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800000008

第8章 品 德(7)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战国·孔伋:《礼记·中庸》

由内心真诚而明白道理,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而能内心真诚,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变得真诚。……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把真诚视为最珍贵的。真诚,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还要用来成就万物。自我完善,是仁义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天赋的真诚品德,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因此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

编者手记

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一个人如果天生真诚,从而由真诚达到明白道理,做事情时就会“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由于天性的真诚而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社会人生的常道,这就是“性”。这种人就是“自诚明”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天生具有“诚”的慧根的人。因而为人处世时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这样的禀性使他们看待事物时不会偏颇,总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而大多数得人则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学习、体会的过程,来知道“真诚”二字是自然界的法则。认识到真诚的自然天性,从而明白人情事理,领悟到人生需要真诚,万事需要诚意,然后再反过来看一看自己的处世态度与行为方式,最终才能做到笃行“诚”这一法则。这就是自然教化的结果,也就是“教”。

无论是我们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无论我们是自然而然地顿悟,还是后天努力后得到的渐悟。总而言之,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只有为人真诚才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也才能够得到人生的智慧,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诚”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自然法则,所以真诚、诚信的人,其心灵、情感与理性、行为是合一的,是一种和谐的统一。俗话说:“人定胜天”——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以上道理必须以真实无妄的“诚”为前提,否则只能得到天道与人道的报复。所以说,“诚”成就了我们,成就了社会,成就了大自然。以“诚”成就了自己,就是仁德,成就了万事万物,就是智慧。当我们学习到“诚”的道理时,再通过行动加以实践,那么“诚”的大道就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修养,我们就会变得诚朴、诚信、精诚,并且拥有了人生的真正智慧,那么也就做到了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是谓:远见者,至诚为道;至诚者,远达。

☆☆至诚可与天地参 孔子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如。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战国·孔伋:《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比最真诚的人次一等的人可以从事物的一端那里入手,从事物的一端入手也能做到真诚,做到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出光亮,发出光亮就会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会引起变化,引起化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才能化育万物。

最真诚的境界,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国家将会兴旺发达,一定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衰亡,一定会有妖孽出现。呈现在著草或龟甲的占卜上,体现在人的四肢动作上。祸或福将要来临时,是好的,一定会预先知道;是不好的,也一定会预先知道。所以说是真诚的就好像神灵一样。……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编者手记

“诚”是自然万物的秉性,人们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合乎自然规律,那么顺应了诚的秉性自然就是顺应了天意。在这个前提下能够尽量让自己以本性进行活动,顺乎自然而无所不能。诚的态度可以使一个人的天性得以充分发挥,一个人发挥了自己的天性,就能发挥他人的天性。因为真诚、诚实、诚信的人明白人类都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能成为天下最真诚的人的,恐怕只有圣人。普通人虽然不能成为天下至诚者,但却可以从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入手,积部分为整体,达到诚心、真诚的境界。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心态调整开始,就能以点带面,达到整体的真诚。这就是“致曲”。“曲能有诚”的道理适用于一切我们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正所谓“曲径通幽”,我们先致力于某一个方面,通过形、著、明、动、变、化这六个阶段,同样可以一步步地达到圣人的那种至诚的境界,也就是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有了至诚的心态,就可以预知吉凶祸福的发生规律,灵妙如神。正所谓“心诚则灵”。而“言为心声,行为心相”。我们的意识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举止,行为模式是受思想支配的。就像佛教所讲的“相由心生”一样。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编者手记

《论语》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禅林宝训》中说:“是知诚不一,则心莫能保;信不一,则言莫能行。古人云:衣食可去,诚信不可失。”

而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因此,《论语》中多处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诚则有信,信必获誉。“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所心悦诚服。”

诚信是人格的根本,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所以,无信则失去自己,也失去他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此所谓人无信不立。圣经哥林多前书讲最重要的三美德是信、望、爱,人与人之间要彼此信任,才能合作。“不诚不达,不信不立”,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若失去财产,他只失去了一点。但若失去了诚信,就把一切都失去了。身立于世,有信倚之,当也俯仰无愧,旁顾无悔了。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孟子·离娄上》.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守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朱子注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不思而得,生知也。不勉而中,安行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利行以下之事也。)

编者手记

“诚”是天理中最美好的常道,如天的化生万物。追求“诚”则是人的后天道德的诉求,所以应该是人道的内容。郑玄说:“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天性就是人人天然而有的本性,此性就是诚。诚之,是学此本性之诚。生而就具有诚的人,内心不用勉力就会行中庸之道,不用思考就得到中庸之道,在自然从容中就符合了中庸之道,这是圣人才有的品格。而追求“诚”的人,因为通过学而后知道了中庸之道,知道中庸之道是人道中最大的善,如果没有“诚”则是永远达不到中庸的,所以一旦选择中庸之道,并且有了“诚”,知道这样做是有利于自己德行的修养,因此会长久地坚持它,这是贤人所拥有的品质。这是中庸之道中两种天道与人道合一的两种类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贤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贤人的天人合一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天人合一。应该说,还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说,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贤人,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论是圣人、贤人,还是凡人,如果最后都能达到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那么他们的成功是一样的。

所以,“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能够去追求善和美的道德,其本身无疑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是可以安顿心灵的事呀!

