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700000039

第39章 前两句展开自由联想,在“透明的葡萄”和“雪山幻想”(2)

《我是青年》作于1980年。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因青春被贻误,虽年过而立,却事业未成,故仍被人称做“青年”。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一代“青年”这一未被人涉猎的题材,表现了诗人奋发图强、为国分忧的豪迈情怀。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是抒情与哲理的完美融合。诗的立意在于阐发青春的哲理,揭示青春的自主权对于人们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但诗人并未直接地托出,空发议论,而是将它融在对“我”的人生命运的咏叹和抒写中,这就赋予诗以复杂、浓重的感情含蕴。从痛苦、自嘲到愧悔、愤懣,从自慰、自励到奋起、燃烧。这一切交织在一起,酿就了诗人急于转告祖国的那句话:“世上最为珍贵的东西,/莫过于青春的自主权!”诗中还运用了复沓、排比、对偶、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如复沓的运用:诗中多次出现“哈,我是青年”这一充满自嘲味的诗句,不仅给诗篇染上了一层幽默的色彩,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使诗情一步步地得到凝聚和浓缩,从而使下文的议论水到渠成,显得自然熨帖。又如排比句的运用:有长排,有短排,句式整饬,韵律和谐,形象丰富,情感饱满,读来如湍流直下,一泻千里,很好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悲壮激越的赤子之情。

(黄跃文)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辮

是我凋零的心

一九八○年十月四日

[鉴赏]

席慕蓉(1943-),原籍内蒙古,生于四川重庆,

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先后毕业子台北师范艺术科、师范大学艺术系、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出版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

读席慕蓉的诗,需要一种非常静谧的环境,非常恬淡的心境。在白云下,在流水旁,在月夜的窗前,在微风吹拂的江边,席慕蓉的那些关于爱和美的文字,像没有杂质的潺潺的生命之泉,给我们杂草丛生的心缝间注入了温暖,我们的心灵抖落包裹着它的琐屑和平庸的尘埃,犹如月夜的花辦一层层地舒展、绽放,感悟着宇宙大化的生命节奏和奧秘。

这首诗是席慕蓉情诗中的一首名作。较为充分地显现了席慕蓉情诗的单纯中的复杂的美学特征。

这首诗首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席慕蓉对时间的思考。从理性的眼光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但从灵视的角度出发,生命却能在与自然的同一中获得永恒,生命的存在因而也显现出澄彻、透明的超越性。为了获得这种超越性生命的“美丽”,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按照一般的心理逻辑,生命一旦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找到了一个让心灵自由驰骋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生命的皈依之所。然而,

这首诗却并没有沿着心理逻辑运行下去。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再次碰撞的结果,是化作了开花的树的生命不仅没有获得无限的自由,反而在现实时间和“你”的双重伤害中“落了一地”的“花辦”。生命有限性的不可克服,就这样通过席慕蓉的独特的叙写传达出来。同样是参悟人生,现当代许多诗人在人与自然的同一中看重的是生命死亡后的再生,席慕蓉在生命的终极性悲剧中极力开掘的却是存在的当时性意义。

这首诗其次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幸福与遗憾、甜蜜与忧伤两种相反相成的生命情感构成的张力。执着的追求竟化作一树落地的花辦,美好的爱情竟是这样可求而不可及,构成了诗人深刻而细致的忧伤。但诗人又没有让情感停留在忧伤的层面。恰恰相反,爱与生命的忧伤被诗人转化为了一种馈赠和内在动力。既然我无法改变那命中注定的结局,那么,就让我珍爱我“求了五百年”的过程;既然我百折不挠的爱不能感动别人,那么,就让我为这种执着的精神自我陶醉。于是,一棵开花的树的象征义已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他爱与自爱的复合体。借助这种博大的爱的力量,诗人完成了他对于爱的忧伤和失落的超越。应该说,这种以美丽的忧伤来状写爱的人生,正是席慕萍这首诗具有回味无穷的情感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

