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700000047

第47章 前两句展开自由联想,在“透明的葡萄”和“雪山幻想”(10)

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

根本不要去听, 肖邦是听不见的,

如果有人在听他就转身离去。

这已经不是肖邦的时代,

那个思乡的、怀旧的、英雄城堡的时代。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1988年于成都

[鉴赏]

欧阳江河(1956-),原名江河,生于四川。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后到军队服役,1986年转业。已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1997),《谁去谁留》(1997)、文集《站在虚构这边)(2001)。

与欧阳江河大多数诗“玄学化”“迷宫式”特征相比,本诗表现的主题反而更为明朗和单一一些,也更好懂一些。它通过对肖邦乐曲的沉迷而表现了对某种至高至纯的精神追求的沉湎。诗风纯净、高贵、典雅,艺术手法繁复精妙,无论艺术手法还是传达的理想追求主题,都给人一种极为纯净的艺术精品感受。与作者在90年代的“中年写作”相比,对生命经验的反复咀嚼相比,本诗体现的则是另一种典型,是追求生命纯度与质量的充满激情与乌托邦企望的一次性付出、一次性生存。

“只听一支曲子”,诗一开头便以陌生化的效果展露出这个为了一个理想而“一次性付出、一次性生存”的激越主题。紧接着的“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更进一步以激烈的、悖理的方式来突出这个主题:这个“理想”即意味着生命的全部、追求的全部。“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言下之意正是“一个理想对世界已经足够”。

第一节以“一”的方式展开,而第二节则是以“多”的方式展开。对曲子“重新弹奏一遍”,“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体现了对这个“理想、追求”的无限沉迷。这个以“多”的方式进行的正是“一”的主题,“然后终生不再去弹”正是对于理想的“惟一性”的忠贞。“死于一夜肖邦”既见乐曲的魅力之大,也见沉迷、陶醉之深,是“一”。而“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时间活过来”则是用“多”——一生的时间来体味这个理想,这个惟一的理想也是一生中获得拯救的希望。无论“一”与“多”,“死”与“活”,都是以悖反式命题来体现同一主题。

第三、四、五节一方面继续以“把肖邦弹得好像弹错了一样”、“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肖邦”、“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的新颖的悖离通常逻辑的方式来传达这种对于弹奏肖邦的微妙、至高境界,另一方面,是采用大量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幻觉等多方面的通感方法,来表现对于乐曲的痴迷。“只弹弱音”、“根本不要去听”、“轻点再轻点”等同样是以悖反式命题辩证地来达到浓墨重彩的效果,而“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可以是/最弱的,最温柔的”饱含哲理。即便单从对声音的精妙艺术表现上,也让人联想起《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古典名篇的遗韵。

本诗在外在层面上是对肖邦音乐的沉迷,但在内在的超验层面上,则是对理想、精神追求主题的表现,二者巧妙地融合为一。

(白浩)

晚餐欧阳……………………………江河

只听一支曲子,

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

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

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

可以把已经弹过的曲子重新弹奏一遍,

好像从来没有弹过。

可以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

然后终生不再去弹。

可以

死于一夜肖邦,

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活过来。

可以把肖邦弹得好像弹错了一样。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

或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像一片开阔地,

像一场大雪迟迟不肯落下。

可以死去多年但好像刚刚才走开。

可以

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肖邦。

可以让一夜肖邦融化在撒旦的阳光下。

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

根本不要去听, 肖邦是听不见的,

如果有人在听他就转身离去。

这已经不是肖邦的时代,

那个思乡的、怀旧的、英雄城堡的时代。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1988年于成都

[鉴赏]

诗人在谈到这首诗时说:“死亡主题是复合性质的,死亡本身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类似的感受我在《晚餐》这首短诗中也曾表达过:晚间新闻在深夜又重播了一遍。/其中有一则讣告:死者是第二次死去。反复死去,正如我们反复地活着,反复地爱。死实际上是生者的事,因此,反复死去是有可能的:这是没有死者的死亡,它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亡灵。

欧阳江河的诗以“玄学化”、“迷宫式”的“修辞术”而著称,又是“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本诗中,这几个特点都有充分的体现。

欧阳江河诗对“晚餐”一词使用率颇高,《去雅典的鞋子》、《1991年夏天,谈话记录》、《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多首诗中均出现过。而与之相关的时间意象也多为“傍晚”(《傍晚穿过广场》)“晚上”。这透露出几层信息:它是某个“黄金”式时段与活动的结束,标志着黄昏与黑暗的临近,甚至是已经到来。本诗中便有与之相关的多个意象延伸。“白雪/从指尖上升到头顶”;苍老的心态可以感到一瞬间便白了头,生命进入“垂暮之年”,正是在这种“垂暮”心态下,诗作不断展开对“死亡”主题的体验。诗中多次出现与“死亡”相关的意象:“疏松的齿间”、“在食物的日蚀深处”、“晚间新闻”、“深夜”、“讣告”、“死者”、“死去”、“亡灵”等等。所以本诗可以说是对于生命经历和时间中的消亡(死亡)主题的不断咀嚼和体味。

