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7500000025

第25章 整治同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4)

乾隆帝在世时,纪晓岚因受到乾隆帝的限制,从来没做过大学士。和珅倒台后,纪晓岚仍然保住原有的官职。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嘉庆帝派员祝贺,并恩赐礼物祝贺。嘉庆十年正月,纪晓岚终于得到了他早就该得到的荣誉,成为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荣誉头衔。然而上苍妒贤,仅仅一个月后纪晓岚就去世了,但无论如何,他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官职和荣誉,应该没有遗憾了。

纪晓岚死后,嘉庆帝特派官员到其墓前临穴致祭,嘉庆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内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所以他的谥号为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翰林自有翰林节

和珅掌管翰林院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让翰林给他行跪拜大礼。刘定逌坚持只行拱手礼,和珅竟然将他除名。刘定逌“载书五车”归乡里,时年37岁,正是精力旺盛时期,他愤恨地写道:“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和珅权势之大,无法想象。

敢对和珅不敬的人,都非同寻常。刘定逌是壮族人,字叙臣,又字叔达,号灵溪,因为对抗和珅,成了广西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刘定逌康熙五十九年(1720)出生在广西武缘(今武鸣县)太平乡葛阳村一个书香人家。他小时候就是个“神童”,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清雍正二十年(1734年)应县试,考取案首(第一名),进入学宫,继续攻读。 乾隆六年(1741年)考选贡生。乾隆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乾隆十三年上京参加殿试,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得罪和珅而回乡。回乡后,他先在隆安县驮厚村办私塾,后在家乡葛阳社学授徒糊口,不久被思恩府聘为阳明书院长。嘉庆六年(1801年)主讲宾州(今宾阳)书院。从事教学数十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嘉庆九年,广西举行乡试后,特别邀请84岁高龄的刘定逌重赴鹿鸣宴。由于他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举人的身份参加这个宴会,时人对他极为尊重。时任广西巡抚张百龄,“手书‘玉清尊宿’四字表其门”。广西学政帅承瀛也即席赋诗二首表彰他“育才养士”的功绩。

刘定逌主张以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为做人之本。他尊孔崇儒,极力传播封建文化,对于壮族文化的进步和思想意识的开化,是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的。他鄙视权贵,刚直不阿,同情平民百姓,至今有关他这一思想的民间故事仍广为流传。著有《论语讲义》、《四书讲义》、《三难通解训言》、《读书六字诀》、《刘氏族谱》、《刘灵溪诗稿》等,在当时影响颇大。其《论语讲义》,“学者莫不诵习”、读后“神怡意畅”,其指点口诀,“最足开悟”,被称为“粤西第一流人物”,“以盖世之才,崛起尘寰,利甲文章,伟然当世”。他还著有《重修灵水庙碑记》、《移建葛圩隘碑记》、《重修武缘县忠义祠碑记》、《罗衣古寺碑记》等几篇短 文及数十首诗歌。嘉庆十一年(1806年)刘定逌病逝,终年86岁。大学士蒋攸铦在《刘定逌墓志铭》中,称赞他的德行如“漓江之水,清且涟兮”,学问如“独秀之峰,高不蹇兮”,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才华出众的诗人。

少年时期的刘定逌参加县试,考取第一名,进入当地学官。徐学官怀疑他是否有真才实学,曾经出上联考他:“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让他对下联,他马上对:“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徐学官惊奇万分。

乾隆十三年的时候,意气风发的刘定逌离家远赴京城,准备参加乾隆帝主持的殿试。刘定逌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路过山东,恰好遇到一群山东的举子,也要上京赶考。山东是圣人孔夫子的家乡,自古人才辈出。这几个山东学子觉得自己出自圣人故乡,不把这个千里之外的广西举人放在眼里。

有一个年轻人自恃才高,想捉弄一下来自广西蛮荒之地的刘定逌,于是出了一个上联讥讽道:

小马无知嫌路窄,

刘定逌立即不亢不卑地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那位山东学子见刘定逌不可小觑,就略一思索,又拟了一个难度高一些的上联:

西鸟东飞,遍地凤凰难下足,

这明显是把山东举子比作遍地的凤凰,把西来的刘定逌比作普通的鸟,暗喻这只鸟在一群“凤凰”面前没有立足之地。

见孔圣人故乡的人也不过如此,刘定逌淡然一笑,想也不想,就随声应对:

