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29

第29章 违背民心,失道寡助——8个关于民心向背的历史教训(1)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历代王朝之所以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律的支配,其根本原因在于支配王朝兴衰的不是“天数”,亦非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广大人民的意愿。民心主宰着王朝的兴替,任何一个政府要想提高自己的效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古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教训58:失人心者失天下——周厉王好利

中国人的统治经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这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且中国人又以“治人”为乐,别的野史杂传且不说,单单就官方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来说,就足够一个读书人读一辈子。举出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其治人精深独到之处都会令别的民族瞠目结舌。不过,其中精髓的部分还是关于人心所向的结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西周建立之后,因武王、周公的努力,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传至成王和康王,国势益强,天下安宁,史称“成康之治”。可是到了西周的第六代君王懿王之时,王室已经显露出了衰象。到了第九代君主厉王,形势就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直接与周厉王有关。

周厉王“好利”,把个人的利益置于阶级和国家的利益之上,由此而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引起了朝野强烈的不满。所谓“专利”,就是利用国家的权力控制生产资料、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从中获利。当时的大夫芮良夫,已经看出了这种丑恶的行为将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进谏厉王说:“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曰怵惕,惧怨之来也。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

“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话已说到了“周必败”的地步,可对已经利令智昏的厉王,完全没有作用。他进而“以荣夷公为卿士,用事”。对这种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做法,不容国人没有责难,“国人谤王”,是所必然。

面对这种朝野上下沸沸扬扬的局面,周厉王采取了错误的对策——禁止一切批评的言论。他从卫国找来了一个巫人,“使监谤者”。非议者如被发现,即“杀之”。这样一来,“国人莫敢言”,但仍“道路以目”。周厉王只看到表面现象,沾沾自喜地对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却很清醒,他看出在这表面平静的背后隐伏着严重危机。他告诉厉王说,这只是高压的结果,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道理很浅显,接受起来竟如此困难。结果仍是“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这种状态好歹维持了三年,一场壅之于口而发之于心的大风暴终于发生了,国人“相与畔(叛),袭厉王”,把他抓住,流放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后他就死在那里。这次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或“流王于彘”。此后,西周王朝虽有“宣王中兴”,但王室因受到沉重打击,衰败的颓势已不可挽救了。

以史为鉴:

美国成功学研究专家戈森认为,正直是自愿自觉地服从、坚守自己的诚信,这是很难得的品格。这种品格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也会赢得别人的友谊和钦佩。至于要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戈森认为没有现成答案,但首先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不便说真话时,也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一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不要贪办公室内的小便宜等。这些方法可能是微不足道,但这是建立诚信的第一步。

★教训59:胡作非为,不得人心——王莽窃国

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其子成帝继位后,尊母为皇太后,王家子弟也因此坐高车、乘肥马,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奢华之中。王莽之父王曼与王政君同父异母,在王氏八子中排二,只因王曼早死,没有赶上封侯的时光。同王家堂兄弟的奢靡放荡作风不同,王莽因早孤而家财不丰,兄又早死,全家重担由他担起。王氏家族中只有王莽家生活比较艰苦。王莽孝敬老母,尊敬寡嫂,善待侄儿。他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待人谦恭,衣着言行如普通儒生一般,在王家众兄弟子侄中,王莽显得与众不同。靠着谦恭和心计,三十八岁的王莽后来居上,当上了大司马。

对于官高爵显的众伯父、叔父,王莽更是恭顺知礼,十分听话。伯父大司马王凤生病,王莽日夜守候榻前,亲奉汤药,数月不解衣带服侍,数月下来,蓬首垢面,面容憔悴,比王凤的亲生儿子还孝顺。王凤和皇太后是一母所生,太后前往大将军府探病,王凤病中将王莽托付给太后及成帝,请他们重用这个难得的侄儿。王政君也念及兄弟早死,王莽身世可怜,人也谦虚谨慎,孝顺听话,是王家子侄中难得的贤人。王凤死后,太后让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又升任射声校尉,逐渐成为王氏权贵集团的重要成员。

王莽的谦恭好学,朴素知礼感动了更多的人。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朝廷,愿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给王莽。王莽又以十分好学谦恭的态度结交天下名士。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闵、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等当世名士,都上书称赞保荐王莽。汉成帝由此开始另相看待这位表兄。永始

