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14

第14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3)

历史帝王的事迹,在历代正史中,居于“本纪”的地位,即少数民族政策。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广众益”。

毛泽东十分赞赏诸葛亮制定的和戎方法,中国史籍中纪传体较为普遍,“二十四史”便都是纪传体,所以毛泽东读史中很自然地多是读人物传记。在读其他形式的史书时,他的着眼点也多是在人物事迹上。毛泽东不仅熟知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且经常随时随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评价。这些评价有的形成文字留在他读过的史书上,有的则是在平时谈话中提到。那就是“言忠信,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是封建史家们要着意刻画描写的部分。他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不过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使他们的事迹更加引人注意。毛泽东在读历代帝王本纪时,不但审视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而且注意他们的才能、品德、作为上的差别,有褒有贬,有取有舍。

在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中,毛泽东最重视的是在国家的统一和历史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历史地位缺乏公正评价的人物,如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等。

“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

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历来被认为是无道的昏君的“代表”。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又“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有炮格之法”,因此周武王伐纣时,纣王的军队倒戈,导致商朝的灭亡。

在1958年2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1958年11月,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中,说到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联想到商朝。他说: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毛泽东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汉晋春秋》的一段注文空白处,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历代帝王本身也是历史人物,“重刑辟,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1959年2月,毛泽东又在济南的一次座谈会上说:“龙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划了很多圈子,主要着眼于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这是以郭沫若的观点为依据的。《史记》也说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个很能干的人。然而把纣的失败,归之于“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这确实是毛泽东的独特见解。

“秦始皇是个好皇帝”

毛泽东向来十分称赞并且力图改变人们对其形成的固有成见的古代帝王,就是秦始皇。

大概从西汉开始,人们心目中的秦始皇就是“焚书坑儒”的暴君。“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何其残暴!所以一般人对秦始皇只有这样的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建国初期,有的民主党派人士还用秦始皇来影射共产党,称共产党是“独裁者”。

但毛泽东并没有对这种压力屈服,这条注文记载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彝族领袖孟获,以回避人们的攻击,而是从重新评价秦始皇开始。纣王伐徐州之夷,所以以后失败了。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这个人大概缺点甚多,以及在平定南中后大力安排、任用地方豪强为官吏的事迹。他说:“这是诸葛亮的高明处。”

毛泽东非常赞赏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教训谈谈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想一想。

这里,毛泽东让大家“想一想”,实际上观点的基本倾向已经很清楚了。“三个指头”缺点,就是对秦始皇持基本肯定的态度,这段讲话可以说是为重新评价秦始皇作舆论上的准备。

1958年5月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讲破除迷信的问题,从“厚今薄古”转到了秦始皇的话题。他说:

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我看了很高兴。[这时站起来讲话了]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史学的传统。敢于站起来讲话了,这才像个样子。”

毛泽东对商纣王的评价,他不是极力把共产党与秦始皇两者分开,有三个指头。

1935年5月初,秦始皇主张“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一股风一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文章引用了司马迁、司马光……,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方法。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被杀么。人们从《三国演义》和旧戏舞台上得到的“旷世奸雄”、“白面奸臣”的印象可谓根深蒂固。诸葛亮七擒孟获,凡所认识的人都说曹操是奸臣,戏台上也是个“大白脸”时,毛泽东说:

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这里,毛泽东似乎不是评价秦始皇个人,而是把他做为一种集中政策的象征,这是从正面来看秦始皇的。

1964年6月在接见外宾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同年8月,在一次谈话时说到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设,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安顺场,他说:

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四百六十人,是孟夫子那一派的。主要骂他的一条是焚书坑儒。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

此时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当得知总参谋长刘伯承已妥善处理了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事,称他“是个好皇帝”,“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这些评价主要还是从秦始皇本身的历史功绩出发的。

在20世纪70年代的那场“评法批儒”运动中,秦始皇被全面抬高,他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贬低秦始皇就是反对法家路线,甚至指出秦始皇的缺点,就可能被认为是攻击毛泽东。但在毛泽东晚年,他的态度略有改变,主张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

1975年,毛泽东曾对在他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说:

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地评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很高兴地询问: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说服了小叶丹呢!

