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5600000008

第8章 心灵的对白(4)

但是,这已是1808年的杰斐逊,一个成熟的人,几乎是蒙蒂塞洛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贤哲。四十年前他远未达到这样平衡的精神境界和对道德世界这样明确的认识。他在《文学箴言录》中所摘录的那些词句显得混乱和互相矛盾,可是,在他读荷马、欧里庇德斯、西塞罗、莎士比亚,甚至布坎南的作品时,有着明确而单纯的目的。他读书是为了汲取教益,而不是为了消遣,是为了搜集材料,用来由他自己和为他自己重新建立一个道德庇护所,以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蔽身。当时,他并没有考虑献身于他的国家;如果说他具有爱国心的话,也是潜在的;如果说他有什么抽象的正义感的话,也丝毫没有明显的表现。此外,与他在《文学箴言录》中一般摘录的词句十分不同,在他未发表过的一些备忘簿中,1770年的一本上笔迹潦草地摘录了一些格言,这时他已经铲平了一块高地,就要在这里修建蒙蒂塞洛住宅,已经在挖地下室。但是有一天,他在仔细地记载了“四个很好的伙伴,一个小伙子,两个女孩子,大约都是十六岁,在我的地下室挖掘了八个半小时,挖了三英尺深,八英尺宽,十六英尺半长”这段话之后,停下来又扼要地写下他要用以在生活中律己的几句最引人注目的格言:……没有自由便没有生命——忍耐克制——美好就是正直;英勇者受奖;对一切都不失去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幸福的创造者;想什么就说什么,什么是正义——光荣来自正确——不要对邪恶让步,相反更加前进——长寿、永康、长乐和一位朋友——不是为我们,而是为祖国献身——即使苍天崩落,亦要维护正义。

显然,从他积累的《文学箴言录》到在备忘簿中写下这段话,这期间杰斐逊的精神世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蛰伏的东西已经苏醒,未存在的东西已经萌发。让那些想方设法寻找杰斐逊到底是受谁的影响的人,在那些法国哲学家的著作中搜寻这些格言的微弱反映吧。我是一点也找不到的。我甚至要说,这里显示不出博林布罗克的影响,因为杰斐逊从博林布罗克那里借鉴的是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某些确定的思想。这位年轻的弗吉尼亚人只是在很短一个时期利用过这位英国哲学家所采取的批判推理的方法,而当他开始重新建立他的道德观以后,他是从古希腊斯多葛派学者们那里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一句格言一句格言地收集全部材料。这是一种悲观但充满勇气的人生哲学,与18世纪的乐观主义迥然不同。异乎寻常的是,这位拓荒者的后代,大约是在边疆精神影响下成长的年轻人,不是与伦敦、巴黎和日内瓦的哲学家们,竟然是与希腊和共和罗马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年轻的弗吉尼亚人在他一生的这个早年时期,当他拒绝了基督教的道德体系后,在荷马的高尚行为和友谊的淳朴准则中,从西塞罗的著作中发现的对希腊斯多葛派的共鸣中,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道德支柱,而这些又启发他产生了一种爱国主义和献身公职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了他的后半生。

在探讨杰斐逊对人生态度的转变时,如果不考虑帕特里克·亨利的影响,是不公正的。当亨利于1765年在弗吉尼亚议会发表他的著名演说,最后以挑战的口吻宣称“如果这就是叛逆的话,那就全力以赴地进行吧”而结束这次演说时,年轻的学生杰斐逊也在场。杰斐逊写道:“在我看来,他所说的就像是荷马所写的。他的天才确实伟大,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说过可与之相比的话。”虽然他没有从亨利那里接受什么政治哲学,但从他那里懂得了至今人们记忆犹新并成为政治斗争的箴言和战斗口号的那些引人注目的基本准则的价值。他喜欢亨利的论断的那种炽热的感情和完整性,1770年他在备忘簿中写下了各个时代的一切革命者和激进派奉为座右铭的话:“即使苍天崩落,亦要维护正义。”这时,他把这位弗吉尼亚的演说家看得同古罗马的雄辩家们一样伟大。

生活的本源不在肉体,而在灵魂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你是谁?人。什么人?你怎么区别于他人?我是某某人的儿子、女儿,我是老人,我是年轻人,我是富人,我是穷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于其他所有人的个别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在我们每一个个别的人身上都存在着一个别无二致的灵魂生命,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同时既是伊万,也是娜达丽雅,也是那个在所有人身上都一样的灵魂生命。一旦我们说“我想如何”,则有时这意味着伊万或娜达丽雅想如何,有时则意味着,是那个在所有人身上都同一的灵魂生命想如何。这样一来,也就会有这样的情况,伊万或娜达丽雅在想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而那个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灵魂生命想的却完全是另一件事。

一个人前来敲门。我问:“是谁呀?”回答是:“我。”“我是谁?”“就是我呀。”来的人又答道。来的是个农夫家的小男孩。他感到很稀奇,怎么可以问这个“我”是谁呢。他感到稀奇,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在自己身上的那个与所有人都一样的共同的灵魂生命,所以他感到稀奇,怎么竞可以问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东西。他回答的是灵魂的“我”,而我问的只是那个窗口,那个透过它能窥见这个“我”的窗口。

