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天都要与他人接触,或许是亲朋好友,或许是朝夕相处的同仁,或许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就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链条,息息相关。
人是做事情的人,事是人做的事。会做人的人人气旺;会做事,事业成。人活在世上,都追求人财两旺。懂做人,会做人者,人财两旺就是水到渠成!
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
有只狐狸惊惶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发软,好不狼狈。一只枝头上的鹦鹉看了,便问道:“狐狸先生,您这是怎么了啊?”狐狸一脸惨淡,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在追我!”
鹦鹉听了心急地大叫:“哎呀!那你赶快到村口那位薛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最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薛大婶?不行,前两天我偷了她鸡舍的鸡,她不会收留我的。”
鹦鹉想了想,又说:“没关系,石樵夫的家离这里也不远,你赶快跑到他那儿躲起来呀!”狐狸却说:“石樵夫?也不行,几天前我趁他上山砍柴时,偷吃了她女儿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
鹦鹉又说:“那么,你去投靠庄大夫吧,他是这村里惟一的医生,非常有爱心,一定不忍心看你被抓的。”狐狸尴尬地说:“那个庄大夫吗?上次我到他家里,把他存的肉片吃得一干二净,还把他院子里种的郁金香给踩烂了!我没脸去找他。”
鹦鹉无奈地问:“难道这个村里就没有信赖你的人了吗?”狐狸回答:“没有,我平时把他们得罪了啊!”
鹦鹉摇摇头,说:“唉,那么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平日里干尽坏事的狐狸,被猎犬给抓住了。
没有人的一生可以永远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就像故事中的狐狸,平日再风光、再得意,有一天也可能面临种种失败与危机。当你失败时,你有朋友可以扶你一把吗?你身旁的人是向你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请你记住下面的事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是因为世上没有绝对完善的人。
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几乎可以找出许多漏洞,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么你对别人,也就有了正确的想法,一定可以从他们那里找到喜爱、敬佩等等特质。
应该认定,世上没有完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只要是“人”,必然有缺点。
他人有权利做一些和常人不太一样的事情,不要因为他们的习惯、嗜好不同,而厌恶他们。不要强迫别人改革,不要想束缚人,他想做什么,让他尽情地做吧!虽然你有权力“认定”自己的意见,但是,只要审查自己就够了,至于他人的意见,你是绝对无权干涉的。
一位主管,如果想要提升某个人,他一定会优先考虑一点: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很好吗?
你应该注意下面的事实——职位不是自然往上升的,需要别人提拔。
你所交往的同仁,可以把你推到更高一层,所以必须融合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提拔你的主管——认为你是受欢迎的人物。
约翰逊总统受欢迎的程度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两位总统相比,真是差了一大截。他在痛定思痛之余,就写下了九个原则,记在纸条上,并且常常拿出来,做个自我警醒。这些原则写得很好,你可以拿来作参考!
熟记别人的名字,假如无法做到,就表示你对他不大关心;
要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丝毫没有拘束感,就好像穿戴着舒适的衣、帽一样;
你要培养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有沉着镇定的应付能力;
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避免“我什么都懂”的自大狂;
要让人觉得,必能从他身上,获得些什么;
努力消除过去和现在所有的缺点;
真正能够做到真心地喜爱别人;
对于成功的人,要真诚地向他道贺,对于悲哀、沮丧的人,要适时地安慰他;
要成为大家的精神力量,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重新接受你!