南麟北走,群山虎豹尽低头。

刘定逌在下联中把山东举人比作虎豹,把自己比作麒麟,寓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妄自尊大。山东学子一听,觉得碰到了高手,对刘定逌刮目相看,心生敬意,连忙行礼。刘定逌连忙回礼,二人互通了姓名,讨论学问。

刘定逌果然一举成功,当年就考上了进士。殿试后,乾隆帝随口问道:天下第一味是什么?刘定逌回答说:“盐”,立刻博得满堂彩,乾隆帝也非常高兴国家出了栋梁之才。从此,刘定逌的大名也在群臣中传播开来。

过了几天,乾隆帝带着新科进士外出郊游,想考考他们的学问。乾隆见一水塘下干涸的水沟中有块石碑,便令人往水塘放水,令随行的进士记碑文,看谁记得最快最多。因为水涨的速度极快,许多进士仅能背出碑文的上半部分。轮到刘定逌时,他顺利背出了所有内容,一字不差。乾隆帝非常惊讶,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刘定逌说,水从下往上涨,石碑下部首先被淹没,于是他便从下往上记碑文,待水漫过石碑时,他已把碑文全记住了。众人十分佩服他的机智。

随后,乾隆赐刘定逌人翰林院进修了三年,又命他担任翰林院编修。刘定逌学问深厚,性格直爽,为人也随和,所以在翰林院过得倒也很顺利。

谁料,没过几年,和珅的地位日益高升,很快控制了翰林院。和珅处处透着强势,后来终于与刘定逌发生了矛盾。

和珅没有掌控翰林院时,翰林见到掌院学士,只行弟子(学生)礼。学生见先生,行个拱手礼就可以了。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表示尊敬即可。到了和珅兼掌翰林院,为了抖威风,他竟然要求翰林给他行跪拜大礼。

翰林中那些希望巴结和珅的,每次见了都行跪拜大礼,甚至那些有求于和珅的主动上前跪拜;有些虽然不情愿,但碍于和珅的地位,不得不行礼。刘定逌算是翰林院的“老人”了,对和珅的贪污行径也早有耳闻,对和珅的为人非常不屑。

自从和珅入主翰林院,别的翰林见了和珅,都要跪拜;刘定逌依然坚持只行拱手礼,真可谓特立独行。和珅虽然掌管翰林院,却连乡试都没中,是没有功名的,有大学问的刘定逌对此更加鄙视。刘定逌的种种行为终于得罪了权大势重的和珅,被和珅视为眼中钉。

和珅家中有很多藏书,时不时就要搬出一部分进行晾晒,免得发霉,另外也有向世人说明他是个饱读诗书之人的意思。刘定逌觉得和珅这是在故作姿态,十分滑稽。有一天,刘定逌故意躺在一条板凳上,露出肚子来。和珅见了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刘定逌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要把肚子里的书晾一晾,免得发霉。”和珅立刻明白这是在讽刺自己,甩袖走了。

这种违逆和珅的事情多了,和珅终于恼羞成怒,随便找了个“大考论事不如式”的理由,参奏了刘定逌一本,略施手段,就把刘定逌逐出了翰林院。

和珅把刘定逌赶出翰林院后,刘定逌空有翰林的名头,一时之间却生活无着落,于是到京城里的同僚好友罗源汉家中暂时居住。罗源汉是翰林院的编修,湖南长沙人,也算是京城名宦,佩服刘定逌的才学,对刘定逌很客气。

刘定逌虽然被罢了官,却不太在意,生活依然悠然自得。京城有一家当铺养了一条恶狗,不加管束,经常追咬路人,百姓告官多次,却因他后台硬而难以成功。刘定逌决定为百姓出一口气。

这一天,刘定逌带着仆人来到当铺转悠,无意间翻看了桌上的账本,东家看他是文人,不是做生意的,也不在意。突然,刘定逌将账本撕得粉碎,扔到火堆里了。东家大惊,急忙灭火取书,可惜早已化为灰烬。

东家气的要前来打他,刘定逌的仆人对当铺东家说:“东家不必担心,我家主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是来开个玩笑。你所有的账目,主人看了一遍就能记在心上。我家主人喜欢吃狗肉,只要你杀狗请他吃一顿,自然会把账本写出来给你。”老板见没了账本,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杀了恶狗,请刘定逌大吃一顿。刘定逌果然把把账本写好了,账目数字分毫不差,一时间传为佳话。

