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36

第36章 以佛心修因果心——前世因缘,今生果报(2)

因果特征一:不消灭。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不论好恶,种子永留识中,不会坏灭,遇缘便起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要想不受恶报,那是没有办法的;另有人必定会想,你讲因果可以转变,似乎不合佛法道理,佛法是讲有因有果,因果定律是不消灭的,你为什么说因果可以转变呢?对!因果定律是不能消灭的,经中也有一首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意思是说:假若过了百千劫那样长的时间,各人所造的罪业是不会消灭的;须知道因与果的中间有个缘,因与缘会逢的时候,果报还是自己要受的。

因果特征二:不抵消。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做出很多的善来抵消也不可能吗?对!因为因果定率是无法抵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定的道理,好比一块土地上同时种下瓜种,亦种下豆种,后来瓜种一定生瓜,豆种一定生豆,瓜不会消灭豆,豆亦不会消灭瓜。善恶不相抵消,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可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之罪抵消去。不过多做善事,多增善缘,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这是有可能的;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

因果联系的特点或构成条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一点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

以上两个特点也是构成因果联系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只具备先行后续,不具备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不是因果联系。

另外,我们还得明确了解如下因果联系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凡是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关系。

分析:事物之间要构成因果联系,必须同时具备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这两个特点,而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构成因果关系的本质特点。因此,相继出现的现象,即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不一定能构成因果关系。

例:昼夜交替,它们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夜不是昼引起的,它们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因此它们不是因果联系。

误区之二: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分析:事物的必然联系是指事物发展中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即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联系,但因果联系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之间必然如此的联系。

例:无风不起浪,风和浪之间就不存在上述联系,风不一定只引起浪,浪也不一定就是风引起的。因此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一定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误区之三: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

分析: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原因和结果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相互转化,若条件不存在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例:在国际社会,侵略者的侵略是原因,被侵略者的奋起反抗是结果。如果倒因为果,侵略者的侵略说成是结果,那就是十分荒谬的了。

误区之四:事物的因果关系都可构成互为因果关系。

分析: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构成互为因果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关系。因为,互为因果关系的转化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具备就会发生认识逻辑上的矛盾,甚至导致一些荒谬的结果。

例: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扬花授粉是原因,灌浆成粒是结果。如果把二者互相颠倒了,就会成为笑话。

从因果关系上来看疾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病是怎么产生的,当然因素非常复杂。佛经里面讲得很透彻,所有疾病可以把它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生理上的疾病。多半是你的生活起居饮食不调,古人所谓“病从口入”,绝大多数生理病都是从饮食上来的。诸位看《礼记》、《吕氏春秋》、《月令篇》里面说得非常详细。我们饮食吃东西吃坏了,感受风寒,这些病症医疗有效,可以用医疗的方法。

第二类疾病叫冤业病,医疗这个病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病源是冤家债主,我们一般讲的冤鬼附身。这个药物对他不起作用。这一类病怎么治呢?佛家里面讲的超度。超度是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调解、劝导。因为过去事情已经做错了,希望大家要能够谅解,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诵经、念经、拜忏并把修积的功德向给他,目的是在调解。对方如果接受了,他就离开了,你的病就好了。这类病古时候有,现在比从前更多。我们在国内、国外看到灵魂附体,这们一般看到这个人神经不正常、神经分裂症,严重的就是送到神经病院治疗,越治疗就越糟糕。所以佛法超度、诵经解冤释结,对这一类病有效。如果你是第一类病,诵经、拜忏无效,一定要找大夫,用药来调理。

第三类是宿业病,也叫业障病。这种病是最糟糕的,医生药物不能治,诵经、回向也没用。为什么呢?它不是冤鬼附身,也不是冤家来讨债,而是罪业的一种果报。你造的罪业或今生或过去,遇缘而发。但是有没有救呢?也有。佛教我们忏除业障,你要真正忏悔,真正悔改,你把你的业障消除了,你这个病就好了。换句话说,要以真诚心修忏悔法,改过自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消除这种病苦。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一定要靠自己,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造的业,一定要自己铲除,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帮你消除。