如果说,我们称呼自己的时候只是指的肉体,我的理智、我的灵魂、我的爱,都是出自肉体,那么,这就等于说,我们只是把那用来喂养肉体的食粮称作了我们的肉体。不错,这个“我”的肉体只不过是由肉体加工而成的食粮,没有食粮则没有肉体,但我的肉体不是食粮。这个食粮对于肉体生活来说是必需的,但它不是肉体。谈到灵魂也是如此。不错,没有我的肉体也就没有那我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但无论如何我的灵魂不是肉体。肉体对于灵魂来说是必需的,但肉体不是灵魂。假如没有灵魂,我就不会懂得我的肉体是什么。生活的本源不在肉体,而在灵魂。

生命

张中行

邻居有一只母羊,下午生了两只小羊。小羊落地之后,瘸瘸拐拐地挣扎了几分钟,就立起来,钻到母羊腹下,去找乳头。据说这是本能,生来如此,似乎就可以不求甚解了。

生命乐生,表现为种种活动以遂其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却不容易理解。从生理方面说,有内在的复杂构造限定要如此如彼;从心理方面说,有内在的强烈欲望引导要如此如彼。所以能如此如彼,所以要如此如彼,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目的?

小羊,糊里糊涂地生下来,也许是“之后”,甚至也许是“之前”,有了觉知,感到有个“我”在。于是执著于“我”,从“我”出发,为了生存,为了传种(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求乳,求草,求所需要的一切。相应的是生长,度过若干日日夜夜,终于被抬上屠案,横颈一刀,肉为人食,皮为人寝,糊里糊涂地了结了生命。

人养羊,食羊之肉,寝羊之皮。人是主宰,羊是受宰制者,人与羊的地位像是有天壤之别。据人自己说,人为万物之灵。生活中的花样也确是多得多。穿衣,伙食,住房屋,乘车马,行有余力,还要绣履罗裙、粉白黛绿、弄月吟风、斗鸡走狗,甚至开府专城、钟鸣鼎食、立德立言、名垂百代,这都是羊之类所不能的。不过从生命的性质方面看,人与羊显然相距不很远,也是糊里糊涂地落地。之后,也是执著于“我”,从“我”出发,为了饮食男女,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甚至口蜜腹剑、杀亲卖友,总之,奔走呼号一辈子,终于因为病或老,被抬上板床,糊里糊涂地了结了生命。羊是“人杀”,人是“天杀”。同是不得不死亡。

地球以外怎么样,我们还不清楚,单是在地球上所见,生命现象就千差万别,死亡的方式也千差万别,老衰大概是少数。自然环境变化,不能适应,以致死灭,如风高蝉绝,水涸鱼亡,这是一种方式;螳螂捕蝉,雀捕螳螂,为异类所食而死,这又是一种方式,可以统名为“天杀”。乐生是生命中最顽固的力量,无论是被抬上屠案,或被推上刑场,或死于刀俎,死于蛇蝎,都辗转呻吟、声嘶力竭,感觉到难忍的痛苦。死之外或死之前,求康强舒适不得,为各种病害所苦,求饮食男女不得,为各种情欲所苦,其难忍常常不减于毒虫吮血,利刃刺心。这正如老子所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无怪乎佛门视轮回为大苦,渴想涅到彼岸了。

有不少人相信,天地之大德日生,因而君子应自强,生生不息。我们可以说,这是被欺之后的自欺。糊里糊涂地落地,为某种自然力所限定,拼命地求生存,求传种,因为“想要”,就以为这里有美好、有价值、有意义。其实,除了如叔本华所说,为盲目意志所驱使以外,又有什么意义?

天地未必有知。如果有知,这样安排生命历程,似乎是在恶作剧。对于我们置身于其内的“大有”,我们知道的很少。可以设想,至少有两种可能:一、它存在于无限绵延的时间之中,其中的任何事物,前后都有因果的锁链联系着;二、它是无始无终的全部显现的一种存在形式或变动形式,前后的时间顺序,只是我们感知它的一种主观认识的形式。如果是前者,则从最初(假定有所谓“最初”)一刹那起,一切就为因果的锁链所束缚,所有的发展变化都是必然的,就是说,其趋向是骑虎难下。如果是后者,则一切都是业已完成的,当然更不容有所谓选择。总之,死也罢,苦也罢,都是定命,除安之若素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

古人有所谓“畏天命”的说法。如果畏是因为感到自然力过大,人力过小,定命之难于改易,则这种生活态度的底里是悲观的。古今思想家里,讲悲观哲学的不多。叔本华认为,生活不过是为盲目意志所支配,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写文章宣扬自杀,说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挑战(意思是你强制我求生,我偏不听从),可是他自己却相当长寿,可见还是不得已而顺从了。世俗所谓悲观,绝大多数是某种强烈欲望受到挫折,一时感到痛苦难忍,其底里还是乐生的。真正的悲观主义者应该为生命现象之被限定而绵延、无量龌龊苦难之不能改易而忧心,应该是怀疑并否定“大有”的价值,主张与其“长有”,毋宁“彻底无”。