有一天,和珅有事到了罗源汉家。和珅办完事后,顺便给罗源汉做了个人情,对他说:“听说刘定逌在你这里,你们是朋友吧?他也没犯什么大错,你让他出来见我吧。”

罗源汉也想趁机让二人和解,连忙说:“和大人有大量,我这就去叫他,有什么得罪之处,让他给你认个错也就是了。”

罗源汉知道,虽然和珅除了他的名,但还是翰林院的“编制”,只要刘定逌能跟和珅和好,很快就会回翰林院上班。

不料刘定逌听说是和珅来了,竟然拒不相见。和珅很没面子,心里十分恼火,恨恨地出了罗源汉家。罗源汉好人没做成,十分尴尬。他对刘定逌说:“刘兄何必如此固执?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和珅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你何必跟他过不去呢?”

刘定逌淡淡一笑,道:“我是当今皇上钦点的进士,御赐的翰林,他能把我怎么样?京城里哪个不知道和珅那点儿墨水,居然掌管翰林院,这是对读书人的侮辱,我偏偏不买他这个账,让他知道知道,我大清读书士人的骨气。”

罗源汉连忙劝他道:“如今和珅权倾朝野,人人都怕他三分,就连皇上有时候都听他的,何况你我这些小小的翰林?如今皇上对翰林院并不了解,日常事务都是和珅一手把持。你不要太过执拗,要不和珅不会放过你的。”

刘定逌不以为然:“随他去吧。我早已看淡了官场风云,在和珅这样的人手下做官,我不做也罢。”

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和珅就到翰林院,找个借口直接把刘定逌的名字从翰林名单中抹去了。刘定逌知道和珅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于是索性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京城,返回广西老家,结束了仕宦生涯。临行前,刘定逌写下“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的诗句,并预言:和珅如此妄为,终究有覆灭的一天。

回到广西后,刘定逌潜心教学事业。由于他学问渊博,所以他的影响在当地非常大,经常到各地的学院讲学。他还为桂林秀峰书院撰了一联:

于三纲五常内力尽一分,就算一分真事业;

向六经四书中尚论千古,才识千古大文章。

这副对联融合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终生理解,一直流传下来。

他还制定了《秀峰书院学规》,写《“三难”通解训言》悬于书院讲堂,作为学生行为准则,此后长达百年之久,无人敢改动一字。直到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吕璜主持桂林秀峰书院,依然对前辈刘定逌的《三难通解训言》推崇备至,说它“其言应不朽,于道亦玄尊”。

刘定逌治学十分严谨,著有《灵溪时文》等书稿,还有不少诗作。一直到了嘉庆六年(1801),年过八旬的刘定逌还受邀主讲宾州书院(在今宾阳县),任书院山长。

几十年来,刘定逌在广西教书育人,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刘定逌的一整套教学育人理论,让当时的广西士子无不折服,在此影响下,当地学风为之一变。刘定逌被公认为广西第一流人物,他的思想对广西学界的影响相当深远,他的学生韦丰华在《今是山房吟余琐记》中说:“欲知先生之全量,当于理学中求之乃可。”

时任两广巡抚张百龄感慨于此,为表彰刘定迪对广西教书育人作出的贡献,亲书“玉清尊宿”四个字,制成牌匾赠送给他。

刘定逌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就连他的平反也很有戏剧性。嘉庆九年,广西会考,巡抚张百龄遨请曾经的翰林刘定逌到桂林。巡抚宴请京城来的主考时,特意请刘定逌作陪。当时和珅早已被嘉庆处死,京城来的主考是新上任不久的,也听说过当面顶撞和珅的刘定逌,这才知道他还活在世上。主考觉得奇怪:刘定逌曾经是翰林,为什么京城翰林院的名单中,居然没有刘定逌的名字?

