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08

第8章 理论篇——哲学其实很有趣(7)

庄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谓“知者不言”,并不是说那些智者都闭着嘴不说话,而是说他们其实已经“得意忘言”;而言者不知,也并不是说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都是傻子,而是说他们仍然在语言中还没有抽身而出。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做到借助语言,而又不被语言所俘虏呢?

庄子告诉我们,概念化的语言是无法切入“道”的,唯有通过“比喻”的方式和形象化的语言,才能将人带入到“道境”中去。这种语言的优势在于,它能将“道”显示出来,而不是将“道”意指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旦心领神会,就会不自觉地将语言抛弃。正如庄子所说的: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布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表达哲学的方式不是概念化的,而是隐喻式的。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是,它是在显示,而不是指称;它是在隐喻,而不是定义。这里,没有单纯的相同,也没有单纯的相异,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看山是山,看山又不是山;看水是水,看水又不是水。语言符号与其表达的东西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但你又不能说毫无关联。就好像猜谜语,谜面与谜底之间,既有相同性,又有相异性。谜面与谜底的相同,使猜谜成为可能;谜面与谜底相异,使猜谜成为必要。正是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使得“相同”和“相异”之间互相叫劲,从而提供了一个意义的空间,达到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对此,你只能去领悟,而不能去理解。你要去分析语法,估计里面都是语病,不是词不达意,就是逻辑不清。正因如此,中国文化形成了一个主“悟”的传统,而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一个主“智”的传统。

八、天涯远不远

《论语》中曾经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最后,子贡只好慨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天道”“天命”对孔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巍巍乎,唯天为大!”“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从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孔子一生都在领会、领悟天之玄机。但是,他为什么却对这些东西避而不谈呢?

读到这里,我们糊涂了。不仅我们糊涂,孔子的很多学生也糊涂。他们认为老师在故弄玄虚,有意向他们隐瞒了一些什么,集体进行抗议。孔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微微一笑:“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意思是说,有几个人说我对他们隐瞒了什么,其实我把所有的东西都说了,一点都没有隐瞒。

既然没有隐瞒,为什么不说呢?听起来好像是笑话,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人的“天”根本不是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一个充满玄机的生存境遇。我们就生存于这个境遇中,因此无法从中抽身而出去外在地规定“天”。

正如苏轼所说:“不识庐山真名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之所以不知道“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你就在山中。同样,鱼儿不知道水是什么,是因为鱼儿就在水中。

虔诚的基督徒之所以不会问“上帝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已经处于上帝之光的笼罩之中。中国人的“天”也是如此,“天”不曾外在于我们,所以无法定义、无法描述、无法规定,因为你一张嘴,必然“言之有物”。它是刮风下雨的天?好像不是。它是奖善惩恶的“老天爷”?好像也不全面。它是人命运的掌控者,是如来佛的手心?好像也有失偏颇。它是《西游记》中描述的天宫,神仙居住的宫阙?好像又有失真实。

“天何言哉?”天既然什么也没有说,我们也就无法直言“天”,而只能通过各种机缘去领会“天”。因为“天”虽然不直接兜售真理,却总是“天时”或者“天机”在人间显示自身。正因如此,“天”无法直言,只能领会。因为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正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而孔子本人,正是将“时中”的中庸境界看做领会“天命”的契机和梯子。

何谓“中庸”?就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针对合适的人,不偏不倚地落在那里,而这正是“时中”的真正含义。既然一切都在随时间不停的变化,那么,就不可能有通过概念表述出来的抽象教条。所有的意义,必须当场构成或者显示。比如,在《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仁”。但孔子从来都没有给这个词下过什么定义。因为孔子知道,“仁”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它的含义总是随具体的情境不断流动,而非有固定的内涵和僵死的外延。比如,同样的行为,对子路来说是“仁”,对子贡来说也同样是“仁”吗?同样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是“仁”,在那个时候还是“仁”吗?再比如,如果撒谎是不诚实的,那么,向敌人撒谎算不算诚实?

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知“仁”难,行“仁”更难,正如走在刀刃上。因为你要不偏不倚地落在那里,决不是看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的事情。正因如此,孔子一辈子没有写下一个字,“述而不作”是他的原则。因为他知道,那些凝固在语言里的东西,很容易变成教条和概念,无法牵引着人们进入“时中”的中庸境界。最终,他选择了对话,通过问答的方式启发他的学生去思考。甚至,这种对话也不是记载在纸面上的,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对话。

可惜的是,他后来的学生不明老师的良苦用心,偷偷地将这些对话记录了下来,并加以整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论语》。《论语》在记载方式上虽然力求原汁原味,但毕竟落在了纸上,成了脱离了具体情境的僵死知识。而后人,正是在如何“正确”理解《论语》的问题上吵翻了天。孟子说自己抓住了孔子的主旨,而荀子却说自己理解了《论语》的精华。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孔子地下有知,见到这样的场景,不知会作如何感想。

搞不懂的哲学家

哲学和哲学家很难分别对待,毕竟哲学是那些称之为“哲学家”的人研究的学问。但是,一旦我们把目光从哲学转移到哲学家的时候,就会发现:“哲学”和“哲学家”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哲学家可能是精神上的贵族,但却未必是现实中的贵族。作为一个现实的人,他们可能与我们并无区别。

