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1

第31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3)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当时就引起极大震动。《宋书·谢灵运传》说,他“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更重要的是他的山水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朝的谢惠连、谢眺,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著名诗人,无不受到谢灵运山水诗的沾溉。毫无疑问,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谢灵运是有着杰出贡献的。

毛泽东非常欣赏谢灵运的诗作,《古诗源》中,收入谢诗24首,毛泽东圈画了22首。在编者的注释中,在评论谢诗“一归自然”、“匠心独运”、“在新在俊”等处,毛泽东都画有曲线和圈。此外,在《昭明文选》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的谢灵运诗处,毛泽东也圈画了不少。

谢诗的名作颇多,如《过始宁墅》、《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从斤竹涧越溪岭行》、《入彭蠡湖口》、《岁暮》、《斋中读书》等等,都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毛泽东作了大段批注的《登池上楼》,全诗如下: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此诗写于景平元年(423年)春,在他担任永嘉太守期间。池上楼,在永嘉郡。这个池,后来被称为“谢公池”。该诗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眺望的所见所感,抒发其仕途失意、进退两难的忧郁心情。

如前所述,谢灵运的“徇禄穷海”,出任永嘉太守,原因是复杂的。他在这首诗中,只不过从自身方面来检查自己,认为自己智力欠缺,难以入世做官;体力很差,不能胜任归隐躬耕。他在上层统治人物的权力斗争中屡次受排挤、打击,虽有切肤之痛,但不便明言。但对于他的难言苦衷,毛泽东却是洞若观火的。

毛泽东在《登池上楼》的批语的最后说:“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

这里引的这首诗,见于《宋书·谢灵运传》:

司徒(刘义康)遣使随江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逆,遂有逆志,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追讨禽之,送廷尉治罪。

此诗原无题,《谢康乐集》加了题目,名曰《临川被攻》。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此诗题目作《自叙》。

这首诗的首句“韩亡子房奋”,说的是西汉张良之事。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祖、父均为战国时的韩王的国相。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张良立志发奋为韩国复仇,倾其家财收买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未击中,逃匿下邳。后辅佐汉高祖刘邦灭秦。

次句“秦帝鲁连耻”,说的是“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一生不仕,专为人排难解纷。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与赵因争韩国的上党,激战于长平,赵军大败,降卒四十余万皆被秦军所杀,此后赵国国力大为衰减。次年秦军进围赵都邯郸,形势非常危急,遂求救于魏,魏安釐王惧秦,名义上发兵救赵,但暗中派将军新垣衍劝说赵王尊秦昭王为帝。这时正在游赵的鲁仲连知道此事,他从道义上坚决主张抗秦,于是向新垣衍陈述帝秦之害,新垣衍深以为然,表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知,乃将其军队后撤五十里。

三、四句,就张良、鲁仲连二人事迹发表议论。谢灵运认为张良与鲁仲连都曾浪迹四方,是放情江海之人,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他们的忠义行为深深地感动着后世的君子。当然,谢灵运本人也在被感动的“君子”之列。

为什么毛泽东说这首诗“是造反的檄文”呢?这里所说的“造反”,联系前面“晚节造反”的意思来看,是指谢灵运在临川内史任上执录朝廷命官郑望生,“兴兵叛逆”,以抗议刘宋王朝对他的不公。再联系他在广州临刑时所写的《临终》诗来看,他赞颂忠于西汉王朝、反对王莽篡权的龚胜、李业等人,实际上暗寓着他对晋室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刘宋王朝迫害自己的控诉。这种抗议和控诉,不是造反,又是什么?因此,毛泽东将这首诗看做是谢灵运最后向刘宋王朝执政者公开摊牌的“造反的檄文”。

对于谢灵运这首可称为“造反檄文”的诗,毛泽东曾在文章中运用过。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起草了准备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稿,这篇文告最后写道:

……台湾的朋友们,不可以尊美国为帝。请你们读一读鲁仲连传好吧。美国就像那个齐湣王,说到齐湣王,风烛残年,摇摇欲倒,他对鲁卫小国还要那样横行霸道。六朝人有言: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现在是向帝国主义造反的时候了。

“我喜欢李白”

——毛泽东品读李白诗

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曾对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等人说过: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

毛泽东对李白诗的喜欢,可以说是终生爱不释手的。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后世在隋末迁居中亚细亚,李白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唐时属安西都护府)。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李白出身于富商家庭,自幼习剑学诗,读百家之书。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贺知章见其诗文,赞叹为“天上谪仙人”。天宝元年(742年),被玄宗征召到长安,供奉翰林院。后因权贵的谗毁,被“赐金还山”,于是再度开始了漫游生活,南至江浙,北至燕赵,往来于齐鲁之间,写下了大量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李白怀着平叛的愿望参加了永王李璘的起兵,任幕僚。李璘失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以“附逆”罪名被判长流夜郎。幸而途中遇赦,才得以东归。此后漂泊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最后寄居于当涂县县令李阳冰处(他族叔家),直至病死,终年62岁。

