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800000008

第8章 品 德(7)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战国·孔伋:《礼记·中庸》

由内心真诚而明白道理,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而能内心真诚,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变得真诚。……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把真诚视为最珍贵的。真诚,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还要用来成就万物。自我完善,是仁义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天赋的真诚品德,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因此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

编者手记

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一个人如果天生真诚,从而由真诚达到明白道理,做事情时就会“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由于天性的真诚而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社会人生的常道,这就是“性”。这种人就是“自诚明”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天生具有“诚”的慧根的人。因而为人处世时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这样的禀性使他们看待事物时不会偏颇,总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而大多数得人则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学习、体会的过程,来知道“真诚”二字是自然界的法则。认识到真诚的自然天性,从而明白人情事理,领悟到人生需要真诚,万事需要诚意,然后再反过来看一看自己的处世态度与行为方式,最终才能做到笃行“诚”这一法则。这就是自然教化的结果,也就是“教”。

无论是我们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无论我们是自然而然地顿悟,还是后天努力后得到的渐悟。总而言之,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只有为人真诚才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也才能够得到人生的智慧,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诚”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自然法则,所以真诚、诚信的人,其心灵、情感与理性、行为是合一的,是一种和谐的统一。俗话说:“人定胜天”——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以上道理必须以真实无妄的“诚”为前提,否则只能得到天道与人道的报复。所以说,“诚”成就了我们,成就了社会,成就了大自然。以“诚”成就了自己,就是仁德,成就了万事万物,就是智慧。当我们学习到“诚”的道理时,再通过行动加以实践,那么“诚”的大道就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修养,我们就会变得诚朴、诚信、精诚,并且拥有了人生的真正智慧,那么也就做到了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是谓:远见者,至诚为道;至诚者,远达。

☆☆至诚可与天地参 孔子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如。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战国·孔伋:《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比最真诚的人次一等的人可以从事物的一端那里入手,从事物的一端入手也能做到真诚,做到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出光亮,发出光亮就会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会引起变化,引起化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才能化育万物。

最真诚的境界,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国家将会兴旺发达,一定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衰亡,一定会有妖孽出现。呈现在著草或龟甲的占卜上,体现在人的四肢动作上。祸或福将要来临时,是好的,一定会预先知道;是不好的,也一定会预先知道。所以说是真诚的就好像神灵一样。……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编者手记

“诚”是自然万物的秉性,人们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合乎自然规律,那么顺应了诚的秉性自然就是顺应了天意。在这个前提下能够尽量让自己以本性进行活动,顺乎自然而无所不能。诚的态度可以使一个人的天性得以充分发挥,一个人发挥了自己的天性,就能发挥他人的天性。因为真诚、诚实、诚信的人明白人类都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能成为天下最真诚的人的,恐怕只有圣人。普通人虽然不能成为天下至诚者,但却可以从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入手,积部分为整体,达到诚心、真诚的境界。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心态调整开始,就能以点带面,达到整体的真诚。这就是“致曲”。“曲能有诚”的道理适用于一切我们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正所谓“曲径通幽”,我们先致力于某一个方面,通过形、著、明、动、变、化这六个阶段,同样可以一步步地达到圣人的那种至诚的境界,也就是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有了至诚的心态,就可以预知吉凶祸福的发生规律,灵妙如神。正所谓“心诚则灵”。而“言为心声,行为心相”。我们的意识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举止,行为模式是受思想支配的。就像佛教所讲的“相由心生”一样。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编者手记

《论语》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禅林宝训》中说:“是知诚不一,则心莫能保;信不一,则言莫能行。古人云:衣食可去,诚信不可失。”

而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因此,《论语》中多处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诚则有信,信必获誉。“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所心悦诚服。”

诚信是人格的根本,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所以,无信则失去自己,也失去他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此所谓人无信不立。圣经哥林多前书讲最重要的三美德是信、望、爱,人与人之间要彼此信任,才能合作。“不诚不达,不信不立”,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若失去财产,他只失去了一点。但若失去了诚信,就把一切都失去了。身立于世,有信倚之,当也俯仰无愧,旁顾无悔了。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孟子·离娄上》.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守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朱子注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不思而得,生知也。不勉而中,安行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利行以下之事也。)

编者手记

“诚”是天理中最美好的常道,如天的化生万物。追求“诚”则是人的后天道德的诉求,所以应该是人道的内容。郑玄说:“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天性就是人人天然而有的本性,此性就是诚。诚之,是学此本性之诚。生而就具有诚的人,内心不用勉力就会行中庸之道,不用思考就得到中庸之道,在自然从容中就符合了中庸之道,这是圣人才有的品格。而追求“诚”的人,因为通过学而后知道了中庸之道,知道中庸之道是人道中最大的善,如果没有“诚”则是永远达不到中庸的,所以一旦选择中庸之道,并且有了“诚”,知道这样做是有利于自己德行的修养,因此会长久地坚持它,这是贤人所拥有的品质。这是中庸之道中两种天道与人道合一的两种类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贤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贤人的天人合一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天人合一。应该说,还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说,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贤人,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论是圣人、贤人,还是凡人,如果最后都能达到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那么他们的成功是一样的。

所以,“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能够去追求善和美的道德,其本身无疑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是可以安顿心灵的事呀!