一、泰勒斯的传说

泰勒斯是伊奥尼亚学派(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早年是商人,曾游历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地,很快学到那里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以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并研究数学和天文学,晚年转向哲学。他几乎涉猎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获得崇高的声誉,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实际上,在希腊七贤之中,只有他够得上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其余的都是政治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他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没有留下完整的传记,但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佚事,从各个角度描绘了这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生平事迹。这些传说未必完全真实,但和他的性格还是相称的。

泰勒斯言谈幽默并非常有哲理。有人问:“怎样才能过着有哲理和正直的生活?”他回答说:“不要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情。”这和中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问:“你见过最奇怪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长寿的暴君。”又有人问:“你搞出一项天文学的发现,想得到些什么?”他回答说:“当你告诉别人时,不说它是你的发现,而说是我的发现,这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据说有一次,他边走边思考问题,不慎跌倒在一个水坑里。一个婢女嘲讽他说:“真可笑,你连身边的事情都看不到,却总是想那些天上的事情。”对此,泰勒斯一时竟无法反驳。事实上,泰利斯后来用实际行动驳斥了那个庸俗的婢女。他夜观天象,知道来年的橄榄将获丰收,事先租赁了当地全部的榨油坊。果不其然,他的知识没有欺骗他——橄榄丰收了。于是,泰勒斯便将榨油坊高价出租,获得了一笔巨大的利润。泰勒斯用自己的行为证明,哲学家如果想发财是很容易的,可惜,他的志向并不在于此。正如他曾经说出的一句格言:“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对此曾经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点评:“哲学家如果想赚钱的话,是很容易做到的,但他的兴趣并不在这里。”而黑格尔的评语更是毫不客气:“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泰勒斯的言行折射出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批思想家的志向和追求。在他们眼里,纯粹的思辨不是为了谋求生计,更不是为了治国安邦,仅仅是一种乐趣。如果还要向下追问,他们是在追求纯粹的“真理”,追求真实的“存在”,从而超越自己的有限,体验造物主的神奇和上帝的无限。对他们来说,唯有这种快乐,才是真实的;唯有这种追求,才是严肃的。后来的毕达哥拉斯,这位兼哲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天才,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据说,他为了庆祝“勾股定理”的发现,曾举行“百牛大祭”,即杀掉一百头牛来祭奠这个在当时毫无实际用途的数学定理。用他的话来说,他从这种思辨出来的和谐关系中体验到了一种快乐,感觉自己离神更近了一步。

辜鸿铭曾经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去追求科学呢?多数人会以为是出于对铁路、飞机一类东西的需要导致了对科学的追求。实际上并非如此,当前所谓进步的中国人为了铁路、飞机去追求科学,他们永远也无法懂得科学的真谛。在欧洲历史上,那些真正献身科学、为科学的进步而努力的人们,那些使修筑铁路、制造飞机成为可能的人们,他们最初就根本没有想过铁路和飞机。他们献身科学并为科学进步作出贡献,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渴望探索这广袤宇宙那可怕的秘密。”正因如此,摆脱感性认识的理性科学在西方较为成熟地发展起来了。形式逻辑学、天文学、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都在古希腊人的大脑中完成了其雏形。而中国古代的思辨思维,却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事功追求中被淘汰了。而这可能是中国没有产生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势利的智者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在古希腊历史上出现了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智者运动。在希腊文中,“智者”来源于“智慧”一词,意思是“具有智慧的人”。开始的时候,这个词主要用来指诗人、音乐家、预言家和演说家。古希腊历史上著名的“七贤”就有这样的称号。然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则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在当时的希腊人看来,智慧就是用优雅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艺术,而智者正是传授这门艺术的教师。

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他们传授智慧具有功利目的,即要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而来学习语言艺术的人,都要向老师交纳学费。据柏拉图说,当时负有盛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学生大多来自名门望族,他们的目的或是成为政治家,或是成为职业智者。而对智者而言,传授知识则是为了挣钱。每一个来学习的人都要交纳学费。没有学费,是不能成为智者的学生的。据说,曾经有一个叫提西阿斯的人,跟随古希腊的智者考拉西学习雄辩术。可学到本领以后,提西阿斯却拒绝向考拉西支付学费,并表示:他愿意听从法院判决。提西阿斯说,如果他败诉了,那么他将接受法院的处罚;如果他胜诉了,那么他就不用付学费。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没有付学费的义务。结果,提西阿斯最终没有付学费。

后来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约定:先付一半学费,出师毕业后打赢第一场官司时再付另外一半。有一次,他向他的学生优安塞隆收学费,优安塞隆说:“我还没有打赢过一场官司呢!”普罗泰戈拉说:“不然,我现正和你打官司。我赢了,你得付钱;你赢了,你也得付钱,因为你已经打赢了第一场官司。”

