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200000006

第6章 认知篇——人怎样感知外部世界和环境(2)

这个事件,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错觉的一个原理。对于非常偶然的事,人们却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控制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平日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来支配的,所以人们把这种错觉扩展到了偶然性的事件上。

偶然性的事件是受概率支配的,它符合概率学的规律。因此,偶然性的事件也有其规律,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你扔1000次硬币,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会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这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或者说它们的概率各为50%。这是不可否认的科学规律。

也就是说,偶然性事件虽然有概率的约束,但是具体每一次的结果并不能被控制。让我们来看上面那个例子,其实别人给你买和你自己买,从概率上来说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大概人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人们就是执拗地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我们就错误地将其推及到所有事情上。但是,有些事其实是不可控制的,也即那些偶然性事件。

比如掷骰子的赌博,胜负完全取决于当时的一掷,而这一掷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显然,决定胜负的因素完全是偶然的。

有的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也会小声地念叨出来。同时,不知不觉中自己捏骰子的手也逐渐加力。其实,掷骰子的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即使你使再大的力气攥住骰子,结果也不见得能如你所愿。但是人们之所以有这些用力的表现,就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来做掷骰子的游戏。目的是想弄清楚,人们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还是掷完骰子后没有开宝的时候下的赌注大。结果,他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没有掷骸子之前,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虽然这种逻辑根本没有任何成立的理由。

正是控制错觉诱使许多人投入赌博的游戏,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难以自拔,这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

■ 要想甜,加点盐——对比定律

小张和小王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他们工作资历差不多,可是小张却被由领班提升为部门经理。小王认为自己不比小张差,觉得总经理对他很不公平,就愤而辞职,并在走之前向经理表达了他的不满。

总经理说:“你想知道你们之间的差别吗?那么请你马上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汇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小王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如何?”小王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气喘吁吁的小王说:“请休息一会儿吧,再看看小张是怎么做的。”说完就叫小张去做同样的事。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会弄几筐西红柿来卖,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当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总经理说:“请他进来。”

这时,小王一下子明白了他和小张之间的差异,感到很惭愧。对比的效果就是这样鲜明,有时甚至比千言万语更说明问题。

人的心理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单独认识一个事物时,不如把它的对立面也同时列出来进行比较,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对比定律”。

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你给一个事物规定一种特性,必然是在其他事物的对比之下。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

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如果把和它不同的事物也同时列举出来,进行比较,会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形成对比感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让被感知者有效感知。两个事物如果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会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诱导作用,会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

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三角形分类定名时,如果讲的是直角三角形,一般要同时讲到另外两种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这种对比会让学生对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得更加透彻;讲平行四边形时,就要同时讲什么是不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对比的方法在艺术中是常常使用的。我们都听过“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会发现画家为了把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往往用两种互为补色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比如把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画成棕红色,把草原画成碧绿色。诗词中同样也有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

在饮食方面,对比可以使味道显得更鲜明。一顿饭菜,如果所有菜都是相似的滋味,比如都是偏咸的,或偏酸的,就不容易引起食欲。宴请宾客时,让一桌子菜有咸点的,有酸甜的,有肥腻的,也有清淡的,饭后再来个果盘,这样各种风格杂陈,有了对比,滋味才相得益彰,整顿饭才比较可口。

■ 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定律

中国画里有一个术语叫“留白”,就是画家在绘画时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不尽的遐思。作曲家作曲时也经常在乐曲中间留下停顿,也能起到和“留白”同样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于极致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思想空间,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这种留出空白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感觉更富有灵气,更能启发人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留白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空白定律”。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在寂寞、梦想、逃避的情节中慢慢地铺开,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恋爱场景,这就是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领域里都有奇妙的作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利用空白定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朗读课文《孔乙己》,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一言不发。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沉浸在思考中。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开始讲解这篇课文的内涵,而学生因为经过了一会自己的思考,就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无声”会比“有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也是空白定律的表现之一。

颖颖半夜12点才带醉而归。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了,但是回来的时间超过了父母的规定,而且还喝了那么多酒,父母很生气。妈妈开门的时候训斥了颖颖说:“你赶紧向父亲道个歉。”颖颖一下子清醒了,有种大祸临头之感。她以为严肃的父亲会狠狠批评她一顿,没想到面色凝重的父亲只说了一句:“你自己想想吧!”然后愤然离去。

那时颖颖真希望父亲能批评她一顿啊。她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这种自责的心理让她后来再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当初父亲狠狠批评她一顿,即使话是对的,出于自尊心,颖颖也会产排斥和逆反心理。而那一句话倒比一箩筐的批评效果要更好!