这是总括所有疾病的根源,不外乎这三大类。我们明了这些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掌握到这个原则、方向。细心观察我们得的病是哪一类,治病就不会困难了。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也是自己,自己可以开创人生光明美好的一面,亦可把自己推堕苦恼的深渊。

无论你是人间显贵、贫贱,或天上帝王,一律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在否定外在的主宰神,重视自己的净化,从自己的信仰智慧行为中,达到人生的圆成。确信自己身心行为的价值,即达到否定神权等它力,而成为人定胜天的勇猛丈夫。

例如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

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所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来就是这样的,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无数的异时因果连续的关系,从空间上来说,无数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组织成为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罗网相互交错。这就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续不断,就叫做因果规律。也就像旋转火轮一样流转不停,终而复始。

讲因果而又不落宿命,改善命运的理论基石,则是缘起论。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悟一切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例外;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就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就叫这定律为缘起。

缘起的人生宇宙,是一个处处关联的关系之网。

如像花园里的一棵树,要靠种子水分土壤种种因缘,才能够生起存在,这叫缘起。其实生长这棵树的种子水土等因缘,本身还是要靠别的因缘;因缘又要靠因缘,这样推广开去,可以牵涉到一切万有。反过来说,这棵树可以培植风景,长大后木材可以砍来做家器,而家器又可以供人应用;由因缘所生的树,又可以做别的东西的因缘,推广开来说,物物相助,又可以关涉一切万有。万物助长于一物,一物又可以关联到万物,宇宙万有,就是这样一个互相关联的关系之网。

又如一个人的生存,小时要靠父母的养育,长大了要受学校的教育,还要靠朋友的帮助;衣食住行一切生活物资,要靠农人、工人、商人的供给;生存的保障,要靠国家的组织,军警的卫护。必须要有这种种的因缘,一个人才能够生存。同时,一个人也必然要尽他的智识能力,去替社会做事,给别人作因缘。你种田,我织布,他盖房屋给人住;人类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群众分工合作的组合,它的相依共存缘起关系,是更明白的。所以,人生社会也是这样的一个互相关联的缘起之网。

万有都是缘起相关的,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存在。个人既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够生存,也就应该贡献自己的能力给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切来自群众,一切还归贡献给群众。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自己所依存的社会群众。而应该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服务谋福利,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无我为人,互助合作。

业这个字,就是行为或造作的意思。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一般人所说的,一切善或恶的行为,都可以构成业。换句话说,业可以解作道德或不道德的意志力,即一切意志力的动作反应或结果。业这个字也可解释为因果。

业既是意志力的反应,那么,由意志力造作的善恶诸业,这些业的种子,都藏在阿赖耶识中,种子遇缘会现行的,到现行时果报分明,一定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即所谓业力不灭的因果律。《杂阿含经》说:

你所播下的种子,

你便由此收到同样的果子;

作善的人收到善的,

作恶的人收到恶的;

播出来的是什么种子,

你便尝到什么果子。

上面说的正是业力的因果律,是人人自作自受,谁也不能代替。你有了这个结果,就是那个因种而来。好比种子生出了果子,果子就是从那种子而来。这正是因果不昧,果一定是从因中的种子,开花结成的。我们理解一下佛学中的业、缘、果:

佛陀教人信业力,信因果,依业力的因果律说业报有三时业:一是顺现受业,即现生造业,而现生就受果报。二是顺次受业,即现生造业,而次生受果报。三是顺后受业,即现生造业,而二生或多生后受果报,这就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说明因果是不会消灭的。