吴奔星谈到这首诗时指出:“像这样的情诗,把抽象的求爱,化作可见、可听、可以感受的立体画面。显示诗人描写东方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真诚,具有不同于西方男女之爱的特色”。整首诗,诗人以画家独到的艺术眼光,融画境于诗境,抽象的爱,化作了立体可感的画面。而一棵开花的树,则成为了席慕蓉诗中最让人心旌摇荡的象征性意象。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显示了一种坚持的力量的伟大和永恒的爱的美丽。

(赵小琪)

声音……………………………杨牧

不知道是心跳还是雨点

总是那么急迫的声音

而世界又是那么广阔

海在山的那一边,更远

更远还有月光有城市……

你喜欢月光下的城市?

又是心跳又是雨点——

他们在说话是不是?颤抖的

手指梳拢兀自湿湿的发

是不是?惊讶的眼睛

不晓得朝哪里看好是不是

(看地上堆积的落叶?)

眼睛,有人说是眸子

眸子就眸子吧

假如你觉得眸子好听

而世界好像也是很小的了

就在一把雨伞下了——

只有这么大。而我也知道

那是心跳了,不是雨点

不是雨点的,因为夜

已经太深,已经太深

雀鸟都在休息

树也在休息

雨也休息

只有心它不休息、

[鉴赏]

杨牧(1940—)原名王靖献,曾用笔名叶珊。台湾花莲人。1955年入花莲中学高级部,开始在《现代诗》、《创世纪》等诗刊上发表作品。1959年入东海大学历史系,后转入外文系。此时主编《东风》杂志,并出版诗集。1964年赴美,入爱荷华大学诗创作研究班进修。1965年任《现代文学》杂志编委。1966年后转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两所大学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并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杨牧的诗龄甚长,自十五岁起即发表诗作。他以现代派诗人闻名,其现代风格的诗作多以叶珊之名发表。后来转向中国古典诗的风格,走上了一条由学西方到学古典最后向乡土进军的路子。早期的抒情诗如《夹蝴蝶的书》、《梦中》、《寄你以蔷薇》等,气氛甜美,节奏悠柔,意象玄奇,被誉为台湾诗坛婉约派的代表。杨牧也写过大章大节的诗篇,其作品一直是台湾校园诗人模仿的对象,历久不衰。主要诗集有《水之湄》、《花季》、《灯船》、《传说》、《瓶中稿》等,散文集《叶珊散文集》及评论、译作多部。

杨牧的现代诗不以玄奇的意象取胜,而善于在平实的叙述中酝酿情感,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明朗流畅的风格。从《声音》一诗,我们即能一窥这位颇有特色的诗人的诗艺。

全诗像是一幕短剧,让读者看到了恋人在雨中的一段插曲。

此诗的中心意象是“声音”。由“声音”引出了纷乱而跳荡的景象:雨越下越大,情人在雨中奔跑,在伞下躲避。不知那声音是雨点还是心跳,急剧、紧张。风声雨声人声杂沓。恋人在伞下偎依,想起了广阔的世界。两个“更远”,既递进写“远”,又令读者听到“急迫的声音”后舒缓了情绪。

恋人开始了絮语:“你喜欢月光下的城市?”夹杂在谈话中的,仍是“声音”,这是雨点的声音,也是心跳的声音。是因为躲雨时急促,还是距离拉近时产生的紧张?画外音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情景,“颤抖的/手指梳拢兀自湿湿的发”,是因为寒冷,还是在掩饰慌乱?女主人公“惊讶的眼睛”都不知往哪里看了,只好羞涩地瞄着“地上堆积的落叶”。连续几个“是不是”,带点俏皮,增添着恋爱的情趣。这时,男主人公似乎没话可说了,一句“眼睛,有人说是眸子/眸子就眸子吧”,像是搭讪,又像是在喃喃自语。诗人在平淡的叙述中,展现出了恋人微妙的心理。

