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说出无数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多少废话、蠢话、无用之话,给人留下说话轻浮、行动也草率的不良印象。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得跳。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优美的措辞中,展现出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给别人描绘出自己的轮廓和画像。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习、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甚至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说话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知道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多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改变你的一生。
★说话时用字精确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让今天所说的每个字都正好表达你所要说的话,也不要浪费一个字,不要为说话而说话——只为打发时间,或者因为沉默让你不安。把言语当做沟通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把步调放慢,在说话之前先想好,比平常更仔细地听,并且随时暂停一下以选择正确的字或词。不要自视过高地说话,或用些让人听不懂的字,也不要叫人猜你说话的意思。
如果你要让某人知道某件事在你生命中意义重大,就说“意义重大”,而不要说“好像颇具意义”。把一些口头禅,像是“那个”、“你知道”、“真的吗”等等省略掉,设定你有用字上的限制,但是你不知道界限在哪里。用字要谨慎,但是要能传达你说话时的目的和情感。适时运用一些姿势和表情来辅助你的谈话,如此可以更完整地表达你的意思,同时可以减少你所需要用的字数。
总之,简短、精炼是最有力的说话方式。要使自己的语言“简短、精炼”,说话就要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根据事物的本质物质,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僻,有力度,有魅力。
★学会用语言去表现自己
当你与人互动交往时,记住:要满怀热情和诚信地与人交谈。
——卡耐基
和初见面的人说话,刚开始大家都介意面子,所以表现得很恭敬,等逐渐松驰下来,则不仅是姿态,连说话也会很随便,甚至连人的本性都不自觉地显露出来了。H饭店的总经理C先生表示,他主持招聘考试时,总是故意对前来应试的人采取非常随便的态度,起初,年轻人都规规矩矩地应答着,但过了不久,他们用惯了的语言就会随口而出,而C先生即从中了解应试人的品格。由此可见,惯用的语言的确是了解其人的一个珍贵的“情报源”。
任何地方都有地区性的方言,甚至连闹市区也有闹市区的方言,郊区也有郊区的常用语。因此,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说话的言词的习惯也不同。著名电影《窈窕淑女》,即描写一个身份原本卑贱的少女,为进入上流社会而接受严格的训练。语言不仅可以标志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而且会影响其人的人格形成,只要听一个人说话,即可大致推测出其身份,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改变、不可忽视的。除了社会性、阶层性或地理性的语言差距外,还有因个人水平、气质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性用语。所以,语言本身即有表现自我的属性,当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各种曲折的深层心理。换句话说,不论你想把自己装扮成什么样子,固有的语言往往难以和这种外在的表现配合,经常会意外地从你的语言中,显露出你的实像。因此,一个人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往往能比他说话的内容更能表现其人。
★与人说话的惯例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一个习惯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个性,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的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多比较外向,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较浓厚,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不习惯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性格,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等,则表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感情色彩不鲜明也不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淡薄,不太爱表现和公开自己,一般具有保守和自卑的心理。
如果一个人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在叙述,不加入过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将自己置身事外,则表明这个人比较客观、理智,情感比较沉着和稳定,不会有过激行为。
相反,一个人在叙述某一件事的时候,自我感情非常丰富,特别注意个别细节,则说明这个人感情比较细腻,会一触即发。
如果一个人谈话非常注重过程中的某个具体细节问题,对局部的关心要多于对整体的关注,则表明这个人适合于从事某项比较具体的工作。
在谈话时比较注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规律,为人处世也非常小心和谨慎。经常谈论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的人,可能自己在这一方面颇有心得。
不习惯对人指手画脚、进行评论的人,偶尔在不得已的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当面与背后的言辞也多会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这个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诚的。对他人的评价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当面奉承表扬,背后谩骂、诋毁,表明这个人是极度虚伪的。
一般来说,与人谈话时切忌把话题扯得很远,或者不断地转变话题,这样就会让人觉得你在敷衍了事,而且缺少必要的宽容、尊重、体谅和忍耐。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本来很想吃清粥小菜,当对方问:“今天你想吃什么?”你不好意思直说,于是就敷衍:“随便,看你想吃什么。”对方说:“那我们吃麻辣火锅好了。”你回应:“嗯……也好……”然后,对方兴奋地吃麻辣火锅,你却食不下咽的坐在一旁,一脸沮丧。对方再三催问,你才说:“我最近肠胃不太好,只想吃清粥小菜……”
很扫兴不是吗?你应该一开始就告诉他自己的想法。
与人沟通,不要含含糊糊,而应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抗拒每个引诱你、使你向自己的欲望妥协的感觉。如果有个人请你做一件事,而且是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人,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想要做,还是你觉得很勉强。
如果你觉得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做,而是因为朋友或社会的人情压力,你才说“好”,那就忠于自己,诚实地说“不”吧!有能力说“不”,是迈向快乐生活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样地,当你的意思是“好”时,就说“好”。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遵循别人的提议,而不要管其他人怎么说,做你自己的主人,照你自己订立的游戏规则来进行。就如同说“不”的能力一样,学习说“好”对你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某人请你做某件事,而你并不确定想不想做时,那就说“或许”,然后告诉他们,等你更确定时,你会让他们知道。
★改掉口头禅
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斯迈尔斯
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一定会损失自己说话的形象。口头禅的种类繁多,即使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谈话中“啊”、“呃”等声音过多,也是一种口头禅的表现,著名演说家奥利佛·霍姆斯说:“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有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
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
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内部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不规范的语言。
耳听。广播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深恶痛绝。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
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讲粗话是说话的恶习
经过一场不流血的征战,美在粗鄙的灵魂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宰地位。