在生活中,和亲密的人相处,也要注意适当地留白。比如夫妻之间,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距离,把对方看得太紧,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感情的发展。相反,如果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点空白会使两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 想不出答案时,不妨暂时放一放——酝酿灵感

古希腊时,阿基米德奉国王之命,检测工匠制作的金王冠是否掺有白银。但当时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为此日思夜想,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有一天,他在家里洗澡,当他跳进浴盆时,有许多水一下子溢了出来。这使他一下子意识到:当容器装满了水,再把物体放进去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相等的。由此他联想到,比金子轻的白银如果要想达到同样的重量,它的体积必然会超过金子。

于是,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与原先国王交给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顶金王冠,分别放在注满水的容器中,然后比较它们各自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答案了。这也是物理学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活动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的产生那样,是灵感突然迸发的结果。在冥思苦想下,阿基米德没有找到答案,没想到洗澡时的偶然现象提示了它,让答案跳了出来。

每个人的思维恐怕都遇到过卡壳的情况。比如对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第一次学习时会感觉很难理解和把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办法。这种时候,继续想下去,可能只是干耗时间,因为灵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或许就是我们的路子不对。这时,也许我们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不去想它,而是做点别的事情,把脑筋换一换,然后再回来想这个问题。有时甚至不用刻意地想它,只是等待灵感自己出现,就真的能等到灵感。就像诗里说的那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是因为,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时候,即使暂时放下,不去想它,潜意识里也还是在不断地对我们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更新。当整合进行到接近解决问题的程度时,在某个点上,我们就会被突然触发。这个暂停的过程叫酝酿,这种规律就叫“酝酿定律”。酝酿定律尤其对高难度的问题比较有效。

有一个心理实验也说明了灵感的这种特点。心理学家给被试者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验中的三组被试对象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的时间中插入半小时,让被试者做其他事情,结果最后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插入了四个小时,结果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要求被试者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者回来以后再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步骤去做,而是像最初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应打破了用不恰当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让我们分析一下灵感产生的过程吧。

首先它需要人有较强的行为动机,并为此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如果在长时期连续思考后,人还没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转入休息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这个阶段就是酝酿阶段。

人的意识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叫“显意识”,藏于水中的是“潜意识”。前者能被人觉察,如人们的思考、讨论,而后者却不能,灵感思维通常就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潜意识的能力要比显意识更强,显意识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灵感则往往需要突破常规,可以说是一种顿悟。

人们对一个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尝试并失败后,会暂时抛开这个问题,去休息、娱乐或是锻炼,这时,人的思维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显意识活动减少了,潜意识思考活动得出的信息就可能突然冒出来,灵感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迎接灵感的到来,我们最好在酝酿阶段随时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脑中闪现的一些思维火花,这其中可能就有你需要的答案。

■ 曾经拥有沧海,怎能握住水滴——大刺激和小刺激

我们都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份报纸或一张公共汽车票的价格由原来的1元涨到2元或3元,人们就很可能接受不了;可是如果一处原价30万的房产涨了2万,就不会给人特别明显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理刺激的规律:人们受到的第一次刺激,能够缓解他受到的第二次较小的刺激。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可以说明这个定律。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如果在他的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法码的重量加到306克时,他才会觉得有点重。如果右手举重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他才能感受到差异。也就是说,要比前一种情况多给一倍以上的刺激,这个人才会有所反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时,其差额也必须越大。

这个定律经常被巧妙地运用在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上。比如一家公司想要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为了不使这件事情显得很突出,引起很大的反应,这家公司就可以先在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比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震荡。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就已经麻木了,这样便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应。