接下来,是一句单独成节的呢喃,“假如你觉得眸子好听”,男主人公随和中略带憨实的一面体现无余。

恋人们陶醉了。他们恍惚觉得,刚才想到的广阔的世界,现在都来到伞下了。“声音”还在继续。“声音”源于何方?我们和恋人们一样明白了,那是心跳。因为夜已深,雨已停。逐行递减的诗句,像是越下越小的雨。在这一节里,男女主人公在爱情的微醺中慢慢沉静下来,大自然以夜之寂静涵盖四野,诗歌在这里进入深沉平静、舒缓有序的境界。诗人以整齐的诗句代替前面长短不齐的诗行来状写万物的止声敛息,以平静的节奏代替前面散乱的节奏。大自然的声音,外部世界的声音随着夜的来临越来越小,诗句也在以相同的字句缩短,“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剧似乎已经结束,但突然,又有一单独成节的句子打破了宁静、“只有心它不休息”一行,兀现在诗末,这不正是怦怦的心跳吗?

全诗纯然以口语入诗,读来直白朴实。但因为诗人准确地抓住了恋人间的动作与语言,辅以环境的渲染,仍令读者回味无穷。

(蔡可)

三个月亮……………………………蓝海文

我有三个月亮

一个在空中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枕上

一个缺

一个圆

一个方

缺在天涯

圆在故乡

方从梦中走来

安抚我的创伤

[鉴赏]

蓝海文(1942-),本名蓝田,原籍广东,香港广大学院文学士,美国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国际桂冠诗人。著有《蓝海文抒情诗一集》、《我是风》、《牢骚》、《现代诗手术台》和《蓝海文诗选》等近三十多部。

古论云:“立象以尽意”。“象”既包括意境,又包括意象。常见的意象有两种:描述性意象,即“镜中形”,以心观物、以物为中心,是现实的心灵化;虚拟性意象,即“灯中影”,化心为物、以心为中心,心灵的现实化。

这首诗歌精炼、巧妙地融两种意象为一体。缺在天涯的月亮是描述性意象,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目之所见。圆在故乡的月亮是虚拟性意象,是漂流在外的游子的心之所在。“圆”“缺”之间,一唱一叹,由“缺”而想象“圆”,由“缺”而向往“圆”、由“缺”而追忆“圆”,滋味尽出。方在家中的月亮也是虚拟性意象,思乡心切、长夜漫漫,方形的枕头也化成了思乡的月,方形的月亮是变形变态的月亮,是残月和圆月相碰撞得来。是残月和圆月遥相望而来,这便是两种意象的交错和统一。

故乡永远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心灵依托之地。月一直是国人心中圣洁之地,与之有关的,既有月下老人的爱情传说,也有明月依然国土不在的苍凉感叹,远离故土的人们看到了月便想起这一弯月也同样地照耀着家乡的草草木木。自古文人墨客就将明月与故乡相结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韵味深刻,极富张力。诗人的意象中有超乎常人想象的三个月亮,举头望天,是斜挂的弯月。是伤缺了心的游子情怀;俯首观水,却仿佛看到了一轮圆月笑吟吟地晃动,一如童年与伙伴戏水的欢愉;恍惚中醒来才发现,自己依然客居他乡,枕畔依稀有月的残香,往事一幕幕从梦中走来,伴君度过一个个寂寥的长夜。空中月、水中月、枕畔月,似乎愈来愈近,愈来愈圆润可亲,指尖仿佛都可以触摸到一丝冰凉,但一切只是如影般梦幻的空。只有头倚的枕实实在在,映下游子辗转难眠的惆怅,也只有枕上的人儿知道,心中的月,永远指引着回家的路。

作者巧妙之处即在此,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短短49字,从时空变换距离逐渐拉近的月,从残缺、圆润到变形的月,从字面走进了人内心的月,从清醒到梦幻的月,包容了作者庞大复杂的内心活动,张开一张无形的网,慢慢让人思想随之铺展、纵深,走进了与他同样的思乡之情。这不是一时的感慨,是如丝般细微的情感的厚积薄发,

是于无声之处的激情感动,这也是远离故土的香港诗人特有的情怀体现。

(王禹涵)

我认识的少女已经死了……………………………黄永玉

我认识的少女已经死了,

她不是站在小河对岸的

那个少女,

虽然她们都一样的美丽年轻。

我认识的少女已经死了,

为了悼念一位伟大的死者,

她为悼念而牺牲。

我认识的少女是那么纤弱,

她曾经怕过老鼠和小虫,

却完成了一个壮丽的献身。

有谁知道她死在何方?