——埃·沃勒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意识不到。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极不文明的表现,但要克服这种习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大可能在一二天内把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迅速改掉。有时,讲话中仍然漏出几句粗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对此,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下子要求把所有的粗话统统改掉,反而会因难以办到而感到失望,影响克服讲粗话习惯的信心。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
或者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其次讲话前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请别人督促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
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把握好说话的节奏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用现代方式表达出圣经中“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的金科玉律。
——卡耐基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掌握好节奏的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数无味的讲话中都会有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有关研究发现最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讲话的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的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定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其问题了。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人感到他其实并不知自己在讲什么,而是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只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结果将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如果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讲话。
最后,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就像阅读一样,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可能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使说话就像琴弦一样有张力,像流水一样缓缓而流。对此,我们应去积极地学习。
★言为心声,心随言动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说话。
——鲁迅
说话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也同样十分重要。同样一种思想,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的。因此,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言为心声,心随言动”的境界,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奥秘。
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仅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等,还要会观察对方。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对他们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对于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将他;对于喜欢夸大的人,不必表里如一,不妨诱导;对于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对于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对于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后再谈。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最好的说话效果。
★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可以羸得对方欢心的方法是:以一种不露痕迹的方法让对方明白,你确认他(她)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是个重要的人物,而且你是真诚地确认他(她)这点。
——卡耐基
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去演讲,不料主办方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约他人见面,事先多少都应该先收集对方的资料,这是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表现自己相当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每个人的话语并非句句金科玉律,并非句句掷地有声,有些话语说过了,不多久,言者就会忘了,或者不再去留意它了。这种随意话语很有文章可做。如果你适时适地提起他以前说过的话,如:“你曾说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对方一定会因为受到你的重视而高兴万分,认为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能有大作为的人,一个非常关心他人的人。如果你不但记住他人随意话语,而且还按照他的随意话语办理,那会更加效果显著了。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说话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
在面试时,不妨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话要注意分寸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四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莎士比亚
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取决于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的需要。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在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1、随意询问健康状况。向初次见面或者还不相熟的人询问健康问题,会让人觉得你很唐突,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2、谈论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3、谈话涉及他人的隐私。涉及别人隐私的话题不要轻易接触,这里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4、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5、讲一些低品位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要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
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
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留意自己说话的声音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你和对方的谈话已经开始,那么在言语交换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留心你的声音。“我说话是不是太快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如果话说得太快,别人听不清楚、听不懂,就是白费口舌。
再问一句:“我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太响了?”试想在宁静的黄昏,树下谈心,或在温暖的炉边,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选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嫌恶;若在公共地方,更会令你的同伴感到难堪。你说话时要记着,对方并不是聋子。
除了不能太快和太响,谈话中每句话的声调还应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这是获得听众的惟一秘诀。在乐曲里,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号;也有极强、强、渐弱、弱、极弱等强弱符号。若想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不可忘记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应低沉时要低沉。毫无抑扬顿挫地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因此,说话不妨常常留心那些使人听了会忘记疲倦的说话方法,也不妨常常留心那些舞台上的名角念词的方法,这是最好的参考,你必须细细揣摩。
