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就是识恩
员工为何看不到恩?我为此曾采访了300名员工,绝大多数职员都说,什么恩?我们怎么不觉得受了恩,恩在哪里?我和老板之间不就是一种交换吗?不就是用我的劳动换他的工资?当然,说有恩的员工也有,只有很少的几个员工。还有50多个员工,不仅不说老板有恩于他,而且十分埋怨老板,说老板、同事太对不住他。
我们完全明白,视工作为一种机会,视工作为老板提供的平台者,就能看到恩,而且他们多成为了单位的骨干。视一切为一种交换的契约关系者,自然看不到恩。他们认为我不为你劳动,你会聘用我吗?你会聘一个白痴吗?我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而视一切为理所当然者,视一切为应该者,不仅不言恩,反而一有机会就说老板做得还不够,无偿给予他们的还不够,还说别单位工作条件多好,空调多好,工资多高,加班奖金多丰厚等等。
如今企业,表面上看去,职员脸上都是挂着浅浅的微笑,而内心深处都与企业非一路,如此一来,企业能发展吗?职员能成就自身吗?不可能。
那么,问题是究竟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看不到恩上面。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双负面发现的眼。绝大多数职员之所以看不到恩,是因为他们头上有一双负面发现的眼,有了这双眼,就休想他看到恩情了。
只要拥有这双眼,那么,他看机会就是应该的,是他努力的结果,而非外界的帮助;他看加工资就是应该的,那是他努力的结果;他看由单位出培训费是应该的,因为单位想从他身上捞得更多,等等。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成功者、平凡者和失败者三者之间的眼睛。
由此可见,职员能不能成功,有没有动力主要是由于他的眼光正负来决定的。
是什么炼就了这双负面发现的眼?我们的现在,就是我们过去的结果,错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错的不是眼睛,眼为心声,错的是大脑,因为眼睛第一指挥部在大脑。那么,大脑为什么会错呢?为什么会造成一个负向的大脑呢?
脑内意思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它受外界的环境、知识、信息、经历、经济条件等影响,因此,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是什么造就了负向的头脑。
是信息伤害!是如下九大负面信息伤害的结果。
世界由物质、信息和能量构成,今天,我们人类已发展到十分智能阶段了,从功利的角度说,我们每个员工都成了信息的员工。而信息本身对我们有利和不利。目前,我们只看到信息有利面带给我们的娱乐与享受,如手机、音响、上网等等,我们根本还沉醉在享受的喜悦之中,还没有注意到它有伤害的一面。其实它是存在的,如文化侵略、思想控制、网上垃圾、消极信息等。
因此,所谓信息伤害,就是我们被外界的或脑内已存在的信息所干扰,侵蚀,控制和伤害。我的失败,是因为我周围朋友的失败;我们的被动,是因为我的朋友被动。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我在北大、清华多次培训中,多次提出了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创富?我说:请大家拿来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关系最亲密的7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而后,算出这7个人的收入总额,最后算出他们的月平均数。这个平均值就能大大反映出你的月收入状况。很明显,这个游戏说明了我们受环境影响的重要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经理,那么,你们谈话的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优秀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干好本职工作的内容;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一个公司的失败职员,那么,你们谈论的主要问题就有可能是跳槽、防备老板、注意同事搞名堂等消极内容。
总之,如果你想展翅蓝天,那么请你多与雄鹰为伍,如果你想成为平庸的员工,那么,请你与小鸡混在一起吧!
“正”是宇宙的唯一法则。所谓“邪不压正”,“走正道”,“为正义而战”,“追求光明”,追求“决乐、幸福、自由”,追求“平等、公平”,“拨乱反正”,“主流社会,主流文化”,“道德、伦理”,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正”才是宇宙的法则,“正”才是宇宙的法律。
作为职员,我们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卓越,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要想拥有更多财富,名誉,地位,朋友,就得学会走正道,就得理解“正”,吃透“正”,就得拥有正面发现的眼光,就得堂堂正正的生活,就得光明正大的做人,就得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成正果。
怎样才能做到“正”?全世界只有佛家的“八正道”对这个“正”字解释得最透彻,最到位。
我们不妨再参考一下这些正道:孔子的正道是“仁”,是“进取”。老子的正道是“和谐”,是“无为”。墨子的正道是“非攻”,庄子的正道是“自由”,是“逍遥”。孙子的正道是“谋”。基督教的正道是“博爱”。依斯兰教的正道是“爱”。印度教的正道是“梵”。松柏的正道是“向上,向上”。卡耐基·希尔的正道是“积极心态”。罗宾的正道是“正面连接”,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学的正道是自我引导,自我转“正”。哲学的正道是解释“正”。宗教的正道是在实证中“修正”。思维学的正道是“控制思维箭头”。辩证法的正道是“一正一反你自己选”。
万流归宗,全世界一切有用的学说无非就是说了两点:即正是正,负也是正。正要做正看,负也要转成正后看。
我们可以形象将之称之为“彩灯原理”。
有许多职员在培训时说,本身是“正的”,要看成正的,这不难;难就难在表现上看上去是负的,硬要看成正的就很难了。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呢?
