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500000042

第42章 智 勇 神 强,胡雪岩驰骋商界狠招数(2)

对于胡雪岩来说,他做生意的本来手法是要放远眼光、放开胆量。他不屑于因蝇头小利而束缚住身手,他看得远,心思做得深。

天下大势他很了解。首先是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而引起整个社会的人口大流动、财富大变迁,非一时可以安顿。其次是海禁大开,眼看着洋枪洋炮挟着西方产品滚滚流入中国市场,中国和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也非一时可以弥补。

胡雪岩不但了解大势,而且独具主见。一般人因太平天国运动而惶惶,忙于逃命的、趁机捞一把的都有。胡雪岩看准了,太平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形势是这样,浑水摸鱼、两面三刀、投机取巧,都不是地道的作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只要是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哪怕亏本也做。要晓得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世事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会处处方便。想想看,你还会不发达吗?

了解大势了,就好取势。势在官军这边,自然要帮官军。只有昏头昏脑的那些人,才会不计社会大的走势,单为眼前有利可图的几笔小小生意而断送大好的前程。

洋人那一边也是这道理,“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的交涉也并不难办”。

胡雪岩一开始就定了讲道理、互惠互利的宗旨,自然又开了风气之先,为他商业上的发达作了铺垫。

有了对这两个大变动的分析,胡雪岩就逐渐把做生意的力量和心思放在蓄势、取势上。看清大形势,并顺应大形势作出选择,这是顺势。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跟着大势走仅仅是顺应时势,胡雪岩还要进一步,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能控制大形势的走向,这就是“做势”。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

在官场上,通过资助王有龄、黄宗汉、麟桂、何桂清、左宗棠等人,通过为他们献计献策、出力出资,把他们的功名和利益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此人须臾不可离”或者“天下一日不可无胡雪岩”的效果。这样就取得了官势。

王有龄、何桂清等的升迁和享乐离不开胡雪岩;左宗棠平定叛乱,建立万世功名也离不开胡雪岩。

胡雪岩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就能抓住他们。抓住了这些人,也就抓住了他们做官而自然形成的官势。有这些靠山在,运粮拨饷,筹款购枪,无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

例如,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行借款成功,就很能说明问题。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政府还没有向洋人贷款。曾是军机首领的恭亲王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批示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这种情况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向外商借款能否获得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还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才使他坚定了决心,最后借款一事终于得到朝廷的准许。

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能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亦打了退堂鼓,自然绝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则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朝廷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的事情,其分量自然也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一办便成。

事实上,在官场上的所为,只是胡雪岩取势的一部分。光有官势,并不能使胡雪岩的商业活动达到完美的境地。

在胡雪岩看来,只要是有利于商业谋利的势,他都要去争取,比如以漕帮为代表的江湖势力,比如商场势力和洋场势力。

二 智勇神强,商战无往而不利

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是“对事情看得透,眼光够远,从不会轻忽小事情”。

胡雪岩独具的传奇生平及经商致富之道,源于他忠于人、勤于事的性格,这使他从无到有直至富可敌国;他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在乱世政局中力挽狂澜;他从经营一己的生意,到参与建立民族的功业,他的性格、手腕与作为,造就其独特的商道、政功。

要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气魄。简单说来,也就是要做别人想不到或者想到了但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别是能察人之所未察,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看见人所未见的机遇,并且只要看准了就要敢于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当然,勇毅并不是决断的唯一因素,这种勇毅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对事情全面彻底的了解、预见性的眼光、正确的判断。

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是把古人的智谋化为商家之道,处处先迈一步,又处处留有一手,终于把握住天下商势,成就了财富人生。胡雪岩在大时局中练功夫,这才是大商人的姿态。

1. 智就是通权时变

智即权变,观察市场,通权时变。这是一个商人的基本素养,而胡雪岩的商业智慧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把智运用到义上,以攻心为上,以此把握商情;二是把智化解为“眼光”,以此判断生意。

胡雪岩智慧的首要特色就是化智入义,把自己在人情关系上的基本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体人情、通人性,他对人情的体察到了十分细微的地步。

比如,他因资助王有龄而丢了饭碗,自己落魄了,他绝不去找老关系的麻烦,宁可屈尊去吃门板饭。一旦发达了,他又为大家精挑细选礼品,把老同事们哄得服服帖帖。大家都觉得,胡雪岩这人有难了不会找熟人麻烦,有福了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是人情的智慧。胡雪岩知道,有人给你找麻烦总是一件不快的事;反过来,人本性中又都爱占小便宜,你能满足他这一小小本性,他就会喜不自胜。

比如,和松江漕帮的尤五商谈“民折官办”的事情时,胡雪岩揣知尤五卖米有难言的隐衷。胡雪岩捕捉到这一心理,并且拿话挑明,尤五若有什么难处,胡雪岩自然会帮,否则还不如不买这批粮食。