★说话要保持正常的语速
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介绍,正常的语速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标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的速度为每分钟350字左右,教师课堂讲课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平时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如果不包括增加效果的停顿和情绪变化的影响,一般比朗读慢一些,每分钟160个字左右。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断充实自己的说话内容
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深,在它未经测量的深度中保存着无数的奇迹。
——别林斯基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这也是所谓谈话目的,其目的就是能够促进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必须使人觉察你是一个有思想观点的人,绝非是个糊涂虫。单单无聊空谈,是绝不能使对方对你有一点良好印象的,更不能显出你说话的水平。
当你们谈话正用闲语来进行时,你必须要不失为“虚心”者,不可自傲。
如果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你可以拿出来随时应付。一个人既然是社交的人,每天在生活当中,须与他人频繁发生接触,所以对于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自己应当努力去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怎样可以得到这些知识,充实自己说话的内容,以便在你谈话之时有所帮助呢?惟一的最好方法,便是每天阅读报纸。还有一个方法,是随时留意你周围所发生的事,虽然只是极琐碎的事也不要轻易放过它。另外还有个方法便是时常和人谈话。你和别人闲着无事时谈谈天,次数愈多,不单脑子里可以贮藏起许多知识,可当成下次谈话的资料,而且也可以使你对谈话更有兴趣,甚至谈话的技术也因之会更加熟练起来。
★不可乱开玩笑
允许别人开自己的玩笑,但是不要开别人的玩笑。
——佚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充满欢乐和笑声,轻松幽默的笑话是生活的调料,笑口常开能使人驱散忧愁、打破寂寞、远离呆板乏味,永远充满青春活力。
但是,开玩笑要注意掌握分寸,开得过火过头,也会引发不良后果,甚至误了大事。古代爱玩“狼来了”的周幽王,最终付出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惨重代价,成为千古笑话。
平时在某些严肃庄重的场合,开玩笑也容易使人反感和不悦。那些不注意对象,如专拿别人的短处或者生理缺陷来逗笑取乐,极力侮辱、讽刺、挖苦别人,使人难堪,是不尊重别人的人格的卑劣行为。
有的人玩世不恭,逢场作戏,一副老是长不大的轻浮相,丢了自尊和自重。有些人开玩笑信口开河、空穴来风,专干调嘴学舌,蜚短流长的角色,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产生摩擦和纠纷,闹出人命的玩笑也时有所闻。
在每年一度的所谓的“愚人节”,不少无聊之人利用短信大开各种玩笑,虚假的信息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成为影响极坏的恶作剧,有的人为此而对受害者作出了经济赔偿,有的人还因此受到了刑事制裁。这些人才真的成为“愚人”了。所以,诸如此类小至影响人际关系,大至破财、害命、误国的玩笑千万不能开。否则,法律是不会对我们开玩笑的。
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得过了头。
★诚心地赞美别人
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
——塞缪尔·约翰逊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握分寸,就是一种智慧。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分寸拿捏不同,后果也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若是不得当的赞美就成为阿谀,难免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赞美能赢得友谊——赞美如花香,芬芳而宜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尤其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必定能如愿。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工薪”的支付者。你也应该慷慨地把这种“工薪”支付给你的朋友。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牢骚是什么?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干了这么多,谁也没有说个好字”。这类似的牢骚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需要得到“工薪”,而应付“工薪”的人又太吝啬了。
有人说,赞扬是一笔投资,只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报酬。这话有些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实用主义的味道。赞扬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报酬,它还是沟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样,也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清除语音障碍,调整自己的音色
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
——歌德
有的人声音尖锐刺耳,有的人声音沙哑低沉,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
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成为我们交际中的一把利器。
(1)发音清晰,段落分明。发音要标准,字句之间要层次分明。改正咬字不表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地朗诵,久而久之就会有效果。
(2)语调要低沉明朗。明朗、低沉和愉快的语调最吸引人,所以语调偏高的人,应设法练习变为低调,才能说了迷人的感性声音。
(3)音量的大小要适中。音量太大,会造成太大的压迫感,使人反感,音量太小,则显得你信心不足,说服力不强。
(4)说话的语速要时快时慢,恰如其分。遇到感性的场面,当然语速可以加快,如果碰上理性的场面,则相应语速要放慢。
(5)懂得在某些时候停顿。不要太长,也不要太。停顿有时会引起对方的好奇和逼对方早下决定。
记住:坚毅急进的声音,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说话要有真情实感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
——培根
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您问我靠什么魅力凝集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说话者的法宝。用真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唤人们的心灵,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发生磁铁般的影响,唤起群众的热情,这样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发生“共振效应”。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说话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是不能打动听众的心的。1858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近70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激动得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一次演讲,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
一个人如果讲话华而不实,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虽然能一时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得不到听众的心,只有讲话时袒露情怀,敞开心扉,才会达到语调亲切、说理虔诚、激情迸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字字吐深情、句句动心魄。
★经常用4个“有没有”提醒自己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孔子
1、有没有让别人感到不安?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不要企图揭露他人的隐私,更不要去“攻击”别人,这是与人谈话的最基本准则。
谈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诚恳,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谈话时要掌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别人的成分。即使对方确有缺点也不可抓住不放、喋喋不休,礼貌的做法只能是委婉批评、适可而止。总之,不论谈话内容如何,只要你对别人尊敬,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2、有没有“我”字满天飞?
