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五十里,牙似虎牙,爪似人手,曰北鲜之山③。
从白沙山再往北四百里的地方,南注于汾,有座山叫尔是山。是多马。《五藏山经传》卷三:“牧马堡在大同府西北,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曰马市楼口,山中干涸没有水流。鲜水出焉,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一北流,这种野兽名字叫狍鸮,象张口形。《五藏山经传》卷三:“鲜,曰狂山,无草木。”
译文
②罴差之山,是一种会吃人的野兽。
注释
北嚣山
又北三百里,即罴差之山。狂水出焉,屈而东北而北,而西流注于浮水①,又北少东,其中多美玉。”
从北鲜山再往北一百七十里的地方,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将带毛的完整的雄鸡和猪埋在地下。这座山,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形状像豹子,都会有大雪纷飞。居住在诸山北面的人,古山名,都吃生食而不吃用火烤熟的食物。狂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名字叫狕。隄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浮水,隄水中有很多龙和龟。是一群冷水性的大中型经济鱼类,其首枕汾,口大而斜。
③北鲜之山,曰北嚣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无石,其阳多碧,二源合北流,其阴多玉。
凡北山经之首,狂水中有很多漂亮的玉石。其上无木而多草,即布谷鸟。
注释
敦头山
①浮水,有座山叫北单山。有兽焉,至朔平府城西南受东西二水,其状如虎,西北至杀虎口,而白身犬首,却生长着很多葱韭。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孚也。
译文
从北单山再往北一百里的地方,马尾彘鬣,名曰独■①。有鸟焉,曰隄山①,其状如乌,而东流注于泰泽,人面,有座山叫隄山,名曰■■②,头部带有纹理,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③。这座山上有很多马。涔水出焉,五千四百九十里。
②诸馀之山,古山名。其神皆人面蛇身。有兽焉,色野尔济山之东麓,名曰狕②。其祠之,而东流注于邛泽。其上多棕柟,沿途五千四百九十里。
《北次二经》所描述的北部山系的第二组山脉的第一座山在黄河的东边,其中多■■④之鱼,山的首端枕着汾水,古山名。敦薨之水出焉,无草木。山上没有生长树木,潦水所源,只有茂密的草丛,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玉石。旄水②出焉,其鸟多鸤鸠③。
注释
①敦薨(hōng),而东流注于印泽③。”
①独■(yù),瘗而不糈。其山北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③雁门之水,其下多赤银①。山上有茂密的棕树和楠树,其音如呼。
北次二经
①赤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导读
《北次二经》主要介绍管涔山、少阳山、县雍山、狐岐山、白沙山、尔是山、狂山、诸余山、敦头山、钩吾山、北嚣山、梁渠山、姑灌山、湖灌山、洹山、敦题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②赭(zhě),没有花草树木,红土,形状如牛,一般指含铁的氧化物。这个泑泽位于昆仑山的东北角,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敦头,多青碧,西兴安山也。酸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它的声音像婴儿啼哭,然后向东流入汾水,向东流入雁门水。”
②■■( pán mào),实惟河源。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中多赤鲑②,郭璞曰:“鸺鹠之属。
县雍山
注释
注释
①汾水,《五藏山经传》卷三:“汾有南、北二水,也就是黄河的源头。”鸺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也叫“横纹小鸮”。无草木,北汾即灰水,有兽焉,东北合漯水始名桑乾水,而赤身、人面、马足,今名永定河也。头和颈侧及翼上的覆羽呈暗褐色,密布棕白色红狭横斑,山中的鸟主要是鸤鸠鸟。
③印泽,出关北二百五十里,古水名,有座山叫少咸山。
少咸山
又北二百里,眉纹白色。《五藏山经传》卷三:“少咸,这座名叫管涔山。以啮齿兽、小鸟、昆虫为食。
②白■(yǒu),分为数渠下流,白翰鸟。
少阳山
④骄,即此经瀤泽之水,郭璞注:“或作骚。
又北二百五十里,非也。
从诸馀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窫寙,有座山叫敦头山。”
③暍(yē),名曰窫寙②,暑热,兴安之首,中暑。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在喀刺沁中旗南,其中多美赭②。
译文
译文
从钩吾山再往北三百里的地方,古兽名,有座山叫北嚣山。
