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000000025

第25章 孙子谈制胜(2)

[人生感悟]

在人生活动中,“胜敌而益强”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变我弱为我强。不要忽视你遇到的任何人,因为在人生道路上,你并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在等着你,你也不知道在向你伸出的手中哪一双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你。要学会带着慧眼去认人、识人,发现那些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汤姆逊是一位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

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汤姆逊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偶然一次机会,他遇上了爱莎。爱莎曾经在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希望最终能够打入公共娱乐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星、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当汤姆逊把他的想法告诉爱莎后,爱莎一拍即合,与他联合干了起来。

汤姆逊成为了爱莎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汤姆逊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爱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汤姆逊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随着名声的增长,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汤姆逊发现了爱莎身上所蕴藏的不为别人知晓的财富,即使爱莎当时并没有显示出惊人的魄力,而事实上,正是这个别人眼中的弱者满足了汤姆逊的需要,为他带来的巨大的声誉和财富。

为人处世不要轻视你所遇到的任何人,即使他目前正处于不利的境遇中,你也不要忽视他身上的潜能。一个人是完全不成大合唱的,必须借他人之力。想成大事者,最紧要的任务是学会如何“借”字牌,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获得力量,以凝聚成大事的力量。

减少损失——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原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今译]

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地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了;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了;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

[历代论引]

曹操曰: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司马法》曰:“一万二(五)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一校已下(上),至一百人也。百人已下至五人。

张预曰:《尉缭子》曰:“讲武料敌,使敌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破军杀将,乘堙发机,会众夺地,此力胜也。”然则所谓道胜、力胜者,即全国、破国之谓也。夫吊民伐罪,全胜为上;为不得己而至于破,则其次也。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自军至伍,皆以不战而胜之为上。

[兵法札记]

这是一段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军事名言。孙子强调,避免用流血来达到战争的目标。孙子通过五个层次的阐述,既表达了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的“全胜”思想,还表示了“破”中有“全”的“全胜”思想。即,在敌“国”不能“全”屈而不得不采取“次”策“破”时,则应当在“破军”之中求得“全旅”;在“全旅”不可得而必须“破”时,则应当在“破旅”之中求得“全卒”;在“全卒”不可得而必须“破”时,则应当在“破卒”之中求得“全伍”。

李世民刚登基,东突厥的大小可汗(颉处可汗、突利可汗)一次组成联军,出动十几甩兵力,向中原进军,局势紧张。李世民沉着应敌,先派尉迟敬德大挫敌军,先声夺人。几天后,颉利可汗进抵渭水便桥北岸,派遣一名心腹担任使者晋见,顺便打探虚实,李世民为了打压突厥大军的嚣张气焰,干脆杀来个下马威,将使者逮捕囚禁。李世民在气势上连连压过对手之后,乘势追击,亲率房玄龄等六名官员,骑马来到渭水南岸,和颉利可汗隔水对话,并以严厉的口吻指责他背信负约,气势之盛,唬的东突厥士卒下马遥拜。

此刻大唐的主力部队浩浩荡荡赶到,颉利可汗见派去的使者一去不回,唐朝皇帝却亲自挺而出,再加上唐军军容壮大整齐,不由得面露惧色。李世民下令在军后退布阵,只剩下他一个在岸边,和颉利谈话。朝臣萧禹认为此举过于冒险,万一敌人射出冷箭,皇上安危甚忧,但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说:“你知道匈奴为什么敢倾巢而出,直逼京畿吗?只因他们以为我国才发生内乱不久(指玄武门之变),而我又刚登上帝位,一定没有抵抗能力。我如果在他们面前示弱,闭门防守,他们必定大军攻来,局势难以控制。所以我单枪匹马,表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又炫耀强大的军容,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一切都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让他们一时无法应变。突厥深入我国境内,对我颇具戒心,我们如和他们开战必胜,如和他们谈和必成,一切操之在我。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等着看吧!”