想让大家接受你,就要使他人感觉你是重要的存在,必须使人觉得,你也是重要的存在者。
因此,不管多么微小的事情,都要心怀感激,使别人能够感受到,不是你应该做的,而是心甘情愿地做。
某公司举行年终颁奖典礼,销售部门的常务董事请这一年来销售成绩最高的两位经理,说出他们得奖后的心得。
其中一位经理,面露骄傲的神情说:
“我担任这个职位,仅仅3个月,不过,自从上任以来,我每天都在不断地改善、计划……”
他这样滔滔不绝地炫耀自己的才能,台下的人都听得很不耐烦,他同一部门的销售员,各个脸上都浮现出愤怒的神情。因为,他把荣誉完全归功于自己,完全抹煞别人的辛劳。
接着,轮到另一位经理报告,他谦恭地一鞠躬,从容地走近讲台:
“我们能获得这项荣誉,完全归功于所有的工作同仁,他们是这样的热心,努力地工作……”
然后他叫出每个销售员的名字,让他们一个个地站起来,再一一致意。于是,气氛显得融合而愉快。
你注意到两者的差异了吗?独占荣誉,不但徒增别人的反感,也使得销售员失去干劲,把荣誉分给所有的销售员,自己不但毫无损失,还会赢得别人的支持、赞助。
结交卓越人士使自己进步
年轻人应该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自己难免同流合污。一如前面所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所称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区分为以下两大类型:一为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其次则是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长袖善舞,对社会有着杰出的贡献,才能突出,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等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经由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当然,其间或许有些例外。总之希望你能结识这些人才。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成形的办法,也许是厚着脸皮毛遂自荐,或是经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荐,当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会的团体里去寻觅朋友。居于其间,仔细去观察拥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观的人们,不仅是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更对你有所助益。
身分地位高的人们所聚集的团体,并不见得便是人们所称道、喜爱的。因为,即使身分高高在上的人群里,也有脑袋不灵光、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无可取的人。结集学识渊博者的团体,就不免有这种现象。这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人们衷心的尊敬,但却称不上是交往的绝佳对象。这些人往往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不清楚世间为何物,只是一味地埋头于学问的钻研中。若是你参加此种团体,就必须不时地警惕自己,经常性地探出头来看看圈外的世界。如此一来,你的判断能力也能日渐提高。然而,一旦你紧密地参与其间,成为不知世事的学者,那在你重新踏入鲜活的社会时,就很难步履轻快了!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均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交。总认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即使达不到此一目的,也能满足自己与其共荣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这些才气纵横、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丧失判断力,才是最适当的交往方法。
并非每个人均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才智这种东西。相反,它往往会令人产生恐惧的心理。
一般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每每对锋锐的才智感到惧怕。这就似妇人女子一见着枪炮便会害怕的道理一样。但是,当你慢慢去认识这些人,继而亲近、了解这些人,却会发现先前的惧意全无,甚至还和对方交上了朋友。只是,不论对方多么有魅力,如果自己就此终止和其他人的交往,单和这群人往来,那将会得不偿失。
交友时一定要保持距离
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友谊之情长久!
交朋友难,而保持友情更难。我们从小就会交上朋友,走上社会,交的朋友更多,而且这些朋友层次不一,等级不同。有的只是普通朋友,有的则是挚友;有的只是生意上的朋友,有的则是生活上的知音和事业上的伙伴。
我们经常会对生活中的交友感慨无限,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情了,有的则不欢而散。不管怎么散的,都是多么可惜啊!
当然,朋友失去了还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让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有一个交友原则值得你考虑——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这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吗?而现实中很多人友情疏散,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
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在异性之间都是存在的。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个同一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了。正如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样,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总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
密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夫妻相处的艺术之一。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免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对方的感情。
所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也就是说,心灵应贴近,但形体应该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只是熟人罢了,两人的友情等级会逐渐递减!
所以,为了保存你们之间的友谊,为了让你的人生不再孤寂,那就遵循这一原则——好朋友也要适度保持距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
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的“恕”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其意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可视作待人处事的基本修养,如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显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身,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你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自责和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恕”的核心是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可以造成一种重大局、尚信义、不计前嫌、不报私仇的氛围,以及成就双方宽广而又仁爱的胸怀。小至日常生活的处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入世的我们由于对一切茫然无知,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人事上的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以此处世,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的南辕北辙。因为在各人的眼中,自己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提供给你。所以,不妨就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则往往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
凡事留有余地,不要做绝
做事留三分余地,就不会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某报社的主编交给新来的记者王心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同时,主编告诉他:“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当主编要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时,王心却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主编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说:“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
虽然主编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王心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有反感,从而对他这个人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回旋都没有。
有次,赵刚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赵刚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