李白是古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他对权贵的蔑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创作风格上,他融合了道家庄子的飘逸和屈原骚体的瑰丽,形成一种飘逸潇洒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被人们称为“诗仙”。晚清诗人龚自珍说过:“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诗歌保存下来的有900多首,辑入《李太白集》。李白诗歌的成就非常之高,被“诗圣”杜甫赞誉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毛泽东也赞扬李白的诗歌:“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这个评价,既高度肯定了李诗的浪漫主义精神,又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李白诗所表现的不同凡响的内容。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诗坛影响巨大,而在20世纪的诗人中受其影响最大者,恐怕莫过于政治家兼浪漫主义诗人的毛泽东了。

建国后,毛泽东圈阅的李白诗词竟达81首之多。而且有很多作品他不是一次圈阅,而是两次、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地圈阅。

毛泽东多次圈阅的李白作品有:《渡荆门送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清平调词三首》、《行路难三首》、《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送友人》、《月下独酌》、《赠汪伦》等。

在闲暇或练习书法的时候,毛泽东还常常用毛笔抄写或背写李白的诗。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他手书过的李白作品多达19首:《古风五十九首·三》、《梁甫吟》、《将进酒》、《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赠汪伦》、《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送储邕之武昌》、《登金陵凤凰台》、《早发白帝城》、《越中览古》、《夜泊牛渚怀古》、《黄鹤楼》、《忆秦娥》、《清平调词三首》等。

毫无疑问,毛泽东手书过和他多次圈阅过的李白的作品,一定是他格外喜爱的。

《蜀道难》是李白描写蜀地雄伟险峻山川的著名诗篇。它采取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并运用神话故事,竭力渲染蜀道的壮丽奇险,突出作品的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一本中华书局印行、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的《注释唐诗三百首》中,毛泽东在《蜀道难》这首诗的天头上画着一个大圈,并下批语:“此篇有些意思。”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又说:

李白的《蜀道难》写得很好。有人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猜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它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毛泽东喜欢的又一首李白的诗篇。李太白在这首诗里,既描写了庐山、长江的壮丽景色,又寄寓着他历经挫折之后希望超脱现实的心情。毛泽东对作品中的求道学仙之类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而却非常赞赏李白对庐山一带自然景色描写的四句诗。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之后,儿媳刘松林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健康状况也受到严重影响。毛泽东忍受着儿子英年早逝引起的内心的巨大痛苦,多方关心儿媳的身体健康。1959年8月6日,他在给刘松林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继抓农业问题六十条之后,又要进一步解决工业、财贸、教育、科学等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希望大家“开一个心情舒畅的会”,他对国民经济的好转充满信心。毛泽东的开阔胸襟与壮丽的庐山胜景相互交融,他又想起了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那四句诗,并将其抄写出来赠给有关同志阅读,还特意说明:

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

显然,毛泽东是要借用李白的诗句,把他当时的心境传达给别人,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毛泽东对李白的一些作品,不仅多次圈画、书写,而且还在人际交往中不时加以恰如其分的运用。

1935年1月下旬,红军在贵州土城与国民党军激战,形势对我不利。这时,朱德决心亲临火线进行指挥。毛泽东集合军委纵队的同志们对朱德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朱德激动地说:“不必兴师动众,不必兴师动众。礼重了,礼重了。”

毛泽东当即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嘛。”在这里,毛泽东很自然地将李白《赠汪伦》里的诗句运用到对朱德的送行中。

在长征途中,有位女同志看到毛泽东的头发长得太长了,便动员他去理发。毛泽东诙谐地说:“要不打一个漂亮仗,就是白发三千丈,我也不理了。”此处的“白发三千丈”,即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一)。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为诗人柯仲平等带领文艺工作者下乡饯行,劝酒时,顺口吟出了李白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家乡的亲友来北京看望他,但因生活不习惯想早点回老家。毛泽东引用李白的诗句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以此表示对亲友怀乡心情的理解。

1958年3月29日,毛泽东于成都会议后乘江轮抵武汉。航行中,他问女驾驶员小石:“三峡有个白帝城吧?”小石说:“有的。”于是,毛泽东便背起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接着,毛泽东还一句一句地教小石背诵,直到她背会为止。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用李白的诗句“杞国无事忧天倾”,来批判林彪、陈伯达的篡党夺权野心。

总之,李白的诗歌成了毛泽东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毛泽东的人际交往和表情达意提供了丰富而富有情趣的材料。

