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37

第37章 祸自口出,灾从天降——11个关于言行不检的历史教训(1)

言语往往是祸端之源。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往往是非常浅薄之人,时间久了,会令人反感甚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讷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所以与人相处时,我们要谨慎言行。

★教训77:犯颜直谏,终被杀害——名臣关龙逄

关龙逄,是夏桀时有名的大臣,他深明时势,头脑敏锐,有很强的政治才能。他性格果敢,为人廉正,对夏朝忠心耿耿,渴望能辅弼夏王,建立功勋。俗谚说: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倘若关龙逄能遇上明君,君臣契合,定能一展雄才,成就伟业。然而他不幸身遇无道的夏桀和浑浊的乱世,就注定了他一生痛苦焦虑和以身殉义的人生悲剧。

54-夏王启

(扫描三才图会532上左图)

夏启建立的夏王朝,传到十七世夏桀手中时,已是岌岌可危,国力凋敝,民不聊生,诸侯大多背叛。夏桀的暴虐淫荒更把国家推上了穷途末路。老百姓切齿痛恨夏桀,他们愤怒诅咒道:“夏桀什么时候死啊!我愿意与你同归于尽!”一些贤人对夏朝彻底绝望,纷纷远身避祸而去。居住在亳邑的诸侯成汤趁机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渐渐成为人心所向的善人。当时流传的歌谣唱道:“先知者和正道直行的人们啊,天要叫夏朝灭亡了,我们离开无道的夏桀去投奔善人。”看到国势危如累卵,王朝面临灭顶,而夏桀犹在睡梦之中,大臣关龙逄忧心如焚,他有满腔的热情想辅弼夏桀,他有出色的才干能为夏桀出谋划策,挽回垂危的局面。无奈小人当道,百般阻扰,尽管多次努力陈说,都未能使夏桀接受他的治国方略。但一个忠臣的良心,使他不能坐视不管。他整日愁眉不展,徘徊彷徨。虽然他没有太大的实权,但还有上朝面君的资格。他想:看来只有通过面谏,用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和发人深省的话语去感化夏桀,唤醒夏桀,国家或许还有希望。

一天,他正色地对桀王说:“大王啊,我看你头上戴的冠冕,不是冠冕,是危石;我看你脚上的鞋子,不是鞋子,是薄薄的春冰。没有头戴危石不觉得压抑的,没有脚踏薄冰不陷落水中的啊!”这震聋发聩的话语,意在提醒夏桀注意到王朝面临的危机,可悲的是,夏桀仍未发蒙清醒,他愚蠢地以为江山固若金汤,“我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太阳没有了我才会灭亡!”夏桀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他生活侈靡,建璇室瑶台,造象廊玉床;他耽于酒,淫于色,纵于乐,到处强征美女,充实后宫,大搜倡优、女乐,日夜纵靡靡之乐,与妹喜、宫女豪饮取乐于深宫之中,男女杂处,放浪不羁。夏桀在糜烂的生活中乐不思朝,长期不出宫听政,关龙逄纵然想规劝诤谏也苦于机会难觅。夏桀的纵欲享乐,使国库空虚,天下人被搜刮得一无所有,百姓悻悻然不堪其苦,而夏桀却听信一些小人怂恿,施用酷刑,胡作非为,竟然放猛虎入闹市,看虎追人伤人以取乐。对于夏桀的所作所为,关龙逄坐卧不宁。

这时候多么需要人对桀王直言切谏,但朝中贤臣,有的数谏不成已避祸远去,余下的则噤若寒蝉,只能私下感叹,敢怒而不敢言。关龙逄因多次进谏,桀王颇为恼怒,当此之际,是离身远祸明哲保身,还是犯颜直谏呢?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夏桀的暴虐尽人皆知,他冬天里征发百姓凿地穿山,有人进谏几句,他就杀了谏者。而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但为人臣子,能坐看大厦将倾,不为心动吗?因为关龙逄信奉的是:为人臣,就当做忠臣,为忠臣,就应当匡正君主的过错,矫正君王的失误,至于其他的一切包括荣辱生死俱可置之度外。关龙逄是怀着杀身取义、捐躯安邦的决心和勇气来再次当桀王上朝时趋前直谏的。他说:“为人君主就当行礼讲义,爱护百姓,节约财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乐,国君也可以安享天年。”之后,他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大王你,用财就唯恐天下财用不尽,用民力就想压榨百姓至死。大王你赶快改弦更张,否则,天将降下大祸,你也要被诛灭!”关龙逄言辞激烈,如一条鞭子,猛抽着冥顽不化的夏桀。关龙逄深知,只有这样的言辞也许可能对夏桀有所撼动。他指斥夏桀奢侈、暴民,必然导致身死国亡,提出爱民节用的政治主张,无疑是当时惟一正确的拯世之策。