☆☆诚者,君子之所守 荀况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了。……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真诚,是君子的操守,政治的根本。

编者手记

荀子曰:“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上天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处于最高;大地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宽广无边;春夏秋冬四时不说话,老百姓却都能感知节气的变化。这些“不言”的事里包含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即“有常”。荀子认为天行之所以“有常”,在于“以至其诚者也”,即大自然之所以运行有规律就因为它达到了真诚。真诚不仅能使天地化生万物,还能使圣人教化万民。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这样,通过诚把“天地”和“圣人”即天人合一关系凸现出来了。“诚”即真诚无妄,是一种道德规范。

荀子认为,既然由于天地达到了真诚无妄,才体现出“天行有常”,因而圣人、君子就应当从“天行有常”这种真诚无妄的行为中体会“天德”,去修心养性,提高道德水准,用“诚心行义”,把握好自然规律,为民造福。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荀子把从“天行有常”中体现出来的“诚”的“天德”,看作是君子养心行义、圣人化民治国的根本。他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由此可见,原来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是为了把“诚”这一“天德”提供给君子修养身心,以便作为安邦治国的“政事之本”。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

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

编者手记

《刘向说苑贵德》中有这样一个典故:乐羊任魏将去攻打中山,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为仕,中山国君杀烹了他的儿子并将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表示必取中山的决心,食掉了这杯肉羹。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食子之肉。”堵师赞回答说:“亲儿子的肉他都吃,那还有谁他不会吃呢?”乐羊攻下中山回国后,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怀疑他的忠心。与此对照的还有一故事: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乐羊在军中食子示志,最终攻取了中山,反映出了他的“巧诈”之智,而秦西巴怜而释鹿,反映出了他所具有的一种“不忍人之心”(孟子语)。“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怀疑甚至远离的可能性会提高。相反的,“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古人把诚功叫做“拙诚”,其实其诚并不拙,只是相对于“巧伪”而言不为所动,是甘于守拙。

古时的一位商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取名智人。次子老实,取名木星。商人病危,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令智人经管东厢酒店,木星经管西厢酒店,并叮嘱:“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切莫以术欺人。”两个儿子各自独立操业一段时间之后,智人觉得谨遵父命赚不了大钱,灵机一动,便在酒中加进了白水。这样一来,智人比木星多赚了不少钱,吃穿阔气了不少。木星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哥哥,依然按照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生意。时间一长,木星的生意却好了起来,日用不亚于哥哥。智人便怀疑弟弟也在酒里掺了水,于是自己掺水更多。不料怎么也赶不上弟弟的生意,后来连一个顾客也不来了。智人便去质问弟弟:“吾智术皆在汝上,何以商不及汝?”弟弟无言以对,旁边有一位顾客碰巧听见了,就告诉智人,你的智术虽然比木星强数倍,但你的德行却远远不及,你在酒里掺水坑客害人,焉有不败之理?智人这才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尽管他以后不再往酒里掺水了,顾客还是不肯往他的酒店里去。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黑暗圣裁

    黑暗圣裁

    神又是什么,天又在哪里,人们命运的背后,隐藏着的什么巨大阴谋,阴谋的操控者。又有着怎样的实力。,一个又一个的妖魔现世,到底,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他有心灭魔,但他自己就是一个魔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当时明月在

    当时明月在

    如风的少年如花的女子情愫暗生,正当青年的爷爷爱上了名份是自己继母的少女花萝。少男少女心绪千转百回,可是乡村伦理正如悬头之剑,如何担起那“乱伦”的骂名……
  • 重生名门千金

    重生名门千金

    短短的一天,父亲骗走母亲留给她的股份,气死外公,被离婚后枉死当场。再睁眼,回到十六岁的那一年那一天!再次面临选择,她从容以对。仇,是要报的!情,是要还的!只是……男人,你确定要我称呼你为“夫君”?
  • 初恋情人撞上救命恩人

    初恋情人撞上救命恩人

    一个是救命恩人,为了她,恩人把所有习惯都改了;初恋情人搂着她说,萍萍,和我走吧。救命恩人贴着她说,百合嫁给我吧。她该是和初恋情人爱火重燃,还是该对救命恩人以身相许呢?
  • 大决战:平津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是当时国民党军内部非嫡系的代表人物傅作义将军。上述的相同之处,决定了这一场决战的残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处,又决定了这场决战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使得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都是冲杀与血战,还有大量既复杂又紧张的另一条战线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则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 霸仙

