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出这样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按照他的身份,完全可以不用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出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塔木德》说:“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犹太人出门买东西,不管花费多少,不管东西便宜或是贵都一定要有账单。所以许多犹太人到一些地方,看到一般餐厅中只报账而没有账单的情况,就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这说明犹太人很吝啬吗?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不付没有道理的钱。犹太人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绝大的优点,是重视金钱的表现。
看紧自己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这一原则已贯彻到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内化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
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
在犹太人的思维中,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借用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他们总是能够把这些资源搜集起来,然后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然后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说:“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这些书自然就销售一空。
没过多久,这个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经验,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糕透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回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这就是犹太人,善于借用资源是犹太商人的拿手好戏,只要他们动脑,总是能够获得成功。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用天下人的钱和天下人,来办我的事情,我出售的只是服务。”毫无疑问,生意人要赚大钱,将生意转化为企业,把自己由小商人变成企业家,就必须懂得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
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一番事业。当然,在借用别人“钱袋子”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难以成为令人震惊的大手笔。
事实上, 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商是不借债的。天才赚钱者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都是建立在借贷之上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本钱,也就是资金,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利用本钱一点一点地积累。一边积累一边发展,已成为许多生意人发展的轨迹。然而,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那种传统意义上“滚雪球”般的积累已很难成大气候。而“借术”则可以帮你超越此过程,迅速步入巨富的行列。
“借术”贯穿于做生意的全过程:投资时要借别人的钱和物;造势时要借别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智慧等;运作时则要借助某种时机和有利形势。从理论上说,做生意的“借术”有虚实两大特征,虚的是借别人的智慧和创意,实的则是借别人的资金和物资。
犹太人坚信,借用他人之力,可使自己迅速飞黄腾达,他们的成功也一再验证了这一观点。
与其薄利多销,不如厚利适销
薄利多销就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厚利适销才能永盛不衰。
——《塔木德》
“厚利适销”可以说是很多国家商界一条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适销才能赚钱”。
在犹太商人眼里,奇货可居,采取高额定价必须以此为基本原则。奇货包括新产品、稀有品,更包括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着重于名气。换句话说,名气就是本钱,而这些名气,都建立在价格的基础上。
名牌产品在营销中一般以高额定价法为主,能够巩固名牌的高贵地位,保持特优的身价,维护其至高无上的优势和超额利润。
紧俏商品的标准是:名牌、质量绝对过硬、市场需求量看好。对于这类商品,犹太人的普遍做法是先找出所有的资料来说明他们高价出售是何等正确。他们甚至制作和印发统计资料、小手册、卡片……和犹太人有业务往来的人,每天都能收到犹太人寄来的各种资料。犹太人常常会对你说:“请用我送给你的资料去说服消费者。”但是绝口不提议价和折扣的问题。
犹太人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是犹太人的信条。
为什么当其他的商家表示“要把降价进行到底”的时候,犹太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呢?他们说,同行之间开展薄利战争,总是把自己的价格定得比别的同行低一些,这样大家互相压低价格,那么商品的利润在哪里呢?薄利虽然多销了一些,但是市场的容量就那么大,大量廉价商品进入市场,最后市场也饱和了,无法容纳更多的商品,那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怎么办呢?
犹太人认为,“薄利多销”的效果就是卖3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是1件商品的利润,薄利竞争会导致大批的厂家倒闭,并且,大家的生存也会变得越来越艰难。上策是出售1件商品,应得1件商品的利润,甚至是两三件的利润。这样可以节省出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可以很快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
犹太商人“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是以有钱人和巨额营业为着眼点的。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开展“厚利适销”策略营销的。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营销策略,表面上从富有者着眼,其实其推销的商品,一般在两年左右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裕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裕阶层,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或出于面子的原因,总要向富裕者看齐。因此,他们也购买时髦的高贵新品。而下层社会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昂贵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的人行动,他们也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昂贵的商品也成为社会流行品,由此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还是盯着全社会大市场的。
对于“厚利适销”这种营销策略,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做“挤油”,即从最肥的地方下手,从市场“肥客”身上获得好处。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盯紧这批“肥客”,不仅可以有固定的市场,不至于在商业大战中迷失,而且利润颇丰,一本万利。
《起义》——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年)
强求时机的人,将受到时机的排斥;服从时机的人,会发现时机就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