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200000006

第6章 认知篇——人怎样感知外部世界和环境(2)

这个事件,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错觉的一个原理。对于非常偶然的事,人们却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控制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平日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来支配的,所以人们把这种错觉扩展到了偶然性的事件上。

偶然性的事件是受概率支配的,它符合概率学的规律。因此,偶然性的事件也有其规律,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你扔1000次硬币,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会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这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或者说它们的概率各为50%。这是不可否认的科学规律。

也就是说,偶然性事件虽然有概率的约束,但是具体每一次的结果并不能被控制。让我们来看上面那个例子,其实别人给你买和你自己买,从概率上来说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大概人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人们就是执拗地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我们就错误地将其推及到所有事情上。但是,有些事其实是不可控制的,也即那些偶然性事件。

比如掷骰子的赌博,胜负完全取决于当时的一掷,而这一掷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显然,决定胜负的因素完全是偶然的。

有的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也会小声地念叨出来。同时,不知不觉中自己捏骰子的手也逐渐加力。其实,掷骰子的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即使你使再大的力气攥住骰子,结果也不见得能如你所愿。但是人们之所以有这些用力的表现,就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来做掷骰子的游戏。目的是想弄清楚,人们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还是掷完骰子后没有开宝的时候下的赌注大。结果,他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没有掷骸子之前,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虽然这种逻辑根本没有任何成立的理由。

正是控制错觉诱使许多人投入赌博的游戏,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难以自拔,这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

■ 要想甜,加点盐——对比定律

小张和小王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他们工作资历差不多,可是小张却被由领班提升为部门经理。小王认为自己不比小张差,觉得总经理对他很不公平,就愤而辞职,并在走之前向经理表达了他的不满。

总经理说:“你想知道你们之间的差别吗?那么请你马上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汇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小王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如何?”小王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气喘吁吁的小王说:“请休息一会儿吧,再看看小张是怎么做的。”说完就叫小张去做同样的事。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会弄几筐西红柿来卖,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当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总经理说:“请他进来。”

这时,小王一下子明白了他和小张之间的差异,感到很惭愧。对比的效果就是这样鲜明,有时甚至比千言万语更说明问题。

人的心理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单独认识一个事物时,不如把它的对立面也同时列出来进行比较,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对比定律”。

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你给一个事物规定一种特性,必然是在其他事物的对比之下。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

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如果把和它不同的事物也同时列举出来,进行比较,会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形成对比感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让被感知者有效感知。两个事物如果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会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诱导作用,会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

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三角形分类定名时,如果讲的是直角三角形,一般要同时讲到另外两种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这种对比会让学生对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得更加透彻;讲平行四边形时,就要同时讲什么是不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对比的方法在艺术中是常常使用的。我们都听过“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会发现画家为了把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往往用两种互为补色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比如把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画成棕红色,把草原画成碧绿色。诗词中同样也有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

在饮食方面,对比可以使味道显得更鲜明。一顿饭菜,如果所有菜都是相似的滋味,比如都是偏咸的,或偏酸的,就不容易引起食欲。宴请宾客时,让一桌子菜有咸点的,有酸甜的,有肥腻的,也有清淡的,饭后再来个果盘,这样各种风格杂陈,有了对比,滋味才相得益彰,整顿饭才比较可口。

■ 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定律

中国画里有一个术语叫“留白”,就是画家在绘画时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不尽的遐思。作曲家作曲时也经常在乐曲中间留下停顿,也能起到和“留白”同样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于极致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思想空间,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这种留出空白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感觉更富有灵气,更能启发人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留白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空白定律”。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在寂寞、梦想、逃避的情节中慢慢地铺开,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恋爱场景,这就是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领域里都有奇妙的作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利用空白定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朗读课文《孔乙己》,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一言不发。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沉浸在思考中。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开始讲解这篇课文的内涵,而学生因为经过了一会自己的思考,就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无声”会比“有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也是空白定律的表现之一。

颖颖半夜12点才带醉而归。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了,但是回来的时间超过了父母的规定,而且还喝了那么多酒,父母很生气。妈妈开门的时候训斥了颖颖说:“你赶紧向父亲道个歉。”颖颖一下子清醒了,有种大祸临头之感。她以为严肃的父亲会狠狠批评她一顿,没想到面色凝重的父亲只说了一句:“你自己想想吧!”然后愤然离去。

那时颖颖真希望父亲能批评她一顿啊。她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这种自责的心理让她后来再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当初父亲狠狠批评她一顿,即使话是对的,出于自尊心,颖颖也会产排斥和逆反心理。而那一句话倒比一箩筐的批评效果要更好!

在生活中,和亲密的人相处,也要注意适当地留白。比如夫妻之间,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距离,把对方看得太紧,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感情的发展。相反,如果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点空白会使两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 想不出答案时,不妨暂时放一放——酝酿灵感

古希腊时,阿基米德奉国王之命,检测工匠制作的金王冠是否掺有白银。但当时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为此日思夜想,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有一天,他在家里洗澡,当他跳进浴盆时,有许多水一下子溢了出来。这使他一下子意识到:当容器装满了水,再把物体放进去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相等的。由此他联想到,比金子轻的白银如果要想达到同样的重量,它的体积必然会超过金子。

于是,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与原先国王交给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顶金王冠,分别放在注满水的容器中,然后比较它们各自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答案了。这也是物理学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活动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的产生那样,是灵感突然迸发的结果。在冥思苦想下,阿基米德没有找到答案,没想到洗澡时的偶然现象提示了它,让答案跳了出来。