只有“先打断,后转念”,即“打断转念法”。每当你听到,见到,想到任何不利因素时,就要立即引起警觉,就要立即打断,就要当场终止,绝不让那个“负念、负思、负语、负行”进一步恶化。当然,“打断法”只是终止了“负”,这还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应将负转为正,才能真正朝有利方向发展。
在此,我不妨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领导在会上批评了你。”此时,按以往的习惯,你肯定是十分恼火,憋了一肚子气,老板不公平,失了面子,以后要找机会干扰企业,等等。但今天,送给大家一盏“彩灯”,大家全面吃透了“彩灯原理”,那么,应该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次批评。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打断。我在大脑里不能再往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转念。他批评我是因为我的确有问题,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他不单独批评我,是想提醒单位其他员工。他本来要私下提醒我的,他下午要出差,没有时间了,而问题又不得不提,所以,他只有在会上提了。也许是我已犯过了许多类似的毛病,他本想开除我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是想我找工作也不容易,没有功劳有苦劳,他想再给我一次机会……
总之,你只要学会了“打断转念法”,你就在人生道路上成长了一大步,你就走到了人生的大道上来了。因为,现在你已开采到了负向的能量。
因为一个会品恩的人,老板无论是对是错,他都不会辩解的。有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教授社会学的吉田教授在最后一堂课做最后的叮咛。吉田教授开口说道:“恭喜各位已经在日本一流企业找到很好的工作。各位都是顶尖学校的学生,资质比一般优秀很多,初入社会时,难免遇到一些能力不如各位的同事,却偏偏是各位的顶头上司;工作难免会犯错,难免会挨上司的怒骂。但请各位牢牢记住:挨骂的时候,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听到这里,我不由得产生疑惑: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这岂非加深误解?岂非等于公然认错?有必要为区区几斗米,如此折腰吗?吉田教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继续说道:“是的,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各位尽管立正站好,头愈低愈好,不断点头,大声说:‘是的,谢谢指正’,‘是的,对不起,下次不再重犯’,‘是的,非常抱歉,今后改进……’”吉田教授笑着回答:“各位想想,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错,怒气中的上司也听不进任何解释,到最后,事情也会转变成‘态度不佳’的错,这样只会加深事态的严重性。盛怒中的‘斥责’就宛如‘齐发的万箭’,利箭迎面而来,各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错,就抬头挺胸努力辩解,结果被万箭穿刺得满面豆花。各位要低头,要弯腰,愈低愈好,愈弯愈好,让万箭全部掠过头顶,随风而去,不要害得自己万箭穿心。等到怒气过后,各位抬起头来,毫发无伤,还是英俊美貌。”吉田教授讲得有声有色,引起全堂阵阵笑声。
“想想看,怒气中的上司,听得进几句辩解?而如果真的不是各位的错,辩解的结果,证明是上司的错,如此,公然让上司泄气,对各位也没有多大好处。”“话说回来,明明不是各位的错,却还能立正站好,弯腰低头,不断地道歉,大声感谢指正等等。了解内情的同事看在眼里,必然会佩服各位的胸襟。事后,等上司怒气消了,或适当时机再找机会跟上司说明:‘其实上一次……’上司了解之后,内心必然会想:骂错了,还能如此虚心受教,没有跟我公开辩驳,这是老练的业务员才做得到的。等于欠你一次情,好小子。职业生涯很长,上班的路更长,上司自然会找机会设法补偿各位的,各位不必担心被误会,努力工作,时间将会证明一切的。万一真是因为自己判断错误,还强词夺理,日后将很辛苦,可能要做许多事才补得回来。”吉田教授早已退休,我也由挨骂的上班族,变成责骂部属、讨厌的上司了。对于喜欢据理力争,一切请求合理的我,在上班族的生涯中,幸运地很少挨骂,但是每当看到日本同事们,不论是遭上司批或是挨话筒另一端的客户抱怨时,都是“立正,低头,弯腰,大声道歉:下次改进,下次改进”,心里总是纳闷儿:“难道他们都上过吉田教授的最后一堂课吗?”
人生中负向能量是巨大的,以前,你之所以还没成功,主要你只吸收了正向能量。一个职员成功与否,是由他吸收负面能量多少而决定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无数杰出人物为什么总是在苦难中长大,为什么能经受住那么多的打击,原来他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了“打断转念法”。
只有正眼,才能看到恩情。
只要有一双正面的眼睛,我们一睁开眼就会发现——恩情无处不在。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恩情,只缺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一个员工,你只要有一双正面的眼光,每天接触企业,就会发现企业给你的恩情真是太多太多了。
你能列出你企业的100条恩惠吗?