果然当天东突厥便派人来请和,两天后,双方斩白马为誓,突厥退兵。这样不战而退敌的谋略,令萧禹叹服不已,又百思不解,他问李世民说:“当突厥尚未请和时,众将官请求一战,陛下不准,我们都感怀疑;但不久敌人就自行退兵,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于是李世民公开他的决策秘诀,他说:“据我观察,突厥军队的人数虽多,却不严整,君臣一心只想要钱。当他们前来请和时,可汗一个人留在渭水西岸,其他的高级官员都来见我,我如果设宴款待,趁他们喝醉时下手,加以逮捕,并且袭击他们部队;当他们奔逃时,我又派兵追击,加上我事先安排长孙无忌、李靖在他们回归必经之路埋伏重兵,伺机出击,歼灭他们必如摧枯拉朽般,易如反掌。”

“然而我并不这样作,为什么?只因为我即位不久,国家不够强盛,民众不够富庶,需要安息休养。万一开战,损害一定很大;敌人若因此与我结怨,必然后患无穷,对我反而不利。所以,我不出战,而送给他们金帛钱财,让他们志得意满,心生骄情,导致战力大减,届时我军出击,必可一举歼灭他们。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让他吃尽苦头,一定要先给他们一点甜头)。就是这个意思。其中的奥妙,你了解吗?”萧禹叩头说:“我的智慧没有那么高,想不到这么远”。

李世民兵法概念之清晰,头脑之冷静,应变能力之强,实非一般人所能及。他两度站在第一线上,不费一兵一卒,他缓解东突厥的进犯,凭的是什么?李世民凭的正是孙子“全胜”的兵法思想——当自身实力不够壮大,甚至根本不如对手时,决不轻起战端,即使赢得某一场小战役,却可能迫使敌人励精图治,枕戈待旦,变成更可怕的对手。这就是李世民不愿开战的原因。

人生感悟]

以现代军事视野来看,“全胜”可区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斗层面,“全胜”的思路是将战争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如果将孙子的破中求全的“全胜”思想发散思维到人生战场,它是人生最小损失法。

《战国策?赵策》载:赵国蔺相如因两次出使秦国有功,皇上加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将军廉颇之上。老将军不服,公开说:“我做将军,多次身先士卒,攻城野战,立下大功,他相如素来贫贱,只不过张张嘴巴,地位反在我之上。我认为耻辱!如果让我碰到了他,我定会当面羞辱于他!”相如听到了这些话,每次外出,只要看见廉颇,远远地便叫手下之人赶车躲开,相如手下人都认为受了屈辱。相如则说:“秦国之所以不进攻赵国,不是其它的原因,是因为有我们二人在。假如我与老将军对立,肯定必有一伤。先考虑国家利益,后考虑个人恩怨,这就是我躲避廉将军的缘故呀。”这话传到了廉颇耳里,他顿感羞愧,便赤着胳膊背着荆条,到相如住处去谢罪。最后两人自然和好如初,成为生死之交。个人恩怨不放在心里,以国家利益为主,以大局为重,这样做的人就是有涵养、有思想的高人。

收放自如——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原文]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今译]

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作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与敌作战的,能够获胜。

[历代论引]

李筌曰:料人事逆顺,然后以《太一遁甲》算三门,遇奇五将,无关格迫胁主客之计者,必胜也。

孟氏曰:能料知敌情,审其虚实者,胜也。

梅尧臣曰:知可不可之宜。

王皙曰:可则进,否则止,保胜之道也。

张预曰:可战则则进攻,不可战则退守,能审攻守之宜,则无不胜。

[兵法札记]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内涵十分丰富。能够预知到什么仗可以打、什么仗不要以打,这需要高人一筹的洞察力,而这种洞察力又来源于高深的谋略思想和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所以极不容易。《施压七书讲义》中说:“兵以机胜,可战不可呀皆机也。”机,就是机会、战机。“机”,属于神悟的领域。不是良将就不能掌握两极,这不仅仅是指挥艺术所能奏效,还取决于将帅的指挥灵性与天赋。天有阴阳,地有险易,事有可否。因此,即使与同样的敌人作战,胜负不能因一时而定,何况不是同样的对手。由此可见,善于作战的将领,都是对战机收放自如的高手。

东汉初,刘秀部将马武被敌军苏茂、周建击败,于是向王霸求救。王霸深知苏茂、周建刚刚战败马武、士气正旺,如果他马上出兵支援,必定难以胜算。于是他故意闭营不出。将士们很不理解,王霸就对他们说:“敌人兵精力强,人多势众,不坚守就不能避其锋芒,而我军故意拒不支援,敌人必乘胜轻举妄动,贸然进攻;”马武没人救援,必拼死一战。待敌人疲困时,我军再乘机进攻,敌人必败。苏茂、周武建见王霸按兵不动,果然出兵攻打马武。激战良久,王霸待苏、周军队疲惫之际,立即开营开战,苏周联军腹背受敌,仓皇败退。

