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3

第33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5)

这些珍本善本杜诗归还杜甫草堂时,里面多了一些圈点痕迹,可见毛泽东是都翻阅了的,如杨慎批点《杜诗选》中的《至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帝城最高楼》、《九日五首》、《暮归》等,都留下了毛泽东的圈点。

杜甫晚年乘船出川,漂泊至湖南,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楼,不禁感慨万端,写下千古吟诵的名篇《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水势浩淼的雄伟气象,寄寓漂泊天涯、孤凄苦寂的沉痛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毛泽东熟读此诗,每遇相关之机,他便想到此诗,十分欣赏地脱口吟诵。

1964年,毛泽东南巡后由湖南返京,火车经过岳阳地段时,暂停岳阳。他与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谈工作时问及岳阳楼的情况,立即想到杜甫的《登岳阳楼》,并索笔默诵手书此诗。这一手书墨迹,已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雕屏,装嵌在新修的岳阳楼三楼上。

毛泽东手书与原诗有一字之差:“老病有孤舟”书作“老去有孤舟”。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西郊的一座别墅里接见著名文学史家、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毛泽东问刘大杰是什么地方人,刘用不太重的湖南口间说:“巴陵人。”毛泽东听了,立刻朗声吟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诵完杜甫的《登岳阳楼》,便就此开始与刘大杰畅谈古典文学。

毛泽东到垂暮之年,对杜诗常读常议,还借用杜诗议论重大事件。

大约是1971年的某天,毛泽东同护士长吴旭君谈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我要请他到北京来,你看怎么样?”

吴旭君想了想,反问道:“跟一个反共老手会谈?您不考虑舆论界对您施加压力?您不考虑自己的形象是否会受到影响?”

毛泽东笑了笑,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似的说:“你给我背背杜甫的《前出塞》吧。”吴问:“哪一首?”因杜甫的《前出塞》有九首。

毛泽东先背了一句:“挽弓当挽强”。

吴旭君就接着往下背: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毛泽东听吴旭君背完,接着说:“在保卫边疆,防止入侵之敌时,要挽强弓,用长箭。这是指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两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我们要打开中美间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当然,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可排除的因素。原先中美大使级会谈,马拉松,谈了15年,136次,只摆摆样子。现在是到了亮牌的时候啦!”

年迈的毛泽东一口气讲了这么多,显得精神抖擞,眼睛闪着光,似乎已经将如何打破中美间僵局在心中琢磨透了。

吴旭君听了连连点头,说:“那么说,非找尼克松不行?”

毛泽东说:“把共和党这个最大的反共阻力挖掉,事情就好办了。非找尼克松不可!”

中美关系的历史,真的就按毛泽东的构想向前发展了。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一天,毛泽东吟诵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时,诵读了前四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接着,毛泽东将第二句中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将这四句诗的原意全改变了,变成了一首讥讽林彪的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冈的一个山村里,他的家在一处名叫回龙山的山脚下。一、二句写林彪的出生地,三、四句写林彪叛逃出北京,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大沙漠中。毛泽东这一改,真是巧合无间,妙不可言!

1975年,毛泽东患有严重的眼病白内障,一只眼睛尚剩微弱的光感,一只眼睛做手术后视觉功能恢复尚好。他是个嗜书成癖的人,除了坚持自己阅读书籍外,还常让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杜甫诗,是他常叫人读的作品之一。一次,护士孟锦云给他读杜甫的《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孟锦云读到第五句时,不认识“蛱”字,卡住了。毛泽东马上接下来,把后面的四句全背出来了。对于这一首在杜诗中并不是很有名的作品,毛泽东竟然记得如此之熟,可见他平日读杜甫诗实在是下了很深功夫的。

又一次,孟锦云给毛泽东读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时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孟锦云多次给毛泽东读过,她觉得主席特别喜爱这首诗。毛泽东听了后说:“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语简意明,评得精当。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杜甫诗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他常借用、化用杜诗的词语入自己的诗词。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三里的“同学少年多不贱”句。“峥嵘岁月稠”,出自杜甫《敬赠郑谏议》中的“旅食岁峥嵘”句;

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横扫千军”,出自杜甫《醉歌行》里的“笔阵横扫千人军”句;

如《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句;

如《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的“域外鸡虫事可哀”,典出杜甫《缚鸡行》;

如《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绿水青山枉自多”,后三字用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里的“空自多”语意;

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的“飒爽英姿”,活用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里的“英姿飒爽来酣战”句;

如《念奴娇·井冈山》中的“天际悬明月”,化用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里的诗句“中天悬明月”;