难处藏在心里,被人讲明了,并且帮你落实了解决办法,这就是为人打算的举动,显出是朋友。因此,对于人性的体察,又化做与义有关的举动。

这种智,算不算商业智慧?应该算,而且应该算上乘智慧。因为这种智慧是边用边结,最后上升为义,又借义为以后的商业往来打开了路子。

我们拿营兵罗尚德存银一万一千两的例子来作比较。

按一般的市场操作规则,只需点明银两,立折为凭即可。

或者按现代银行储蓄法则来做,发现此人行踪可疑,身份与银两出入太大,先把来人稳住,找到警察来盘问清楚再说。

胡雪岩却是未打交道已经义名在外,罗尚德是听了表亲杨书办讲述胡雪岩的侠义之举后作出判断的——姓胡的这人靠得住。

这个判断正是胡雪岩前两次对关于人性的智慧加以运用,化智入义的结果。

第一次是资助王有龄,是人尽皆知的。

第二次是阜康开业,先开二十个大洋的户头折,托杨书办一一送到官场内室手里。

有了胡雪岩的一贯表现,罗尚德就有信心上门存银了。

存银却不要折,也不要息,显然别有隐曲。换一个人不见得会处理,胡雪岩却借故要和他摆一碗。

这一摆就有了时间缓冲,酒酣饭饱,罗尚德把自己的故事全道给了胡雪岩听。

罗尚德年轻时嗜赌,结果亲家老丈召他入堂,告诉他,如果他愿意退婚,原债不算,另外奉送他一千五百两银子。罗尚德受此刺激,撕了婚约,投军从良,发誓要把这笔欠款还清。

胡雪岩的商业头脑又活动开了,他向罗尚德表示,罗尚德的这笔钱,以三年为期,三年后来提,一万五千两足银。

利息是给得高了点儿。不过,这又是一个化智入义的机会。有了自己这一表示,罗尚德回去那么一宣传,短期内的存款,单是罗尚德这一号当兵的,累加起来也会不下十万。其次,利息高低,全看你对存款如何运用。头寸足了,生意大了,区区利息实在算不上什么。

胡雪岩不但用他对人情的通透了解去结义,化智入义,而且善攻心,化智为利、化智为势。

比如对抚台黄宗汉的贪索无厌,那是毫无“义”字可言的。但是,胡雪岩照给不误,先从上海往他老家汇去了两万两,后从杭州往北京帮他汇到户部一万两。

前一笔化为黄宗汉对王有龄的提拔,王有龄从海运局转为署理湖州府。

后一笔化为嵇鹤龄的补缺,由嵇鹤龄接替王有龄在海运局的差使。

两个差使各管一笔官银,只要自己人在,不愁官银不从阜康过,阜康的头寸和实力更不在话下。

嵇鹤龄曾戏称宁可拿钱塞狗洞,也不肯白出孝敬费。王有龄也对抚台大人的暗示置若罔闻,落得抚台大人把脸一沉,端茶送客。

胡雪岩听出门道了,就适逢其时地派人把事情办了。

这就是胡雪岩收买人心的智慧,即便它是人性的负面,表现出来是恶劣的,也要顺着它去做。因为是在做生意,不是在做判官。做生意要的是畅通无阻,要的是取势获利。

胡雪岩商业智慧的第二点是化智为“眼光”。

在上述罗尚德存银一例中,便可看出胡雪岩的眼光来。化智入义也是眼光。胡雪岩在做眼前的生意时,眼光却是放在将来。所以,他不做一锤子买卖。

胡雪岩的眼光还有另外一种:“做生意无论怎么样的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得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了得,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这是从大处显示商业智慧。

眼光看得远,做起事来手头就放得开、摆得匀。比如,官票初次发行,信用不可知,小眼光的只看到这一点。大眼光则看到官府平逆,民心所向。所以,这信用得靠同行维持。官府信用好了,做钱业生意的也跟着占便宜。

胡雪岩有这两点与众不同的商业智慧,也就注定他会走上与官府合作、受朋友拥戴的道路。尤其是化智入义这一点,把侠义之心渗入商业活动中,把握了人性中最为复杂的方面,使得胡雪岩有了“东南大侠”的尊誉。假如一个商人工于算计,斤斤计较,按现代资本主义眼光看,符合商人的一般标准,但其智慧是冷苛型的,做出的事也必平庸无奇,总没有胡雪岩的义智型那样光彩照人。

2. 勇就是果敢和决断

勇就是决断,对广大商人来说,关键时刻,往往一念之差,出入甚大。所以,是否敢拍板定夺,决定着一笔生意的成败。尤其当大部分资金积压于一处时,一旦调度不当,常遭倾家荡产之灾。商人多虑,若不能佐以多勇,犹豫辗转,且不说劳心劳力,贻误时机,单是这种工作方式,也会让雇员、合作者对其失去信心。商人的勇毅不存,商场上开拓的锐气就会折杀,局面也就可能徘徊不前。

