪的顾客心理你一定要体察。
你与客户从初见面开始他(她)一直都毫无表现,不免令人难以理解,也难以应付。至少出于最起码的礼貌,也该在初次见面时面带微笑与人亲切寒暄。
但是,你不必因为他们这种难以了解的态度而对他们伤透脑筋、敬而远之。因为,他们这种面无表情的表情,正是其内心无言的表达。
据某保险公司职员说,亲切聆听他们的说话的客户,十之八九不会投保。当职员登门拜访时,他们大抵不会笑容满面地欢迎。所以,若是对方如此出乎意料地亲切时,你应该意识到其内心是否隐藏着什么。
事实上,当人们在被问到内心不安的原因时,多半不承认自己不安的情绪,而装出相反的态度。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反动形成”,属于一种防卫机制。
当对方过度亲切时,有必要怀疑对方是否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才如此呢?此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转变话题,以刺探对方的内心的真意。
卖方与买方的“体语”战
在买和卖的销售活动中,双方都在心理上有一种“我一定要胜过你,你一定输”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外在表现,就是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卖方非得千方百计地把价格抬上去,而买方则想方设法把价格压下来。这样,就造成了双方情绪上的攻防反应。这种攻和防的关系是不固定的,有时买方是攻方,而有时又是卖方为攻方。讨价还价的拉锯战,常常就是这样进行着。
这种买卖活动在双方身体语言上的表现是不同的。较常见的现象是买方往后坐,离桌子很远,交叉双手,腿也翘起来,怀疑地说:“怎么这么贵?”卖方可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像是起跑者的姿势,身体向前倾,一副全权负责的态度挥挥手,用手指开始表明自己的好意。卖方一开始的前进姿态可能引起买方的怀疑,特别是那些厌恶强迫推销的人。“这就很便宜了”的回答,使得买方退缩,并且采取防卫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