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000000005

第5章 从孤独中走来(3)

弗洛姆也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他认为感情转移在治疗技术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令弗洛姆钦佩的是,格罗代克和弗伦茨齐在报酬上没有斤斤计较,态度比较随便,有时分文不取。与弗洛伊德独裁权威下的不人道的所谓的宽容相反,他们的治疗方法已经超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规范的范围,是为未来的新社会准备的,是与当代社会的非人道的短视目光背道而驰的。弗洛姆对弗伦茨齐的英年早逝深表遗憾,认为他的离去给心理分析学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1936年弗洛姆参加了由霍克海默主持的一个集体研究项目,这项研究的专著定名为《权威与家庭研究》。该著作在第一部分比较恰当地收录了霍克海默、弗洛姆和马尔库塞所撰写的长篇论文。在总论中,霍克海默定下了全书的基调,他首先陈述了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因素的理由。他没有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中心地位理论,但他更倾向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互作用,他以中国的祖先崇拜和印度的种姓制为例来加以说明。由于文化的滞后性,在原始的经济因素消失后,在人们的意识、情感中依然还有着过去的留恋,如同浪花消失了余波还在一样。他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充分欣赏到权威关系的精微处。

弗洛姆负责的是社会心理学部分,他把现代人放到了“手术台”上,让人们的权威性格暴露无遗。弗洛姆不愧是一个精神医生,他生动的分析让研究所的同仁受益匪浅。这时的弗洛姆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肯定弗洛伊德的某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对弗洛伊德的缺陷表示不满,像一个神话的权威一样。在这篇文章中,弗洛姆一开始就承认了弗洛伊德的作用,他认为对权威进行分析的最佳起点只能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寻找,因为他有关大众心理和超我的理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现代人的图景。

很快弗洛姆又指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弗洛伊德有时把现实原则分配给理性自我,有时又分配给超我,这样做是混乱的,因为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现实原则只能属于理性自我。同化概念给心理分析带来了方便,在弗洛姆看来,如果把它当作超我的主要根源则言过其实了;而弗洛伊德把儿童与父亲的矛盾,仅仅视为是由俄狄浦斯情结和对阉割的恐惧引起的,这实际上是错上加错的做法。如果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因素来谈论权威关系,这不过是海市蜃楼式的空想,至少弗洛姆是这样认为的。

事实上说来,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和冲动之所以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原因就在于社会因素的限制。社会自身的进步,要求人们的欲望和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得以抑制,把危及社会的冲动抑制在萌芽状态,以便把能量转移到有助于社会进步的途径上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相应地,人对自身之外的自然和人之内的自然控制力得到提高,这表明人类创造合理社会的能力的增长,人完全能实现理想的乌邦托,在尘世中建立美好的天国,并且这一合理的理想的王国放逐了超我,让传统的独裁专制见鬼去了,解放了的自我自由自在地歌唱,他所统治的世界永远是天堂。而弗洛伊德却否定自我的主动作用,过分强调其适应性,结果自我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

弗洛姆认为,凭借一个强有力的自我,人就拥有了自我解放的力量,从而愈来愈能摆脱非理性的焦虑,获得越来越大的自由,让超我的权威无地自容,灰溜溜地逃之夭夭。另一方面,如果社会条件背离生产力的形态,一个强有力的自我就无法形成,自我就会迷失方向,停滞不前,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拜倒在源自超我的非理性权威的面前,在权威中寻求安全。正如弗伦茨齐已经显示的那样,自我在催眠状态下的松弛将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形成权威关系,这种关系是非理性的,因为它让另一方变成了任人摆布的玩偶。

人们对权威的趋从心里是否有其根源,人真的愿意放弃自我吗?弗洛姆不断地思考着,有些人用自我的丧失来解释一些人对权威的盲从和狂热,弗洛姆认为事实上并不如此,这样的解释无法说明一些极其重要的东西,他对此并不完全满意;又有些人认为人们放弃自我寻求权威庇护,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强烈的本能欲望面前俯首称臣,趋从了内在的冲动,弗洛姆感觉还是有很大的缺陷。

相反,弗洛姆试图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和他吸取的来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概念,他希望借助各种因素的分析来对人的权威性格来个大解剖,不过这个时候他的理论还比较模糊,但这也预示着他后来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即把施虐——受虐性格作为人们放弃自我独立,逃避自由的权威人格的核心。而在1936年的时候,他主要在人的性欲望中寻求权威人格心理,但后来他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异化概念和象征关系,认为在人性中有着异化的总根子。