不过,任何一个商人都知道,勇是建立在对一种商事各方面情况的缜密了解上。胡雪岩为了做丝茧生意,就得从丝的生产知识入手准备。季节到了,人手齐了,资金足了,地方有了,还需要了解市面。

了解市面是让徒弟陈世龙去办的。透过尤五的口气,兼以陈世龙从茶馆里听来的消息,胡雪岩知道,小刀会在八月要起事了。

起事了会带来什么连锁反应?该怎么应对?这就需要胡雪岩作出决断。

当然,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或者另有门路,胡雪岩的决断还可考虑重新作出。

比如说小刀会在八月起事,此前专做丝生意,估计不会有太大风险。

只是,假如小刀会闹成了,上海要有好一阵乱,外边的丝很难运进去。知道了这些情况,事先囤丝,大批吃进,就会是一笔好生意。

但是,囤丝又有囤丝的风险。首先是要压本钱,假定市面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囤丝也就意义不大。

这就又需要下决断了,因为商人不可能知道与下决断相关的所有信息,所以就有风险。在最后时刻,只能根据大致的情势估算。至于估计是否准确,情况会不会按估计的方向发展,这都是待卜之数。

正因为是未知的,才需要商人具备勇毅果敢的品性。

胡雪岩这次作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囤往租界,必赚,高价亦不惜。

他的辅助理由是:洋人暗中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就有可能有钱而买不到丝,丝价会大涨。

局势果然按他估计的方向发展了。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力主禁商而惩罚洋人,清廷也答应这么做。

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第一笔大宗生意。为了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多半是钱业同行拆借的。大家都相信胡雪岩,其实是相信胡雪岩下的判断不会错。回头想一想,假如这一次恰恰是胡雪岩错了,或者是丝已囤了三月,利息已经进去了几千,市禁忽然大开,丝价大跌,恐怕我们一开场就看到的是终场的胡雪岩了。

幸好,结局圆满。勇和智结合,智和义结合,义和胡雪岩的处世手法结合,胡雪岩从官场、洋场、江湖得来的消息也都千真万确,没有纰漏,这一决断变成了现钱。

勇是什么?勇是厚利,勇是机会。白圭之所以把它列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头连接了智,一头连接了风险。它处在“知”的边缘,需要勇的时候,就证明,他对此事的向前发展不能确知。完全地知道事情的发展趋势,不需要勇。钻入一个已被各种现代设施装备好的大溶洞不需要勇,至多需要胆,来承受高度黑暗的刺激。但要踏入一个荒野中的山洞却需要勇,因为你不能预知里面的情况,或许有猛兽,或许没有;或许有蛇,或许没有;或许有岔道,或许没有;或许有陷阱,或许没有……因为是通向未知,就可能有机会、有厚利,不过同时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只有无尽的灾难。

藩司麟桂来向胡雪岩借贷的时候,胡雪岩就处在这样一种状况中。胡雪岩对麟桂所知甚少,只听说人很实,不错。不过,正因为如此,他捞的钱也少,临走还得靠借贷弥补亏空,而且一借就是两万两。人走了,力不及本省地面,即便他给好处,也不知好处该从哪里给起,况且胡雪岩刚刚开业,照实了说,包括同业庆贺开业送来的堆花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两现银。

这里边也不纯是商业利益,还有人情在,借走了款,将来不给倒还不至于。但是,他要长期拖欠,依着胡雪岩的脾气,还真不能让人跑到他家天天逼债。

为难,真的为难!胡雪岩虽心中暗暗叫苦,主意却也在慢慢打。可以把王有龄赴任后的官款算进去,可以把私蓄算进去……看来,只要保证期限,借去不会有碍。

麟桂要的也只是一时周转,只是他那面派来的人不够精明,讲出的话头让胡雪岩猜不出自己会冒多大风险。

同类推荐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热门推荐
  • 仿生试验

    仿生试验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校草爱上花

    校草爱上花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奇幻豪华之旅。如果喜欢请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谢谢:)这是一部极尽奢华的百万巨作,这里的人物衣饰,相貌,举止,气质世间罕见。出版的加QQ:296923669[注:编辑]博客:m.pgsk.com/邮箱:[email protected]一共五部:中国卷,日本卷,丹麦卷,英国卷,天界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上天下

    马上天下

    一个乡村学子成为驾驭战场的风云人物:一对父子由精神背叛到心心相印:一组师生分道扬镳数年后殊途同归,一群新的战争人物从历史隐秘处向我们走来……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选择和放弃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如影随形。选择是人生路上的航标,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能到达理想的港湾;放弃是人生的隧道,舍得放弃是顾全大局,超然洒脱,只有简单从容的放弃才能左右逢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赢在变通

    赢在变通

    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人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变通成为习惯。本书引用大量的企业案例,加上精彩、深刻的哲理评析,为中国企业培养具有变通思维品质的人,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和培训方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