我们上面提及,以泰勒斯为代表的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是以智慧为追求目标的。所以,他们既是有智慧的人,也是爱智慧的人。而后期的智者,虽然是有智慧的人,但不是爱智慧的人。对他们来说,智慧仅仅是用来满足外在功利实用目的的手段。这一点,后来遭到了柏拉图的强烈批评。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亚里士多德也曾经尖锐地批评智者的巧辩术:“正如游戏中的骗局和卑鄙的竞争的不同特征是确定的,巧辩就是论辩中的卑鄙竞争。卑鄙的竞争者不取胜决不罢休,巧辩者同样如此。智者就是那些为了公务和赚钱的目的而这样做的人,智者行为就是通过这种表面的智慧演示来赚钱的方式。”

即使在学说方面,智者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也迥然相异。智者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对自然的思辨和对宇宙本原的思考,而是对人生和社会的辩论。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口头争辩,而不是著书立说。正因如此,“智者”几乎成了“诡辩”的代名词,遭到了历代哲学家的鄙视。但是,智者的诡辩也不纯粹是破坏性的。它极大地训练了希腊人的思维,铸造了哲学发展的方法论工具,开创了辩证法和雄辩术的先河,体现了极其宝贵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三、饥饿的马克思

艺术史上有“饥饿的艺术家”,哲学史上也不乏“贫困的哲学家”。这些哲学家虽然有一个高贵的灵魂,但又宿命般地拖着一个沉重的肉身。他们虽然热衷于心灵的生活,但现实的生计问题却不能不面对。他们虽有着一双充满“诧异”的眼睛,但却没有“闲暇”的时间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哲学家。他的思想震撼了整个世界,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位天才哲学家一生穷困潦倒,靠恩格斯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女儿死了,他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当年的马克思身处社会的边缘,遭遇种种排斥和迫害,贫病交加。他曾在一封给恩格斯的信中自我解嘲地说:“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乏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以致窘迫到连邮寄研究‘货币’的手稿(即《资本论》)的邮费都没有。”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在一封信中写道:“同这种拥有金钱和种种斗争手段的官方势力作斗争,当然是极其有趣的;如果斗争的结果是我们胜利了,那就更加光荣,因为斗争的另一方拥有金钱、权力和一切,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从哪里能弄到写信的纸,如此等等。”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君灵天下

    君灵天下

    他是屠戮苍生的恶魔,也是解救苍生的王者。一人称雄,万人皆为王。呼风唤雨乃为狂。原本平凡的少年,当平凡的日子被打破的那一刻,身契上古之物,走上王者之路。爱情、亲情、友情、仇恨……这一生注定不会平淡。且看亦正亦邪的王如何君灵天下,站上万众之巅,受人敬仰,成为后世传说!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多情女帝俊男妃

    多情女帝俊男妃

    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异世。附身在一个打入冷宫的公主,被皇上毒打,被迫服药。受尽折磨,却在困境中遇到贵人,学习武功能力。慢慢强大!逃离皇宫。闯荡世界,无意间知道师傅给的玉佩是可以支配一支神秘队伍。什么?不止这一个?那好我就全部寻来。寻玉佩途中,遇见他和他。名利,爱情等着自己。看女主慢慢强大,邂逅多个美男。(女主慢慢强大+NP。)(多情女帝俊男妃讨论群号:253112062)(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老板吃炸药啦

    老板吃炸药啦

    【完结+甜宠】本以为找了个好工作,可以美滋滋地过上小资生活,顺便泡个小白脸,享享天伦之乐,谁知道上班第一天,人带椅子底朝天,直接杠上有仇必报、公私不分的总裁上司,被逼成工作狂不说,更化身小强中的战斗强,展开一场不被剥皮抽筋不休的恶斗!“不要以为小爷我是怕你,小爷我这是……”“嗯?”某人脖子一缩赶紧改口:“爷,您上座!”分分钟被调教得服服帖帖!【新书《撩心总裁,太高明!》,欢迎各位小伙伴光临赏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仙家有田

    仙家有田

    本仙有田,田里有泉,材料自产。跟人打个架,杯具地穿了。问个路,洗具地被拐了。入了修真门派,因为年纪太大,餐具地只能打水烧饭。人生啊……好在小手链里自成天地,师兄的地里偷点草,长老院里捞个蛋。别惹我,我随时可能发火!别跟我扯皮,拳头才是硬道理!新书:《聚宝铃》书号:1918542简介:身怀聚宝铃,聚天下灵物。那欺她的,压她的,且看谁能笑到最后!
  • 感悟成功人生

    感悟成功人生

    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充盈与做人的成就,它是一种用心感悟得来的愉悦和满足。它的滋味,我们曾尝过,却早已遗忘……本书以感人故事为原料,调配以哲理的启思,汇集生活中鲜活的平凡点滴,记录了属于每个人的成功、失败、彷徨、突破与飞跃。希望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自已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完美之旅……
  • 女人生活圣经:聪明女人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一生

    女人生活圣经:聪明女人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一生

    聪明的女人应该是智慧和从容并存的,具备这种特质的女人才能从内向外雕琢,透出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魅力是女人至尊无上的风韵,总是与高贵、温馨、精美的气质联系在一起,女人是一件华丽的饰物,一分优雅的心情,一种高尚的生活,一种永不褪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