在谈判中,也有对于这个心理定律的应用。如果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就比较容易使对方接受。这是一种“诱敌深入法”,也是以“大小刺激定律”为基础的。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对方容易受到诱惑,和这个比起来,后面的不好的部分只能算是个小刺激,也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了。

这种手段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麻痹,即利用对比的效果,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显得不那么严重,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手段就是事先设计一个对比物,把比较大的刺激放在前面,那么后来的真正目的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了。前面的那个大刺激像个烟幕弹,或者说虚晃一枪,打马虎眼,其真正目的是后面不起眼的那件事情。这个策略也很接近三十六计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健康是想出来的

    健康是想出来的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养生的根本就是养心。不良心境是健康的毒草。所以一定要经常注意调适自己的心境。健康靠自己,良好心境关乎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学会驾驭心境,别让不良心境害了您。好心境是“想”出来的。驾驭心境之道就是“想”就是通过主观努力调适心境。因为心境也会受到主观意志的控制。勿庸置疑,我们能够驾驭心境。人生旅途中,无论您遇到多么烦心的事儿,都应该学会利导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慢慢地,您就会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由此,您的养心就步入了正轨。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残倾向?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以面对人生?是什么使人脱离现实?很多人,要么本人、要么通过家人或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离我们关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热门推荐
  • 中国地理全知道

    中国地理全知道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感受。说到中国地理,一定会想到中国的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中华名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国家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无不囊括其中。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留守男人

    留守男人

    【北京卫视热播电视剧《婚姻时差》原著小说】在飞往温哥华挽救离婚危机的飞机上,成功的房地产商人李海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情人晓菲的告别信;一封是多年前落魄时自己写给妻子吴婷的励志信。当年,为了女儿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李海和吴婷成了新移民浪潮中的MBA(已婚但自由)一族,分居两国。无可救药的心灵孤寂与不可避免的身体出轨,让两地分居的李海和吴婷倍感艰辛。震撼心灵的爱情,和八级特大地震一同到来,李海和晓菲在灾难中同行,吴婷只能隔海相望,爱莫能助。吴婷发现李海和晓菲的关系,痛定思痛,决定离婚,开始自己的事业;晓菲发现李海和吴婷的感情,也决定退出,将李海赠送的房子卖掉,捐给红十字会,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移民美国。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惊世毒皇后

    惊世毒皇后

    【这样的她—】季弦歌,左相之女,却因为一场阴谋,被推上皇后之位。作为夫君,皇帝只想除掉她。作为亲人,父亲只想利用她。江湖纷争,朝堂纠葛,尔虞我诈。◆暗潮凶猛的阴谋诡计中,她,游走于正邪之间,左手利刃,右手品茶,步步为营,谈笑间,俾睨众生,扭转乾坤,杀人于无形!在重重阻碍下,她究竟能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这样的他们—】(妙手神医:前半生我为了医术而活,后半生,想要为你而活。(当朝右相:你说,我是仙,我说,你是魔,仙魔之间,若是注定不能相守,那么,我愿意为了你坠入魔道。(武林至尊:你说我只知道天下,却不知,我愿意用整个天下,来守护你的肆无忌惮。还有那皇帝,世家族长,铁血战神…她与他们之间,本是个个不待见,本是互相利用,一转身,又是谁,会与这个女子一步步攀上高峰,并肩傲视天下?——◆◆片花欣赏:【皇帝篇】大殿中:某男一身阴冷的走进来,隐忍的低声说道:“季弦歌,你还是朕的皇后!朕警告你,不要再到处招惹男人!”某女冷笑:“皇上此话何意,您有您的女人,我有我的男人,我们之间本就是交易,不是么?”【丞相篇】御花园中:男子匍匐在地,卑微的姿势,却依旧让人觉得仙风傲骨。“皇后娘娘,大人已经跪了一天了…”身边的丫头不忍心,道。“大人,您可是累了?”某女一脸慵懒。“微臣不累,皇后娘娘可愿意,赦免那些无辜的人?”“你要是爬上本宫的床,本宫也许会愿意…”某女清冷的说。“微臣,愿意。”某女愣了一下,笑道:“放一个人,你就陪本宫一夜!”男子露出一个似有若无的笑容,道:“臣,遵旨。”【盟主篇】:山巅之上:女子道:“徐家那老头,竟抢我生意?!”男子露出狐狸般的笑容:“明天就让他儿子不举,怎么样?”女子又道:“这苍山派和青云教又打起来了?头疼!”“那咱就把这俩,夷为平地。”男子一脸宠溺。女子浅笑:“你把我惯得这么嚣张,别人受不了,可如何是好?”风华绝代的男子看着某女,眼底闪过一丝狡诈,心中幽幽的道:若是天下人都受不了,那才甚好。●●女强+男强,强强对抗。喜欢的亲们点击【放入书架】喔!
  • 霸宠不乖妻