我们得到的还少吗?显然,已相当多了,一生一辈子都报答不完了。这个社会没有理所当然应给你的,没有一定要白白送给你,这都是上苍、企业、社会、家庭对你的恩赐,恩赐虽然不求回报,但你要想有所作为,就不得不回报,因为,你存在的价值都依你的回报而定。许多埋怨父母没给他什么,这显然是负面的说法。
有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寓言:一个穷光蛋准备投河自杀,他忧愁满面的来到河边,河边有一独眼智者在钓鱼,智者见到这个徘徊在河边的年轻,问道:小伙子,你过来坐坐。小伙子只好过去坐在石头上。智者又问: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年轻道:我已失业了,我没有能力,没有父母,没有技术,没有资本,找不到工作,我想一了百了。独眼智者蔼然笑道:你果真一无所有?年轻道:一个铜板都没有了。智者道:你年轻并不缺智慧,我失去了一只眼睛,那我用100万元换你一只眼睛,如何?他吃惊了一会儿后,含泪笑道:哦,我明白了,多谢指点!
任何员工都不可能一无所有,就算你死了,也还会有人经常记起你。那小伙子全身上下都是财富,他的大脑,是经过几百万年人类全部智慧的结晶之物,有多少失去眼睛的人想用100万元甚至更多换来眼睛,哪怕换一只也行。
总之,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回报给世界的却太少。我们都对世界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然而我们却利用了世界的慷慨,至今仍然索取而拒绝偿还。为此,难道我们不应感到于心不安么?
●感恩就是品恩
什么是品?品烟、品酒、品尝、评头品足,品味,这中间都有一个“品”字,因此,品就是体验,就是欣赏,感受,领略,亲临现场。品的目的就是进入内部,进入真实,把握本质,唤醒人间真情,唤醒内心的情感,让我们感动不已,从而达到爱物、爱人、爱生活,并为此真心付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品老板恩情的员工。
小古已换了五个单位,自然也遇到五个不同的老板。随着年龄的加大,随着对生命探索的深入,小古时常会回忆过去老板对他的良苦用心。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节假日到来的时候,小古都会想起曾经给予他恩惠的老板,当年那一幕幕情景,都会浮现眼前;那一句句责备的口语,今天看来都是多么的正确。
赵老板是全国知名讲师,他主持了“行为建设网”和一家文化公司。小古第一次到北京,便是赵老板给了小古信心。2002年8月赵老板要求小古到北京来发展。小古当时还不知道做畅销书是怎么回事。是赵老板叫小古开始学着做。有一次,小古与赵老板深谈。赵老板说:小古,你是我走南撞北仅见的三个怪人之一,你一定能出人头地,我将全支持你。我的条件虽不太好,但我一定要为你做点事,否则,你会消沉下去。从现在起,你有什么想法,只管大胆提,我全力配合。也许,有一天,你强大了,你会从我这里走掉,也许我在你身上还赔了钱,我也心甘情愿。小古十分感动,便问道:你为什么要扶助我呢?赵老板说:我如果不扶助你,将是我一生的遗憾。也许有一天,你出名了,你不会给我打个电话,但我知道,你的成功有我的一份。总之,离开赵老板的公司之前,小古还真没给他带来过什么效益。这就是小古在北京遇到的一个老板。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老板。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确给了小古不少东西。
小古一旦想起这个老板,他心中便感慨万千,“唉!一定要在某个时候去看看他,一定要在某一天报答他。”人生的每一节旅途都会遇到一些让你感动不已的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你终生难忘的老板。我们只有细细品尝,我们才会领略到那份人生旅途的恩赐。现在,小古真正领会了什么是恩情。感恩绝不只是一种对于生命馈赠的惊喜,也绝不只是一种对于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感恩乃是用我们赤子般纯洁的心去领略他付出背后的艰辛、期望、关爱、激励和温情。感恩是茫茫天宇间大爱的传承;感恩是宇宙洪荒中生命与生命相联系的见证;感恩是弱小人类相互搀扶走过苦难的唯一保障。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员工是怎样品同事恩情的。
我见到过这样一件难以忘记的事。多年前,马大春和胡卫红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关系还可以。马大春由于家中出了一些事,心情十分不好,一连几次都没完成好老板交给他的策划方案,老板很不高兴。
有一天老板又将一份看起来相当重要的策划方案交给了马大春。马大春在这个方案策划方面明显能力不够。老板之所以布置这个任务给他,也许是单位里的确抽不出人员来,也许另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