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业力因果律的定理,谁也不能逃避。只有把握纯正的意志力,使行为纯善,有慈爱、容忍、宽恕、不争、不执的美德,向利他的善业去努力,幸福的花果才能成熟。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或条件,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事物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可以心、色二法分别论之。心法依四缘生起:一是因缘,亦名亲因缘,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亲因缘。二是无间缘,亦名等无间缘,即众生攀缘的心、前念、后念接续不断,故名无间缘。三是所缘缘,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对象,经云:心本不生,因境有缘,故一切外境皆为所缘之缘。四是增上缘,除前三种缘外,其他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缘。此四缘生法,譬如会抽烟的人,想抽烟是出于自心中习气的种子,即是亲因缘;抽烟的欲念不断即是无间缘;得遇见了香烟即是所缘缘;烟瘾大发即是增上缘;此四缘成熟了抽烟的行为。色法依二缘生起:一、亲因缘,比如一粒椰种具有能生椰树为因,是最有亲切的关系名亲因缘。二、增上缘,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等帮助椰种发育长大的助力,名增上缘。世间一切诸法的生起都离不了这四缘的关系。

果报的果研究起来,也可分成现果、来果、后果这三种。所做的善恶之因,在现在这一生成熟招果的叫做现果;在来生成熟的,叫做来果;在后后多生成熟的,叫做后果。

这是从三世的时间上,说明因果是每一事一物生长和成功的必然性,有如是因,招如是果,其间关系虽极复杂,而是有条不紊,毫厘无差的。

同时果报所以有现生成熟的,有来生成熟的,有后生成熟的,其原因约有二种:一是因的力量有迟早,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种在地下,瓜种当年生成可结瓜果,而桃核出生,须经三四年才能结桃;二是缘的力量有强弱,如四缘并进,条件具备,成熟自然早些,否则助缘只有一种两种,力不充足,或因土壤不良,或因阳光不够,空气缺乏,那末这瓜或桃的成熟,自然又要延迟了。

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定理,就怀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见世间许多作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而那些作恶的坏人,反而晨夕享乐,过着很富裕自在的生活呢?这道理凭三世因果的眼光看来,是很简单的,即好人今生受苦报,因他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果;而今生虽然做好事,善因薄弱,善缘未熟,要待来生,才受好果。

反之,恶人作恶反得好报,亦是这个道理,因他过去种的好因已熟,先享福报,今生所造的恶因,业缘未熟,苦报还在来生,任他怎样也逃不了的。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话是值得我们玩味的。

因果报应,命自我立,是真是假,我们不妨亲自试验,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正因正果,佛魔两重天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善始善终;好人自有好人扶,恶人自有恶人魔;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等等都揭示了因果律中的因果正反对应规律,即施了正因在前,则必得正果在后,反之亦然。

许多高层领导都有相当好的口才,都能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听者热血沸腾,很快被打动。

难道他们的口才是天生的?显然不是,是后天练出来的。要学游泳在课堂上听课是永远学不会的,老师告诉你的永远只是关于游泳的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老师告诉你口才应当怎样提高,但那只是知识,并不等于你就拥有口才的能力。

要知道,知识是学出来、能力大都是练出来的。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无论看了多少本书上的描述,你都不会真正知道梨子的真实味道,除非你亲口尝尝。口才也一样,只有不断地训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着任何人训练,在训练中你才会逐步懂得别人最爱叫什么,你还欠缺什么,否则,你永远也无法迅速提升你的口才。

从这个因果定律中,我们更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了对人生的做人、做事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爱情观、生活观、健康观等等认识。它使我们深知:上天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开卷必有益,好人必有好报,恶人必有恶报。

我们知道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在我们知道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正因就结正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遇到不开心的人、事、物,我们要想改变命运,就得朝正面想,就得遇事多往好处想。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见跟心上人脱光了衣裳躺在一起背靠着背。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灵罗戒

    灵罗戒

    大毅力,走上强者之路!一步一步,踏上最强掌控者!
  • 倾绝天下:别惹大小姐

    倾绝天下:别惹大小姐

    不能修炼的废物?被家族抛弃被王爷妖孽老公打进冷宫?哼,她偏偏要活得万民景仰!穿越到废物大小姐身上,一头栽进各种阴谋诡计里,卫兰她誓要那些看不起她的人付出代价,看她如何从一个废物走向最高颠峰,倾绝天下!暴力狡猾的女主+阴险腹黑闷骚男,各种阴谋诡计横行,喜欢的亲们放心跳坑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东汉王朝(一)·绿林聚义

