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只有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或者那些有着不同于常人思维的人才具有创造力。事实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创造潜能。
在工作中,提出任何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想法都是一种创造。很简单的一个主意往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造。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一些微小的变化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纸张的节约、员工士气的高涨等;有时通过对办公室设备位置的调整都会提高工作的效率。当然,创造也可能是很复杂的,如怎样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水平,怎样解决许多难题。总之,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可以进行创造,也不仅仅是那些能够引起人震撼的观点才算作创造。
§§§第一节什么是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不仅意味着要具有某种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善于给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展示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能够成为发明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只要我们不刻意地阻止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实际上,所谓创造或者发明,是指“产生”某种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新的东西,而这种创造和发明可能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并非人人具有。但是,在“产生”某种事物之前,我们首先要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我们抛弃那些已知的、习惯性的和已成定论的想法,甚至要抛开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富有创造力就是要敢于质疑已知的知识,甚至敢于质疑自己原来深信不疑的思想和观点。这样做不会对我们原有的知识造成任何损失或者损害,相反,会鼓励我们不停地进行研究和调查,发现更多的真理。而且,如果这些研究和调查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只会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
具有创造力同时还意味着要能够承受因为改变而带来的不安全感!
我们的行为方式,跟我们的世界观一样,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训练逐渐形成的。这使得我们在任何时刻都只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确定,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期待什么。我们会宣称:“天底下没什么东西让人觉得新鲜了!”
但是,那些对这个世界仍旧“一无所知”的孩子们却不会这么想。他们时刻想出各种可以做的事情。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这些成年人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步又会冒出什么新奇的念头来!
我们曾经是孩子,曾经有过“新奇的”想法,曾经“创造”过某些东西。如果我们都能在成年时设法脱离习惯的束缚,远离传统思维的轨道,我们就能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脱离传统思维的轨道,就要敢于用有别于传统的眼光去看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要总是提醒自己注意形象:自己是一个50岁的妇人,或者是一个车间的工长,或者是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等。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身份,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这在实践中往往非常有用。作为一个“医生”,我的行为必须像医生,我的思维也必须是医生特有的思维。这种固定的思维应该不会有任何危险: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都会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发生!
一旦在某个时刻,我们把所有这些特定的身份、固有的思维和常理都一一抛开时,我们就会感觉一切都乱了套,完全处于混乱与迷茫之中。
但是,混乱为孕育各种不同于常理的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为人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各种发明和创造的思想——都是从这些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富有创造力绝对不等于让自己的想象力信马由缰,随意驰骋。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应该是能够“创造”某种事物的想象力!它是一种“条件”,能够帮助我们在想象和现实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换一种话说,富有创造力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让你想出绝妙主意,并推动你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的方法。
测验:测测你的创造力
下面的两个小游戏,能够让你大致测出自己的创造能力如何。请你把笔记本拿出来,然后——
1.写下你能想到的
(1)所有圆形的物体;
(2)所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3)所有能飞的东西。
请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有你能想到的物体,然后数一数每一个项目你共列举了多少个物体。
【结果评价】