……

这些充分表明,毛泽东对杜诗虽然“不甚喜爱”,但并不妨碍他的熟读活用,他的诗词创作得益杜甫诗也颇多。

“白诗高处在此”

——毛泽东品读白居易诗

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虽然毛泽东曾经说白居易的诗哭哭啼啼,“不愿看”,但从他的圈阅评注记录来看,他对白居易的许多诗篇还是非常欣赏和推崇的,以至于在自己的诗作和谈话中能娴熟自如地化用。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少年即有诗作,29岁中进士,36岁授翰林学士,先后任校书郎、周至县尉、府试官、江州司马、忠州刺史、中书舍人、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等。宦海辗转升沉,晚年退居香山,过了18年的隐居生活。生前曾将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名《白氏文集》,共75卷,收信诗文3800多篇。后有散佚,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刻本。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他生活在唐朝的中后期,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早年生活穷困,在战乱中度过长期的流浪生活,目睹了人民的种种苦难,体验到政治上的黑暗和弊端,因此有比较进步的文艺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文学要反映现实;主张诗、文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张直气,扶壮心”(《和答诗十首序》),即文学要有战斗性。

毛泽东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的天头上,写了这样的批语: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他还在这首诗的标题上连画三个大圈,在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旁,一路密圈。

白居易做谏官时,因触犯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他政治上遭受迫害、“谪居卧病浔阳城”时所作。诗中借一个沦落天涯弹琵琶女子的一生遭遇,抒发自己政治上的坎坷挫折,及与之共鸣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同情和理解,使白居易的这首诗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饱浸着诗人血泪的传世绝唱。

毛泽东说白居易与琵琶女“有平等的心情”,并称赞这是“白诗高处”,可谓一语点破这首诗的精髓!诗人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毛泽东是诗人白居易的知音!毛泽东还用八页红线竖格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稿纸,书写了《琵琶行》,从个别相异的字词来看,他是把全诗背诵下来以后书写的。足见毛泽东对此诗的喜爱。

毛泽东在读清代吴景旭的《历代诗话》时,也很注意古人对《琵琶行》中的一些字词和地名的疏解。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有人解释“瑟瑟”是形容秋天的萧瑟。《历代诗话》的《瑟瑟》(《历代诗话》庚集)一文中说:“杨升庵曰: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瑟瑟,珍宝名,其色碧,故以瑟瑟影指碧字。”并列举对“瑟瑟”的各种注解:“《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为比。《唐语林》,卢昂有瑟瑟枕,宪宗估其价曰:至宝无价。《水经注》,水木明瑟。”又举韦庄等人的诗加以论证。毛泽东对此,逐句加了圈点。

毛泽东也很喜欢白居易16岁时写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这首诗,毛泽东在四五本诗集中都作了圈画。

毛泽东特别推崇和经常引用的另外一首白居易诗就是其《放言五首》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做了题为《永久奋斗》演讲。演讲中就贴切地引用了这首诗:

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那两个人究竟孰好孰坏,我们不论,然而它说明了人只有到死,才可以论定他的功罪是非。

毛泽东不止一次谈到白居易的这首诗。1972年,在批判林彪阳奉阴违,最终“自我爆炸”的反革命罪行时,毛泽东又引用这首诗的后四句,用以说明:一个人错误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认识一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也是有一定过程的。

毛泽东故居里还有一本平装的《白香山集》,毛泽东对这首诗全诗都用红笔画满了着重线。毛泽东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道出了识别一个人的真伪的哲理。

最让毛泽东动情的,恐怕要算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了。

白居易于唐元和元年(806年)贬往周至(今陕西周至县)任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友同游仙游寺。其时距杨贵妃丧生马嵬坡有60年了,而马嵬坡距仙游寺仅60里。他们几个触景生情,谈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相与感叹”。陈鸿有感而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也因此创作了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

《长恨歌》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全诗840字,内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部分讽刺揭露李隆基荒淫失政,沉溺于与杨玉环的爱情享乐,揭示了“长恨”的内因;后部分着意刻画马嵬之变后两人“天上人间”的刻骨思念,对爱情悲剧主人公的“长恨”寄予极大同情。

白居易的这种描写当然不符合封建帝王与后妃的关系,以及李杨情感生活的真实面貌,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男女真挚忠贞的爱情的赞美和肯定,并且高超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凄美哀婉的悲剧爱情境界。由于此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代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白居易《长恨歌》这一千古传诵的名篇,据有毛泽东批画手迹可考的,他至少读过五遍。直到垂暮之年,患眼疾不能读诗,他还多次要身边工作人员为他读《长恨歌》,并且听得动情落泪。