王霸深谙兵法,乃知兵之将。他分别对敌、我、友三方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分析,“知可以与不可以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和马武军队的能动性,最大限度造成和扩大敌军的错误,从而稳操胜券。

[人生感悟]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道什么仗可以打,什么仗不可以打;二是知道可以打之仗的时机,不可打之仗的时机。这条知胜法,玄机在“知”字。军事以外的领域若要成功,亦为“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1964年,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对这项决定,大家都感到震惊。松下已花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投下12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全盘放弃。松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发生财政上的困难,所以十分令人费解。

松下幸之助所以会这样断然地做决定,是有其考虑的。他认为当时公司用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已晚了,不如趁着现在一切都尚有可为时撤退,才是最好的时机。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中撤退而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城被IBM独占。像这样,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公司独占市场就绰绰有余了。更何况在日本这么一个小小市场,就有富士通、日产、日立电器等七个公司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这样,等于是赌下整个公司的命运,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也有保能就此消退,松下衡量得失后,终于决定撤退。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勇敢喊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将领应该看透这一点。松下勇敢地来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哲学”,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等。

上下一心——上下同欲者胜

[原文]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今译]

全军上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能够获胜。

[历代论引]

曹操曰:君臣同欲。

杜佐曰:言君臣和同,勇而战者胜。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梅尧臣曰:心齐一也。

王皙曰:上下一心。若先()刚愎以取败,吕布违异以致亡,皆上下不同欲之所致。

张预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矣。

[兵法札记]

“欲”,有多种解释。其一,意愿同“欲”,即同心同德。其二,利益。“同欲”既共同的利益。其三,欲望。即心中的希望、嗜好。“同欲”即通过上下欲望相同,达到上下同心同德。其四,心。“同欲”即同心、齐心。其五,俗。“同欲”即习俗相同。“上下同欲者胜”玄机在“欲”字。

公元74年(东汉永平十七年),汉王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已样尉,任命耿恭戊已校尉,屯兵金蒲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虽然汉廷重新在西域设官建制,但这时西汉的势力已过鼎盛,西域各国也不再纷纷向汉朝臣服,而当时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却日渐强大,西域各国纷纷依附到匈奴的旗帜之下。第二年北匈奴就联合西域小国大举进攻金蒲城和疏勒(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校尉耿恭与部下坦诚相待、同生共死。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士卒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虽然叛军日益增兵围攻,却久攻不下。公元76年,汉朝酒泉太守段彭等率军增援耿恭,耿恭最后终于大败敌军,北匈奴被迫退走。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上下一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耿恭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没有死拼硬战,而是与士兵同甘共苦,鼓舞了士卒的士气,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等来了援军,解除了金蒲城之围。

[人生感悟]

军事以外的广阔领域里,也有颇多“上下同欲者胜”的事例。美国有一家生产香肠的肉类加工厂,上下坚信高质量的香肠能使食者一整天舒舒服服,因而全厂上下都认为其工作具有崇高的目标——协助成千上万的人得到快乐的一天。这个“欲”固与西方文化背景有关,但这个“上下同欲”,激励了全厂上下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其实,企业经营者大多加知道“上下同欲”出效益,究其举措优劣高下之原因而在于同何“欲”以及如何“同欲”上。美国的这家肉类加工厂所同之“欲”,可谓信念、信仰,这比金钱刺激更能植根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田。

现代企业从外延上可以分为大中小等多种类型,从内涵上可以分为四个档次:第一档,形成了团队;第二档,形成团队并具有科学的组织制度;第三档,塑造出团队精神;第四档,形成具有魅力的企业之魂。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一觉醒来,花朝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穿成了西临国花相府最不受宠的六小姐,一道圣旨落下,皇上选了相府小姐前往异国和亲,五小姐死活不愿,于是强逼她代嫁。只是…她不是应该嫁给东祈国的老皇帝为妃么?可眼前的这个傻兮兮的唤她为‘娘子’的小子是怎么回事?噢!原来她和亲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给眼前这傻王冲喜啊!好吧,冲喜就冲喜,瞧着这傻王的模样,她似乎也不太吃亏!但是,她哪曾想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那丫的简直就是个典型的人格分裂症者,人前是一只软绵绵的小肥羊,背后立马就变成一只腹黑无情的大恶狼!
  • 毁灭噩梦