由于对李白的诗烂熟于心,所以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能巧妙地化用李白的诗句来表情达意。例如,《贺新郎·别友》中的“挥手从兹去”,本自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念奴娇·昆仑》中的“安得倚天抽宝剑”,化用了李白《临江王节士歌》诗中的“安得倚天剑”;《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点化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借鉴了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想象奇特丰富,是与他善于向李白诗歌借鉴分不开的。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毛泽东品读李贺诗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陈毅的信中说: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很值得一读”,不是一般的评语,而是对李贺诗及其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对李贺诗的嘉许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对李贺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颇为赞赏,1958年3月22日他在成都会议的讲话中说:

中国的儒学家,对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称孔丘。唐朝李贺就不是这样,对汉武帝直写其名,曰刘彻、刘郎,称魏夫人为魏娘。一有迷信就把我们的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李长吉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沈德潜《说诗晬语》)

李贺的诗歌,对唐王朝统治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加以揭露、讽刺,同时也表现了个人不得志的悲愤,也有咏物和写神仙鬼魅题材的。想象力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使李贺的诗在艺术方面,更有其独特的风格。《新唐书·李贺传》说他“辞尚奇诡”。他的诗歌风格可用一个“奇”字概括。所谓“奇”,指他有奇特的想象、奇特的语言。

李贺诗歌中奇特名句不少,如“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这些诗句既表现了奇诡的幻想,又具有秾丽的色彩。李贺的奇丽的诗歌,为唐诗开辟了一个新的流派。“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它是唐诗百花丛中一朵奇葩。

李贺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过分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辞藻的毛病。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谋杀名单

    谋杀名单

    一对经营证券投资的兄弟俩之间因利益纠葛、金钱纷争而导致轰动一时的纽约凶杀案,揭示了西方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人对财富的贪欲和亲情的冷漠。股票交易人艾文·班森是亲朋好友眼中一致公认的“老好人”,却突然在家中遭遇枪杀。他穿戴整齐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部中弹,手中拿着书,看上去像在闭目养神一样。是自杀?抑或是有人蓄意伪造现场?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宫斗:我的夫君是皇帝

    宫斗:我的夫君是皇帝

          一个野蛮凶悍被遗弃冷宫的妃子,一个冷酷无情风流成性的君王,暧昧纠缠。    
  • 带着狼儿去寻亲

    带着狼儿去寻亲

    本书已经加入五折书库,全文订阅也就一块多钱。感谢亲们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支持,谢谢大家!我,温碧柔,关于什么和算了算了么关系地自传~~~~什么?老爸刚娶了后妈就要把偶赶出家门?算了算了么关系,偶走就走!什么?偶一出家门就被汽车给撞死了?算了算了么关系,偶还可以穿越!什么?偶头一次穿越老天爷就把偶扔在了一个大森林,更恐怖地还是偶娘居然是一头狼!算了算了么关系,偶忍!什么?偶居然还有一哥哥,而那哥哥是头大白狼?算了算了么关系,好歹不是白眼狼!什么?偶地哥哥不是普通地狼,还想嫁给偶?算了算了么关系,好歹它还能变成人!什么?你是说,眼前那一个一个地大美男都是偶地夫?算了算了么关系,反正偶亲人还么找到,就先让偶把他们都养起来就是了!什么?偶还要供他们吃穿住,偶哪有那么多钱啊?算了算了么关系……可是,偶真的是没有那么多钱啦!所以,亲们,收藏偶地文文,给偶票票啊~~~~偶地书友圈:http://m.pgsk.com/,欢迎大家光临新文家有“妖”妻:链接简介:某鸟在天上小心翼翼地飞啊飞,飞啊飞,“扑通”一声掉地上。晕晕糊糊爬起来,继续飞啊飞,飞啊飞。某孩:爹,你看,天上有只笨鸟在飞!某鸟:你才是笨鸟!话音刚落,一头磕在了屋梁上。摸摸脑袋,继续飞啊飞,飞啊飞。某孩翻翻白眼:好笨的麻雀哦!某鸟:我才不是麻雀,我可是南方神兽朱雀,是朱雀!太过激动,一个不稳,一头扎在了某男怀里。某孩:嘿嘿,笨鸟就是笨鸟,正好拿回去做汤!我本来是一只很可爱很可爱的朱雀啦,但是在偷练老妈的法术时却不小心将自己的法力封掉,更郁闷的是在把自己法力封掉之后,忘掉了解法,本想找玄武大叔帮忙,却因为一时大意,掉到了这片陌生的大陆!无法穿越时空,就无法找老妈,就无法恢复法力,也就无法回到我最喜欢的21世纪啦!不过,因为有他,即使永远都要留在这里,也不错啦!本来是养尊处优的少爷,一夕之间却惨招灭顶之灾,历经艰幸寻找到父亲的好友,求救未果,却差点儿被烧死在客房,逃脱生天,他到底应该何处何从?虽然日子难过,不过,总算有只笨鸟总是相陪左右…如无意外,每天晚上八点准时更新,亲们可以先点击“放入书架”,等到养肥了再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