同年,王莽又对工商业进行改革,推行“五均”、“六筦”、“赊贷”,结果导致更大的混乱。

在对外关系上,王莽也无事生非。他认为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境外附庸也敢称“王”,违背古制,应改称“侯”,收回汉朝发给的玉玺,重新换赏侯爵印章。这些边域民族,仅仅在名义上尊汉朝为宗主,实际上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国事。他们每次进贡给中央政府的东西远不如汉朝赏赐的东西多。汉朝这样对待他们是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着想,目的是换取一个和平的环境,使边域少起狼烟。可王莽偏偏嫌国内乱子还不够多,在对外关系上在一个“王”、“侯”这样毫无意义的名称上做文章。这样干的后果是,一些弱小的民族,虽心里很不满意,也强忍住了,可一向强悍的匈奴就不干了,囊牙单于索要旧玺不成,便起兵犯境,烧杀掳掠边境百姓,在北部边域燃起战火。西域、东方的高句丽、西南方的句町国也因王莽的无端挑衅而反抗,或断绝关系,或发起战争,平静了百年之久的边域再也不得安静了。另外,王莽大募天下丁男、死罪囚、奴隶三十万分兵多路北击匈奴。同时,他还发动了对西域、西南边陲诸国的战争,每次都造成大量士兵伤亡。

始建国二年,王莽废汉诸侯王为民,汉宗室从此与王莽分道扬镳了。三年后,王莽滥封公侯以下两千余人,每人仅给月钱数干,这连填饱肚子都不够,这些公侯卿相生活非常穷困,有的人甚至给人当雇工。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莽下令没收官吏家财产五分之四充公,允许下属告发长官,奴婢告发主人。这样一来,各级官吏和下属豪强也被逼到对立面。

总之,王莽的一系列举措失当、昏头昏脑的决策,激怒了全国各阶层的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王莽的统治开始风雨飘摇了。

早在天凤二年春时,民间就流传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的说法,百姓奔走观看者数以万数,王莽闻讯后心里很不痛快,虽派人前去处置,但却无法得知黄龙堕谷的谣言从何而来。这实际上是百姓对王莽统治的厌恶和不满已无法忍耐时泄愤的一种办法。当时,面对天灾频繁出现,亦使人们对自称天命在身的王莽统治产生更大疑问,王莽的一系列混乱决策和没有薪俸的官吏的贪暴,逼迫走投无路的农民和各阶层的人一起选择造反这条路。

天凤四年,荆州出现了大饥荒,饥民们慢慢汇成几支造反大军,其中最大的一支是由新市人王匡、王凤兄弟俩领导的饥民队伍,因出没于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中,不时出山攻击周围地区,众至七、八干人,被称为“绿林军”。官兵前去镇压,被他们打败,名声渐渐远扬,来投靠的饥民就更多了,起义军增加到五万余人。

天凤三年,山东瑯琊人樊崇率众起义,起义军数百人,入泰山为根据地,饥民自各地来投奔,一下子扩至万余人。接着,附近的几支义军汇聚,几万人一起合力攻击青徐二州。起义军击败了王莽派来的大将景尚部队,景尚战死。王莽又派王匡、廉丹等率十余万人镇压。起义军以赤色涂眉作为标记,从此人称“赤眉军”。赤眉军与王匡等展开大战,廉丹等二十余将被杀,精兵全军覆没。赤眉军挟战胜余威,人数增至数十万,纵横黄河南北广大地区。此外,北方还有大小起义军部众数十支,小部数万人,大部数十万人。然而,这些被逼造反求生的人,最初只为抢得一份食物而战斗,是迫于饥饿而走上起义之途的。这些人数众多的由饥民为主组成的队伍,没有旗帜,没有号令,没有纪律约束,其首领仅用三老、从事、卒吏等乡里间小吏称呼,不用将军之类大职位相称,也不发布文告之类宣言。这种全国性的大起义,让王莽感到茫然无措,面对这江湖海泽如乱麻沸汤的局面,又拿出天帝祥瑞来欺骗人。公元20年,王莽又一次改元为地皇,制定颁布新朝历,共有三万六千岁之久。幻想以此让人相信统治可长久下去。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汉宗室刘绩、刘秀兄弟发动宾客和族人七八千人起义,政治目标一开始就把矛头对准了王莽,发布檄文,历数王莽罪恶,赢得了广大贵族和平民的拥护,很快就发展成为令王莽胆颤心惊的大军。随后,中原几支义军也汇集起来,经过一番整顿.队伍已变得更加精干。众人选了一位名叫刘玄的汉宗室为汉帝,改元更始,故此人称更始帝。不久,汉兵攻下了昆阳,接着,重镇宛也攻克了,更始帝将宛做为都城。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王莽决不能允许另有一个朝廷与他分庭抗礼,马上派兵镇压。他也明白这是一次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因此便派朝廷重臣王邑、王寻率领在各州郡征发的精兵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人,以身高惊人的巨毋霸为垒尉,并带上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以壮军威。大军出动,旌旗蔽空,干里不绝,连营数十里不见尽头,但刘秀率领的起义军不畏强敌,奋勇出击,以少胜多,大败王莽百万大军。