与此主旨相关,作者使用了多种搅乱迷宫的“修辞术”,它包括通过对语词与逻辑、时间与空间等的切碎、搅拌,造成时态的混乱、人物的含混。诗一开始是晚餐的现在进行时,但接着“晚餐/一直持续到我的垂暮之年”似乎又将时间延伸到将来,成为一种将来进行时。接下来又交待“在昨夜”,那么,看来,前面的是回忆式的过去完成时或过去进行时了。但从后面详细的进餐、看晚间新闻、付账等等看又似乎是现在进行时。总之,这是一种在现在时与过去时甚至将来时之间不断的跳跃,来构成对真实时间的模糊而达致体验的超时间性,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对正在进行的死亡的反复体验”。

再看人物,诗中进餐的人有几个?看来是一个——“我”,但“我要了双份/卷心菜,空心菜,生鱼片和香肠”,为什么是“双份”?诗尾又说“我已替亡灵付账”,那么,进餐的人是两个,另一个是“亡灵”。原来,“我”一直是在与一个在场的“亡灵”共进晚餐,换言之,整个“晚餐”过程也就是“我”一直在思考和体味“死亡”的过程。

诗中,“不会再有早晨了”三次重复出现,这也正是在这语言迷宫中带领作者,同时也带领读者走出来的线索,“死亡”主题和“死亡”情绪的展示。而死者之所以能“第二次死去”,那么也正是因为诗人对已经死去的、正在死去的、将要死去的等等死亡主题的反复体验所致。

既然是在反复体验,那么这个“死亡”主题和每次的体验过程本身也就有着难言的、含混的暖昧性,暖昧的体验对象、暧昧的主题,这正是与诗中造成暧昧的繁复手法相吻合的。

(白浩)

冬鸟……………………………文亦

冬雪前

一只远方的鸟

飞过昏暗无力的天空

北风吹来时候

流云漂泊

季节的足音

异样的沉重

好似大地即将沉没

静静地

在风雨的空隙中

那只鸟

飞过我的头顶

回首的探望

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是忧心忡忡

不要流连

今夜的风雪

必将凶猛

何不快点赶路

严寒里

你飞过

一片无情的空间

飞过了我的伤口

洁白的羽毛

会被血染红

分别后

我会有

天真的哀愁

美丽的俯冲

融不化今日的冷落

你走了

一千多个酸楚的日子

只在沉默中度过

沦陷的风景

漫长的寂寞

心亦不愿去跳动

回想起

无数次的激越

竭尽了我的情感

夏天的热爱

写在了枫叶上

都已在

昨天失落

你今天

未寻找

困在冬季的我

一片真诚

我知道

麻木的感觉

依然如故

茫然的目光

只有跟着长风

在旷野上追踪

没有亲友

无所谓痛苦

只在漫漫的长夜

多了一个冰凉的梦

失去的一切

都被幻想围困着

褪去了海水的双眼

掠过了壮丽的落暮

我将面对风雨

历经坎坷

来年的阳光

爬进了梦的窗口

冬夜里的受难者

有一颗孤傲的心

有着疯狂的追求

你是一只海鸥

回大海去

不要在冬日里停留

不要被野蛮的风暴卷走

深情的问候

是那遥远的影子

当我抬头的时候

在日出的光芒中遨游

你应该骄傲

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太阳下

才有美好的生活

不要垂怜什么

怜爱的价值

谁未曾想过

风来了

请您

不要停留

[鉴赏]

文亦(1961-?)辽宁人,当代抒情诗人,下过放做过工,做过记者,当过律师,现为职业撰稿人,有诗集《随风流萤》出版。

《冬鸟》是一首悲情诗,写于1990年冬,那年诗人陷入人生困境,从前的恋人出于同情来看望诗人,让诗人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第一节的前十五句,写情人的到来,后四句表明诗人的态度,用冬天来比喻自己的人生低谷,这算不上是什么新奇的比喻,而用鸟来喻情人,却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态,情人在头上,自己份佛在深渊。第二节是诗人对恋人的评判,讲到了情人的有情与无情,无情在先有情在后,有情更让人痛苦。这一节的下半部分是对过去的一个短短的回忆,没有写具体事物,只写了诗人曾经燃烧过的激情,第三节是对第一节的反复抒情告诉情人无情才能无痛苦,从而为第四节诗人要“历经坎坷” “孤傲的心”“疯狂的追求”作铺垫。最后一节是诗人给过去的情人的探视的回荅,希望两人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诗人的人生并非情人所能拯救,诗人不愿拖累自己过去的情人,因为各人有各自己人生道路,肯定了过去俩人在一起时,那些,日子是美好的像是另外的一个世界,希望情人回到那个世界去,而自己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无情的。