彻底无可能吗?无论如何,“大有”中的一个小小生命总是无能为力的。孟德斯鸠临死的时候说:“帝力之大,如吾力之为微。”畏天命正是不得不如此的事。

不过,受命有知,作《天问》总还是可以的,这也算是对于自然的一个小小责难吧。

同类推荐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热门推荐
  • 绝色江湖:凰之舞纪

    绝色江湖:凰之舞纪

    【一对一,宠文】无虐点慢热她本圣女,冷傲高贵,嫉恶如仇,阴差阳错与他结识于江湖;他本不要情爱,唯独遇见了她,将尘封已久的心再度打开;因误解而相识,因美好而相恋;美好的情爱让两人心神向往。失忆突变,蟾蜍救命,往事追忆,携手共进。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事种种,因爱生妒;武林大会,恩怨情仇;因爱生恨,生离死别;重逢之喜,再见之乐,只有体会过才会明了。身在其中,当知其味。她之祝福,他之成全,共谱美好乐章。唯有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爱永恒。
  •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荟萃了人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更会给你一种博人、精深的智慧。这智慧像大海,像天空,让每个渴望幸福快乐的人,都能摆脱痛苦,走向成功!
  •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美丽女人的贴身保养秘籍

    读过这本“秘籍”,你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聊一聊怎么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你还会获赠好多美颜瘦身的饮食小秘方! 20到40岁的女性都将是本书的受益者,在这本“秘籍”中你会知道怎样才算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会获赠全面细致而又实用的美容护肤知识,会得到女性健康、卫生、睡眠、工作、生活和穿着打扮等全方位的保养“小贴士”,还会一同学习和分享作为女人的小秘密,聊聊女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和蜕变:如何作好孕妈妈。
  • 阿尔巴尼亚一家

    阿尔巴尼亚一家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老的爱琴海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诞生于口头传说,在一代代人的口头流传中不断被完善,后来才被整理、加工并记录下来。《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关于神的故事,另一部分讲述的是深受推崇的古希腊英雄人物的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影响着后来的希腊文学,不仅如此,对整个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故事》还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它描述了人类社会初期,古希腊人在爱琴海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
  • 逆天九公主

    逆天九公主

    她是擅长音律的忘忧教圣女;她是受尽欺凌的废物九公主:她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推入湖中,香消玉殒;她为追随自己的亲生姐姐跃入深渊,魂断山崖!一朝重生,上天给了她第二次机会,那她便要扶摇直上,凌驾九霄!这一次,她一定要保护好身边的所有人,她再也不会被威胁!这一切都会改变,因为她,玉落璇!【片段一】“玉落璇!”月汐国主连忙出声,“赶紧向凤小姐和月浅二皇子殿下道歉,否则我月汐帝国将不再认你这个公主!”“不认又何妨,荣华于我如云烟,宫墙于我如牢笼,这个世界,既然强者为尊,那么这公主的身份,又有何用?”玉落璇轻笑着,“今日的话语,我绝对不会收回,我定会尽我所能,与你们,誓不两立!”【片段二】“血脉之缘,如何断?”少年略显低沉的声音响起,右手三指朝天,“今后我若是听到谁再说一句璇儿的不是,我玉语彦在此对天起誓,必穷其一生,与那人不死不休!”这句话如一道惊雷,狠狠的击在了玉落璇的心上,她愣怔的站在原地,心头一酸,几欲落泪。抬头看去,那被泪水朦胧了的少年身影,是那样的坚定,无悔付出,亦不求回报!只因那一句血缘!他们是血脉至亲!【片段三】“那便……依凤小姐所……”月汐国主犹豫片刻,叹息一声,挥挥手,道。“慢着!你们主宰的是我的婚事,有没有问过,我的意见!”未等月汐国主的话说完,玉落璇掷地有声的声音便响彻了整个楹雪殿,“我说,我不同意!”楹雪殿中间席位,一名红衣女子傲然起身,眼神直直的对上凤菡青的目光,语气中的狂妄丝毫不输于凤菡青。【本文为成长型女强,古风玄幻,不喜慎入~O(∩_∩)O~】★好友文文推荐★黑格格【唯宠】菲菲姐【斗魔唯尊】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末日之魔卡

    末日之魔卡

    地球上,未知的病毒导致末日降临,经历过整整70年的努力,人类团结一致,成立人类联邦国,建造一个巨大的人类城市,也是地球上唯一的一个人类城市。重新在地球站稳脚步,加上得到上个文明的顶尖科技,人类研发出空间传送技术。但是因为人类数量不够,要重新占领地球的统治权,需要更多强大的人类战士和人口。加上发现宇宙所有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都被这种病毒感染。联邦国联合猎人公会向全宇宙各个星球支援,一边调查病毒的来源,一边拯救宇宙其他生命,让这些人来到地球,成为地球的居民。一场卷席整个宇宙文明国度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