昆阳之战,王莽精兵猛将全被消灭,他再也没钱没人凑起另一支大军去对抗四方之众了。一月之间,各地都叛离王莽,王莽只剩下长安和洛阳两个大城市还未丢失。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初,起义军杀到长安城下,王莽派人赦城中各狱中囚徒,让他们拿起兵器作战,为了稳住军心,杀猪饮其血,让众人发誓说:“有不为新室效命者,社鬼记下你的名字。”这么一支乌合之众守渭桥,由更始将军、皇后之父史谌率领,谁料想这帮人很快就跑光了,剩下史谌一个人回来了。

叛逃的兵士们发掘了王莽妻子及父祖之坟,大火烧毁棺椁和九庙、辟雍、明堂,大火在城中都可看得很清楚。有人提醒王莽:“守城门的士卒都是东面人,不可靠。”王莽便换上越骑士为守门卫士,各门派六百人,由一校尉统领。然而,起义军还是从宣平城门攻进了长安,民间称此门作都门。到了晚上,各官府衙门及府第都已是奔散一空。城里的百姓也加入造反者行列,攻打各地方,放火烧宫门,人们高呼:“反虏王莽,何不出降?”天亮时,火烧到了黄皇室主住的地方,这位汉室皇后,王莽亲生女儿,见城中如此乱像,知大限已到,说了一句:“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

王莽跑到宣室前殿避火,火一直跟着烧过来。此时的王莽还在作戏,他身穿绀构服,手持虞帝刃首,天文郎按式于前,王莽随斗柄转动座位,自己始终处斗柄之位。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到了天亮时,群臣扶着王莽从前殿去渐台,想以池水阻止起义军进攻,公卿从官千余人随着王邑昼夜作战,已十分疲乏,军士死伤殆尽,撤至渐台,与其子共守王莽。

起义军冲进宫中,闻王莽在渐台,围之数百重,台上王莽手下仍与台下义军相互射箭相斗,箭用完了,短兵相接,王邑父子战死。王莽躲进室内,汉兵冲上渐台,王莽左右之人皆死台上,商人杜吴一刀将王莽杀死,取下王莽身上的佩绶。他并不知刚才自己杀死的是何人。校尉公孙宾见到绶带,知道这是王莽所佩之物,问杜吴:“佩绶的主人在哪里?”杜吴回答说:“在屋里西北角地方。”公孙宾走近一看,认出是王莽,便割下王莽首级,众人一听这是王莽的尸首,赶上来你一刀我一刀,将王莽尸身斫成肉块块,等于行了一回凌迟之刑。

王莽首级被送到宛城更始帝处,悬挂宛市中,士兵百姓提起王莽的头颅抛来抛去当球踢,有人为了发泄胸中的怒气,竟割下王莽的舌头,切着吃掉。这或许是因为王莽的舌头讲出了太多的假话、疯话,人们不想让死去见阎王的王莽到了阴曹地府再胡言乱语、巧言骗鬼了。

以史为鉴:

王莽在未篡位时也曾有谦恭的美名,倘若他的真面目未露出前偶然的死掉,他内心深处固有的大奸又有谁知晓呢?王莽谦恭骗术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在他用欺骗的手段夺了皇权,建立了新朝后,虽然他也看出农民是其新朝政权中最主要的国家支柱,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隶这两大问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最主要根源。

他的改革,只发诏令又不检查实际效果,各级官吏在执行中变了味,坑害了百姓,他还认为是为百姓谋了福利。这可能也是他的悲剧所在,他是一个极不成功的改革家。问题是他的新朝新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其结果不是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利益,而是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是他自己逼着人民拿起了造反的武器,在人民起义的洪流中结束了一生。

★教训60:君无道则国家亡——混乱的东晋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自皇太后不再垂帘听政后,起初大权在手,尚有天子气量。但不久就沉溺于美酒女色之中,把政事全部交与其弟琅邪王。

晋孝武帝嗜酒无度,整日在后宫之中消磨时光,根本就不理朝政。张贵人年方三十,孝武帝对她开玩笑说:“你已人老珠黄,该靠边站了,我喜欢年轻的女人。”一句戏言让她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其弟司马道子亦嗜酒如命,每天与孝武帝一起以纵酒歌舞为能事。又崇尚佛教,为此,耗费钱财无数,所亲近者皆为阿谀奉承的老婆子与和尚、尼姑。同时大臣们也互相争权夺利,没有人关心国家大事。

尚书令陆纳望着皇宫感叹道:“好端端的一个国家,却被无知小儿搅坏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穿越之三国霸途