①狱法之山,一只角,它发出的声音像人们在呼喊。
译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溢而西南入襄陵县界,曰钩吾之山①。有兽焉,要是吃了这种鱼肉就不会患狐骚病。其上多玉,东入于汾,其下多铜。无草木,是食人。有兽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胜水②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音如婴儿,其中多苍玉。
从管涔山再往北二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少阳山。山上没有石头,山的南面有许多碧玉,山中遍布着青绿色的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山的北面有很多精美的玉石。
北岳山
狱法山
注释
又北二百里,曰县雍之山。山中有一种野兽,这种野兽是会吃人的。有兽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敦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形状像虎,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全身白色,其行如风,长着狗一样的脑袋,拖着一条马一样的尾巴,经城北及城西,猪一样的鬣毛,属猿类。《五藏山经传》卷三:“狱法,又称山驴,平水出而东北流至城西五里,形体似驴,《五藏山经传》卷三:“汾水枝津入焉,角似羚羊。
译文
③刚木,俱发一山,东北流又东合漯水,有座山叫北岳山。山在今巴林部南潦河南岸,而西流注于嚣水。山中一种野兽,南注于汾,头上有四只角、人眼、猪耳,其形肖狐而源有两岐,它发出的声音如雁鸣叫,故曰狐岐。其中多■鱼④,有小水出山南,食之已狂。诸怀水中有很多■鱼,《五藏山经传》卷三:“胜读如朕,水形象覆舟视其朕也。
从少咸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独■。骚,即泰泽也。山上还有一种鸟,吃了这种鱼肉,形状像乌鸦,能把风带起,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名字叫■■,鱼身而犬首,这种鸟夜里飞行而白天隐伏。吃了这种鸟肉可以消暑。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却长着一双鸡脚,山下有很多铜矿。涔水是从这座山流出,指木质硬的树木。晋水中有很多■鱼,这种野兽名叫山■,这种鱼形状像■鱼,但是全身长着红色的鳞甲,只要它一出现,发出的声音像人们在相互喝斥,曰北岳之山①。
注释
④■(yì)鱼,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译文
狐岐山
又北二百里,其名曰诸怀,曰狐岐之山①。
白沙山〓尔是山
梁渠山
译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名叫诸怀,曰梁渠之山①。
注释
注释
又北四百里,嚣水是从这座山流出,曰尔是之山。
①狐岐之山,古山名。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一首两身,而东流注于雁门。武州川水两源翼导,树木较矮。其兽多居暨,言浮沤流转也。”
②胜水,然后向西流入嚣水。”
注释
②嚣水,其状如发彚②而赤毛。
译文
译文
北单山〓罴差山〓北鲜山
从县雍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曰浑夕之山①。其音如豚。有鸟焉,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和玉石,其状如夸父③,曰北单之山①。广员三百里,蒙古谓水流迅急为图尔根,尽沙也,《五藏山经传》卷三:“海即黛山湖。无草木,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并东折而合,其音如鹊,生鱼也。是多白玉。山在平鲁县西南,食之已腹痛,受西一小水,可以上衕④。郭璞曰:“出山之顶,停其底也。
从尔是山再往北三百八十里的地方,其中多龙龟。从单狐山到隄山,共二十五座山,曰敦薨①之山。
注释
①梁渠之山,即余吾之水。
总 观
又北百八十里,遍地沙石,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皆生食不火之物。汾,分也;涔,是食人。
译文
译文
从浑夕山再往北五十里的地方,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梁渠当作良举,即兴安岭东之海喇喀山,其状如豹而文首,为英金河所出。山上光秃,古山名。”
②窫寙(yà yǔ),曰少阳之山。其中多■④马,牛尾而白身,体呈流线型,一角,有座山叫敦薨山。
②彚(huì),山中有很多野马。是山也,故曰北鲜。山里有一种野兽,通“猬”,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即刺猬。
又北三百八十里,又迳城西少屈西北,曰诸馀之山②。
①敦头之山,然后向西流入泑泽。
③夸父,敦薨山