弗洛姆在文章结尾处探讨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反权威类型,他区分了造反与革命,前者只是瞎起哄,打倒了一个权威又迎来一个权威,换汤不换药,从基本性格上来看,缺乏真正意义的变革;后者则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革,权威在革命的号角声中无处可逃,解放了的人们自由自在。弗洛姆承认革命是较少出现的,是一种稀有现象,它意味着自我的力量非常强大,能够强有力地抵御非理性的施虐——受虐权威的诱惑。在一个理性的、民主的社会中,领导人不是纸老虎,他是以能力、经验、无私心而不是形式上的、天赋的优越性作为其权威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反权威冲动都是正当的,造反只是一种假解放,在革命的幌子下其实又选择了一种新的非理性的权威,即使刚开始时是那么的群情激愤、轰轰烈烈,结局又有一个新权威粉墨登场。愤怒的无政府主义者和僵硬的权威主义者,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的水火不同炉,有一天你会发现在权威主义的阵营中出现了无政府主义者的面孔,这时人们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伙的呀!

在《权威与家庭研究》中,弗洛姆的理论充满着乐观主义的音调,他有着一种信念,强有力的、健全的个人会出现,成熟的、异性爱欲的、理性的、民主和谐的社会终将降临,他一直坚持着这种立场。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渐降低了性欲的重要性,由此与研究所的同仁们的观点渐行渐远。不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开始向他所寻求的自然统治、理性自我提出了质疑;马尔库塞也深表不满,反对他把异性生殖欲作为能与美好社会和谐相处的健全心理的标准。然而社会研究所刚成立时并不是这样,那时所有的同仁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心理乌托邦理想,真是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3.另立门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弗洛姆与研究所的同仁们的观点越来越相左了,他苦心经营的父权——母权理论之分未被他们完全接受。弗洛姆后来回忆这一分离过程时说,霍克海默从弗洛伊德思想中发现了一个更革命的弗洛伊德,他认为弗洛伊德比弗洛姆更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样,冲突在所难免。

弗洛姆的老朋友、研究所的元老洛文塔尔记得,分离的起因是由弗洛姆研究方向的改变造成的,他把社会的和“生存的”两个部分象征化了。对个性的强调也是分歧之一,与其他成员相比,弗洛姆的作品缺少那样的讽刺性,他的生活缺少审美的敏感,再加上阿多诺全面介入研究所的事务,弗洛姆只能选择走人了。

1938年,在同仁们的排挤下,弗洛姆最终黯然地离开了他爱恨交加的社会研究所。当弗洛姆孤独地离开的时候,研究所的同仁们竟然没有一个出来挽留,这多么让弗洛姆伤心呀!善良的人们会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然而又会疑云涌上心头,早知有这种结局,当初何必要和他们走在一起,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事实并非如此,弗洛姆和他的研究所的同仁们能够走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出身背景,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些我们可以从前面的叙述窥知一二。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有着犹太民族强烈的救世主义思想,冥冥中有如神的安排,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使命感使他们团结在研究所的周围。即使在被迫流亡的新环境中,建立一个大同社会的理想仍然是他们的夙愿,《社会研究》杂志是他们理想的表白,反过来它又强化了研究所成员们的整体使命感。**上台后,他们被迫流亡美国,流亡中的各种体验更强化了他们的精神和感情的纽带,于是在这种氛围中,研究所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重新在美国开花结果,名扬天下。

研究所的成功,与霍克海默、洛文塔尔、弗洛姆、阿多诺等重要成员的团结分不开的,他们继承了欧洲哲学传统的精华,同时又深深地关注着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他们跳出一般犹太人的狭隘观念,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承担着继续为资本主义挖掘坟墓的重任。他们毫不留情地揭露,犹太资产阶级反对“反犹主义”,只不过是为保护财产而已,为信仰而牺牲生命和财产的观念,早已遗落在物质欲望的追求中了。狭隘的犹太复国主义与他们背道而驰,他们为追求人类的自由而承担生命危险。

弗洛姆离开前,研究所的同仁们充满了革命的激情,非常敌视资本主义,而这一直是弗洛姆一生的准则。他们当时的革命激情,可以用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充分表达出来,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有两个诗人很穷,常常忍饥挨饿。一天,不知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还是心血来潮,骄横跋扈的国王送给他们一笔钱,其中一个诗人深为金钱污染而惴惴不安,他忧心地说:“我们不能拿这些钱,这完全违背了我们的信仰。”另一个诗人干脆地回答:“如果你不要,你将继续挨饿,你不要我要,我再也不愿和贫穷为伍了。”于是第一个诗人拒绝了国王的施舍而继续挨饿受冻,另一个拿钱的诗人颇得国王的赏识,很快成为宫廷诗人。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弗洛姆和研究所的同仁们所做的与那个穷诗人相同:不与现有的制度相妥协,抗争到底。然而,不幸的是,弗洛姆离开后,研究所的同仁们最终没有坚守住自己的信仰,纷纷在资产界面前屈服,成为那个拿钱的诗人的同路人,只有弗洛姆还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继续做资本主义的敌对者。