然而忠言逆耳,却激起了夏桀满腔愤怒,看着夏桀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关龙逄痛心之极,悲愤之极,也无奈之极。他悲怆自思:我龙逄对夏朝一片忠心可鉴明月,然而一生焦虑,枉然无功,难道这是天意,是乱世忠臣的命运吗?我苦苦相谏,不被采纳,难道就这样罢了不成?不!我自从位居朝廷,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作为忠臣,我只能用我的生命作最后的死谏了!倘若因我一死,让君王悔悟,则死得其所;即使君王不悟,也算尽了我的忠心,杀身取义,又有何憾?!关龙逄挺立夏桀的王座之旁,三日不去,不断对夏桀喊道:“君王啊。你快改弦更张!”夏桀全然不悟龙逄的忠心,他气愤之极,囚禁了关龙逄,最后杀了关龙逄。

不久,夏桀狼狈逃窜,流放而死,落下了千古骂名,而关龙逄伫立在桀王宝座旁的身影,则成为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以史为鉴:

关龙逄不幸生逢乱世侍奉暴君,闵世之乱、忧主之危,不顾个人生死,犯颜直谏,结果被昏君杀害。尽管岁月尽逝年代久远,青史中有关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但他凛然正义的精神气质,却带着时空掩盖不住的光辉和浓厚的传奇色彩,激励感奋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忠臣义士。

★教训78:细微之处,更须谨慎——一杯酒丧命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许多小的环节,其实细节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细节,便让你的朋友成为你的敌人。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于是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当时,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国很快地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我们,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来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他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中山国君当初设宴款待国内名士的初衷,一定是为了笼络士人,保全国家,谁知仅仅因为一杯羊肉羹,反而弄得国破家亡;而当初仅仅出于一时仁慈,赐给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一壶食物,却最终得以保存性命。这个故事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小节。

从前齐国有一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次他受齐王之邀参加酒宴。由于过量饮了些,不胜酒力,便想到宫门后吹吹风。守门人是曾受过刖刑的男子,一个人无聊,欲向夷射讨杯酒吃,夷射对守门人很是鄙夷,便大声斥责道:“什么?滚到一边去!像你这种下贱的囚犯,竟然向我讨酒吃?”

守门人还想分辩时,夷射已悻悻离去。守门人非常愤恨。

这时因下雨,宫门前刚好积了一摊水,状如有人便溺之物,守门人便萌构陷夷射之意。

第二天清晨,齐王出门,看到门前有一摊其状不雅的水迹,心中不悦,急唤守门人,疾言厉色地问道:“这是谁人如此放肆,在此便溺?”

守门人见机会来了,故作惶恐支吾状。齐王于是追问更急,守门人便说:“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昨晚看到大臣夷射站在这里的。”

齐王果然以欺君罪,赐夷射死。

以史为鉴:

为了一杯酒便丧失性命,的确可悲。人们不免为夷射鸣不平,同时对守门人的卑鄙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大多数人对夷射是有微词的。因为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太刻薄小气,遭此毒计也是咎由自取。人情往来上,不在乎东西的数量与价值,而在于该物后面隐藏着的“情”字。一杯酒本来不足挂齿,但之于守门人,若得之便脸上有光;不得之,便是人格受辱了。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见为人处世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辱没人的人格。为之,得不偿失。

“壮士受辱,拔剑而起”必然会“乱大谋”;一蹶不振,灰心绝望,则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最终被无情淘汰。只有处变不惊、善于忍耐,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正所谓“一忍万事成”。

★教训79:口无遮拦把命丧——杨修之死

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然而一般人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突出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遇到这种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儿做得不合适了,那儿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唯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道理很简单,你总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 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

没有人喜欢被贬低,只有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给别人讲道理、当老师了·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凭什么认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呢?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公元219年,被曹操杀害。

