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经历是瞬时间的晴雨表。阳光照大地,细雨润心田。人的思维习惯其实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综合思考与协调均衡的意识,而有的人则是一成不变的单线条思维。你需要积累你自己的多向思维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经验。下面是我们为你介绍的成长锦囊:不要放弃学生时代所学。很多人会说:“大学里学的东西,对现在的工作一点帮助都没有。”如果因此就将从前所学抛诸脑后,是很可惜的。人不太可能一辈子都做同一个工作,持续用心在学生时代所学的学科上,非但不是浪费,在转职时反而能增加选择的机会。柔性思考,多角度阅读。现今职务有细分化的趋势,在高度专业化之下,大家都竭尽所能加强专业知识,却造成不少人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其他的事都不了解。每个星期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心理学家表示,换穿新款式的服装或改变房屋摆设,可以给人新的刺激,具有“自我启发”的功效。长期处于相同的环境下,年轻人也会加速僵化衰老。所以每个星期给自己一个新的冒险吧!买本新书,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逛逛,给自己新鲜的刺激与活力。实际接触热门商品,思考其畅销的原因。现今的年轻人可说都是用电视机喂养长大,鲜少关心社会脉动,因此也造成进入职场就对社会变迁麻木,迈向老化。现代社会的变动速度惊人,若不跟上潮流,只有被淘汰的命运。对于畅销的产品,并不一定要购买,但应该要实际去感受思考,为什么会畅销。公司并不是图书馆,只想在办公桌前了此残生,那真的就像在养老了,多出去走动走动吧!放假时到热闹的地方去感觉时代的脉动。据统计,居上班族休闲娱乐首位的就是“看电视”,占五成以上,剩下三成的人则是选择“睡大头觉”。当然在辛苦工作一周后,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休闲生活的品质也应该兼顾。趁休假时到百货公司、听音乐会等,能够看到许多平常没有机会看到的各形各色人物,说不定会启发新商品的构想。利用通勤时间做“定点观察”。对于广大的公车族、火车族来说,通勤时间的运用也是一大学问。部分的人可能都是发呆或打盹,要不然就是默默忍受拥挤之苦,到公司时已经筋疲力竭。其实,花一点心思,也能在上班的途中获得不少意外的收获。尤其每天相同的通车路线,刚好可以做定点观察,一样的区域、固定时间的观察,很容易察觉到一个地方的改变。在星期天阅读一周的报纸。报纸中有相当多即时性的消息,是吸收情报的重要渠道。但每天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只是“点”的层面,利用星期天翻阅当周的报纸,对一个议题可以连接起“线”的层面,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看报导不要只看财经新闻。对于上班族而言,财经新闻当然是重点必读,但如果只阅读单一报纸,也难免会过于狭隘,因此多翻阅几份,对磨练自己的新闻敏锐度绝对有帮助。而其他的版面,如体育版、文艺版也应该浏览一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有利情报。每周阅读一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帮助大家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提高资讯取舍的能力,在滚滚情报洪流中获得最有利的讯息。古典文学、世界名著、伟人传记、学生时代喜爱的读物,这些看来和工作不相干的书籍,能扩展视野,在人格养成及思考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帮助。多和不同领域的人接触。大体而言,我们和能谈论相同话题的朋友比较处得来。但事实上多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听听各行各业的工作概况和甘苦,能给予头脑新鲜的刺激,活化思考是培养情报搜集力的绝佳机会。对刚开始工作的新人而言,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是相当重要的。至少学习一种外文。有不少上班族在学校毕业之后就和语言学习绝缘,尤其是在非国际性的公司工作,常常会疏于外文上的进修。以未来的趋势而言,有潜力的企业一定会朝向国际化发展,不趁年轻储备实力,等三四十岁成为公司的中坚分子时才来学习,不但费力,也失去竞争力。每周给自己一个私人时间。上班认真是值得嘉奖,不过一味埋头于工作可是会出现危机!每天反复于相同的工作中,是否应该停下来为这些日子的工作绩效、人际相处、家庭关系等等问题做检讨与规划呢?习惯忙碌可能会让你变得盲目,每周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做做心灵的沉淀。不要吝惜自我投资。市面上有所谓“在30岁前致富”的书籍,或“二十五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报导,让一般年轻上班族也开始流行以金钱的累积作为工作的目标,对于进修、旅游增长见闻的投资就相对减少。年轻时代需要储存的应该是智慧、知识资产,“无形财产”的累积才能创造人生最大的财富。避免使用信用卡。美国人消费能力之高是众所皆知,其中一个原因可说是信用卡普及。大家对信用卡的消费方式一定都相当了解,缺乏现金的使用感,难免会让人在不自觉中做了非必要的消费。少用信用卡除了看紧荷包之外,也可以避免失去金钱概念。尤其在工商社会中,没有金钱感如何谈生意买卖呢?自己购买书籍杂志。我们把黄金分割率叫做“多一点"精灵,它时刻向人类启迪着一种“多一点"哲学