亨利·福特曾说:“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的确,很多人在说话中总是“我”字挂帅。比如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主人10分钟内用几十个“我”字:我的车子、我的别墅、我的花园、我的小狗,我想……令听众十分反感。
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总以自我为中心,必然招致别人反感。
3、有没有冷落人?
谈话时排除他人,就如同宴会时赶走客人一样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不要遗漏任何人,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的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来日对你事业前途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将是怎样的后果呢?
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行举止是多么令人生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想使别人觉得你的谈话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因而对你有好感、感兴趣,就不要让别人“冷”在那里。
4、有没有打断别人?
别人谈话时有打岔习惯的人最容易惹人厌烦,这是缺乏礼貌的表现。没有比打断别人说话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了。比如在别人讲话时不要用他人的话来打岔,也不要提出不相干的意见来打岔,更不要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打岔。
★让说话的语调与内容配合起来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三毛
语调能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心世界,表露其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不管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互配合,并且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要达到这一点,你还应做到:
①向他人及时准确地传递准确的信息;
②得体地劝说他人;
③倡导他人实施某一行动时要有力度;
④说话果敢,不拖泥带水。
★改掉说话时的一些小毛病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莎士比亚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长有疤痕,可以从镜中窥见,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治疗弥补。同样,谈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变,只要治疗之前,自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说话的缺陷,也可以试着拿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说话的姿态:是否手势过多,是否翘起嘴角,是否表情难看,是否过于冷漠、紧张、僵硬,是否强抑声调……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鼻音对于女人的伤害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荡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些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4、毛手毛脚。
毛手毛脚,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培养自己的说话风格
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陆陇其
培养自己讲话的风格,使其独树一帜,对你的讲话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说话有自己的风格,说话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应有的魅力。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那么,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上的某种特殊之处,来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是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难忘的最好方法。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做出重大的贡献。如果你对下级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级就会怨恨你。如果你对上级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以重任。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
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虽然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这种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又想隐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他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话要说在点子上
我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提高自己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比太阳底下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更为重要。
——洛克菲勒
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附文》中记载着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的一段话。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可就是没人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时,正当其时,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告诫我们,话不在多,而在于精。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否则说得再多了也是白说,浪费时间,更是浪费精力。
“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话说在点子上对方自然会欣然接受。
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的人喜欢夸大其词,说话不留余地、没有分寸。这样都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转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劝说别人,首先要尊重对方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说话时不尊重对方,因而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之,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会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俗话说,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只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把自己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会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
★学会与人寒暄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他的关怀。
——佚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对经常见面的熟人,握握手,说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不用下车,擦肩而过。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即过,而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会晤前的寒暄。指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殊情况下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给人以很大的激励。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这幽默的寒暄中间建立起来的。
夸赞式寒暄。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体越来越好啦”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到这一天心情格外舒坦愉快。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点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要具体一些,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象。寒暄要因人而异,不要对谁都是一个调。
2、要注意环境。在不同的环境,要进行不同的寒暄。
3、要注意适度。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溢美之词则会给人以虚伪客套之感。
总之,恰当的寒暄,能给不快的人以安慰,给久别重逢的人以关怀,给邻里亲友以欢乐,并由此沟通感情、联络友谊,促使人际交往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批评切忌没完没了
使许多甜蜜浪漫的美梦撞到离婚的礁石上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批评——无用的令人心碎的批评。
——卡耐基