1975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护士孟锦云听到毛泽东吟诵《长恨歌》中的诗句: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孟锦云便说:“您会那么多诗,出口成章,老是文诌诌的,我可听不懂。”

毛泽东说:“这是《长恨歌》里的名句呀,很有名嘛。”

以后,毛泽东又让孟锦云给他读《长恨歌》。当读到最后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时,孟锦云发现毛泽东已闭着眼睛,似乎陷入了沉思。后来,毛泽东又让孟锦云给他读过几次《长恨歌》。

1975年夏天,一次,芦荻给毛泽东读《长恨歌》,毛泽东听了,说读得没有感情。据张玉凤回忆,主席每次听到《长恨歌》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往往落泪。

毛泽东还曾手书过《长恨歌》。这幅手迹共10页大16开宣纸。因为篇幅太长,未写完全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笔,止于“惊破《霓裳羽衣曲》”,共224字。陕西周至县将其刻碑,并请诗人臧克家题跋,立于《长恨歌》的诞生地仙游寺,成为一道诗书合璧的人文景观。

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也可以看到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

毛泽东作于1965年秋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词写道: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其中的“仙山琼阁”,即出自《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取其中的“仙山”、“楼阁”,并将“楼阁”改一字而成“琼阁”。

白居易诗中的“仙山”、“楼阁”句,是对想象中的海上仙境的具体描绘;而毛泽东词中的“仙山琼阁”,则是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所虚构、鼓吹的“三无世界”(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世界)骗局的形象比喻和辛辣讽刺。在信手拈来中赋予白居易诗中词句以全新的意义,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点化功夫。

“真是‘折戟沉沙’呀”

——毛泽东品读杜牧诗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应周世钊之请,为长沙岳麓山上的爱晚亭重写了匾额。“爱晚亭”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毛泽东常和同学聚会谈论国家大事的地方。“爱晚亭”取名,即源自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七绝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毛泽东年轻时就接触杜牧的诗,到晚年仍能背诵杜牧的很多绝句。

杜牧(803~852年),唐朝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太和进士。因不参与朋党,不得重用,长期出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诗文俱佳,文以《阿房宫赋》著称,诗以七绝最佳,被誉为唐七绝大家。有《樊川文集》。

1929年10月,毛泽东在福建上杭临江楼,在重阳节那天,教贺子珍读诗,特地选了杜牧的一首七律《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壸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同类推荐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又不乏深度。,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骗局

    骗局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世子”当嫁,邪宠腹黑妻

    “世子”当嫁,邪宠腹黑妻

    金銮殿上,她祁云夜当众拒婚,三千青丝漫天飞扬,道出惊天秘密。祁王府最得宠的幺子其实是女儿身。却不曾想被帝王设计害得全家遭罪,午门台前,她悔恨不已。再次睁眼却重生于出生之时,这一世她不再任性,她要强大,强大到足够守护家人,对抗帝王!前世拿她当棋子之人,今生誓要他还…女扮男装当得祁王府世子!跟随神秘爷爷学习兵法商道!独上昆仑山拜师学艺!入军营披荆斩棘,扶摇直上!…且看女主女扮男装,一步步隐忍强大,怎样绽放耀世风华!此文正剧不小白,故事绝对精彩,给你们不一样的视觉阅读~片段一:祁云夜双手持剑,冷霜的剑锋直抵男人喉颈:“如果,我说要这天下,站上最高的位置呢?”男子不怒反笑,狂妄却霸道:“百万大军为聘,满朝文武为证,我许你天下。”她倾城一笑,“等你登基那一天,带着天下下聘,我亦跟随。”底下十万大军面面相觑,他们的将军竟然要委身与这个冷面皇子,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断袖?!片段二:大婚当日,一身血红嫁衣,女子装扮,惊煞无数人,祁王世子竟然为新帝甘愿男扮女装!“云夜,为了配合新帝登基,你居然男扮女装,牺牲太大了!”祁云夜看着众人,一脸淡然:“我本红妆!”喜欢的亲就点点手指放入书架,这是乃们给我最好的鼓励和最大的动力。不烂尾,不弃坑,坑品有保证。推荐自己完结文:《相府傻妻》
  •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天文科学丛书:外星人大图说》主要包括外星人丢失的婴孩、外星人青睐地球人、外星人目击报告、外星人频访美国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 冲喜王妃

