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5

第35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7)

对这首词,毛泽东也最少圈划过两遍。标题的天头上,划着大的圈记。他还细心地在一本《词综》里把“列舰耸层楼”中印错的“槛”字改为“舰”字。

毛泽东不仅喜欢读辛弃疾的词,而且在自己填词时也善于向辛弃疾借鉴表现技巧,并点化其词作中的成句。例如:

毛泽东《沁园春·雪》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辛弃疾《沁园春·答杨世长》下阕: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两阕词所用的词牌都是《沁园春》。稼轩词一连举出文学史上五位著名文学家曹植、刘桢、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来赞颂杨世长的诗歌成就以及在诗坛上享有的盛誉。

而毛泽东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之后,紧接着也举出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五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元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封建社会中杰出的英雄人物,雄才武功,不可一世。他们曾为多娇的江山而折腰,做出过杰出贡献。毛泽东在肯定他们的武功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他们文治的不足。从毛泽东词与稼轩词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毛泽东词在表现手法上有借鉴稼轩词的痕迹。

再如:

毛泽东《沁园春·雪》上阕,有几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上阕,有几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稼轩词将重重叠叠的静态的群山比拟成回旋奔驰之万马,且有“欲东”之势。这不仅描绘出众山的形象和不可羁勒的气象,而且还表现出诗人自己的一股巨大而沉雄矫健的精神气魄。

毛泽东词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广阔空间中的北国群山比喻成飞舞的银蛇,把秦晋高原比拟为奔驰的白象,这些山峦与高原,耸然屹立,甚至想要跟青天比比高低。毛泽东词也是将静态的山原写得有声有势,甚至能飞舞、奔驰。这一描写,使得北国雪景,不仅壮丽动人,而且气象雄浑。这里,显然也有借鉴稼轩词之处。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具有敏锐而深邃的眼光和更为宽广的胸怀,因此他所描绘的山原形象比稼轩描写的众山形象气魄更大,境界更为广远雄浑。这正是毛泽东词超越稼轩词之处。

“忧忡为国痛断肠”

——毛泽东品读陆游诗词

1961年,毛泽东为纪念鲁迅80诞辰,曾写下了这样一首七绝: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首诗中就包含着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赞颂。因为鲁迅和陆游都是绍兴人。绍兴古称“山阴”、“会稽”。“鉴湖”、“越台”都是绍兴的名胜古迹,故以它们代表绍兴,毛泽东以此说明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

“忧忡为国痛断肠”,是毛泽东对绍兴先贤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与称赞。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转败为胜,灭了吴国。陆游目睹异族金人的野蛮入侵,赵宋王朝的不战而降,力主抗敌,收复失地,但遭到投降派的压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发出了“报国欲死无战场”的叹息。

毛泽东诗中“剑南歌接秋风吟”一句,含义非常丰富:“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秋风吟”,是指秋瑾的《秋风曲》中“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秋瑾也是绍兴人。也包括鲁迅的《秋夜有感》、《亥年残秋偶作》等诗。

“一例氤氲入诗囊”,是说这些爱国诗篇诗意浓郁氤氲,弥足珍贵。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在诗、词、散文创作诸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就。诗的成就最为突出,一生创作了9300多首诗,编为《剑南诗稿》;词有130首,编为《剑南词》;还有散文《入蜀记》、《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编为《剑南文集》。

毛泽东很喜欢陆游的诗词作品。阅读、圈点、书写过许多陆游的诗词。

据《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一书统计,毛泽东批阅的陆诗有7首:《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成都书事》、《归次汉中境上》、《楼上醉书》、《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一首)、《秋晚登城北门》。

毛泽东批阅的陆游词有21首:《钗头凤》(“红酥手”)、《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好事近》(“盆口放船归”)、《朝中措·代谭德称作》、《朝中措》(“冬冬傩鼓饯流年”)、《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渔家傲·寄仲高》、《极相思》(“江头疏雨轻烟”)、《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鹊桥仙》(“华灯纵博”)、《鹊桥仙·夜闻杜鹃》、《感皇恩》(“小阁倚秋空”)、《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沁园春》(“一别秦楼”)、《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戎”)。

事实上,毛泽东阅读过的陆游的诗词绝不止以上统计的28首,因为他在著作中化用或点化的陆游诗句,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例如,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作批注时曾说过: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里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但此诗并未收入《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至于他在诗词作品中化用的陆游诗句,那就更多了。

