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
坚韧让你不相信命运
有人说过:“我是不相信命运的。行动者,无论他们怎样去行动,不相信他们会遇到注定的命运,而如果他们不行动,我倒确定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坚韧:教育不能替代,父辈的遗产和有力者的垂青也不能替代,而命运则更不能替代。
坚韧可以使柔弱的女子养活她的全家;坚韧可以使穷苦的孩子努力奋斗,最终找到生活的出路;坚韧可以使一些残废人,也能够靠着自己的辛劳养活他们年老体弱的父母……
短暂的人生犹如驾一叶扁舟在大海中航行,巨浪和旋涡就潜伏在你的周围,随时会袭击你,因此,你要当个好舵手,还得具有克服艰难的毅力和勇气,设法绕过旋涡,乘风破浪前进。换言之,坚韧也是面对磨难的一种手法,以不变应万变;坚韧更是一种力量,它能磨钝利刃的锋芒。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烧煤锅炉来取暖。有个小男孩,他每天提早来到学校,将锅炉打开,为的是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气。
但有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有火苗从教室里冒出来。于是,他们急忙将这个小男孩救出去,但他的下半身已被严重灼伤,整个人完全失去了意识,只剩下一口气了。
送到医院急救后,小男孩稍微恢复了知觉。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实在很渺茫。”
但这勇敢的小男孩不愿这样就被死神带走,他下定决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医生的意料,他熬过了最关键的一刻。但等到危险期过后,他又听到医生在跟妈妈窃窃私语:“其实保住性命对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严重伤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辈子也注定是个残废。”
这时小男孩心中又暗暗发誓,他不要做个残废,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无行动能力,两只细弱的腿垂在那里,没有任何知觉。
出院之后,男孩的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从来没有间断,但仍是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即使如此,男孩要走路的决心也从来没有动摇。在平时,他都以轮椅代步。有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他望着灿烂阳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奋力将身体移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匍匐前进。
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篱笆墙边,接着他费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扶着篱笆站了起来。抱着坚定的决心,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一直走到篱笆墙边出现了一条小路。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锻炼双脚。
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续的按摩,他终于能用自己的双脚站起来,然后走路,甚至能跑步。他后来不但走路上学,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到了大学时,他还被选入田径队。
一个被火烧伤下半身的孩子,原本一辈子都无法走路跑步,而他却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决心,跑出了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青少年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成功还是奇迹,它们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对了。而对于眼前的困难,你害怕他,他就无限地放大;你战胜他,他就是锻炼你坚强毅力的机会。克服眼前的困难,战胜自己,你就会成为一个比平常人更加坚强的强者。
像骆驼一样坚韧地行走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生活不总是公平的,就像大自然中,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一样,生活中总会有些力量是阻力,不断地打击和折磨我们。
但我们承认生活是不平等的这一客观事实,并不意味着消极处世,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威廉·詹姆士曾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我们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后来,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
但是,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而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坦然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明白了这些,你就会善于利用不公正来培养你的耐心、希望和勇气。比如在缺少时间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习怎样安排一点一滴珍贵的时间,培养自己行动迅速、思维灵敏的能力。就像野草丛生的地上能长出美丽的花朵,在满是不幸的土地上,也能绽开美丽的人性之花。
生活的不公正能培养美好的品德,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美德在不利的环境中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外界的事物什么样,这由不得你去选择和控制,但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可以由你自己做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正,能否使自己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一样自如,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足够的坚韧。
缺乏执著,你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有时拥有金子的生活可能离我们只有一码之隔。下面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子一:在一个展览会上,德拉蒙德教授看了一座很有名的金矿的玻璃模型。这个金矿原来的主人在他认为可能富含金矿的地层里挖掘了一条1英里长的隧道,花费了100万美元,历时一年半,但他还是没有找到黄金。他决定放弃,于是把这个金矿卖给另一家公司后,便坐火车回家了。而那家公司只是在距原来停止开采的地方挖远了一码,就发现了金矿砂。
例子二:到20世纪初为止,世界上的任何发明都比不上蒸汽机给人类带来的那么强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瓦特被称为蒸汽机之父。但事实上,早在公元1世纪,希腊发明家希罗就制造了一种蒸汽锅,那是用蒸汽来推动的。这个设备粗糙而原始,但是已经蕴涵了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如果这个古代的实验者能够沿着这个发明的思路,再坚持一下,再改进一点,也许人类机械发明的历史将会提前2000年。
例子三:1688年,丹尼斯·帕皮恩就发明了圆柱体内的密封活塞。后来,托马斯·纽可门发明了压力发动机,这两个方面离蒸汽机这一伟大的创造都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只是等到瓦特集中其全部的精力、智慧和耐心,沿着纽可门那粗糙的发明做进一步探索时,19世纪的改良蒸汽机才被制造出来。
例子四:早在1774年,电报机的原理就被发现了。而摩尔斯教授是第一位为了人类的福利应用这一原理的人。他于1832年开始实验,在获得发明专利权后又经过5年,他又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阻碍。直到1843年,美国国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才同意资助他3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摩尔斯用这笔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介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也许世界上很少有发明像电报这样,对人类的福利产生了如此重大的有益影响。