若列举的物体少于15个,说明你的头脑的确非常的“保守”;若列举的物体在16~25个之间,表示你有一定的创造潜力;若列举的物体在25个以上,则表明你有很强的创造力潜能。
2.下面这些东西你能用来做什么
(1)一支粉笔;
(2)一个轮胎;
(3)一张报纸;
(4)一个软木塞;
(5)一只鞋子;
(6)一把钥匙。
请尽可能多地将你能想到的使用方法列举出来,然后数一数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种有关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结果评价】
列举出的使用方法如果不到30种,说明你思想比较“僵硬”;在31~45种之间,则只能算是一般;在45种以上,则说明你的头脑灵活。
【友情提示】
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重新找到我们称之为“童真”的东西,帮助你扔掉那些僵死的观念和你所谓的“自尊”带给你的束缚,让你改变自己的视野和态度。
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都已经习以为常,它们在我们脑海里的样子是固定的。我们几乎都被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所牢牢地拴住。可是,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些练习的目的就是想让你解开思想上所有固有定势和习惯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你说的话、你做的事和所有已知的知识。
如果我们用一种第一次见到什么的目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我们就会很容易有新的发现。要做到都像第一次见到一样看待任何事物并不难,只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就足够了。
创造力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被我们的商界领袖们列为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危急关头的这种能力。事业的成功取决于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仍能出主意想办法。他们懂得总有解决问题的出路,即使身边的人放弃了努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用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一个过程、一种方式方法,并导致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一定程度上人人都具有创造性。如果你采纳了一个主意或将一种概念从一个领域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你就显示出了创造性。我们常常想象自己必须完全创新,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以下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家铁道公司需要在火车上增加警卫人员。但是他们已经费用超支,预算中再也无钱来雇用员工。经理们集思广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谁除了假日之外天天在火车上呢?是谁比公司员工更了解火车和火车的运营呢?当然是那些乘火车上下班的常客。于是他们决定给志愿者一顶帽子、一只哨子和五英镑钱来干这项工作。铁道公司用此法找到了廉价的劳动力。
这些技能你可以学会,它们与遗传基因无关。当然,你可能不会变成达·芬奇和贝尔这样的艺术家和发明家,但是你会善于创新思维,熟悉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如前所述,创造力的根本就在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要提高你和你的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的4个领域是我们必须来讨论和加以实践的:
(1)你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你的创新能力;
(3)帮助你的团队;
(4)创造一个创新环境。
你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有些思维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有些则妨碍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思维方式并非是我们经常去考虑的问题,但是对创造性地应对问题的技能来说至关重要。
认知心理学把思维描述为一种内心的对话,即使我们在谈论某件截然不同的事时也在我们的头脑中继续进行。这种对话可以促使我们做出了不起的事情,或使我们摆脱新的情况或挑战。思维方式虽说难以改变,但它还是可以改变的。一旦你开始了这种转变,你就会感到更加精力充沛,干起来也更有目标。当你想要应对生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时尤为如此。
让我们来审视一下一些常见的有问题的思维方式,看看它是否也存在于你身上,再来想办法改变它。
(一)夸大其词和大难临头论
例如,如果我说:“我惊慌失措”、“我一点儿也没用”、“形势一片灾难”。这种夸张的语言会引起焦虑的反应,会导致体内的生化变化。一片灾难的情况少之又少,但是正因为这种紧张的反应,我们用于解决问题的时间就相当长,我们像没头苍蝇那样乱转而白白浪费时间,并且使周围的人也烦躁不安。
有一位老总被人起了一个绰号,称他为“愤怒先生”。这是因为他总是要大声斥责别人。几乎任何事情都会引起他的这种反应:信函的迟到、咖啡的冷热、他的客户的愚蠢等。他交给员工的每一件任务都很“紧急”。那些新来公司的员工往往通宵达旦地赶出计划,结果事后发现计划还躺在首席执行官的抽屉里,他根本没有看过。最终大家都学乖了,对他所说的“紧急”不予理睬。结果有时真的超过了期限,使得首席执行官大发雷霆,称他的员工是“一群废物”。
在出现紧张和变化的情况下,就会大量滋生这些想法。一提起“重组”这个字眼,公司的咖啡室和办公室里就充斥着夸大其词的预测,感到马上大祸临头了。事实上,不管事情有多糟,也没有什么事情会像人们预测的那样可怕,但是人们就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陷于这样的思维之中。我们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一种迷信的想法。如果你往坏处想,那种情况反而不会发生。
克服夸大其词和大难临头论的办法如下。
(1)理智地分析大家的说法和发生的情况,用1~10的分级来评估潜在的灾难程度。一般情况都低于5级,除非你被带枪的蒙面歹徒劫持。
(2)精确地描述感觉和反应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你保持克制。如果你听到自己说“可怕”、“糟糕”或“太坏了”,那么你就得问自己情况究竟有多糟?
