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理心感知他人世界
至于同理心倾听,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这则英国谚语说明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两个人在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受指责的人常常会说“你坐在我的位置试试,你也会这样做”,说的也是换位思考的习惯。
在人际沟通中,“换位思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用“换位思考”指导人的交往,就是让我们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只有充分体会他人的情感和在交流中的需要,正确地表在自己的意图,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沟通。
同理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圣诞节前,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赞歌,橱窗里装饰着彩灯,盛装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琅满目。
“一个5岁的孩子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突然紧拽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如果你总哭个没完,今年就收不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了。”
“可是,妈妈,我的鞋带开了……”
这位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落在他眼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
真是可怕的情景!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打量这个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牢记着,再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人们一般都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以常常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其实,若想更好地了解对方,就要学会从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这样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同理心思考的习惯。
但是,仅仅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是不够的,同理心还有着更深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而深层次的同理心是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对方隐含的成分,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
在沟通中,只有表层的同理心远远不够,更需要深层的同理心。尤其是对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人,如果不能通过同理心思考,就很难洞察对方暗示或者隐藏起来的真实情感,从而造成沟通障碍。
真正的换位思考必然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用别人的眼光来想问题、看世界,以别人的心境来体会生活,这样才能拉近与别人之间的距离。
打动别人的最好方式是真诚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于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充满真情诚意的语言面前,所有的甜言蜜语都会黯然失色,很显然,前者能更好地打动别人。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美国发生了本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奋,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流血事件,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当时真可谓“民怨沸腾”,但小洛克菲勒后来还是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在流血冲突之后,小洛克菲勒花了很长时间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了一次充满真情的演说。那场演说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誉。在他的演说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过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这番话中能打动人心的是小洛克菲勒的真诚,他并没有回避自己代表资方的身份,同时通过充满诚意的拜访使自己与劳工们也结成了类似于朋友的关系。这样一番充满真诚的话语,可能是化敌为友最佳的途径。假如小洛克菲勒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恶毒的话咒骂他们,或用言语暗示错在工人,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错误,结果只能招致更多怨恨和暴行。
在与人交往中,真诚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对方表示歉意、理解、关心、鼓励还是祝愿,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就很容易得到对方的体谅,或让对方准确理解了你的心思,从而增进双方的感情。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表达的技巧。与人交谈就像弹琴一样,当对方感到乏味或者厌恶时,一定要及时按住琴弦,或者换一页乐谱。柯维先生认为,做到有技巧的表达自己也是谋求双赢,实现高效能的重要法则。我们既要主动去了解他人,也有义务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真诚表达的同时辅以适当的表达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施展语言的魔力
有些人在表达意见时直接诉诸左脑主管的理性,却不见得具有说服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由此可见精妙、高超的语言往往具有非凡的魅力。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把“舌头、金钱、电脑”并列为三大法宝,好的口才被公认为现代职场人士的必备素质之一。
好的口才常常能为一个人的工作锦上添花,这需要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想要成为高效能人士,就应当注意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语言艺术造诣较深的谈话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较高的理论水平,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所以,一个人可以在这些方面提高自己,同时还有一些有章可循的表达技巧。
1、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既受之于天又谋自于心的特有秉性,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润滑剂。能够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便能冰释误会,稀释责任,和缓气氛,减轻焦躁,缓冲紧张;幽默的语言还能使陌路人相识,令孤独者合群,将对立者化友。心理学家维勒斯曾说:“如果您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个习惯,洗澡之后常常裸着身体在浴室里来回踱步,以事休息。二战期间,一次,丘吉尔来到白宫,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当他正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时,有人敲浴室的门。
“进来吧,进来吧。”丘吉尔大声喊道。门一打开,出现在门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便转身想退出去。“进来吧,总统先生。”丘吉尔伸出双臂,大声地说,“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对美国总统隐瞒的。”看到此景的罗斯福会心一笑,被丘吉尔的机智幽默所折服。
就是通过这样直白坦率而又幽默的方式,丘吉尔最终赢得了美国总统的信任,也为美国和英国的结盟奠定了基础。
2、含蓄法
含蓄法是采用迂回曲折的语言含蓄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常常会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语,以委婉表达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语言交际中的“缓冲法”,它能使本来存在很多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对方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所要表达的意思。
3、模糊法
很多语言往往存在模糊性。有时我们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公关时,常常可以收到精确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当然,模糊语言需要慎用。因为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人对模糊语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4、装饰法
声音以及语速、语调在交谈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听的声音、合适的语速、优美的语调可以增强一个人谈话时的魅力。一些人说话,声音微弱低沉,模模糊糊,吞吞吐吐,容易给人怯懦的感觉,这样不仅有损形象,也不利于内容的正常表达。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不妨花些心思“装饰”一下自己的声音,掌握好语音的节奏和旋律,充分发挥语言的魔力。
适时扮演他人的知音
人人都渴望知音,所以这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它能使你掌握真正的症结,大大增加感情存折的数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一张嘴巴,其用意是要我们少说多听。”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自己,但却疏于倾听。学会倾听是突破交往障碍的有效方法,当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做一个好的听众,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交际高手,赢得更多朋友。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话,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欲求。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凸显自己,把自己摆在首要位置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点,那么别人就有可能因为过多的“吸收”而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甚至会感到厌烦。别人也需要交流,需要对方的倾听,也有受人关注的欲望。所以当你忍不住要夸夸其谈的时候,不妨推己及人,试着静下心来听一听对方的话;尤其是当交谈气氛陷入尴尬时,更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和热忱,适时扮演对方的知音。
柯维先生曾经听人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家小公司与一家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合作。在进行洽谈时,那家大机构派来了一个由八个人组成的代表团。那八个人看上去气势汹汹,说话傲慢无礼,颇有几分以势压人的姿态。这家小公司的谈判代表都非常生气,他们商量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无法实现互利,即使生意再大也不能答应。
第二天,谈判开始。作为东道主,这家小公司的总经理首先说:“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拟定草约吧,我们愿意认真考虑你们的需求与想法,然后提出意见,大家再一起商量。”
这位总经理表现出来的低姿态令对方大为意外,但他们还是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的设想。从始至终,在这位总经理的授意下,这家小公司的所有参会人员还是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陈述,并适时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意见。原本紧张尴尬的气氛,就这样化解了。最后,对方不仅未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反而爽快地答应了这家小公司提出的条件。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总经理柯维深谙倾听之道,他知道唯有表示出自己的真诚以及对对方的理解,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的。
倾听他人说话是对他人的敬重,同时更能抓住对方话中的有用信息。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谈话,以免断章取义。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曾采访过一个小男孩,他问道:“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
小男孩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引擎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通知所有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这个孩子居然涨红了脸,流下泪来。
林克莱特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会回来的!”孩子抹了一把眼泪,大声地回答。
如果林克莱特像观众们一样嘲笑这个孩子,而不再关心他的想法,便会抹杀了他的天真,扭曲了他善良的用意。
倾听是美丽的,善于倾听的人是迷人的。倾听是人际交往中最动听的音符,学会倾听、学会理解,才能在生活中真正走近他人,在工作中提升效率和效能。
《三位一体崇拜》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年)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