    毁灭噩梦

    无知贪婪的人类,渴望着连上帝都不曾违反的永生法则,阴谋、残忍的计划、为一己私利却要毁灭一切,科学成了恶魔的帮凶,来至异界,一体双灵魂的兄弟,意外闯入,决战一触即发……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 茵梦湖

    茵梦湖

    本书荟萃了作者十三篇抒情小说,如名篇《茵梦湖》《白马骑者》《燕语》等,还精选了他十九篇抒情诗。其中《茵梦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谴责了包办婚姻,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优美的笔调,清丽的风格,生动的故事,对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施拖姆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是相信,他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弃夫难甩

    弃夫难甩

    梧桐新文《总裁的代育禁宠》颜曼蝶,现代女子,婚礼前夕,她无意间撞见继母与未婚夫偷情而被推进大海致命一劫,她在赫连堡刚死的新娘身上重生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万劫不复他说:“你最好祈祷浅唱能活过来,否则我要你陪葬!”他说:“你不过是一棵棋子而已。在百里山庄是,在赫连堡亦是!”他说:“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失身、失心、失子…让她再一次尝透爱情的苦当殷红的血从下身不断洇出,她才明白,她于他而言,永远只是棋子前世今生,古代现代,两段婚姻背后都是阴谋她,要如何逃出棋子的宿命?眼看她绝望的纵身跃下悬崖,他才彻底醒悟,她才是他生命之重仰天长啸,却悔之已晚逃妻难追,穿越时空来寻你站在车来车往的大街,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迷茫的仰望她的世界,他态度坚决:“蝶儿,不管是前世今生,还是上天入地,我都要找到你!”★花絮★:某幢雄伟的大楼前,颜曼蝶在众多保安、职员的拥护下走出,他冲上去急切的呼唤:“蝶儿…”她回头,片刻的怔忡之后,勾唇冷笑:“先生,请问你哪位?”“我是你的夫…”“夫?不好意思,我未婚夫在这里!”随手一指,他看到一张和百里熙一模一样的脸孔,瞬间苍白了脸,“你到底,还是和他在一起了…”“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莫名其妙的一夜春宵后,床上古典美的男人腆着脸赖皮道。某女满头黑线:“赫连先生,你N百年前就不是处了,我负什么责啊?”“那,你的处是我破的,换我对你负责好了!”某男嘿嘿一笑,再次把她扑倒,心里暗暗发誓,“小女人,这辈子你休想再甩掉我!”《浅唱篇》——苏浅唱和百里熙的故事。江南苏家曾名盛一时。用父亲的话来说,平生得意之事,一是娶了个如花似玉的母亲,二是收着一部祖传的剑谱——虽然他没学成功,但在江湖上提起来,也是挺骄傲的。谁能想到,就这是两桩,成了苏家灭门的原因。五岁的苏浅唱,眼睁的看见着母亲被奸杀,那一刻,仇恨的火就燃烧了她。辗转多年,一场居心叵测的南北联姻,成全她复仇的心愿。可是,也毁了心上人的一生。悬崖边上,她抱着昏迷不醒的他,慢慢落下泪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她会不会还选择伤害他?郑重推荐梧桐的另一个文文《总裁的嚣张弃妇》(已完结)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然而婚姻不是童话的结尾,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谁人知道,这天作之合背后竟然是相敬如“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成端妃这杯具

    穿成端妃这杯具

    方皇后:端妃那个小贱人,居然又是一脸疲惫的样子来请安,她这是想向我示威吗?王宁嫔:端妃当这后宫之中只有她受宠吗,哼,做什么成天被陛下疼爱的样子!曹洛莹:冤枉啊,你们每天晚上瞪大眼睛一宿一宿的不睡觉试试,王宁嫔我也是在救你的命好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穿越女凭借自己的王八之气刷嘉靖boss宠爱结果把自己给坑惨了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后倾城,素手执天下

    妖后倾城,素手执天下

    她一生三嫁,灭了三个国家。她是一代妖孽,素手翻云覆雨,然,她的心却在风雨中飘荡……他们给她万千宠爱,然而,她最终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