    霸宠不乖妻

    第二次偶遇,她惊恐万分,祈祷他能够彻底忘记。却殊不知,她自己早已被那幽深的眸仁深深锁定。他,步步紧逼,只为让她躲进自己怀中。她,是温婉执拗,一退再退。可终究逃不过恶魔的利爪,深陷泥沼。掠夺,才刚刚开始……片段二:看着电视上一脸温润淡笑的面对着记者采访的慕容凰,即使是身处于肮脏破乱的平民窟中也丝毫不影响他风度翩翩的气质,秦语洛甚至能够想象出那个没有露脸的采访记者的脸,肯定早已是一片绯红。她忽然很想笑,真的,真的很想大笑一番。这个在外人面前德高望重的完美男人,在民众前永远的一副温润儒雅。可是,他私底下又是如何?秦语洛想,这个问题世上恐怕除了她,没有人会知道。在银幕的背面,这个邪佞的男人到底有多么的变态和自私!片段三:“她说,让我放她自由。可是我恨她,怎么可能放了她?”痛苦的捂着自己英俊的脸庞,男子说话的语气惨淡无比。眼前的智者闻言只是缓缓一笑,一双看透世事的眼眸,毫无波澜:“爱之深责之切,你只是无法容忍她不爱你这个事实而已。恨,有时是误用了爱的力量。”“爱?……我爱她?”■男主霸道强势,对深爱之人不惜强取豪夺。■本文属细水长流型,非悲剧,酸中带甜,绝对精彩!----------------------------------------------------QQ群:174217002敲门砖:文中任意角色名‘谢绝同门加群’--------------------------------------------------
  • 僵尸问道

    僵尸问道

    僵尸出没!小心!!!宅男张洋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修真界,成为一头最低级的小僵尸,凭借着一本《太阴炼形》混得风生水起、霸气凛然,留下了一段“僵尸会法术,谁也挡不住”的传奇。
  • 昧宠

    昧宠

    三年的感情,只因为她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正式工作而告吹。在他和他妈的眼里,她处处不如那个公务员。可是,谁又曾想到,她竟然会是政府高官的女儿?他漠然地看着她说,分手吧。她却只能泪眼模糊地看着他,强挤出一个笑容来说:好。有人说,作为高干子弟,她不够张狂。她的身世背景,足以让她在A市翻云覆雨,而她却格外低调,从不武权弄术。也有人说,作为极品富二代的女友,她不够贪婪。他的外表和钱财,足以满足任何女人的虚荣心,足以养活她几辈子,而她却逃开高干子弟的光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当一切尘埃落定,她以崭新的身份出现在曾经的他和他引以为傲女友面前的时候.......本文结合“首席总裁不好惹”和“溺宠”的风格,加入一些新元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汗,还是那句话,小雨不会写简介,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欢迎喜欢《昧宠》的朋友加入“昧宠”书友会,群号100797422:验证信息:书名或者书中主角的名字。...................................................................................................本文故事纯属虚构,若与真实故事相撞,纯属巧合。推荐自己的文:《妖妆》《溺宠》《狂情总裁》(半价)《首席总裁不好惹》《暴戾王爷的贱妾》.........................................................................................推荐朋友作品:初晨《帝妻》
  •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几年以后,公主殿下带着贝丝出现在网王的世界里,她和几位王子的故事也即将上演……当再一次遇到那些“人”的时候,她又该怎样面对呢?当被卷入权利和欲望的斗争中的时候,她还能说出“只要不触及本殿下的底线,你们的任何事情都与本殿下我无关!”的话、全身而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