每个人的思维恐怕都遇到过卡壳的情况。比如对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第一次学习时会感觉很难理解和把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办法。这种时候,继续想下去,可能只是干耗时间,因为灵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或许就是我们的路子不对。这时,也许我们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不去想它,而是做点别的事情,把脑筋换一换,然后再回来想这个问题。有时甚至不用刻意地想它,只是等待灵感自己出现,就真的能等到灵感。就像诗里说的那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是因为,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时候,即使暂时放下,不去想它,潜意识里也还是在不断地对我们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更新。当整合进行到接近解决问题的程度时,在某个点上,我们就会被突然触发。这个暂停的过程叫酝酿,这种规律就叫“酝酿定律”。酝酿定律尤其对高难度的问题比较有效。

有一个心理实验也说明了灵感的这种特点。心理学家给被试者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验中的三组被试对象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的时间中插入半小时,让被试者做其他事情,结果最后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插入了四个小时,结果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要求被试者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者回来以后再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步骤去做,而是像最初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应打破了用不恰当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让我们分析一下灵感产生的过程吧。

首先它需要人有较强的行为动机,并为此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如果在长时期连续思考后,人还没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转入休息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这个阶段就是酝酿阶段。

人的意识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叫“显意识”,藏于水中的是“潜意识”。前者能被人觉察,如人们的思考、讨论,而后者却不能,灵感思维通常就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潜意识的能力要比显意识更强,显意识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灵感则往往需要突破常规,可以说是一种顿悟。

人们对一个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尝试并失败后,会暂时抛开这个问题,去休息、娱乐或是锻炼,这时,人的思维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显意识活动减少了,潜意识思考活动得出的信息就可能突然冒出来,灵感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迎接灵感的到来,我们最好在酝酿阶段随时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脑中闪现的一些思维火花,这其中可能就有你需要的答案。

■ 曾经拥有沧海,怎能握住水滴——大刺激和小刺激

我们都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份报纸或一张公共汽车票的价格由原来的1元涨到2元或3元,人们就很可能接受不了;可是如果一处原价30万的房产涨了2万,就不会给人特别明显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理刺激的规律:人们受到的第一次刺激,能够缓解他受到的第二次较小的刺激。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可以说明这个定律。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如果在他的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法码的重量加到306克时,他才会觉得有点重。如果右手举重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他才能感受到差异。也就是说,要比前一种情况多给一倍以上的刺激,这个人才会有所反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时,其差额也必须越大。

这个定律经常被巧妙地运用在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上。比如一家公司想要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为了不使这件事情显得很突出,引起很大的反应,这家公司就可以先在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比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震荡。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就已经麻木了,这样便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应。

在谈判中,也有对于这个心理定律的应用。如果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就比较容易使对方接受。这是一种“诱敌深入法”,也是以“大小刺激定律”为基础的。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对方容易受到诱惑,和这个比起来,后面的不好的部分只能算是个小刺激,也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了。

这种手段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麻痹,即利用对比的效果,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显得不那么严重,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手段就是事先设计一个对比物,把比较大的刺激放在前面,那么后来的真正目的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了。前面的那个大刺激像个烟幕弹,或者说虚晃一枪,打马虎眼,其真正目的是后面不起眼的那件事情。这个策略也很接近三十六计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主要内容简介:你想了解真实的自我吗?你想消除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吗?你想摆脱愤怒、忧郁的负面情绪吗?你想得到朋友的信任、领导的青睐吗……有趣的心理游戏将为你揭开心理学的奧秘,让你在休闲娱乐中走进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帮你挖掘出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引领你探寻非凡的人生轨迹。
热门推荐
  • 农门娇女:腹黑相公有点萌

    农门娇女:腹黑相公有点萌

    【一朝失恋,光荣穿越】穿越了,我忍;被迫成亲了,我还忍;小三上位了,我再忍……可是可是,上帝呀,为什么我穿越后的生活就像灾难大片?难道就不可以来点喜剧片调节一下气氛么?愤怒咆哮ing~~~就在某女仰天长叹时,腹黑萌王爷突然出现……二话不说,扛起就走:“养个包子就是喜剧!前提是我们得先种!”“靠,不带你丫这么玩儿的!”
  • 大主宰之路

    大主宰之路

    叶武天一个无父无母的逆天之子,在遭遇世俗冷眼之后,开始了他的大主宰之路。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上了花轿嫁错郎:悲喜绝恋

    上了花轿嫁错郎:悲喜绝恋

    女主月如冰喜欢上了救她的男子,后来得知那人就是她的未婚夫。但是在新婚的晚上才发现她爱对了人,嫁错了人。原来她一直心仪的男子,并不是和她早已有婚约的人。而眼前的男子,分明就是个十足的流氓。她该如何摆脱这个看似和平,却风声暗涌的家庭。她该怎么远离这个流氓老公,寻找她自己的心仪之人呢?林水玉与蓝彬本互相相爱,彼此尊敬,美好的未来已经向他们伸出了幸福之手,只需他们轻轻一握,就能踏进幸福之门。可就在婚礼上,闯入一个穿婚纱女子。教堂的吊灯,毫无征兆的掉了下来。他为救她,被灯砸中,从此失意.......蓝彬自从失意后,变的完全两个人,在林水玉面前一面是流氓一般,而在另个女人面前却是温柔的如水一般。他们之间,因为这次的意外,产生了隔阂。如此相爱的人,能不能冲破重重困难,再度相爱?.....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强占为妻:本宫很妖很迷人

    强占为妻:本宫很妖很迷人

    他紧紧捏住她的下巴:“你若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心爱的男人和别人好,而不怒,我就放了你!”她媚笑着道:“这有何难?“她笑嘻嘻的看完全程……他却抓狂了:“你到底是不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