    东汉王朝(一)·绿林聚义

    《绿林聚义》一经完成,便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重金打造,而于近日全线推出的《东汉王朝》系列,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本书也延续了路兴录作品一直以来大开大合的气势,大情大爱的胸怀,朴素凝练的语言,令人不忍释卷的故事情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风起云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犹如一夜春风,吹绿了古老的东方大地,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僵化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然而,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刀光剑影,惊涛拍岸,有多少企业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沉沙折戟,惨遭淘汰。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企业经理们都在为着同一个问题而苦苦思索——怎样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残酷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面对市场,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
  • 总裁哥哥,别碰我

    总裁哥哥,别碰我

    她,一夜之间,从贵族千金沦为身无分文的孤儿,她发誓要为自己而活,自学成才,一举成为上流社会追捧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殊不知,她心里多么憎恨所谓的上流社会。他,世界排名第一的傅氏集团总裁,帅气冷酷邪魅。三十而立,却依然单身一人,无数的名媛明星妄想成为傅氏的第一夫人,殊不知,他只要她。当邪魅哥哥遇上腹黑妹妹,当冷酷总裁遇上傲气设计师,当三十大叔遇上二十萝莉,命运又该如何转动!他等了她七年,她又怨了他七年。再次相遇之时,她却对他丝毫没有记忆,且看邪魅的他如何一步步唤回她的记忆,让腹黑的她重回自己的怀抱。【精彩花絮】“报告总裁,程心蕊甩了傅小姐一巴掌。”“十倍还回去,彻底封杀她。”“总裁,傅小姐又去吃大排档了。”“把整条街包下来,用我们自己的厨师。”“总裁,楼下商场的导购不愿卖dreamlink给傅小姐。”“开除,永不录用。”“总裁,傅小姐店里的水晶不够用了。”“让施华洛世奇空运一百万颗过来。”“总裁,傅小姐说要来集团上班,我们该留给她什么位置呢?”“我的位置给她。”林特助有种想倒地不起的感觉,总裁也太大方了吧。“我的就是她的,谁坐这个位置都一样。”外送两枚好男人~\(≧▽≦)/~啦啦啦卓群:舍身救安若然于车祸之中,悉心照料,却从来不求回报。当知道安若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时,他的梦想也随之而变成了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仅仅只是为了能穿上安若然亲手设计的衣服,只是为了能成为安若然的专属模特。这样,即便她爱的不是他,他也成为她的另一个唯一。何言:何以为安?只愿卿安!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所得全数奉献给了安若然。异地他乡,相陪相伴近三年。重回故地,他懂得她的所有苦楚,亦能体会她的所有喜悦。而他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女人,唯有她!也许,这一世,他不能祈求安若然能再多看他一眼,那么,下一世呢,下下世呢?他绝不放手!温馨+浪漫+女强+男强+腹黑+宠文,欢迎跳坑。宁氏坑品保障。亲,收一个哦~~o(∩_∩)o推荐好友宠文:《无双风华:毒医宠妃》推荐好文军婚文:《先婚后爱:盛世军宠》
  • 小魔法师传奇

    小魔法师传奇

    那是个炎炎夏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鲜亮。太阳扬着粲然的笑脸,整个大地像被投进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屋脊上的琉璃瓦反射着太阳的强光,明晃晃的。往日里那些飞来飞去、没玩没了地喧闹的鸟儿,已经踪迹全无,它们也许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温,躲了起来吧。整个村子,也安静得听不到一点儿声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半一点钟

    夜半一点钟

    在香港做了十年私家侦探的夜枯兰官突然放弃一切,回到广州,转行做电台主持人,主持一档叫《夜半一点钟》的午夜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听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的,不可思议事件。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诡异之门缓缓打开,原罪者、偏执狂、少年犯、残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