毛泽东对陆游的爱国诗词篇章,更是情有独钟。

有一次,毛泽东与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的儿媳邵华谈起宋代诗人。毛泽东问邵华最喜欢谁的作品,邵华说陆游。

毛泽东问她为什么喜欢。邵华说:“陆游的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

毛泽东又问她最喜欢陆游的哪几首作品,邵华说了《关山月》、《书愤》、《诉衷情》、《夜游宫》、《示儿》等篇,并将其中的几首背给毛泽东听。

当邵华背得略微犹豫或是稍稍停顿的时候,毛泽东就给她提示。在邵华背诵《夜游宫》时,毛泽东还纠正她读错的字音,说“睡觉寒灯里”的“觉”字,不应该读“jiào”,而应该读成“jué”。

那天,毛泽东的兴致很浓,答应邵华的请求,当即为她手写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这首词: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毛泽东还手书过陆游的另一首著名的爱国词作《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和《诉衷情》,表达的都是壮志未酬,身已迟暮,而豪情依旧的爱国情怀。陆游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引起了以中华民族命运为己任的毛泽东的强烈共鸣。这是毛泽东喜爱陆游诗词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对陆游反映其他生活内容的作品也很喜爱和熟悉。

陆游在婚姻上,曾有过一段不幸的爱情悲剧,其词《钗头凤》,正是以此为题材填写的: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毛泽东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陆游写的一首词《钗头凤》。他是南宋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表妹叫唐琬,也是一位有才华重感情的妇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齐乐野语》里有记载。”

毛泽东还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说过:“陆游与唐琬离异后,又相遇于沈园,那是他们曾经的情意缠绵之地,陆游的那首《钗头凤》就题在沈园的墙壁上。”

说着还把这首词写了下来。写完后又问徐涛知不知道唐琬回赠的那首词。徐涛说没有读过,毛泽东便脱口念了起来: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念完,又说:“这首词回赠没有多久,唐琬就因疾愁而死去。当初是陆游的母亲与唐琬不和。陆游这一对夫妻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陆游一生喜爱梅花,同时也爱用梅花来自比。《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他的“夫子自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61年冬,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闲暇时,他阅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的政治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了同名词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在初次发表他的《卜算子·咏梅》时,对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曾有这样的评论:

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词。

陆词的上阕是说,梅花开在荒野,无人观赏,时值黄昏,又受到风雨的吹打。梅花的凄凉处境与无可奈何,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陆游虽然消沉,但他并不改爱国之志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实际上是一首政治写意词,它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看法及其所持的态度,既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又表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并且将二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完美地结合于一体。

了解该词写作背景的郭沫若说:

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这也就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的处境好像很困难很孤立,不从本质上来看问题的人便容易动摇。主席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做出好榜样。

毛泽东词中的梅花,处于更加艰难的环境,但它不畏严寒,“犹有花枝俏”。毛泽东以梅花喻示中国共产党,它抗冰斗雪,刚毅不屈。梅花迎来“山花烂漫”的春色,但它并不跟谁争春,只愿跟大家共同享受明媚的春光。

在中国文学史上,咏梅的诗词不胜枚举。但过去文人笔下的梅花形象,或者孤芳自赏,或者悲观消沉,或者只是个美好的自然景物,缺乏丰富的社会内涵。而开国领袖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则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高度统一,它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毛泽东的梅花与陆游的梅花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抗冰斗雪,刚毅不屈;居功不傲,谦逊自处。

毛泽东还在他的其他诗词创作中,天衣无缝地化用陆游的诗词名句。

例如,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内,有“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句子。此句即由陆游的“倒海翻江洗残暑”化出。

再如,毛泽东词《念奴娇·昆仑》中的“人或为鱼鳖”句,是由陆游《入瞿唐登白帝庙》诗中的“人皆化鱼鼋”脱化而来的。

又如,1965年5月,毛泽东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中的“谈笑凯歌还”,化用了陆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中“壮士凯歌归”句意。

总之,陆游诗词作品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某些语言材料、思想意象,毛泽东或顺其意而用之,或反其意而用之,使自己诗词创作彰显出雄奇壮美的格调和深沉的意蕴。

“不废婉约”