书籍是用来“查”的,并不只是用来“看”的。在需要时能立即取得,将“多一点”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生活中,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他们都发现不了现实的幸福。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才是生活的智慧。另外,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敏感对人生看得太透,迟钝对人生看得太浅,可他们能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生没有意思。所以,要活得有意思,就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人世间有一个无处不在的精灵,就是黄金分割率06180339……现在,人们逐渐注意到这个身份卑微的精灵的伟大意义。看大千世界,读人间百态,万事万物,没脱此数。绝对对称的东西在自然和社会中并不多见,而近乎于对称的却十分普遍。你看白天和夜晚,很少有相等的时间。夏天白天长一点,冬天夜晚长一点。地球原本是球,可并不十分的圆,顶多是基本上圆。而且人们早就发现,用近乎对称的黄金分割率来人为地创造事物,往往有一种神秘的美感。至于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在有限的时间中很难将一本书仔细读完,但总有些浏览过的资讯将来在工作上会有所帮助,“多一点"奋进呢?让自己学得多一点。3600年前,古埃及人把黄金分割用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上。23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理德第一次给出黄金分割率的几何计算方法。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把黄金分割率溶于他们的绘画雕塑,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在他们的音乐里流淌着黄金分割率的完美和谐。就连人体最适应的温度也是用黄金分割率切割自身的温度,仁慈的造物主还用黄金分割率打造出美女们亭亭玉立的身段……中国的古人,擅长于从宇宙的整体把握世界。但也和西方的精细科学在这个“多一点"精灵出没的地方陌路相逢。中国古代贤人虽没有明确指出这个神奇的数字,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不少的至理明言: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等等。这都隐喻着“多一点"哲理的精髓。国画和书法讲究“意到笔不到",笔到则太露,意到则回味无穷。和盘托出是一展无遗,而只托出一大半儿(0618)就给人留下想象和发挥的余地。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太不似则欺世。"画得太似则成为死画,缺乏精气神;太不似则是瞎画,纯粹糊弄人。那么妙处就在于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多一点"想象的空间,少一点直率的白描,这就是“多一点"哲学。令今人感到神奇的是,中国最古老的古琴,竟处处透出黄金分割率的精气。古琴发明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传说伏羲、神农或是舜帝,琴背两池,左龙右凤。控制琴弦发音的枢纽有三:轸、凫掌、凤嗉。琴有五弦,音有八度,琴节为徽。“以琴长全体三分损一,又三分益一,而转相增减。"全弦共有十三徽。把这些排列到一起,二池、三纽、五弦、八音、十三徽。多么奇妙的排列!恰是费波那奇数。而两个相邻费波那奇数比率则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是有意还是巧合?看来,中国古人对黄金分割的领悟与运用,与西方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许是中国古代贤人的“多一点"哲学。“多一点"精灵在这里也许摆弄了人们几千年了,人们还没有发觉。人生中用0618的精力和时间来奋斗,其他的用来享受,用来消化,用来积聚潜能。它比平和、乐天知命、顺其自然又多了一点儿向上、一点儿进取,于是便超越了甘愿平庸。这“多一点"哲学,或许就是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哲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走得太快了,“欲速则不达"。您可以既不咄咄逼人,又不自惭形秽。你勤勉,但不太累;你出众,但不离群;你有目的,却不奢望;你有成就,却不狂妄;即便天塌了下来,也有高的为你顶着,有矮的为你撑腰。生活中,不妨讲究“多一点"艺术。夫妻间恩爱和睦,却彼此保留一点自在的空间。饭只吃到六分饱,酒要喝到六成醉,话要说到六成休。尤其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会使你虚伪,而开放六分则会给你带来真诚的朋友。待人贵诚,但过密则疏;交游宜广,须远离是非。故友有求,当援手相助,但切莫大包大揽;萍水相逢,可推心置腹,但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多一点"哲学,有那么一点下里巴人的野趣,又有阳春白雪的雅意。既超凡脱俗,又毫无玄机。如果信奉“多一点"哲学的人多了,这个世界便少了一点阴险、少了一点争斗……却多了一些和平、多了一些真诚、多了一些欢声笑语、多了一些天伦之乐、多了一些白云下的野餐……改造人自身,有时候比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社会还要艰难。为什么我们不在知足和奋进的平衡中,才不枉费花时间阅读。
过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活,让自己知道得多一点,让自己做得多一点,你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才。一般来说,对于人才,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专才,但需要更多的应该是通才。人的思维开阔,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制定一份自己的成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