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600000037

第37章 无意识:沸腾的欲望之火(4)

倒退机制是自卫防御恐惧和焦虑的另一处理方式。人的自我对某种威胁性的现实束手无策,对某种危险打击无力对抗时,他就可能倒退回到他的早期阶段。由于倒退行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焦虑和恐惧,因此即使身心健康、适应性强的人也常常出现某些倒退行为,如各种幼稚行为、酗酒作乐、明知后果不好却非要行动等。

有些倒退行为方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发育成熟的标志,而且事实上已经变成成人特有的倒退行为。倒退行为的一个绝妙例子就是梦,它使人凭借奇妙的愿望满足来获得快乐。

各种自我防御机制都是自我对付焦虑的非理性形式。它们既为自我提供了某种保护,也多少对人格发展形成阻碍。然而自我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某种防御机制。但随着人体生长发育,神经系统不断完善,自我在处理各种内外问题的锻炼中不断成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也最终使个人和整个人格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人格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人格发展的各种动力机制的交互运动中,在能量的不断转换中进行的。各种人格动力机制例如求同机制、移置机制、防御机制及其他机制过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在人格发展中彼此融为一体。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不仅要尽力科学地阐述人格发展的复杂性过程,而且要在把握人格发展的整体性,即人格各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相互冲突相互流变的基础上,揭示人格发展的功能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四、错失行为之谜

弗洛伊德对失误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898年。那年8月26日他在给佛利斯的信中,首次提到了“失误行为”,并称“我终于抓住了我怀疑已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

确实,弗洛伊德已经比较早地开始了失误行为的实例搜集。在1916~1917年出版《精神分析引论》的系列文章期间,他也发表了三篇关于“失误行为”的专题论文;在《精神分析引论》成书时,他又将这三篇论文改写成过失心理学,辑入该书作为第一编。直到1935年,他的晚期著作中还包括了一篇题为《失误行为的奥妙》的短论。

1. 过失现象种种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过失习以为常,认为那是人皆有之的不值得解释的小事情。但无法反驳的事实却又是,大凡出现失误,或当事人或周围的某人必定会进行这样那样的解释。弗洛伊德把通常的解释归纳为:“那一定是由于轻微的机能错乱,或精神的松懈所致……必定是由于(1)疲倦或不舒服,(2)兴奋,(3)注意力集中于他事的结果。”

为了破除这种观念,弗洛伊德对这种种解释作了认真分析,他先着眼根本,把它们划分成身心两类。一类是肉体上生理机能失调,即由循环系统、神经中枢、血液系统等方面的失调所造成的身体过于疲倦;另一类为精神上的心理机能失调,“烦恼和全面的兴奋可以引起注意力的分散,以致不能专心从事于动作,使事情易受干扰而不能准确完成”。然后他对这两类进行归结:“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扰乱就是各种过失的主因。”因此,弗洛伊德把它们统称为“注意”说。

弗洛伊德明确指出,“注意”说不能说明发生过失的真实原因。

第一,过失的发生跟身心情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必然联系。人们往往是在既不感到疲劳又不觉得兴奋之时出现遗忘或过失的,只是到了事后才将遗忘或过失归咎于疲劳或兴奋,而这种所谓的起因却未必能得到当事人的承认。

第二,注意力的集中与否跟过失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注意力集中时未必失误就少,注意力不集中时未必失误就多。弗洛伊德就此举了一些日常事例加以引证,如人们在行走时,即使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而不致走错了路;又如弹琴非常娴熟的钢琴师在进行弹奏时,即使不假思索也可自成曲调而少有差错。而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与之相反的现象,由于渴望成功而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反而多出差错,例如有人在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时往往将想说的意思说反了。这种现象看似合乎那种过于兴奋的解释,但弗洛伊德则不同意,他说:“但是兴奋为什么不能促进注意力集中于他所期求的目的之上,那就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了。”

弗洛伊德从三个方面给“过失”规定了范畴。

第一,它们属于通常由人们观察所确定的范围之内;

第二,它们都是些日常能做好、能毫不费力就完成的动作,只是遇到了暂时性的障碍,而一旦被指了出来,当事人就立即能会心地接受批评;

