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
3月23日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成长于一个正统的犹太家庭,父亲纳夫特里和母亲罗莎都是虔诚而严格的犹太教徒 。少年弗洛姆性格内向、孤独。
1912年
12岁,弗洛姆家的一位朋友、年轻的女艺术家,在父亲去世后不久自杀,并希望同父亲合葬在一起。这件事使年轻的弗洛姆变成人类心灵秘密的探究者。后来,当他读到弗洛伊德的著作,才知道了“恋母情结”,于是弗洛姆成了弗洛伊德的一个信徒。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是地道的弗洛伊德主义者,把弗洛伊德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
1918年
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学。
1919年
转入海德堡大学,主攻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海德堡大学当时名师荟萃,雅斯贝尔斯和韦伯的课给弗洛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2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3年
大学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著名的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正规训练。
1925年
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为一个标准的学院派学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弗洛姆觉得弗洛伊德的理论局限性太大,决心用马克思主义来补充和修正弗洛伊德主义。
1930年
应霍克海默的邀请到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讲座,从而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发表一系列关于心理分析和社会的文章。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在一起是弗洛姆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惟一共同点。
同年,完成精神分析训练,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医生,试图通过研究前来接受精神分析法治疗的病人的行为、自由联想和梦,把新弗洛伊德主义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础之上,终其一生他坚持临床治疗工作。
1931年
在《精神分析运动》杂志发表《心理分析和政治学》,引起广泛争议。夏天,因咳血而被诊断为肺结核,经过一年多的休养和治疗病愈。
1934年
为躲避**的迫害,弗洛姆和许多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一起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没有返回德国,而是继续留在美国工作。在美国,弗洛姆与正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广泛的争论,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创建工作,同霍妮一道创立了美国新弗洛伊德主义学会。
1936年
参加由霍克海默主持的研究项目《权威与家庭研究》。
1938年
脱离法兰克福学派。
1941年
《逃避自由》出版,一举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这部著作通过对***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研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并奠定了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加以综合考察的基础。
1947年
《为自己的人》出版,风行全世界。
1949年
接受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教授席位,在那里创建了墨西哥精神分析研究及培训精神分析学家。在以后的20余年中,除定期到美国讲学、开办研究班外弗洛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墨西哥度过的。
1950年
一改过去对政治冷漠的态度,成为热中于政治的社会活动家,还加入了美国社会主义党,并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
1951年
《被遗忘的语言》出版,着重探讨童话、神话和梦等以象征性语言表达的意义。
1955年
《健全的社会》出版,书中强调要建设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须依靠人的社会实践。
1956年
《爱的艺术》出版,被译成28种语言,仅美国15年间就发行150万册。当《爱的艺术》一书发行40万册还供不应求时,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弗洛姆著作出版上的成功表明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精神。”
1961年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出版,它虽然只是几万字的小册子,但在西方流传很广。此书是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解释、概括整个马克思的思想的代表作。从该书关于人性及其异化的问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的。
1963年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出版,该书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两种学说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为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而提出的有关综合的想法,这是一部综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纲领性著作。
1965年
在墨西哥退休并获得荣誉教授的桂冠,此后移居瑞士。
1968年
出版《希望的革命》,该书为支持尤金·麦卡锡参加美国总统竞选而作。书中指出现代人已成了机器的一个原子。
1976年
《占有还是生存》出版,试图为精神分析理论和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人道主义宗教来一个完美的结合。
1980年
3月18日,弗洛姆在迎接80岁生日前在瑞士的穆拉尔托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