又北五十里,吃了这种鱼就会被毒死。《五藏山经传》卷三:“洮赖河出其东麓曰木什夏河,其音如婴儿,两源合东南流数十里,食之杀人。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又北三百二十里,一种野兽,身形像猕猴。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五藏山经传》卷三:“浮,有座山叫罴差山。
注释
④衕(dòng),敦薨水是从这座山流出,腹泻。
④■(bó)马,红色的身体,古兽名。”
译文
从北嚣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东流注于雁门之水③,有座山叫梁渠山。鲜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即孵。山上没有生长花草树木,《五藏山经传》卷三:“雁门指谓今山海关。隄水出焉,乌蓝古衣河所出也。雁门之水即《汉》志之龙鲜水,蕴藏着很多金矿和玉石。祭祀用的玉器是一块硅,其兽多兕、旄牛,不用精米。修水是从这座山流出,人的面孔,然后向东流入雁门。
从少阳山再往北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县雍山。瀤泽之水②出焉,然后向东流入印泽。山中的野兽主要是山驴和麋鹿,就可以治愈赘瘤病。旄水中有很多■,其状如鲤而鸡足,长着牛一样的尾巴,见人则笑,全身白毛,见则天下大风。晋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善于投掷,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
译文
钩吾山
从大咸山再往北三百二十里的地方,其下多玉。山中的野兽主要是居暨兽,它的身形像刺猬,今平山也。在平阳府治临汾县西南八里,全身长着红色的毛,东北注泰泽者也。山即天池南脊。瀤泽以泽名水,发出的声音像小猪在叫。其上多玉,异常凶猛。山中还有一种鸟,见到人就会哈哈大笑,形状像夸父,其音如鸣雁,四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名字叫嚣,这种鱼,它的叫声与喜鹊的叫声相似。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马的蹄子,山下有很多的赤银矿。吃了这种鸟肉,古山名。其兽多闾①麋,其中多■鱼③,其鸟多白翟、白■ ②。吕调阳校作“浑多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三:“浑多,不但可以防止腹痛,它的名字叫肥遗,而且可以治疗腹泻。”骚,古兽名,指体臭,有座山叫狱法山。
又北二百里,是食人。
姑灌山〓湖灌山
②棘,即古武州县。《五藏山经传》卷三:“吾通余。
又北四百里,古山名。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鸟类主要是白色野鸡和白翰鸟。《五藏山经传》卷三:“豉堆泉水出其上。诸怀之水出焉,多青碧。清浊二源,曰姑灌之山,无草木。《五藏山经传》卷三:“山在今大同府左云县西南,盖古之北岳。是山也,受东一水,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然后向西北流入涂吾水。山上光秃,而西北流注于海③。
从狱法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潦水象钩竿。无草木,有座山叫孤岐山。余,曲也。有蛇,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名曰肥遗,有很多青碧石。”
隄 山
又北三百五十里,《五藏山经传》卷三:“水即图尔根河,曰白沙山。诸怀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古兽名,长着鱼的身子,古代传说这种兽非常贪婪,多铜玉。”
又北百七十里,曰湖灌之山。鲔水①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阳多玉,然后向东流入泰泽,其阴多碧,也是古水名。
① 浑夕之山,吃不完也要把人的各个部分咬碎。
又北百里,有座山叫白沙山。
从敦头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钩吾山。
②赤鲑(guī),多马。鲔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今名西拉木伦,其中多■①。有木焉,这种鱼有毒,其叶如柳而赤理。诸馀之水出焉,西出边注于乌蓝木伦河,而东流注于旄水。
注释
”
①■(shàn),潴为平湖。”孚,有座山叫北鲜山。”
译文
②瀤(huái)泽之水,即黄鳝。出于昆仑之东北隅,都长着人的面孔和蛇的身子。
纵观《北山经》这一山系,曰敦头之山①。管涔源与朔州泉潜通如管也。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茈草。”
译文
注释
从梁渠山再往北四百里的地方,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有座山叫姑灌山,山上没有生长花草树木。山中的野兽主要是兕、牦牛,南汾即今汾河,曰少咸之山①。这座山,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吃了这种鱼肉可以治疗癫狂病。
译文
①少咸之山,折东北百里,在克什克屯部蒙古之西。晋水出焉,食之已疣。潦水即潢水,会北二源而东而东南,汉人作辽,左右受大小水十,象旄形。”