弗洛姆离开研究所后,他以前的同事们根本不念当初的情分,猛烈的攻击他的思想,特别在20世纪40年代,他的作品犹如魔鬼一样被这些同事所诅咒。弗洛姆的离去是研究所的重大损失,霍克海默和他的研究所再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讨论心理分析问题了,他曾经说弗洛伊德优于狄尔泰,但他没有提出充分的理由来为他的偏爱辩护,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

弗洛姆在研究所的同事们的心中是一颗地雷,他们小心翼翼地不愿触及它,不过,他们可以躲避弗洛姆,但他们根本无法躲避弗洛姆对研究所的贡献。弗洛姆的心理分析研究成果被他们广泛地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中,为他们增光添彩。由于弗洛姆这块心病,霍克海默和研究所一直不愿提及他们与心理分析理论的关系,这真是走向了爱屋及乌的对立面。

弗洛姆与原来的同事们的论争持续了很久,这一论争包括一系列的反诘和答辩。弗洛姆尤其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他认为马尔库塞的“大拒绝”只是一种胆小鬼式的虚无主义,根本无法撼动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以灰溜溜的失败而告终。马尔库塞也只好承认自己的虚无主义态度,但他又辩解说,“大拒绝”的虚无主义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在强大的资本主义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就是拒绝资本主义的一切,让资本主义的商品、文化都见鬼去吧。

弗洛姆认为这根本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大拒绝”的结果只能图一时的痛快而已,当虚假的轰轰烈烈的抗议过后,所谓革命的人们又和他的资本家老板一样,开着漂亮的小汽车,购买着乱七八糟的商品,整天沉浸于流行音乐、低俗的通俗小说的消费中。“大拒绝”的结果就是最大的顺从。弗洛姆清楚地说,精神分析的目的,不应该是帮助个人去顺从社会,最根本的是帮助个人重建自己的理性。

在原来同事们的攻击面前,弗洛姆既有理有利又有节地回击着,好像山崖上的劲松,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他仍然广博地进行着研究,继续发展自己的思想。并不像以前的同事们所批评的那样,弗洛姆不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他虽然和所谓的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保持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上都很强调文化的作用,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弗洛姆是一个综合了弗洛伊德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

4.现代人批判——逃避自由

1941年对于弗洛姆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他的扛鼎之作《逃避自由》出版了。这本书使他名扬天下,它综合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社会学说,被誉为社会文化领域心理分析研究的杰出典范,弗洛姆也一举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现代人对自由的逃避,一直是弗洛姆关注的焦点,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了一个全新而令人震惊的观点:中世纪的社会令人安全而不自由,现代社会自由而不安全,所以现代人宁愿逃避自由以寻求安全的庇护。

弗洛姆略显忧伤地说,随着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人们愈来愈与他赖以存在的土地、群体疏远了,他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然而他的不安感和恐惧也越来越大。在激增的恐惧和不安的侵袭下,他无法承担自由的重负,最终倒向了诸如***主义的怀抱,幻想通过卖身投靠来获得安全与满足,这就是***主义产生的心理基础。

在《逃避自由》中,弗洛姆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类历史的看法,在他看来,现代人在走向自由的途中,摆脱了前个人主义的束缚,却未能获得个人自我实现这一积极意义上的自由,这就是说,他的理性、感觉、激情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自由给寻求人带来独立和理性,同时却又使人变得孤立而无所依靠,导致了深深的焦虑和无能为力感。就像一个贪心的人,他怀抱着西瓜又想拣地上的芝麻,结果拣到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都没有得到,却又使自己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人们无法忍受这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不得不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从自由的重负中逃走,进入一种新的依赖并屈从于它;要么追求一种积极的自由,即那种建立在人的独特性和个性特征基础上的自由。

同类推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热门推荐
  •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他是闻名大陆的紫宸国七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在次睁眼,她是丞相府的废物四小姐,她变成了她呆在郊外的宅院。被强行挂上不祥之人的命运被迫搬离相府。在次归来,凤眸凝励,她是现代的豪门千金,带着一股藐视天下苍生的气势,华丽转身…面对众人的挑衅,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逆天身份,她唇角微勾:游戏要慢慢玩才有意思,一下死了岂不是失了游戏本该有的乐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破颜