有谁看过那最后的一双

等待黎明的眼睛?

在小河对岸

站立着一个少女,

但我认识的少女已经死了。

虽然她也曾在河岸上

凝眸黄昏。

为了不让所有的少女

再有那不幸的未来,

请我们男人们为战斗而死吧!

即使死一万次也行!

[鉴赏]

黄永玉(1924—)湖南凤凰人,土家族。从小自学美术、文学,十二岁时去福建读中学,在厦门的集美学校学习过美术,仅接受过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1940年起流浪各地,先后做过瓷场工人、中小学教员、报社编辑及记者、自由撰稿人、电影编剧。1947年后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版画、国画、漫画、木刻、雕塑创作,写散文、杂文、诗及剧本。曾在新加坡、泰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成功地举办过个人画展。艺术作品有《黄永玉木刻集》等。

黄永玉的诗或寄哀思,或抒欢欣,或叙情谊,或追往事,或记旅游,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作品往往有新奇的构思,语言凝练、幽默诙谐;讽刺诗则寓意深邃、富有哲理。著有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我的心,只有我的心》,散文集《太阳下的风景》等。

在苦涩中成长起来的黄永玉继承了他的表叔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追求。1979年的清明,面对站立在小河对岸的少女,他感慨万千,写下了《我认识的少女已经死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里,对岸的少女是一个美丽的形象,她使黄永玉把记忆伸向了已经逝去的远方,想起了他认识的那位少女。

那一位少女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她和小河对岸的少女一样美丽而年轻,她“为了悼念一位伟大的死者”,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当她面对牺牲时,她忘记了自己是“怕过老鼠和小虫”的“纤弱”的少女,毅然“完成了壮丽的献身”。显然,诗人的指向,是我们的民族所遭受的那场浩劫。

诗的第二节是诗人对记忆中少女的描述。一个高贵的心灵跃然纸上——强烈的对比令读者感受到了牺牲的可贵。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形象屡见不鲜——柔弱的少女往往有着坚强的心。

随后的一节里,诗人的叙述温情脉脉又饱含哀伤。他看见了在河岸上凝眸黄昏、等待黎明的少女,在这位画家的眼里,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诗人不由想起了他记忆中最深刻的:那也是一双等待黎明的眼睛。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少女,她企盼着光明,可是,她仍然死去了。少女明亮的眼睛,激起我们的,是对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的憎恶。

同类推荐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热门推荐
  • 丹武神皇

    丹武神皇

    少年丹药师叶强,一次机缘得到了上古神物混元珠,解开了丹神和剑魔两大神武者的封印,丹武双修成就一代至尊神皇威震天下,强者之路充满各种奇遇,生死历练中获得强大突破,强者需要强者的尸体堆砌而成!
  • 爱非罪:沉香水染

    爱非罪:沉香水染

    七年前,他在王城之中,她的花轿之前,没有一丝迟疑的下了屠杀令——可笑这一场惊动四国的婚礼,不过是他的阴谋!而她的爱,卑微如尘,逃不开他的掌控!心。凉透,她穿着染血的嫁衣悲痛离去:”“我回药王谷,再也不会踏出半步。”七年后,她为了知己好友的一场盛宴违约出谷,他却又再度出现,百般纠缠…战火里滚出来的情爱,似断肢残臂般深刻而破碎!她却笑的天真无邪:“你想要我救她?好啊,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
  • 总裁老公,乖乖听话!

    总裁老公,乖乖听话!