55-杨修

(扫描图像三国志40杨修像)

三国时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9岁时,一个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见其父杨彪。当时杨彪不在家,杨修又是砌茶又是让座, 还端上一盘水果,俨然一家之主。孔君平便拿起一颗杨梅打趣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不高兴了,马上反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其敏捷的才思让以才见长的孔君平目瞪口呆。

杨修跟随曹操后,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动工前工匠们弄了张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一言不发地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见了,告诉工匠们说:“门里一个活,就是阔。丞相是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马上修改了方案。工程完成后,曹操对园门很满意, 一问原来是杨修的杰作,心里甚是嫉恨杨修的才华。有段时间,曹操曾为曹丕和曹植两人谁来继承魏王一事颇为犹豫。当时杨修在曹植手下做事,为了提高曹植的竞争力,杨修给曹植模拟了十几个国事军事类的问答题,告诉他说,如果曹操问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依此作答。后来曹操果然问起曹植相关的问题,曹植不慌不忙,把事先背下的答案一点不漏的背出来。曹操知道曹植平时对军事国事并不关心,现在见他对答如流,心中自然非常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身边的人, 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又告诉曹操。曹操对这种作弊行为,非常生气。

还有一次,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他让两人各自从邺城门外出,同时吩咐守门人,不要让他两人通行。曹丕先出发,受到守门人的阻拦,只好退了回来。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讨教方法。杨修说:“如果守门人阻挡,你跟他们说‘我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斩。’”果然曹植顺利通过了邺城门。这事让曹操知道后心中很恼火,觉得这个杨修太不知道收敛了。

公元219年,刘备进军蜀军镇守的定军山,不曾想连吃败仗。当时进又不能,退又怕刘备耻笑,一时犹豫不定。吃饭时,曹操见碗中有一块鸡肋,不由沉思不语。这时正好有士兵来问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

杨修知道口令是“鸡肋”后,就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军士们很奇怪,问他如何知道魏军要回师,杨修说:“我是从今夜口令,知道魏王退兵的决定。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处境,进不能胜,退恐人笑。这样继续留在这里毫无意义,不如早归。你等着吧,魏王班师就在这几天。”

这话一传两传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原本就嫉恨杨修的才华,现在又见杨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恼羞成怒,就以扰乱军心定罪, 杀了杨修。

以史为鉴:

做人太过张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论才华,杨修一点都不逊于后来许多流传千年的学士,可是,在做人的修养和处世方法上,杨修一点也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大家的风度和谦逊的品德。所以,白赔了性命不说,还落得个恃才放旷、浪得虚名的下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谦虚,才能心平气和地挑出自己的毛病和不足,加以改正和弥补,才能使自己不断受益。

★教训80:聪明反被聪明误——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事,但这个故事中的反间计及其教训,仍然能给人予深刻的启迪:使用计谋一定要严密,只有行事严密才能成功用计,否则容易被人将计就计,自己反受其害。

话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讨伐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由于曹操所带的北方兵不习水战,只好暂缓进攻,训练水兵。原来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在治理水军方面很有经验,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因此周瑜一直把他们视为心腹之患,总想将他们除掉。

56-蒋干中计

(扫描图像三国志142群英会蒋干中计)

正在此时,一向号称能说会道的蒋干自告奋勇要去劝降周瑜。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为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想通过这层关系说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这日,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立刻猜出蒋干的来意,很快就计上心来,但他不露声色。二人相见,免不了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千手臂同入帐中,盛情款待他,还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声称,今晚不许谈论两家战事,否则即席斩首,蒋干只好作罢。

晚宴后,每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但大家又都自有分寸。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了,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罢,朦朦胧胧睡去。蒋干心里明白,自己已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可今晚连半句劝降的话都没说上,正不知回去如何交差呢。突然他生出个想法:劝降不成,偷点情报回去也行,于是便趁周瑜鼾声如雷时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翻看了一会儿,忽然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时居然发现这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二人写给周瑜的“投降信”!蒋干看罢,不禁大吃一惊,急忙把信藏在衣内。待他正要翻看其他文书时,只听周瑜说了句梦话:“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贼首级!”周瑜的戏演得很逼真,通过梦话暗示蒋干:我有自信几天之内要了曹操的首级,而我的自信来自我在曹操阵营中有卧底——这个卧底就是蔡瑁、张允。