——毛泽东品读柳永词

毛泽东偏爱豪放词,但也不废婉约词。他圈阅过的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计秦观8首、周邦彦5首、李清照10首。圈阅最多的要数婉约派大家柳永的词作。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书房里有柳永的一本《乐章集》,在这本专集和《词综》里,毛泽东圈阅过柳永的词达35首,有的词是反复圈阅。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柳永词的特别赞赏。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宦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勤奋读书,咏诗填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只因为被宋仁宗斥责为“薄于操行”,致使他屡试不第,50多岁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因而郁郁不得志。

柳永的《鹤冲天》这首词,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消极心情。柳永在这首词里,傲然地以“白衣卿相”自居,视“功名”为“浮名”,看得还不及“浅斟低唱”有意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柳永宦途失意后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毛泽东密密圈阅了这两句。

柳永一生,多次外出漫游,动辄“经年”。这些漫游,开阔了他的眼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促使他写下了描写杭州市井富庶、风光壮丽的《望海潮》;也写下了抒发离愁别恨,景、事、情浑然一体,极富感染力的《雨霖铃》等脍炙人口的词章。这些被称作柳永的代表作的华章丽句,毛泽东都有圈阅。

在毛泽东所写的词作中,著名的具有浓郁婉约风格的《贺新郎·别友》明显受到柳永词《雨霖铃》的启发和影响。这首写于1923年的词全篇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而柳永的《雨霖铃》全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雨霖铃》是写词人从汴京南下时,跟一位恋人的惜别之情。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则是写毛泽东与爱妻杨开慧为了革命工作,不得不忍痛割爱、暂且离别时的凄苦心情。显然,两首词都是以写情人离别为内容的。从《贺新郎·别友》中能明显看到毛泽东是如何巧妙地继承并发展柳永词中抒写男女惜别之情的高超技法的。

两词写景抒情的手法极为相似,遣词命意也异中有同。

例如,毛泽东词:“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柳永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词宕开一笔,先泛说惜别伤离并非自我今日开始,自古以来多情之人都是伤心于离别的。接着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陡转,极言在冷落凄清的秋天作别,尤为痛苦难堪。

毛泽东词先以“挥手从兹去”勾勒出依依难舍的离别的场面:即将分离之际,一对情人频频挥手以示告别,内心充满着悲愁。接着,以“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推进一层,描绘难舍难分,凄然相向,重诉苦情之时,两人更为不堪此情此苦。

再如,毛泽东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柳永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词写的是在“兰舟催发”之下,一对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景,两人手拉着手,相互看着对方的“泪眼”,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可是一句也说不出,好像喉咙里有什么东西噎着。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皆在不言中。

同类推荐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热门推荐
  • 古滇迷国

    古滇迷国

    在中国西南边陲曾诞生过一个被人们称做古滇国的文明古国,然而这个古国却在几千年前神秘地消失了。时至今日,这个谜题仍然没有被解开,直到一部女书的突然出现,引起了多方的争夺和一系列的探险,才让人们逐渐接近了谜题的答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最令人意外的设定,书写最令人叹服的前世今生:两千年的执念,不过换一场素来无缘。若终归无缘,却为何要让你我今生相见,一眼万年?迷雾重重的梦境中,穿行了谁的影子,湮灭了谁的相思,又掩埋了,谁的今生前世?“沉浮于梦境中的帝姬,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毕生所求,不过是在他的眼中,能看到我的影子。”有一句话是情深缘浅,情深是她,缘浅是她和东华。有一个词是福薄,她福薄,所以遇到他,他福薄,所以错过她。“他很好,我和他,没有缘分罢了。”“天命说有缘如何,无缘又如何,本君不曾惧怕过天命,也无须天命施舍。”天命如何定下你我的因缘?一个人的疑惑,一众人的旋涡。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历代帝王的育子心法,现代家庭教育的皇室培养秘笈。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开了皇室教育的神秘面纱,也为世人揭示了皇帝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是谆谆善诱的慈父。同时,也将古人的教育经验现代化,使其更具有指导性,使原来只在深宫大院的教育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家有蛇夫好纳凉

    家有蛇夫好纳凉

    唐家御妖传人,带着美男蛇夫一起叱咤都市,嚣张校园,纵横妖界。他们一起冒险、夺宝、见识色彩缤纷的世界。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看着压住自己的美妖男,顿时怒道: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主人在上,萌宠在下,你有意见吗?主人在上!滚床单的话让小的在下就好了!今晚如此热,主人你不来深入探讨下纳凉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