    穿越之三国霸途

    重生的特种兵来到动荡的三国时代,面对狡诈如狐的曹操,隐忍待动的刘备,四世三公的袁绍,虽然没有钱粮没有兵马,但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无双的智慧收服眼高过顶的三国谋士,网罗攻营拔寨的将才。看他如何在群英争霸的三国时代翻云覆雨,独霸天下……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热门推荐
  • 穿越不当妃:皇帝缠上了厨娘

    穿越不当妃:皇帝缠上了厨娘

    这年头,穿越是时尚,她这个打小就爹娘不爱的胖妞终于也时尚了一把,可是她除了会吃就只会做,穿越必备二十一技一样都不会,她要怎么样在这古代混得风声水起啊?这个男人是皇帝咩?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先吊住他的胃口,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偏这个小正太还真等着被她抓,说是身心实贱会更能体会真理……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奋斗起点

    奋斗起点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天价商女:王妃不争宠

    天价商女:王妃不争宠

    相传,东璃国有一富商之女,貌若天仙,却生的一副花痴本性,不喜经商只爱美男。曾不惜倾天价换来一纸婚配,大婚当夜却惨遭毒害。明眸再次醒来,“什么花痴+废材。”“姐明明就是财痴+天才,好不好。”某位大能就曾说过:有钱有势才是大姐,这很靠谱的有木有。“什么,李美人要侍寝。”“准了,一万两。”“什么,潘小妾要上位。”“准了,五万两。”某大爷,一脸黑线的看着藤椅上数钱数的不亦悦乎的小女人。“敢情这是把爷我给卖了。”“爷要侍寝。”“准了,一万两。”某女........
  • 荷香田园

    荷香田园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充满期盼的看着她,别忘了她才是个七岁的小包子……好吧,看一个七岁的小包子如何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已有完结作品《肥田喜事》【PS:四叶的新书《极品萌媳》已发布,请亲们多多支持哈。】
  • CEO先生,签字结婚!

    CEO先生,签字结婚!

    (已完结)被她拦住,他大怒:“你对每个男人都这样?”她不说二话,动作利落把他搞定了。次日,他的女人寻上门:“他要和我订婚了。”她莞尔一笑:“噢,他都和我结婚了。”*“听说我们结婚了。”“不是听说。”某女笑得如狐奸诈,给他丢上一纸婚书:“瞧,咱们真结婚了!”看着那熟悉的笔迹,某大总裁悲催地发现,自己果真被结婚了!*要驯服多金、帅气、风流又狂傲的总裁很简单:赶情人,驱前任,斗旧爱,哄婆婆,带孩子,逐宿敌,以上样样要精通。还要学会一跟二追三缠的连环绝招,才能真正掳获总裁的身心!——新文:《总裁新婚,甜蜜蜜》,求支持求包养中。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奴家不是祸水

    奴家不是祸水

    他狠狠道:“叶安然,你这辈子都休想离开瑞安王府,你记住,就是死了你的墓碑上也要刻着瑞安王妃。”很久以后,当他们再一次巅峰对决,身份却已俨然不同。她头戴九凤金冠对他魅惑一笑:“王爷别来无恙。”他脸色阴沉不得不低声行礼:“皇后娘娘吉祥。”
  • 邪少的怨灵宝贝

    邪少的怨灵宝贝

    他是绝色集团的少爷,人前邪肆张狂,人后恶趣味十足。抓了一只怨灵少女养,是他的独特兴趣。“怨灵少女吗?我喜欢。”新婚日,是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在所有人唾弃,那么狼狈不堪下。一个邪肆的笑容,一只伸来的手,说着他喜欢她的话。她恍惚,一个抬手附上,注定了他们两人纠缠不休的命运。背负害死母亲的罪名,原来真相并非如此,借他的力量一步步颠覆所有,邪少说了,“有我宠着,谁敢招你。有我善后,随便你闹。”怨灵不可怕,邪少才可怕,有事没事就让她的身心都超出本身预兆,可是,她笑了,看着他,轻软而语,“有你真好……”
  •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帝王行止、宫闱秘闻素来为读者关心,本书描写鲜为人知的清廷生活,却又不拘囿于那小小的紫禁城。阿哥党争,杀机隐隐,龙庭易主,雍正险胜。改诏说,弑父说,继位说?一段历史,几多疑云,扑朔迷离,令人难解难分。作者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尽收笔底。上至典章制度、宫廷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乐律,娓娓道来,书卷气浓;下至勾栏瓦舍、寺庙堂肆、市井乡野、客旅古渡,徐徐展开,风情万种。阿哥逐鹿,明争暗斗,字字权谋机诈;女伶歌伎,绕梁余音,句句回肠荡气。其情节铺设,天矫跌宕,人物塑造,浓淡相宜,谋篇均别出心裁;以思想为经,艺术为纬,鸟瞰历史,探究人生,非大家而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