刘定逌于是缓缓讲出了当年得罪和珅,不得不离开京城的缘由。主考回京后,立刻将情况向嘉庆帝禀报。嘉庆下令追查,原来是和珅当年公报私仇,并未禀报皇上知道,就私自抹去了刘定逌的名字。嘉庆立即诏令,恢复刘定逌的翰林名誉,表彰他当年不畏权贵的气节,任命他为都察院道御史,代天子巡狩,可以监察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官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以正风俗、振纲纪。

刘定逌接到圣旨,对自己能够平反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对做官却非常清醒,他回禀皇帝说:“感谢皇上的圣德。我现在八十多岁了,很想为国出力,可惜力不从心,还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嘉庆帝对他忠心和清醒的头脑感慨不已。这一年,嘉庆帝设鹿鸣宴,特别下旨,请刘定逌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宴会。

鹿鸣宴,一般是科举时代乡试放榜的第二天,由州县长官邀请考官、学正和中举的人参加的宴会。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小雅·鹿鸣》篇,故称鹿鸣宴。除此之外,就是殿试文武状元设宴,邀同年团拜,也叫鹿鸣宴。

刘定逌少年时曾中乡试第一,如今六十年过去了,重赴鹿鸣宴,而且由皇帝亲自主持宴会,待遇可谓非同一般,也是其他人不敢奢求的荣耀,一时传为佳话。嘉庆帝尊他为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

两广和两江总督蒋攸锸来广西巡察,与刘定逌交谈,对刘定逌的才学深为佩服,与他结为忘年交,从此书信不断。蒋攸锸还许诺:待刘定逌终老后,他要亲自为他写墓志。

1806年,刘定逌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刘定逌的孙子不远千里徒步走到云南,找到调任云南布政司的蒋攸锸。蒋攸锸果真不食言,为刘定逌撰写了长达一千多字的墓志。同时,省内外还有许多知名文人撰文悼念他,被引为佳话。

刘定逌死后,当地的乡亲父老十分怀念他。清光绪年间(1874年),武缘县(今武鸣)官府因刘定逌为壮族的教育、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事迹在百姓中流传不衰,报请朝廷将刘定逌封为乡贤,在县城的孔子庙乡贤祠里设了牌位,祭祀不断。

刘定逌虽然因为和珅的故意刁难而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却在教育事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算令人欣慰。

冷静周旋化危机

和珅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足见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珅非常狡猾,就算有大祸降临时,他也会迅速做出反应,在对手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它已经采取行动,安然度过难关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多年在乾隆帝身边,使和珅练就了一身“随机应变”的本领,屡屡使他化险为夷。

有一次,和家总管呼什图在众兵护送下返回京城。他望着京城四处飘扬着的旗帜,满墙挂着的大红灯笼,心里不觉惊讶:“有什么天大的喜事?这京城今儿个怎么跟往日不一样啊?”。

其实这不能怪他,呼什图是在乾隆六十年夏天接受其主子和珅的旨意离开京城,前往云南、贵州的,转眼之间,已经过了半年多了。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京城发生了重大变故,太上皇乾隆训政,嗣皇嘉庆登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难得一见的大事。

同类推荐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热门推荐
  • 流水无言

    流水无言

    穿越了?好吧,生无可恋,穿越了也好。心碎之际温柔的他风度翩翩的出现在自己眼前,深邃的眼眸包容了她所有的心痛,但是你为什么突然离开,让自己一个人在尘世挣扎?完美的容颜高贵的气质,却有这狠辣的心肠,怎么能沦为你的奴隶,她决定逃开!孤儿时的流疏就是她获得新生的动力,天命所归,她注定和他一生纠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小火熬小药

    小火熬小药

    本书将千年养生古方智慧与现代人体质特点完美结合。北京著名中医专家唐博祥针对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慢性病、妇科病、儿科病以及美容问题,提出“慢养”新主张,将其三十多年收集和研制的七十多道慢熬滋补珍品一一与读者分享,让膏方这种流传千年却鲜为人知的养生圣品为读者解除身体病痛,慢养出真正的健康。
  •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色斗师:修罗庶小姐

    绝色斗师:修罗庶小姐

    【已完结,请亲们放心阅读】他说“云菲,对不起,我骗了你,这是个必输的赌。只有我的消失才能换来世间的安稳,对不起,我丢下了你和孩子。我失信了。这一辈子我最真的一句话,一定没有骗你————我的妻,洛云菲。”【敬请期待下一本,带你走进震撼的情感世界里】
  • 女尊男卑:再生缘

    女尊男卑:再生缘

    因捉奸选择逃避,她穿成了一个胎儿。忘记前尘往事!十几年后,她奉命与其他国家的皇子和亲,在洞房花烛夜的晚上,她揭开了红盖头。听到的却是,“老婆是你吗?”就在此时,她记起了前世的一切……“沈闰生,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在空荡的大房里,从晚上9点等到5点是什么样的滋味?等你尝了我以前受过的苦,然后你自己再看看,你还有没有脸叫我原谅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神医狂妃