    破颜

    她本是神界最高贵、美丽的公主,投胎凡间却成了丑陋无比的怪婴,更在雪夜,被亲人无情丢弃于荒野。丑颜降世之日,便是天下纷争再起之时。若干年后,丑颜随师父走出灵山,只为师父口中的那句:纷争起、百姓苦;丑颜破、天下安;破颜者得天下也!她相貌丑陋,却有一双精亮纯美的双眸,而那颗七窍珑玲之心为他的温柔儒雅而动,却不想反被他无情的踏成千千万万的碎片。她相貌丑陋,却身怀异能,带着一颗破碎不堪的玲珑之心,留在俊美妖冶、霸道非凡的他身边,不想电闪雷鸣的雨夜被他破了玉身。玉身被破之日,将是丑颜破颜重生之时。得丑颜者得天下!两者有何关联,又有谁能参得透,悟得清呢!破茧成蝶,玉临天下,谁才能留住她的脚步,得到她的那颗玲珑真心,是他?是他?还是配拥有她的人根本不存于世?丑颜凄凉而来,破颜之后炫耀夺目!特别推荐逍遥自己的其它作品:强力推荐逍遥的新坑恶夫挡道《妾狂》《不良丫头》已完成《逍遥天下之任逍遥》已完成《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已完成逍遥推荐:亲亲蝶曼的新文《霸道王爷调皮妃》
  •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豆瓣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者艾小玛,治愈无数心灵的励志随笔集,暖萌上市!总有一些伤痛让那些男孩女孩一夜长大。《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用清新机智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那些因爱而生的伤痛,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艾小玛所说的,“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一次流泪,一场挫败,一些疼痛,一段漫长的自我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突然长大的。"
  •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年轻有为的高帅富,生命却将嘎然而止。有多少女人愿意为他生下后代?已为人妻的平民女子,清纯无邪的初恋女友,作风大胆的风尘尤物,门当户对的豪门千金,她们各自为着怎样的理由为他怀孕生子?当懵懂少年的渴望难负残酷现实的沉重,当两情相悦的快乐不抵巨额财富的吸引,当逢场作戏的婚姻不谙深藏多年的阴谋,一场纯粹的爱情,是否还能挽救行将逝去的灵魂?她是他心底的最爱,却被眷顾得最少,被误解得最多。她仍是一个处女,却诞下了他唯一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风华

    倾城风华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的第一把交椅,心狠手辣、冷酷狂妄是她的专有名词;她,是龙鈅国最具权威的丞相之女,一个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草包美人。一朝嫁入皇室,却于新婚之夜被帝王无情地打入了冷宫。当她变成她,一个顶尖杀手穿越成为了一个落了毛的凤凰,纵然是萧条冷宫也难掩她的满身风华,纵然是粗布麻衣也难掩她的万丈光芒!【片段一】“雅儿,能听到···你这么说,我···死而无憾了。你曾说过···若有来生,只希望我···不再生在···帝王家,这辈子我们···无缘再聚,你可不可以···许我下辈子?下辈子···我们只做一对···普通夫妻,朝出而做,朝落而息,可好?”听到夜魅的话,轩辕殇惨白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一抹幸福的笑容,眼神却有些迷离了,仿佛在幻想着他们的下辈子。“好,我答应你,下辈子我们一定会是世界上最恩爱的夫妻!殇,你不可以忘了我,知道吗?要是你敢喝下孟婆汤忘了我,我生生世世都不会原谅你的!你听到了吗?”“小傻瓜,就算我忘了···自己是谁,也绝不会···忘记···你!你的一颦一笑···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灵魂上,就算轮回···千年,我也绝不···会忘记你!雅儿,答应我,你一定要好···好好的幸福下去,连同我的那一份···一起幸福下去!答应我,好不好?”【片段二】“就算我一辈子不接受你你也会守在我的身边吗?”“是,哪怕你一辈子都不接受我我也会守着你。只要你能让我每天都看见你我就满足了,我希望我可以分享你每一次的喜悦,分担你每一次的悲伤。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受到我的心跳,才能证明我是活着的。”虽然我会心痛,可是比起永远见不到你来说,心痛的感觉已经微乎其微了。“尘,我夜魅何德何能,能得你如此痴心守候?”不可否认,夜魅真的感动了,温热的泪水滑过脸庞滴落在红唇上,竟是甜甜的···“因为你是我的整个世界啊。傻瓜,别哭。”······“尘,既然牵了手,就不要轻易放手。”“魅儿,这辈子我都不会再放开你的手,不管前面有什么在等着我们,我都会牵着你的手一起走过。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片段三】“上官楚寒你看清楚了,我是夜魅,不是你的妹妹上官雅儿!我也不稀罕当谁的替代品!”“我知道!我知道你是夜魅不是雅儿,我上官楚寒爱的就是你夜魅,你也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不···不可能,你爱的一直都是上官雅儿!”
  • 母亲河,别再流泪

    母亲河,别再流泪

    过流之处,在我们的心中,无不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河底鱼虾不计其数,是那么美丽丰饶……可现实是:靠着河岸的居民却要去买水饮用,渔民已无鱼虾可捞,母亲河是完美的,污染的河流臭气四溢……听起来让人恐怖、愤怒,面对这些现象,一往无前,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护我们的河流,保护属于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母亲河,它清澈见底,让母亲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让人类与我们的母亲河和睦相处,它惊涛澎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