(3)学会放松。
(4)什么也别做,什么也别说,花上5~10秒钟好好想一想究竟是怎么回事。
(5)如果丢了什么东西,冷静地回忆一下,一般来说你会确切地想起你把它忘在哪儿了。焦虑会阻碍好好地回忆;冷静会使你回想起来。
(6)要学会说:“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我能应付。我以前也碰到过,今后也还会出现。”
(二)全都或全不思维
全都或全不思维是与完美主义结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把世界看成只有黑与白、错与对。这是一种“除非你做得好,不然全无价值”的人生哲学观。这话听起来是多么值得赞赏,但是你很快会发现其局限性有多大,给人的压力有多大。
一家微电子公司里有一位非常聪颖的经理,他就是一个全都或全不思维型的人。他会说:“你要么赢,要么输,其他的一切全无关系。”甚至在办公室里与人日常交谈时,他也得每次都赢。他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和建议。他从来没想过他也会犯错误。他也不容忍别人犯错误。他心情放松时是一个明智的人,但是由于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他受到众人的憎恶。当然,当他获得了员工的反馈信息之后他惊呆了。他说他是为了给他的团队提出挑战,激励他们作出反应。但是他所获得的是一片沉默,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他又一次“取胜”时受到羞辱。
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领域,出了差错也并不要紧。
克服全都或全不思维的方法如下。
(1)犯错误并不要紧——心力是要恢复信心。
(2)生活很少非黑即白,而几乎都是灰色的,要学会灰色思维。
(3)不去花费一切代价获取胜利,你也会找到乐趣。努力做事,别去追求做得最好。
(4)做事要轻松愉快,要甘心默默无闻。
(三)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你有了一次失败,你就想象自己会再次失败。以偏概全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恐惧症。如有了一次可怕的飞行事故经历就不敢再乘飞机,因为害怕那种事会再次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也许不会像导致恐惧症那么严重,但是也会让人无所适从。你提出要晋升职位,但连面谈的机会都不给你;在歌剧团,你毛遂自荐要演一个主角,结果只在合唱队里露面;你写了一部小说,但出版商拒绝出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事真令人感到羞辱、窘迫和不安。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说“我再也不干了”,你要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究竟是对失败的反应,还是对该件事真的有了厌恶。
克服以偏概全的方法如下。
(1)不断告诫自己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失败可能令人不快,甚至令人极不舒服,但它不会使你变成一个坏人,或者甚至不是人——你还是一个人。
(2)宣泄不快情绪。不要掩饰自己的失望或克制自己的情感,也不要假装你本来就不喜欢那个工作,那样做是不诚实的表现,有碍于你的学习。
(3)问问自己,下一次你会有什么改进。
(4)寻求忠告。负责面谈、审核、出版的人员对帮助你改进技能会有极大的帮助。
(5)如有帮助的话,把自己看成是一样东西,需要推销:采用任何方法,只要能让自己不再感到我这个人毁了,要增加你的客观性。
(四)无视积极因素
有一家咨询公司的销售部以挑剔而出名。他们设计了一份新表格,让咨询人员在拜访客户时使用。大多数人不愿使用新表格,因为他们习惯于老的表格,而且其较为简单。然而有一位咨询人员在他访问客户时试用了新表格。销售部的人对他填写的表格挑刺,当着同事的面羞辱他。没有人激励他或其他人再次试用新表格。销售部的这些人无视积极因素,而一味地加以批评。这种思维方式,表面上看来是作风严谨,其实对人们的努力起着有害的制约作用。
在工作时,因为你每天看到的是同一群人,所以要发现某个人的行为变化特别的困难。尽管有证据表明他们已经不同以往,你最初对他们的那种负面看法仍然存在。一个经理在员工多年的抱怨之后改掉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甚至更糟的是,他们会开玩笑地奚落他,使他受到伤害。
纠正无视积极因素的方法如下。
(1)问一下自己,这种情况一无是处还是有些可以采用的积极因素?
(2)假如你的幽默感是基于贬低他人和否定他人,那么尽快作出改变。幽默使你显得很聪明,但最终会造成混乱和损害。
(3)在任何情况下几乎都存在积极因素,即使是在最具挑战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回头看时常常是这样,积极因素确实一直存在着。
(4)尝试采用结果性思维,把重点放在结果上。
(五)消极地预测未来
从有缺陷的思维衍生出的自然是消极地预测未来。这尤其是那些自称为忧虑者的人的一种特性。他们老是这样想:“成了忧虑者就永远是忧虑者。”如果你对此无所作为,那才真会被你言中了。
预见未来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我们大多数人对此都认识不足。如果我们预见到一种成功的结果,那么很有可能真会产生这种结果:这是一种大脑编程。可惜的是,反之亦然。
纠正消极地预测未来的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