    冲喜王妃

    这世上怕是没有比赵玉华更悲催的女人,订婚仪式上,男友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劈腿,说最爱的人是她的姐姐赵玉倩,这让她情何以堪。从订婚仪式上落荒而逃的她遭遇车祸,穿越到禹西国丞相府庶出二小姐柳如烟身上。被迫代嫡姐柳如仙嫁给快要翘辫子的六王爷冲喜。她这两世为人,都和姐姐有着纠葛,既然这嫡姐对她不仁,那么就不要怪她这庶妹不义。冲喜就冲喜吧!让她和一只公鸡拜堂,看来这六王爷病的连床都下不了,马上就要翘辫子了。片段一:“对不起,玉华,我爱的人是你姐玉倩!”男友陆子豪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抱歉地对赵玉华说。赵玉华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人都懵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片段二:“你干什么?马上就要翘辫子的人,还不好好躺着!”赵玉华推着突然压在身上的男人。“就算本王要翘辫子,也要先和王妃洞房完了,再翘辫子!”六王爷黄甫云风俯下头,贴着她的脸,嘴角微现坏坏的笑意…
  • 合欢花开

    合欢花开

    ——上部——:她是千年凤鸣山上的一株仙草合欢花她,是二十一岁纪修行的花仙。因为老祖宗的一次派遣,她穿越到了二千多年的日月神国。她,一国之主,沐蓝凤颜。曾经残酷暴虐现在至情至性这突然的转变,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这小小花仙的穿越之旅。流光,他是万年的珠仙,绝色的风姿,却合欢而动凡情,仙与仙的爱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啊!萧弄云,他是人间的倾国倾城,是她在凡世的丈夫,他柔软如棉,生受煎熬的时候遇见了她,她会为他这个凡间男子留下吗?初晨,他是她在凡间认识的第一个男子,他是她凡间第一夜欢情的爱人,他和她之间只有这一世的情缘是纠缠着的吗?烈焰,真不幸他是妖,妖可以爱仙子吗?这样的爱可以吗?哪怕等上千年,守候千年,他可以得到她的爱吗?李安逸,这个算尽人生百态的男子,却在关键的时候漏算了他,即使得到成仙又能怎么样,依然不如她值得留恋啊!——下部——: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警花,她叫沐莞!她生来的时候左肩头就有一朵七彩合欢花的花印,就因为这个花印,她没有过了兵检,人家说她是纹身,晕,对上天起誓啊,那是胎印,鬼知道她怎么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个倒霉的胎印的。他是深山谪居的千年狐妖,守着洞里的那朵千年前遗留下来的七彩合欢花,过了漫长的千年。他在等待,等待着那个他苦苦求了千年,千年的姻缘啊!他是帝国集团的首领,他叫刘晨光。他坐拥千万资产,笑傲风云,却独对情感拒之千里。可为什么再那次见到她的时候,他却……好像有着那样熟悉的感觉,难道以前就认识吗?还是……这一世里的她和他们,会有着怎么样的纠结,最终会花落谁家?合欢花开,为了真爱而开!谁是她的真爱,谁是她的良人?此为小诗的书群,56961966,群名绽放妖娆,敲门砖小说中的任何人物名称!———————————————————重磅介绍:《梅开九度》《无欢成爱》《莫明喜欢你》(女尊)某诗自己做了一个小视频,上部的!大家要是喜欢看一看!提点建议!(上部)(下部)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尽管人类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开自身的奥秘。科学家预测,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历史上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奇人异事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她是传说中的天煞孤星,能克父克母克兄弟,就算是将来出嫁也是克夫克子。凡是与她交好的男生都会发生意外,轻者伤残,重者死于非命。他是统领鬼域的鬼王,腹黑阴冷,统领鬼军几十万,纵横鬼域,连阎王都在礼让三分,却一直无鬼后。“你们鬼王干什么去了?竟然让那么多鬼到人间捣乱?”苏离右手掐着恶灵的脖子。“天--天师饶命,鬼卜师说鬼后在人间,所以王到人间找鬼后了”“到人间找鬼后?”自己在人间有下‘鬼后’之称,鬼王不会是找自己吧。鬼王跟天师鬼后,开玩笑的吧?虽然她想嫁人,但不想嫁给鬼呀!本故事纯属虚构,没法有事实依据,大家看得开心就好。欢迎大家进群讨论情节:142075076。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人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制度和文案,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的制度范本、流程、实用表格,读者可以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或者重新设计,聚焦在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使之更适用于自己的企业。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并提供了具体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执行方法或流程、实用工具表格,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实践的层面上提高企业效率。同一个企业随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本书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制度也需要创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读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的制度,以期达到高效管理、高效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