全诗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冷静客观的态度刻画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打击时的男人骨气,描写了昔日情人的善良与美丽,最后以“不要垂怜什么/怜爱的价值/谁来曾想过”,回绝了情人这份“怜爱”告诉她“风来了/请您/不要停留”这里的“您”不同于前文的“你”,表明了到此诗人态度的转变,看起来是尊称,事实上拉开俩人之间的距离。

人们常说诗歌创作的技巧,其实诗歌创作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激情与真挚的爱,才是诗的根本。生活给予诗人热烈的爱,给诗人无尽的痛苦。诗人才有创作的 激情,才有灵感。贫乏生活、苍白的日子,如果不能使一个人愤怒痛苦就不可能有诗。本篇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将情人的到来激起的悲情慢慢地“压缩”在诗人心中。再冷静地“处理”这份感情,朴实真挚感人。

(刘莹)

梦归安宁……………………………文亦

漂泊也是一种慰藉

如少年心中一片静美的红云

河西河东不停迁徙的季节

埋葬了多少传递温暖的信息

流水清清不分先后

时光空空使彼此远离

一湾黄昏的晚霞

只身在深秋里沉醉

她的幻影里

浮现出黑釉闪闪的青丝

她的惆怅里

游来了孤独的乡村和我的大森林

我不愿终日去蹀躞

往事野火飞溅乐鼓喧天

也不愿抬起头

找寻往日相思如焚的缠绵

头顶还是那片天

浸蚀着泪光晶莹的新月

一转眼随风波动的月光又会

将我完全淹埋

我不想开口

因为这里没有语言

也不必醒酒

因为这里没有思念

密封的珍情寄托在

现代人不再传唱的歌曲

暗暗的心思牵在了

偏僻的——乡邮所铃声

一封不能投递的家书

还在永难忘

村外儿童的牧归调

上游飘来的稻谷香

乡景的土风

迷住了西上瑶池的云彩

她把晚虹挂在飞起的山崖上

她把静穆的笑容

倒映在釉彩的河面

小河弯弯的咏叹

旷野舞蹈的野花

都留下了她的幻象

她的香艳

她的期冀化作了一只船

驶进飘移轻盈的风港

那阳光缝制的帆

云海里无影无踪

仿佛她与回忆一起织成了星光

随之飘成了夜的流火

一去不回

我不敢张望

怕夜空里多出了一张陌生的脸

也不想动身离开

这个属上帝管辖的境界

夜还是那样深那样蓝

星还是那样亮那样闪

希望只剩下了不明的三角帆

航向云烟衬托的明月

回不去的心愿是

月夜在圣歌里回荡的故乡

永生不变的爱在

母亲收藏的摇篮

而今那份幸福

走过了每一个梦境

再也躺不下长大的我

只盼沿着弯弯的乡情

重温母爱的节奏和曲子

安置这颗铁打的心

相信总有一天银河的夜曲将揉碎满天星星

云霓的柔语会邀来天堂的福音

轻轻地

催我入眠

[鉴赏]

现代诗以“垮掉的一代”最著名,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崛起之后,诗似乎就在向“垮掉”奋斗,许多诗变得越来越深奥,晦涩,离读者似也是越来越远,他们有的以“非常思想”“非常哲学” “深重的历史使命感”疏远了读者,有的以“野兽派” “本能性”的渲泄,背叛了读者。诗的探索使作品与作品之间,以及同一作品的理解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在很多诗获得了深刻的思想,神秘的主题之后,往往失去了传统的音韵美、韵律美、结构美,形式美。越来越不适合在公众场合朗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造憾。那么诗究竟应该怎么写,诗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可借鉴。本篇所介绍的诗人的文亦,是现代诗探索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把“很好”理解为折中似中庸似,与传统诗人不一样,又离传统不太远,以《梦归宁安》为例,这首诗与他的前一首诗相比,她没有明确的主题,有点像是后现代诗人的渲泄的一种情绪,只不过在这里,他不像后现代派或超现实主义者那样:完全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的标准,在这里仍然有“优美”“完美”这些可参照的标准,可见他是不放弃“美”的标准,不以“丑恶” “荒诞”为美。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我们似乎可以把作品理解为“多主题”。这首诗里应该很明确地反映了诗人“思乡”“回忆童年”以及“渴望幸福安宁”的思想,表现诗人在感情在人生旅途上的徘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和复杂的情感,诗句虽然不讲究对仗工整,但在一些句子仍然有对仗的影子,押韵虽然不整齐,但仔细读来仍有疏落的韵脚,在诗的内在律动上,仍然保诗着不整齐的,在不停起伏宕岩的旋律,正在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不能朗朗上口,但仍是一首可以朗颂,适合朗颂的诗,只不过朗读的时候技巧性更强。对作品中流动的情绪把握得要更准确,所以这也符合,他所提倡的“诗在放弃了很多责任的时候,通过朗颂获得诗人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感受,净化人们的情感,感受诗人的伟大胸襟,让现代人获得健康优美的心理,是写诗读最后的意义所在”。