    霸仙

    茂密森林内,一行二十多人穿梭在其中。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年大汉,仅有三位看起来年仅十五六岁少年。二十人身着清一色兽衣,但其腰间佩戴着长剑,剑长三尺六寸,宽一寸八分,为凡铁所铸。
  • 盛宠狂妃

    盛宠狂妃

    她一个现代白领,职场女强人,一觉醒来,已然穿越千年!人前她是尖酸刻薄的柔弱千金,人后她是淡雅如墨的水家主事。无数人的生与死都只在她的一念之间。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谁比谁狠?明枪暗箭,刀光剑影,谁比谁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在她的素手遮天。【片段一】“墨儿,嫁给我,我许你天下,与我并肩而立!”他深情凝眸,浅淡的笑容洋溢出无与伦比的自信从容。“女人同样有野心,我若不满足于并肩而立呢?”她笑靥如花,抬眸巧笑的看着他,狡黠的目光让人看不穿心思。他微眯深邃的双眸,闪过一丝邪魅的光,长臂一伸将她揽入怀中,薄唇凑到她的耳边,含着她如玉的耳垂,魅惑的声音格外暧昧:“女上男下,为夫也不介意。”【片段二】“小姐,听说三王爷要封妃纳妾了。”门帘外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哦?是吗?”躺在男子怀中的,女子魅惑的看了身后的男子一眼,警告的意味不言而明。“墨儿,你知道的,祖制不可违,我也是无能为力。”眼中的笑意却是那么的明显。“是吗?那本小姐就休夫再嫁好了,反正是情理之中嘛!”红唇轻启,妖娆万分。“你敢!”男人一声低吼,眼睛危险的一眯。“有什么不敢的,不就是换个男人而已!”【片段三】“阁主,有人来买三王爷的项上人头,黄金三万两!”“没想到他还满值钱的呢!”掰了掰手指,女子算了一下开支,嗯,资金有点紧张了呢!“墨儿,你可是要卖夫赚钱?”抚摸着女子的秀发,男子眉毛一挑,邪肆的表情中满是笃定。“听令下去,收了钱,把他们主子的人头送过去!”再怎么贪财,也不能出卖自家相公不是?“还是墨儿心疼我!”笑意闪现,不愧是他的女人,够狠!“等我想换夫了,会考虑的!”郑重的点了一下头,少了麻烦还赚钱,值!蝶舞开新文了,亲们多多支持啊,喜欢的点击一下收藏,蝶舞感激不尽~喜欢咱家墨儿的且看她如何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精彩多多,不容错过哦~
  • 天才儿子PK腹黑总裁老爸

    天才儿子PK腹黑总裁老爸

    八年前:男:“我想和你做朋友?”女:“我不跟痞子做朋友,更不跟流氓来往,请你以后不要来打扰我,除非你是贵人了。”八年后:“我凭什么帮你?”男人的双脚重叠,慵懒的靠在沙发上,看着面前的女人,嘴角扬起的那抹戏虐的笑容。然后见他抬起明亮的眸子,看着面前的可人儿说:“除非,你是我的情人,我还倒可以考虑一下。”他这是在报复她,报复她十年前的那一句趾高气昂的话,他用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将告诉她:你已不再是那个骄傲的公主。“这可是一赃公平的交易,我可没有强迫你,既然不开心,又何必答应呢。”男人的嘴角扬起令人畏惧的笑容。女人躺在白色的豪华大床上,转过美丽的脸颊。不让那个男人,看到她的眼泪。尹皓轩,这就是你所知道的真相么。那你可曾知道,当初她说出这话的时候无非是想改变年幼的你。她对这个男人,又爱又恨。爱了他八年,却因为他的凌辱、他的无情、他的冷血恨了他五年,可这五年就真得就只有恨,没有爱了么?事隔五年,再遇到他,她和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五年后:“妈咪,以后换小小酥保护你了。”“小小酥相信,妈咪和爸比一定会很幸福的。”“不许欺负我妈咪,就算你是爸比也不行。”那个被自己妈咪藏了四年的爸比终于出现时,他会心甘情愿的跟自己的爸比回去么?当眼看着自己的妈咪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四岁的他就真得不知道还击么?且看,腹黑总裁老爸又该如何接天才儿子的招。天才儿子,又会如何保护自己最爱的妈咪。
  •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她,天生带着残疾,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朋友,甚至看不起她,嘲笑她。父母的抛弃便注定了她是没人疼爱的人。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坚强没有人会替她坚强。她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的时候,一次无意间看到某人在墙角嘘嘘,结果就这样被霸上了。他说:“小丫头,你偷看了我的身体,你得对我负责一辈子。”某女瞪大双眼一脸的不可致信,嘴角抽搐:“我看你脑子出问题了,你也不看看我这个样子,你觉得我配吗?”她并不是看轻自己,因为自己知道什么叫作差别。某人挑眉,“那又如何?没有配与不配,只有爱与不爱。”“那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爱你。”某人轻笑:“没有关系,只要我爱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