    神医狂妃

    邱桑容,邱家最杰出的医圣变成淮定国权相的嫡孙女。明明是臭名远扬,无用的草包,却尽得家人百般的疼爱。为此,她不惜一切尽心守护家人,保家人一世平静安稳。却是一场赐婚,揭开了一场阴谋。随着一个惊天秘密暴露于人前,她才知,一切却全是个假像………………摇身一变,她成了神秘的圣手女神医,高深漠测的医术,神秘的行踪,神秘的身份,令天下人寻而不得。当她的身份一层层的揭开,天下哗然。--------------------阴险狡诈的万俟王,处处与她作对。狡猾的狐狸公子,要借她手杀人。娴雅无害的成王,机关算尽,祸她满门。只顾玩乐的太子,如毒蛇般攻击她的要害。………………姐姐与她争男人,不惜手段要除掉她。二房,三房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添了火还给你加把油。某女在家斗兄弟姐妹叔婶,在外防人陷害,处处危机,搅得她不得安宁。既然你们来害我,我便以牙还牙,加倍奉还……--------------------【注】此文一对一,男女主皆干净。医学之类全是本书作者虚构,请误对号入座。有伤大雅之处,请一笑了之。
  • 前妻的蛊惑

    前妻的蛊惑

    苏浅二十一岁的时候,第一次见林睿,深深的被这个冷漠的男子所吸引,费尽心思,终于嫁于他为妻。相处三年,他始终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这般沉默的爱恋,一个人傻傻的守候着,希望有天他会回过头来发现她一直都在。无情的真相让她明白,最初不是他想要的那个人,无论她多么努力都无法抵达他心里的那个位置。她做了个影响她一生的决定。片段一回家的车上,车窗上映着林睿的影子,车内静得只听见车行驶在路上的声音。苏浅突然的偏过头去,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正在想今天遇见梓璇的情景,他冷冷的瞪着这个女人,不知道她想要做什么。鼓足了勇气,由于紧张的缘故,话说得断断续续。“你是爱我的,对吗?”她带着乞求的眼神看着他,这是结婚三年来她一直不敢问的问题。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波澜,这个问题,让他稍微的缓愣了一下。他轻轻的推开这个靠在他身上的女人,把视线转向车外。沉默是他一贯的回答方式。她放开紧抓着他手臂的手,知道再问下去也得不到答案。片段二四年后,他又一次看见她,她挽着别的男人,轻蔑的对他一笑,自信,骄傲。完全与四年前那个哭着向她索爱的女子判若两人。。片段三“告诉我,苏楠是不是我的儿子。”林睿紧抓着这个叫前妻的女人,她似笑非笑的神情,让他觉得害怕,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时而温柔,时而张狂。曾经以为她就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如今他怎么也握不到。“你是过于高估自己,还是太小瞧我?是不是觉得我只会围着你转?”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她觉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可笑。“你只需回答我是还是不是?”他生气的加重力度。她挣扎着缩回手,揉了揉手腕,抬起头对视着他,冷冷的说:“不是。”片段四“跟我走。”林睿抓着这个酒意朦胧的女人。“你们认识?”夏凡看着他们两个不解的问。“当然,他是我的前夫。”她一点也不介怀的说出前夫这个称谓。林睿把苏浅塞回车里。“前夫?你以为这么轻易就逃得出我的手掌心?”他用中指抬起她的下巴,她看见他嘴角那么诡异的笑。“只要分居两年,我们的婚姻就自动解除。现在你无权干涉我。”她也不示弱。“你以为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一天不签字,你就是我林睿的妻子,法律?你觉得在我这里会生效?”他得意的笑起来。“你,你想怎么样?”她气呼呼的看着这个男人,还真是无耻。“继续当你的林太太。”他说得多简单。“休想。”她咬着牙狠狠的说出这两个字。
  • 狐狸相公缠不休

    狐狸相公缠不休

    你美,就可以男扮女装嫁到她家当她老婆吗?你坏,你就可以二话不说的走人家屁股吗?谢梦萱心里无限的愤慨,凤琉璃,你不能因为咱俩有过节,你就把我当节过!“你你你……你不要脸!”“要脸干什么?有你就行了。”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