例子五:美国最早的汽船发明人约翰·菲奇曾经穷困潦倒,衣衫褴褛,受尽嘲讽。他受到大人物的排斥,受到富人的阻挠,甚至在善良人的眼里,他也被当做疯子来可怜。但是,菲奇和他的朋友一直坚持下去,1790年,他们在特拉华州有了一条汽船,它顺流时时速为8英里,逆流时时速为6英里。菲奇的这一发明要早于富尔顿汽船20年左右。
例子六:火车机车发明人乔治·斯蒂芬森细心地发现了别人设计中的缺陷,通过对细节的认真研究,找到了一种改进的办法。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毅力,他肯定会失败。最后,在1815年,他制造出了一种新式机器——“喷气比利”,是真正经济耐用的机车。但是,在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大众认同前,他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其他人好像对这种产品的普及缺乏足够的信心,而他本人是唯一对这种交通工具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人。虽然当时有很多的阻碍,他还是于1830年又制造了一个叫“火箭”的火车头,其原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普通火车机车一样,穿行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铁路上,造成了轰动性效果。结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斯蒂芬森并非是铁路的首创者,也不是第一个想到要用蒸汽机推动机车的人。这些特征在早期的“特里维斯克”机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假如特里维斯克能够花些心思改进他机车的缺陷,就像他事业的继承者所拥有的这一优秀个性一样,那么可能就是他而不是斯蒂芬森被称为“现代机车之父”了。
这些例子告诉青少年们,如果你天生没有坚定执著的这种个性,那么你一定要后天培养它。有了这种个性,你才能成功,才能战胜困难,才能克服消极、怀疑和彷徨的情绪,才能具有自信。没有这种个性,即使是有最为卓越的天才个性也不能保证你成功,而且很可能你的结果是败得一塌糊涂。
努力的乌龟快过先天敏捷的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成功者的境界,如果达不到这个高度,就不会有这个视野。但是,若想到达这种境界亦非易事,人们从岱庙前起步上山,进中天门,入南天门,上十八盘,登玉皇顶,这一步步拾级而上,起初倒觉轻松,但愈到上面便愈感艰难。十八盘的陡峭与险峻曾使无数游人望而却步。游人只有努力向前,才能登上泰山山顶,体验杜甫当年“一览众山小”的酣畅意境。
许多人盼望长命百岁,却不理解生命的意义;许多人渴求事业成功,却不愿持之以恒地努力。其实,人的生命是由许许多多的“现在”累积而成的,人只有珍惜“现在”,不懈奋斗,才能使生命焕发光彩,事业获得成功。
要成功,最忌“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用过的稿纸几乎可以装满一个小房间;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耗费了40年的心血,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你多么聪明,成功都是在踏实中,一步一步、一年一年积累起来的。
莎士比亚说:“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终能将一棵挺拔的大树砍倒。”
一位青年问著名的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格拉迪尼回答:“20年,每天12小时。”
现在有一种流行病,就是浮躁。许多人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不扎扎实实地长期努力,而是想靠侥幸一举成功。比如投资赚钱,不是先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资金和经验,再把生意做大,而是如赌徒一般,借钱做大投资、大生意,结果往往惨败。网络经济一度充满了泡沫。有人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也没有认真考虑它的巨大风险,只觉得这是一个发财成名的“大馅饼”,一口吞下去,最后没撑多久,草草倒闭,白白“烧”掉了许多钞票。
俗话说:“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你能每天学习一小时,并坚持12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学校里混日子的人所学到的多。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从社会的角度看,考虑到它对种族问题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人类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实现的。
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如是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要成功,就要强迫自己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从最困难的事做起。有一个美国作家在编辑《西方名作》一书时,应约撰写102篇文章。这项工作花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加上其他一些工作,他每周都要干整整七天。他没有从最容易阐述的文章入手,而是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严格地按照字母顺序进行,绝不允许跳过任何一个自感费解的观点。另外,他始终坚持每天都首先完成困难较大的工作,再干其他的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青少年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就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经验,从小事入手,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成功的阳光。
成功源于坚韧,毁于急躁
诗人萨迪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一秒的时间中获得成功的。但是很多人往往不懂坚持的意义,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时,放弃努力,半途而废,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一艘客轮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波浪之中很幸运地抱住了一根木头,并和木头一起漂到一个荒岛上。他把岛上所有能吃的东西通通都搜集起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这些食物。于是,他就静下心来等待救援的船只。
他每天都爬到岛上一座小山坡,向海上张望,却没有等到一只船的到来。一天他又去张望,忽然天阴了下来,雷电大作。
他看见自己的木棚的方向升起了浓烟,急忙跑过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棚子,他希望能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子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直到木棚子化为灰烬时,也没下一滴雨。
没有了食物,他绝望了,心想这一定是天意,就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经过这里。船上的人来到岛上,船长看到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明白了一切。他对船员们说:“这个可怜的人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会把我们的船引到这里,其实,只要他再坚持一下就会获救的。”
人生总有低潮,没有希望的人会因此而失去信念,把自己击垮;而执著努力的人,则能够转移和排遣掉痛苦,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只要再多坚持一下,也许风雨就会过去,美丽的彩虹将挂在万里晴空。坚持是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