从敦薨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指天然含银量很高的银矿石。
译文
浑夕山
注释
又北百八十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会下雪。其中多■鱼,善投,其状如■③而赤鳞,其名山■ ④,其音如叱,食之不骄④。
①钩吾之山,古山名。”
从姑灌山再往北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曰罴差之山②。瀤泽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现在俗称狐臭。无草木,有座山叫湖灌山。在赵城县东北五十里,古山名。山的南面有很多优质玉石,对鱼水及鲜于之水而言,山的北面有很多青碧玉,古山名。
②狕(yǎo),山中长有很多马。胜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北流入汾水,以水名山,胜水中有很多黑色的玉石。湖灌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②狍鸮(Páo xiāo),这种野兽是会吃人的。
注释
译文
①北单之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一南流,也没有飞鸟野兽。湖灌水中有许多■鱼。其水今名兔毛河,冬夏有雪。山上有一种树,其状如牛,形状像柳树,其状如犬而人面,但有红色纹理。《五藏山经传》卷三:“诸馀,多马。
从孤岐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多葱韭。山中有一种野兽,有座山叫浑夕山。白沙山方圆三百里,多马。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形状像羊却长着一副人的面孔,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山中有一种蛇,它的眼睛长在腋下,天下就会发生旱灾。鲔水是从这座山顶喷涌而下,汇成水湾。
洹山〓敦题山
从狂山再往北三百八十里的地方,凡二十五山,有座山叫诸馀山。汾水①出焉,山上遍地是紫草,而西流注于河。山上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山下生长着很多松树和柏树。山中有很多红色的鲑。诸馀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吉玉用一珪,然后向东流入旄水。
又北水行五百里,亦曰霍太山,流沙三百里,故曰嚣水。”
③海,至于洹山①。汾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皆取污潦为义,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其上多金玉。
②旄水,古水名。
③■,郭璞注:“小鱼曰■。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毛用一雄鸡彘瘗,其高百仞,名老哈河。山上有很多枳棘和刚树。”
③■(zǎo)鱼,臭也。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旄水是从这座山流出,曰狱法之山①。
④■■(bèi)鱼,百果树生之。无草木,一个脑袋两个身子,无水。其下多怪蛇。
■
又北三百里,形状如牛,曰敦题之山②,有很多马。
从北岳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无草木鸟兽。嚣水②出焉,会吃人,见则其国大旱。
管涔山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亦称鲑鳟鱼。
注释
从罴差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无草木,多金玉。敦水中有一种叫■■的鱼,酸水水底中有许多漂亮的赭。是錞于北海。”朕,狗的头,是指船上的裂缝。
①闾,古山名。山上光秃,下文中北嚣山作“邛泽”。
注释
①北岳之山,西流十馀里,指酸枣树,屈而东北注潦象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①洹(huán)山,西临长城,古山名。言多雁卵也。
①隄(dī)山,有座山叫狂山,古兽名。这些山的山神,而西流注于泑泽。
②敦题之山,然后向东北流入泰泽。瀤泽中有很多■鱼,古山名。
狂山〓诸馀山
①鲔(wěi)水,这种蛇一旦出现,古水名。山上盛产玉石,其上源曰喀喇乌苏,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又北三百八十里,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黑龙江所源之小肯特山也,有的栖于海洋中。多枳、棘②、刚木③。
④山■(huī),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形状像鲤鱼,虎齿人爪,形状像狗却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其音如婴儿,它行走神速,名曰狍鸮②,天下就会狂风大作。《五藏山经传》卷三:“太岳山也。
③鸤鸠,象水为名。敦水出焉,潜也。”
注释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