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6900000024

第24章 陪父母看电视

有一个自认为孝顺的女儿,想帮自己守寡五年的母亲找一个对象。她出于好心,没有告诉母亲,就把母亲的资料发到征婚的网站。一些母亲的同事和朋友看到资料,纷纷问她征婚的事情,母亲十分生气,报警调查此事。才知道是自己女儿做的“好事”。女儿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但对思想还比较保守的母亲来说,把自己的隐私放在大家都可以看见的地方觉得特别不自在,而且,现在的网络也不安全。做儿女的要表示孝意就要把事情做得圆满一些,决不能一时兴起,要尊重父母的意愿。父母不喜欢子女过多干涉自己的私事,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不喜欢父母过多干涉我们的空间一样。互相体谅,如果父母需要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要真诚地去为他们着想。当父母作出自己的决定时,儿女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大学毕业那年,管童放弃了留在上海的工作机会,因为她牵挂孤身一人生活在辽宁老家的母亲。虽然,母亲说她可以自己生活,她习惯了单身的清静,她能把生活娱乐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不感到寂寞。可管童分明能看到,母亲在送她离家时,眼神里的那份不舍。每次,她放假回来的时候,母亲都说希望管童再多住两天。管童知道,母亲只是不想牵拌她的自由,不想成为管童发展的阻碍。所以,管童选择了一个离家不远,但又在省内,甚至在全国经济地位发展的还不错的城市大连。大连有“北方香港”的美称,离管童家不过四个多小时路程,这样管童每个星期周末都可以回家过,可算两全其美。

以后,渐渐的,管童和母亲都习惯了这样回家度周末的习惯。即使管童有了男朋友,管童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管童的男朋友也不是大连人,自然每次和管童一起回家,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为难的。

可是有一段时间,管童真的不敢回家了。因为她不敢看到母亲的目光。其实,母亲是关心她的婚姻大事,但是管童觉得是自己的感情问题,虽然母亲并没过多表达什么,但还是弄得她心情一直苦闷,以至于敏感、脆弱,她十分反感别人谈这个话题,尤其是她的母亲。一次,管童竟脱口说出“你真烦”。这三个字一出口,管童就已经后悔了。所以,那段时间,管童选择了逃避,她借口男友在大连有事办,或是约了什么朋友,周末就不回去了。其实,她一直不敢告诉母亲,管童和男友的爱情,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结束了。管童想着当初,母亲知道她恋爱了,高兴得一边在厨房里做饭一边哼着歌。可如今和男友的爱情不到半年就因为性格不合,分手了。管童不忍心让母亲刚刚绽开的笑脸又变得凝重。

又是这样的一个周五,管童又借口加班,没有回家。晚上,管童一个人,躲在自己租来的狭窄的房间里,无聊的拨弄着电视频道。忽然,CCTV-8台的一个电视剧,吸引了管童的视线。管童停了下来,看了进去,并且被剧里的主人公母亲而深深感动。这个电视剧,叫《家有九凤》,描写的是一个单身母亲,在“文革”年代拉扯九个女儿长大成家,质朴的生活中充满着欢笑和泪水,情感真实动人却不失诙谐幽默。她正情不自禁得跟着情节默默哭泣,拿着卫生纸擤鼻涕,抹眼泪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管童的声音,让母亲听出来不对劲,她问管童怎么了,管童扯谎说,只是有一点伤风。于是,母亲像通常一样,嘱咐注意事项。正当管童准备挂电话的时候,母亲说:“你在看电视吗?”管童说:“看呢。”“那你看CCTV-8台吧,那个叫《家有九凤》的电视剧,实在不错,我都连着看了一个星期了。”母亲推荐说。管童突然兴奋地说:“啊!你也在看那个,我刚才看的就是……”于是,她和母亲在电话里聊起了电视剧。

第二天,一大早,管童就买了一张早车的票,奔回了家里。管童的突然出现,使母亲感到意外,问:“不是说加班,不回来了吗?”管童说:“合作方的计划,没有送过来,所以不加了。”晚上,管童和母亲兴致勃勃的准备好水果,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家有九凤》。剧中,看到母女之间的动人情节,她偷偷的看着母亲,那一刻,管童觉得无比温暖和幸福。

那天晚上,管童想了很久,告诉了母亲,自己和男友分手了。但同时,管童告诉母亲,请她放心,女儿并非不懂母亲的心,管童只是想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情,然后,珍爱一生。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热门推荐
  • 择天记

    择天记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 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

    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

    相信您读了《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心态的平和,如何面对工作以及为人处世。会有不小的收获。在当今世界,本书从四个部分来诠释如何达到淡定的人生,没有烦恼。从自身的情绪控制,只有保持淡定,到是否拥有平常心,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怎样找到自我,如何释放压力,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对待自己的亲情和爱情等各个方面,内容详细全面,让您对自己有更彻底的了解
  •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灵侍

    灵侍

    镜服务生,兼职大学生。但体内却藏有惊天大秘密,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出现在他的面前。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如果可以

    如果可以

    花样年华,她转学来到大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直到他的出现,如一道阳光,照进她的生活,但不幸也随之降临,背叛,误解……融化的心,再次冰封……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