    【全本完】“我怀孕了。”肚子里悄然萌发的种子,让她成功扼杀了他的爱情。结婚六年,他冷漠疏离,对她和儿子视若无睹。对她而言却是暖,是爱,是希望……“昨天我和雨桐在一起。”他残忍的开口,也许目的只为逼她主动离婚,却在看到她平静的眸子时,莫名不悦。“喔。”淡的不能再淡的回应,擦身而过,指甲深入肉里……一个月后“雨桐怀孕了,我们的孩子。”她看着他的喜悦,心如刀绞。“司徒慎,结婚六年,你……有没有爱过我?”她平静的听着,覆在腹部上的手轻轻颤抖,那里曾也有一条新的生命。当他最终选择曾经的爱,而她流失掉孩子,岁月始终换不来真心,她只觉得凉如夏夜雪。终于选择了放手:“好吧,我同意离婚。”
  •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忙碌的节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肩头承受重压,心里紧绷了弦,因身心的疲惫苦不堪言。紧张而浮躁的世界,怎样有效地让思想和情绪安宁下来,给心灵一个休憩的时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找到对策。跟我一起冥想吧, 给疲惫的身心一条放松的路,沿着它,我们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据医学研究显示,养生关键在于放松。本书为忙碌的现代陀螺们,找到创造生命幸福的解决之道!每天20分钟冥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老化,重整脑细胞,打通脑内阻塞的的通路,改善神经协调,缓和情绪、提高快乐能量,让内分泌循环处于更深层次,增强同理心;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癌症及慢性病,减少身体耗氧量、瘦身及治疗不孕,是身体放松的开始。
  • 婚宠:嫁入豪门

    婚宠:嫁入豪门

    离家两代人口自山上祭祀完离老爷子下来,天空已经褪去早晨的一丝清凉之意,太阳当空,光色灼灼。山中道路崎岖,来来去去只能单靠脚力,几方女眷又皆是大户出身,从小娇生惯养,何时受过这种苦。心中早已叫苦连连。三少奶奶朱萌萌心直口快,真丝手绢擦了把汗,忍不住对着老太太抱怨,“娘,怎么把爹安葬在这里啊,山路不好走,来一次多不方便啊。”大少奶奶段倾城拾起眼风看了一眼老太太,又冲……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深闺玉颜

    深闺玉颜

    她是当朝首辅丞相纪家遗弃在外的女儿。为挽救妹妹与纪家上下的性命,她代嫁入宫。她是当今皇上的第十一任皇后。帝都水深,各方势力倾轧,杀机四伏。她背负家族荣辱兴衰,无路可退,生死几度沉浮。当她为了他的天下帝业倾覆所有,才幡然醒悟,原来最大的报复,不是生死杀伐,而是爱。
  •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莫愁当年不顾家庭反对嫁给大学同学宁川,婚后一直尽心尽力,还是被婆婆折磨嫌弃,最后被小三登堂入室赶出家门,她擦干眼泪从头开始,一心一意过生活不怨不恨,没想到宁川不顾多年夫妻情分,联合婆婆要榨干她所有积蓄,她走投无路从他们最初幸福的山顶跳了下去。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大学时候活泼爽朗的自己,打抱不平的自己被岁月磨成了一个忍气吞声的包子。宁川的小心眼,自私,都寻到了蛛丝马迹,那时的自己真是猪油蒙了心,瞎了眼,好在一切都结束了。莫愁再睁开眼的时候简直无法相信,为什么她还活着,几番确认才知道自己穿越了,来到一个刚死了丈夫的寡妇身上,起早贪黑忙活里外,累得腰酸背痛赚钱养家糊口。谁想,婆婆觉得理所当然,公公对她颐指气使,二叔安然享乐,三叔挑三拣四。农田被抢,村长大放厥词,女人不得分田产。宗族聚会,族长高声喝叱,女人不得进祠堂。还没搞定家里的窝里横,外面又来几个搅屎棍,莫愁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势要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给他们好看。万年受气包莫愁悲苦一世幸得上天垂帘,得到新生,却是在一个极度轻视女子的乡村,这一次她将不会退缩不会忍耐,我已经不再是前世打落牙齿混血吞的受气包了,要叫那帮迂腐看看,女人当自强。感情?男人?有,当然有。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