在我们与人沟通中,经常会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有的人一经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经根深蒂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错,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但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的分析反思,总不如众多的旁观者清。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真诚的赞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从不批评孩子,是溺爱。
教师从不批评学生,是不负责任。
朋友之间只有恭维,从无批评,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
只会滥用廉价的表扬,从不敢开展批评的领导,更是处世圆滑、怕得罪人的平庸、无能之辈。这样的人所主管的部门、单位,必然坏人横行、歪风无阻、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工作、生产走下坡路。
同时,批评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种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
批评别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不要吝惜你对别人的赞美
赞美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一样的水平上。
——哥德
有的人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规律。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方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缺点较多或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但赞美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赞美要真诚自然。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得到什么才赞美的。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
2、赞美别人要得体。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别人。得体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别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为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他本人也由于你的称赞而更加自信,更加奋发。对于自己来说,你得体地称赞别人,表明了你已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并对所称赞的事物充满了向往。
★学会真正的幽默
幽默带来悟力和宽容,冷嘲则带来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
——阿·雷普利尔
幽默是美学上一个常见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幽默,幽默从哪里来,以往争论很多。一词典对幽默的定义是:“英文humour的音译。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定义,与我们在生活中,人们所认可并喜闻乐见的幽默,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谈吐幽默,是同他的聪明才智紧密相连的,要求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一个人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说话就容易生动、活泼和谐趣。遍观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师,往往又都是语言大师。因此幽默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本来无心讲笑话,笑语自然就从口里出来了。”其中的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
幽默是拥有智慧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不信你看人之外的生物,有哪一个是懂得笑的。那么幽默又是源自哪里呢?幽默引人发笑,似乎是快乐的表示,但其实不然——幽默更多地源于痛苦。
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如果你暂时无力改变自己的遭遇,何不先试着改变一下对待遭遇的态度呢?人虽然不能永远快乐,但是可以永远乐观。这不是逃避现实的阿Q精神,而恰恰是对强权的蔑视,对不公正命运的反抗——笑着的反抗。那些真正有幽默感的人,无一不是生活的强者。
★运用好首语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温·卡维林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的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这里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
摇头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
歪头(侧头)也有多种含义,可表示思考、表示天真。譬如小孩子在听大人说话或者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喜欢歪着头,并托着腮帮。
昂头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
低头表示的情绪有:顺从、听话、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①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
②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
③要注意一下文化差异;
④要注意和声音语言的自然配合;
⑤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虽然在聆听对方说话时,适当的点头或者侧头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但是过高的使用频率却影响了说话者的注意力或者让人感觉到有点肤浅。
★经常使用文明用语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
当你认识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时,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呢?持有这种疑问的人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些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秘诀:
首先,要恰到好处地使用文明用语。文明用语有“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这些文明用语可以向别人表达感激的心情或歉意,沟通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若只是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扰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消去大半。恰当地使用文明用语是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第一秘诀。
其次,多用“添加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秘诀。“添加语言”有“实在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打搅您一下”、“麻烦您一下”等。
“主任,对不起,您多给我点儿时间”、“经理,我想麻烦您一下,请看一看这个计划”,把这些语言添加进去,会使后面语句的语气变得委婉些。
“添加语言”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件事情的状况。比如“吴经理在吗?”如果你回答“实在对不起……”,则对方也可以立即推知吴经理不在这一事实情况了。
“添加语言”又称“缓冲语言”,如果多用这类“缓冲语言”,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变得融洽、和谐。
★说话要朴素简洁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许多人都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这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所用的方法既非奇异,更非幻术,说穿了就是平凡、朴素、简洁。
历来的美国人,几乎从来没有比林肯讲话用的字句更简洁和更优美的了。对他所写的散文,有人曾这样说过:“竟像音乐一般的悦耳。”随便举一个例子吧:当他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勿以怨恨对待任何人,应以慈爱加给所有的人(With malice towards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美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25美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5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当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美元钱。马克·吐温从原本决定捐助50美元变成偷走两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只需5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6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两美元钱。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味不减。冗词赘语,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因此,要想使自己所讲之话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受人喜欢,请首先节俭你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