☆☆诚者,君子之所守 荀况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了。……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真诚,是君子的操守,政治的根本。

编者手记

荀子曰:“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上天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处于最高;大地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宽广无边;春夏秋冬四时不说话,老百姓却都能感知节气的变化。这些“不言”的事里包含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即“有常”。荀子认为天行之所以“有常”,在于“以至其诚者也”,即大自然之所以运行有规律就因为它达到了真诚。真诚不仅能使天地化生万物,还能使圣人教化万民。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这样,通过诚把“天地”和“圣人”即天人合一关系凸现出来了。“诚”即真诚无妄,是一种道德规范。

荀子认为,既然由于天地达到了真诚无妄,才体现出“天行有常”,因而圣人、君子就应当从“天行有常”这种真诚无妄的行为中体会“天德”,去修心养性,提高道德水准,用“诚心行义”,把握好自然规律,为民造福。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荀子把从“天行有常”中体现出来的“诚”的“天德”,看作是君子养心行义、圣人化民治国的根本。他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由此可见,原来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是为了把“诚”这一“天德”提供给君子修养身心,以便作为安邦治国的“政事之本”。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

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

编者手记

《刘向说苑贵德》中有这样一个典故:乐羊任魏将去攻打中山,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为仕,中山国君杀烹了他的儿子并将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表示必取中山的决心,食掉了这杯肉羹。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食子之肉。”堵师赞回答说:“亲儿子的肉他都吃,那还有谁他不会吃呢?”乐羊攻下中山回国后,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怀疑他的忠心。与此对照的还有一故事: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乐羊在军中食子示志,最终攻取了中山,反映出了他的“巧诈”之智,而秦西巴怜而释鹿,反映出了他所具有的一种“不忍人之心”(孟子语)。“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怀疑甚至远离的可能性会提高。相反的,“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古人把诚功叫做“拙诚”,其实其诚并不拙,只是相对于“巧伪”而言不为所动,是甘于守拙。

古时的一位商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取名智人。次子老实,取名木星。商人病危,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令智人经管东厢酒店,木星经管西厢酒店,并叮嘱:“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切莫以术欺人。”两个儿子各自独立操业一段时间之后,智人觉得谨遵父命赚不了大钱,灵机一动,便在酒中加进了白水。这样一来,智人比木星多赚了不少钱,吃穿阔气了不少。木星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哥哥,依然按照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生意。时间一长,木星的生意却好了起来,日用不亚于哥哥。智人便怀疑弟弟也在酒里掺了水,于是自己掺水更多。不料怎么也赶不上弟弟的生意,后来连一个顾客也不来了。智人便去质问弟弟:“吾智术皆在汝上,何以商不及汝?”弟弟无言以对,旁边有一位顾客碰巧听见了,就告诉智人,你的智术虽然比木星强数倍,但你的德行却远远不及,你在酒里掺水坑客害人,焉有不败之理?智人这才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尽管他以后不再往酒里掺水了,顾客还是不肯往他的酒店里去。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阿修罗王传1

    阿修罗王传1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盛世宫妃

    盛世宫妃

    初时,他看着她,充满了渴求,她却说∶“请不要忘记对姐姐的承诺。”他黯然,多年的尊重、隐忍,换不来她的感情;爱人的离世,让她绝望,面对他的关切,是自甘认命,还是情难自禁?得知真相,才知道不过是欺骗,他的残忍让她恐惧;向往平静的她,终于决定离开,可家族的荣辱,让她不得不回到他身边;后宫颠簸,忍辱负重,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然而,得到的却是他的怀疑,“告诉朕,你这次回来,到底是因为朕,还是别有目的?”看着她,目光如炬。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是坦然面对,还是奋起反抗;本性善良的她,后宫之路,曲折血腥,是试图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命运之路,给她的,到底是什么。
  • 进化之镇妖塔

    进化之镇妖塔

    每个智慧生物进入出发点一个小时之内必须接受最初的考验,通过死亡测试到达塔中安全界,可以选择不出去,但后果是——抹杀!而赵炎来这里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进化。进入镇妖塔,不是生,就是死,以无数智慧生物相互竞争、相互厮杀使其进化产生强大物种,最后完成使命,进入宝塔世界要遵守其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的后果就是灭亡!想活下去、想进化、变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战斗和考验,简单的说,赵炎将变成这镇妖塔中的妖魔之一……赵炎明白,在这里就必须不停完成任务才能活命,虽然与监狱区别很大,但按照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可以靠他自己活下去的监狱,而活下去的办法是——弑杀。赵炎进入了宝塔,开始死亡挑战。最终他成不灭之神。
  • 给企业注入军魂

    给企业注入军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引入了军队的管理思想,在中国,联想、华为、万科等企业都由复员军人创建。本书就此讲述了如何用军魂塑造企业文化、将治军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培养组织成员军人般的工作作风、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执行力等问题。
  • 邪帝独宠:倾城魔妃

    邪帝独宠:倾城魔妃

    重生,成就高贵无双的地位。一座尘封的墓穴,令魔界闻之色变。一个神秘的面具男子,最终她杀死情人,亦敌亦友,在她危难时助她一臂之力。从一个小小的魔兵做起,她是绝色佣兵,练法术,斗劲敌,自己却也殒命。高阶魔法,她来到魔界,上古神器,魔界一切的一切是诱惑,她的爱情却敌不过误会和伤害,更是暗藏的危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但也并非尽是奇趣,只要坚定目标,明确方向,乐观坚韧地走下去,就能笑到最后。青少年朋友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把握好航向,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寻找人生旅途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