第三,当事人自身不明白造成过失的原因,习惯于采用“意外”“不经心”之类的说法来辩解。对于所指的这种过失,弗洛伊德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的失误。有口误——说话时用错了词;笔误——写字时写错了字;读误——读书的时候念错了字;听误——听觉器官完全正常,却听错了别人所说的话等等。第二类是暂时的、非永久性的遗忘。有“忘记专名,忘记外文字,忘记决心和忘记印象等”。“譬如一个人记不起他所熟悉的见面便认识的人的名字;又如一个人忘记去做一件他所要做的事,到后来又记起来了,可见他只是暂时遗忘”。第三类是错放。有误放、误取和失落物件等。“放错了物件以致后来找不到了。这也是遗忘的一种,是一种稍微不同于普通的遗忘;因为我们对于这种遗忘,感到惊异、懊恼而不能理解”。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对过失的心理机制的探讨作了总结。他指出:

“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

“过失是两个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一个可称为被牵制的意向,另一个可称为牵制的意向。”

对于这种说法,他陈述道:

假使心里产生一种意向想要阻止另一倾向不使其实现,那么阻止成功,这个倾向便完全没有表现的可能;阻止失败,被阻止的倾向便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然而过失却是一种调解的办法,那两种冲突的意向,在过失里,各有一部分成功和一部分失败。被胁迫的意向既没有全部被阻抑,而除了少数例子以外,也不能照原来的目的直冲而出。

弗洛伊德对引起过失的原因的解释,跟一般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他认为过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直接体现,是特定的心理机制导致了过失,亦即过失是心理上不同意向互相冲突的结果。而不是所做不是所思,亦即不是由于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等间接心理因素对直接心理活动的干扰所致。

弗洛伊德在论述中一再重申过失的意义,既是否定把过失看成是偶然的、无法解释的那种传统观念,更是在于强调对支配过失行为的两种意向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行为总是受一种明确的意向所支配。但过失行为则受了两种意向的支配,而其中的一种意向又十分隐蔽,往往是当事人不愿承认、不敢正视,甚至不曾明确意识到的。这两种意向的基本关系是互相牵制,互相牵制的结果是调解妥协,于是造成过失。倘若这两种意向在互相牵制中一方压倒了另一方,使行为只受一个明确的意向支配,过失也就不可能发生了。但是,两种不同意向如果以交织妥协的方式并存于意识层面,就使受它们支配的行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过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2. 口误和笔误:源自内心的压抑

弗洛伊德通过对日常生活过失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认为,在造成过失的两种意向中,牵制性意向无疑是主动因素,而且还可能是根源和动力所在。他通过许多例子分析了舌误、笔误和读误的根源。

有一次,弗洛伊德看到他女儿贪婪地咬着苹果。于是他想引用一句诗来嘲笑她。那诗说:“好可笑的猿猴啊,当他咬一口苹果的时候。”(The ape be in a funny sight,when the apple he take a bite)可弗洛伊德一张口就把“猿猴ape”与“苹果apple”相混淆而读成“apel”。弗洛伊德分析说:我念第一遍的时候没有错,但女儿被别的事打岔分了心,没有听到,于是我再念第二遍,这就出了口误。这是在重复时不耐烦,总盼望着快念完的心理所致。

还有,澳洲众议院一位议长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他把本来准备说的“宣布大会开幕”而说成“宣布大会闭幕”。在哄堂大笑中才发觉了自己的错误而赶快改口。弗洛伊德说,这是由于他实质上反对开这次会的心理而产生的语误。

至于笔误的原因,弗洛伊德说它也是人的无意识作祟的结果。一位校稿员因为把某文的公式化结尾“向希特勒致敬(Heil)”排成了“向希特勒治病(Heilt)”,被抓进牢里。他辩称这是一个无意识的错误,但是没有人理他。弗洛伊德说,这个校稿员的过失,明白表明了校稿员对希特勒人格的看法。他的过失,无意识地表达了他希望上帝能医好希特勒的疯狂。