从上面的引述中,读者不难看出,让读者获得宽广优美健康的心灵,是诗人创作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梦归安宁》我觉得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诗人相信“诗歌只不过是现代的心灵体操”,读诗就是为了获得健康有美感的心灵,大家不妨就试一试,看是否真会受益吧。

(刘莹)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红与黑

    红与黑

    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 重生之娇女

    重生之娇女

    一朝重生到古代,富贵家门里,上有爹亲娘疼爱,下有两个妹控哥哥捧若珍宝。张烟表示,这样的美好生活,要是不能叫自己过得痛快了,还真对不住大神的青睐。呃!小日子过得挺顺,只这嫁人太愁人了有木有?嗯?这个蹦到自个儿碗里的大黑脸,左瞅右看还凑合。算了,嫁吧!哼哼!你要是敢有歪心思,看姑娘我怎么收拾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上霸道冷大叔

    爱上霸道冷大叔

    一次意外的打工经历,让展天玲认识了一个奇怪又偏执的男人,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变!他霸道、冷漠、强势、无情,却又扮无赖扮可怜的引她一步步深陷,直至最终,芳心暗许!她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的女大学生,他是隐藏在暗夜之中最强大的存在,可却遭遇最亲的人背叛,差点终身残废,直到认识了她,他的生命才出现了一道生的曙光!其实这是一个小女人被一个变态冷漠男改变成为腹黑大女人的甜蜜心酸史,且看她如何在无形之中一步步收腹那个霸道的大龄男。片段一“滚!给我滚出去!!”男人冷洌如冰,他真是要被这个女人气死了。“又来了,你除了会叫我滚,还会什么?有本事你就站起来啊,坐在轮椅上赶人有什么意思?”女人故意气他,叫你嚣张,我偏不,看你能拿我怎样!“滚、出、去!”沉冷的声音再次传来,隐隐带着颤抖。“哈!你真可怜,大好的人生就这么毁了,而你还心甘情愿的这么活着,真是让人同情!放心,不用你赶,从明天起你就不会再看见我了,再见!”女人说完扭头就走。“谁可怜了?你站住!给我说清楚.....给我回来!!”男人大吼着,却终是没唤回女人的回头。片断二“陆先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女子万般风情的跟面前的男人打着招呼。“你叫我什么?”“呵呵,陆先生,你还真见忘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记忆是越来越退步了嘛。”“那个男人是谁?”“哪个男人?…他吗?...喔!我想想…好像是…”某女一边瞟着男人越来越黑沉的脸,一边故做思考。“该死的!你想让我掐死你吗?…走!”“姓陆的,你放开我!”她一边说,一边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勾起嘴角。“展天玲!你给我记住了,这一辈子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死人,别的男人,谁他妈也别想碰你!”................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完美,但也就是这种不完美才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是《猪八戒公园》独立系列书之三,它是一套我国作家首创的,把神话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把小说叙述方式与人牛生活准则融会贯通,把魔幻想象与人类行为情节巧妙穿插,辅之以幽默、睿智、明快的语言,新颖生动、起伏跌宕的情节构成的优秀丛书。她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将如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魔戒》,生活小说《流星花园》、《还珠格格》一样,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生活的启迪;若将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比较,则更加好读耐读,故事感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星尘

    星尘

    苏浅星是一个私生女,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她,虽然有着家境富裕的父亲,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温暖和关爱,过着窘迫的生活,在常年抑郁的母亲自杀之后,满怀恨意的她为了报复争夺同父异母的妹妹喜欢的人,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一切的故事有了出人意料的反转。3年后,一个叫纪墨卿的少女作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她有着一双跟苏浅星一样布满伤痕的眼睛。
  • 狂女欺大神

    狂女欺大神

    洪煌大地,神魔关系不和谐,驱魔人尽力了上古时期的神魔大战之后,都在调养。上万年后上古玉帝预言,当洛河神书和十大神器重新出现之时,将有天地浩劫。……当魔尊沫雪和驱魔人白月茹联手,在魔尊沫雪的异党手中抢回洛河神书。当白月茹将洛河神书给了上古真君傅子静,然后傅子静神奇的在洛河神书里看到了五位救世之人……可,目前只找到两位,而其他三位仍在猜想中……且看女主如何翻云覆雨,找寻伟大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