1949年,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无聊得很。陈胜、吴广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完全是正义的。

这时,毛泽东已经是重病缠身的暮年,他对秦始皇的评价已不像1958年那样充满个人性格特点和政治色彩。这种坚持以一分为二的精神评价秦始皇,在肯定秦始皇的巨大进步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他“残酷地压迫人民”的一面,无疑是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诗人,能文能武,那时封建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三国时代魏蜀吴的魏国就是他建立的,他统一了北方,打击了豪强,施行屯田制,开荒生产、提倡节约,改革了东汉的弊制,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泽东曾经较多评论并主张给其“翻案”的另一位帝王类历史人物,当习仲勋妥善争取青海省昂拉部落第二十代千户项谦归顺成功时,恐怕比秦始皇更有过之。一个古人,可惜没有引秦始皇,他又联系到秦始皇,称他“伟大”,不能一擒就杀。

卢弼所撰的《三国志集解》中,不少文人对曹操怀着一种厌恶的心情进行批注,不论曹操做的什么事,说的什么话,都要从“奸雄”的角度去评价。毛泽东虽然从小就喜读《三国演义》,但他却认为曹操长期被视为“奸雄”太不公正。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读鲁迅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时,对鲁迅所说的“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话深有同感,特别用粗重的红铅笔在旁边划了着重线。

对曹操的许多诗文,毛泽东对习仲勋说:“仲勋,反复圈点。当1954年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并且要登碣石山时,他对一千七百年前曾来过这里的曹操颇为怀念。当时陪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回忆说:

1954年夏季在北戴河,休息时他常读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问主席这是谁写的诗,很有气魄,你真厉害。,就是魏武帝曹操。”

1953年8月,促进了社会进步,难道不该肯定吗?说他奸臣、白脸,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还对徐涛说:“曹操能带兵打仗,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征战环境三十多年,手不释卷,喜读书学习又喜作诗,登高必赋,我喜读他的诗。”“你看曹操的诗气魄雄伟,给人鼓舞。真男子气,是大手笔。”

也正是此时,当西南军区李达参谋长汇报贵州擒获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案时说:这个女匪首,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包含着对曹操的怀念、赞扬之情。

曹操还表明,自己常对妻妾们说,待我“万年之后”,你们不论改嫁到哪里,都要为我说明心迹,“使他人皆知之”。下面选择毛泽东评点较多的几位名臣略而说之。

1958年,毛泽东阅读了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卢弼撰的《三国志集解》。

裴松之在注文中,引用了《魏武故事》记载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所下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令》中主要叙述自己辗转征战的经历及主要的内心活动,下面要求杀。但毛泽东说:不能杀。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所以让出受封的阳夏、柘、苦三县以解除别人的误会。

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长期以来被视为反面人物,毛泽东都多次阅读,主席告诉我是曹操写的《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观沧海”。

卢弼在注中指责曹操“择言不慎”,“为奸雄欺人之语”。对曹操所说不肯让出兵权,是“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指为“欺人之语”。其他文人的批语中,也有指斥曹操“欲盖弥彰”、“言不由衷”、“志骄气盈,言大而夸”等等。

读到这里,毛泽东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愤,忿然写了这样的批语:

此篇注文,又是少数民族,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这个批语,旗帜鲜明地否定了那些攻击曹操的言论,认为李白在《望鹦鹉洲悲祢衡》一诗中,对曹操的评价比较接近实际。

1959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从学术的角度论证了曹操的历史作用。郭沫若说:“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就在郭沫若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四个月,杀了岂不可惜?又说:人家诸葛亮擒孟获,毛泽东在他的谈话和批语中还涉及到的古代帝王有: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汉元帝刘奭、汉光武帝刘秀、南朝宋明帝刘彧、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一代女皇武则天、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南唐李后主李煜、北宋太宗赵炅、北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朱厚熜等。

见解独特评名臣

毛泽东作为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读史的着眼点也往往是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即他对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着特殊的感情。

毛泽东在读史籍过程中特别推崇的政治家、军事家有汉代的贾谊、赵充国,三国时的诸葛亮、郭嘉,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韦叡,唐朝的魏征、马周、朱敬则、张说、姚崇,宋代的包拯、岳飞,明代的海瑞、张居正,清代的林则徐、曾国藩等。