弗洛伊德把各种例子结合起来,把造成舌误的种类繁多的牵制性意向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说话者知道他的牵制的倾向,并且在错误前也感觉到这种倾向”。例如有人在说“事件于是被发觉了”时,误说成“事件于是被发龊了”。当事人承认他所批评的事件是龌龊的,且承认有公布的意向,不过后来这一意向被阻止了。但这一意向毕竟仍然存在,当事人事先也觉察到,只是在说出来时遭到了抑制,因此在舌误中得到了一种补偿。

“第二组是,说话者承认自己有那个牵制倾向,但不知道这个倾向在讲错话之前曾有相当的活动。因此,他虽然接受我们的解释,可不免稍稍有些惊异。这种态度的例子在他种过失中比在舌误中更容易寻找得到”。例如,有人将写好的信搁置数天不曾投寄;后来投寄了出去,却因忘记填写收信人姓名地址而被退了回来;补充之后再寄,又因未贴邮票还是没能寄出;他终于不得不承认在自己内心深处中确有不愿投寄的意向。

“就第三组而言,说话者对于牵制倾向的解释大加驳斥;他不仅力辩这个倾向未在他说错之前有所活动,而且说自己对这个倾向一无所知。”

弗洛伊德分析了这三组舌误的三种机制的共同成分。他指出:“无论是哪一组,其牵制的倾向都被压制下去。说话者决意不将观念发表为语言,因此他便说错了话;换句话说,那不许发表的倾向乃起而反抗说话者的意志,或者改变他所允许的意向的表示,或者与它混合起来,或者取而代之,而使自己得到发表。”

弗洛伊德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归纳,论证了舌误的心理机制。对于牵制性意向的内容,弗洛伊德也以许多舌误的实际材料为例进行探讨。他首先获得的总体印象是过失中的两种互相竞争的意向,有一种常常是明显的,另一种则不一定。所谓明显的一种当然是指被牵制的意向,它的内容很容易从过失不曾发生或过失被纠正后的行为中看出来。而另一种即牵制意向则往往是隐蔽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牵制与被牵制意向的妥协所导致的过失行为是一种扭曲变形的行为,于是无法从中直接看出牵制意向的内容。

同类推荐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一场错爱,将江婉华囚禁了一生,回头望时,那个本以为此生最爱她的男人,此时正持着明晃晃的利剑对着她:“婉儿!今日这落英翩舞的桃林,便是你葬身之地!”她流下绝望的眼泪,后悔自己未及时看清他的真面目。一念之差,他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毁掉,再相见时,只剩下刀剑相向!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奈何桥上他忽然问她,“为何追我三世?”她却只是莞尔一笑,眼中透过男子看到那白雪皑皑的天山上,他帮她渡了天劫,这生生世世百年便是她欠他的,这是天命。他是仙,她是妖,他为另一个女人不再为仙,她为了他不再修道。在这场爱情的比赛中,一个被爱,一个等爱,一个守着自己的执念,一个为他守着执念,他们不分胜负……风雨千年后,他们终于携手,原来,他已经爱了她千年,只是不知……
  • 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盛世暖婚:首席的独家宠爱

    盛世暖婚:首席的独家宠爱

    十年暗恋,三次告白,她拼命努力只为能够跟上他的脚步,他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和她在一起……当身价几千万的千金小姐变成负债过亿的穷光蛋,随母改嫁寄人篱下,她以为她只是他的玩具,可谁知他竟是掏心掏肺的真心相待。她状况不断,他随叫随到;她被人打到破相,他整到对方破产……他把她捧在手心里,疼到心尖上,而她,亦让他慢慢的走进自己的心里,再也不想放出来!
  • 这个丫头太无赖

    这个丫头太无赖

    “爷!天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啊!”那个俊逸非凡,身穿白衣的男子闻言往天上看去,那个东西好巧不巧的就砸向了他的方向,谁知他身形迅速向旁边一移,快得让人觉得眼神一晃,那个东西就这样悲惨的摔在了地上,“喂、你干嘛要闪开啊?”女子疼苦的揉着脚道。“在下不躲,那砸到在下怎么办!”男子好笑的说。“你要不躲,我能扭到脚吗?反正你要负责”女子非常理直气壮的说。男子不可思议的看着她,心想:关我什么事啊……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 岸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