同类推荐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热门推荐
  • 上古伤痕

    上古伤痕

    民国年间追踪僵尸的道士、深陷警匪迷局的警察、血腥争夺街头的黑帮、抢劫毒贩为生的悍匪——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一道自盘古开天地起就蔓延人间的恐怖“伤痕”,所有的罪恶都由它产生,所有的不幸都由它散布。相传能找到“伤痕”的人,就能控制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但每个寻找“伤痕”的人,最终只能落下不得善终的恶果。千百年后,恩仇迭转。由一群袭击旬州城日军的僵尸,引来日本松井财团对于“伤痕”近百年的寻找,与之相应的特工、黑帮、雇佣兵等各类形形色色的人齐聚旬州城内,一场血雨腥风随即展开。
  • 空间弃妇很抢手

    空间弃妇很抢手

    《拐个相公,弃女当自强》《狂妃天下,爷的法医嫡妃》http://m.pgsk.com/a/1018227/她是被弃糟糠之妻,还被公公婆婆嫌弃生不出儿子,只生个赔钱货。穿越后,意外得到空间,她开始种花,种菜,种水果,赌石,生活开始风生水起,银子一大把一大把地进。原先嫂嫂对自己尖酸刻薄,看见她有银子之后,联手与大哥一起夺她财产她换成一个个铜钱往他们脸上扔赶她出门的夫君也回头挽留,这种渣男送给她都不要*这年头孩子她娘最抢手,尤其是下堂的村妇。“我这样的你也要?”“要。”他不假思索就坚定回答。“你家人会介意。”她犹豫了一下,决定不祸害他。“你是嫁给我,不是嫁给他们。”对他来说都不是事。“要是万一你虐待我女儿怎么办?”女儿在旁边不耐烦地说,“娘你不要拿我当借口,要嫁就赶紧,不然连弟弟都出来了。”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盛年白狐传

    盛年白狐传

    一只笨笨狐仙的终极人7养成史,本是天宫无所事事一散仙,被贬下凡之后,竟要顾虑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此乃姑娘下凡头一遭历练,办砸了怎生了得?不理那没了心的倒霉星君,且看我如何大展身手、持家有道!……咦,月圆之夜出了岔子,怎地尾巴还露在外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时光流年:回忆起我们过去的日子

    时光流年:回忆起我们过去的日子

    《时光流年》本书内容包括小品、主题、小说、游记、恋物共五大部分。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
  • 逸园深深夏迟暮

    逸园深深夏迟暮

    【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人,她会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十八岁的她任性可爱,蔷薇刺一般冒冒失失地扎进他心里,然而理智告诉他左氏需要的绝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捣蛋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将她回炉改造,改造成一个能与他比肩的女人。命运很及时地给了他试炼她的机会,尽管对她而言很有点残忍。她带了一身的才学归来,他等着她来收拾一切,包括他自己,他已经等了很久。然而时间没有给予她万丈雄心,她依旧是那个不肯开化的小女子。失去的,她已经淡然接受,不去争取,她只考虑眼前可把握的。一往情深的青梅竹马,步步紧逼的世家子弟……她为他们愁,她对他们笑。她的眼里心里已经没有了他!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不但没有改变她,反过来她却改变了他!她将一向稳如泰山的他变成了一个成天心惊胆颤醋海翻腾的可笑男人!情根已然深种,枉然拨出来,他的心不但要生生疼出一个洞,还会死!放手已不可能,唯一能做的,是将她留在身边,不管用何种方法,威逼、利诱、魅惑……他说:恨吗?那就去夺回来。她摇头笑,目光里一派清透澄明。他恨铁不成钢:你这没心没肺的小东西!人世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采用全景式的手法,再现社会,再现生活,再现人生。作品故事生动,极具感染力,对历史典故的述说娓娓道来,对红色风暴的描写简洁明快,对社会变革的记叙严谨客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深刻。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心缺

    心缺

    心上有个缺,是无可救赎的旧伤,战争……腥风血雨……,怎么办?怎么办?,故事脱胎于慕容冲,却又不同于慕容冲,一个曾失去一切尊严沦丧的男人,最后仍活得顶天立地,有爱有恨,当得起男儿这两个字的悲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