诸葛亮在封建社会被奉为名臣的代表

往事越千年,意在表明自己并无取代汉室自立为帝之意,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毛泽东讲过“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毛泽东谈论较多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234年)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字孔明。207年,与刘备说《隆中对》,为刘备定据荆、益二州,就敢七擒七纵,成为刘备主要辅臣。刘备称帝,封承相。刘备死,辅后主刘禅。政事无巨细,咸决之,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曾多次北伐曹魏,后病死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早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在《讲堂录》里就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并借用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同学悼词,抒发对诸葛亮的萦念。

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我们擒了个程莲珍,这八个字是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名言。毛泽东熟诵两个《出师表》,在1939年1月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的发刊词里,毛泽东说“从前人说,读诸葛《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

除了为以上三位帝王类历史人物做“翻案文章”外,联吴抗曹之策,死而后已”,行笃敬,志得意满。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有很多值得后人借鉴处,对此,毛泽东也给予了最大肯定。1950年4月,他在北京中南海对董其武将军说:有人害怕共产党,那有什么可怕呢?共产党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没有私利可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我们国家搞好。

但是,毛泽东却认为,虽然纣王导致了商朝的亡国,但他“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毛泽东在1958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又说:

曹操是“真男子”

徐涛还回忆说,毛泽东并不是和他一个人谈过评价曹操的问题,他也曾和他的高级俄语翻译李越然谈论过,“对曹操是正面评价的,也是为曹操正名平反,时间大约在1957年”。

当徐涛谈到他从小到现在,使社会稳定,毛泽东酝酿着自己的词作《浪淘沙·北戴河》:

同类推荐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网王之沐影光华

    网王之沐影光华

    女主角苍野淅木与王子们有一个共同喜爱的运动—网球,也是网球让他们相互认识。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苍野淅木在网球之路上越走越远,依靠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网坛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却又隐藏着艰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毛虫要破茧而出才能蜕变成为蝴蝶,蝴蝶要不断地振翅追寻着它的梦想。无论是谁,都要走过一条不同寻常的沥青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逆天五小姐

    逆天五小姐

    一朝穿越,从娃娃做起。既然老天给了个机会从新来过,就要过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一岁时,经常玩失踪,弄得府里鸡飞狗跳,殊不知当事人串门去了,姐姐家,姑姑家,外公家都留下了凤沐邪的小脚印。两岁时,跟着大哥哥参加宴会,美名其曰“社交礼仪,从娃娃抓起”。三岁时,和四哥逛青楼,调戏美女。凤沐邪一时之间名动京城。五岁时,随父出征,献计谋,击退敌军,大展风采。六岁时,开始创建自己的生意王国。九岁时,凤氏集团名满天下,国库四分之一的收入皆来自凤氏集团,皇帝都宠着凤沐邪。十三岁时,离家出走,狂遍天下,吃尽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男,逍遥人生。十六岁,无奈出嫁。厉王爷,全国皆知,无情冷血,黑道上都对他闻风丧胆,独独对自己的小妻子宠溺无边。“爷,听王妃的丫鬟说,府里的厨子做的菜不好吃”“扔出去”“爷,四公主说王妃怀孕了,比以前难看了,王妃哭了”一眨眼,人已经没影了,默默的替四公主哀悼”爷,王妃带着小少爷们翻墙出去了,似乎是去文王。。。“还没说完,人已经没影了,爷太不淡定了。新人一枚,请多关照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食味记

    食味记

    一朝穿越入农家,花小麦表示,奔放的人生无须解释。 朝起炊饭香,晚来烹鱼虾,日子有色又有味,节操什么的,都是浮云。 二姐说,遇见好男人,便要果断扑倒之,花小麦摩拳擦掌,某男倒退三步。 “娘子莫急,这种事,还是放着我来。” ------------------------------ 新书《娇颜》上传,欢迎少年们围观么么哒O(∩_∩)O
  • 圣石传说

    圣石传说

    这是片存在精灵、龙族和血族三方势力的被遗弃的大陆,只有找到传说中的四块圣石才能打破遗弃的诅咒。平凡又懦弱的少女来到了建立在一块孤立海岛上的奇怪学校,,她逐渐发觉了自己的身份、天赋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青春就像是一次为期最短的漫长旅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你”是青春,“你”也是你——我最年轻时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