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海外的温州老板白手起家,海内的温州老板更须白手起家。因为在海外还有可能继承先辈的产业,以此为雏型慢慢发展壮大,而在海内,即使先辈有些产业,但在各个运动之中,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之中损失殆尽了。而且,海外温州老板的发家大都有迹可循,方式大同小异,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非十数年或数十年积累不可。海内的温州老板发家则往往更富传奇色彩,有时一次机会,一个主意,你抓住了,你的创业就可能很快获得成功,几年之中就可以发展得很大,闻名全国。究其原因,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发展较早,机制比较完善,竞争往往有着各种规则的限定。加之这一代温州老板的文化水准,大多还不能在高科技领域驰骋,所以无法在短时期取得成功。而海内市场广大,竞争尚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之中,可以出奇制胜。温州人起步较早,思维敏捷,抓住机遇,或利用一个概念,鲤跃而起,企业就上来了。温州许多知名企业,历史均未超过十年。所以,国内的温州企业家能迅速雄起的一个秘诀就是“胆大包天”。
前文提到工均瑶“胆大包天”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事实上,温州人不仅敢包天,还敢包地、包江河、包大海。
1995年10月,位于温州平阳的雨川集团董事长章烈成投资5800万元,成立南鹿岛开发有限公司,买下南鹿岛1750亩上地使用权和10098亩海域的开发使用权,写下了进军大海的新篇章,成为中国“包海”第一人。
1998年下半年,水点县农业局发布楠溪江渔业经营权公开招标公告:永嘉县沙头镇以上,海拔200米以上的楠溪江渔业水域将向全社会公开招标。9月18日,季展敏等人经过数轮激烈拼杀后,以518万元夺得了楠溪江12年的渔业承包权。此后,承包者成立了楠溪江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并聘请专家制定了公司开发经营的总体规划,斥资40余万元,在江中陆续投放了6万只蟹苗、50万尾红田鱼苗、13万尾香鱼苗及数千只甲鱼苗。
总之,温州人确实是一群敢为天下先的群落,在他们看来,没有不可能,只有不去做。
温州人的致富经:“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想了不做等于白想。做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很多看法,关键是你要坚持。成功以后也不要飘飘然,要经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从温州窜出来一只“中国狼”
一个在十几岁就进厂当了学徒工的人,一个在33岁才做出了第一双皮鞋的人,第一个注册人头像商标的人,第一个把专卖店开到海外的人,第一个自称是“中国狼”的人,他就是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
郑秀康出生于1946年,16岁进机械厂当学徒,19岁做到革委会副主任,33岁做出第一双鞋,1992年创办了康奈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为温州鞋业获取了第一个“真皮鞋王”的桂冠,1999年,又为浙江鞋业争得了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牌,企业现有员工5000多名,固定资产4亿元,并率先在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设多家由“中国制造”的康奈皮鞋专卖店。为此,有许多人想知道郑秀康是如何成功的。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外界的机遇。一是能吃苦;二是肯冒险;三是敢创新,这是郑秀康告诉我们的他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
和所有的温州人一样,创业之初的郑秀康也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他辞职下海的原因就是生活的压力,那时的郑秀康家庭比较困难,加之妻子生病还没有工作,靠厂子那点工资实在是不够生活所需。
就这样,郑秀康下海了。据他自己回忆说,1980年刚开始下海时最困难,“那时候我学做鞋,就在自己家的房间里,去掉一张床,也只有三四平方米吧。设计、划料、夹包,这些都是在那个小房间里完成的。标准的一个家庭小作坊”。
到了1983年,工商局发出通知,允许个体户招工,郑秀康便带了四五个人,借了1500元钱办了一个小作坊,白天在里面辛苦工作,晚上就和几个伙伴在里面支起木板当床。典型的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的人。
除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郑秀康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也是他能够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最初办厂时,郑秀康手头没钱,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卖掉了自己的手表、自行车,最后连老婆的嫁妆也卖掉了。可是这还不够,狠下心的郑秀康知道邻居家的大伯留有几百块钱,算是老人准备下的“棺材本”钱,但为了办厂,郑秀康只好厚着脸皮向大伯借走了那几百块钱。
凭借这种敢借“棺材本”创业的勇气,郑秀康硬是将一家小皮鞋厂发展成为中国鞋业龙头企业。
在这期间,郑秀康也经历了“火烧温州鞋”的痛苦,虽然他那时的“鸿盛皮鞋”因为质量好,没有被烧,但是全国对于温州鞋的漫骂和抵制,使得郑秀康也是寸步难行。怎么办?也学别人挂牌经营吗?
郑秀康不想这样,他决定注册自己的商标,于是在1991年,郑秀康走进了工商局,毅然为康奈注册了人头像商标,其寓意是“抬起头诚信做人,埋下头认真做事”。
正是凭着这种敢于冒险的勇气,康奈才有了率先去海外开专卖店的创举。2001年1月15日在法国巴黎开了第一家康奈皮鞋的专卖店,随后又在美国纽约和意大利罗马、普拉托、米兰、那不勒斯开了专卖店。当时有很多人担心此举是否会斑利,但是凭借康奈高档的皮鞋质量、中档的皮鞋价格,结果返回来的第一年的海外订单就已经城利了,郑秀康又是第一个成功吃螃蟹的人了。
其实,今天的康奈之所有会有这么辉煌的成就,从一个小家庭作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发展到在海外开专卖店,打造世界名牌,有一个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创新”。
早在1988年,郑秀康在全国各城市搞调查时就发现,中国的皮鞋业当时基本上以手工制作为主,装备水平很低。1989年,他来到了被誉为“世界鞋都”的意大利,他的发现使他感到震惊,“与人家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相比,我们温州的手工制鞋确实太落后了。不仅是生产规模太小,而且工艺、质量、标准都相差太远。我当时就意识到,温州鞋业要发展,甚至中国鞋业要发展,就必须走机械化之路。一回到家里,我就投入40万元,从青岛购置了一条机械绷帮流水线。这是温州的第一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温州制鞋业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此后,随着“长城”引进机械设备大获成功,带动了温州一批鞋厂纷纷去江南机械厂订货。而此时,抢先一步的“长城”又从台湾购进了更先进的生产流水线。1993年,“长城”又花巨资从制鞋王国意大利购进了世界一流的皮鞋生产线……康奈的一路领先,让别人望尘莫及。
郑秀康档案:郑秀康,出生于1946年,16岁进机械厂当学徒,19岁做到革委会副主任,33岁做出第一双鞋,1992年创办了康奈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为温州鞋业获取了第一个“真皮鞋王”的桂冠,1999年,为浙江鞋业争得了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牌,并率先在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设多家由“中国制造”的康奈皮鞋专卖店。
就在别人正在引进机械化作业的时候,设备一流的康奈已经开始经营品牌战略了。1993年,康奈已经在电视台打出广告,即“穿康奈,好气派”这在温州也是首创。一开始许多老板不理解,觉得没什么意思。结果,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老板的小孩子回家以后,把这句广告词当顺口溜,一出口就是“穿康奈,好气派”,气得有个老板打孩子耳光,骂他不懂事,不记自家的牌子,反而大叫人家的牌子。对于入世之后康奈的发展,郑秀康非常自信地说出这样的一段话:“现在大家都很担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是不是要狼来了。2月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康奈来的时候,我跟他讲,为什么只讲国外的‘狼’要来,不讲我们要出去呢?我们康奈就是一匹有实力的‘温州狼’、‘中国狼’。我们要比外国‘狼’更厉害!我的质量不比它们差,只要我打出品牌,加上成本优势,‘入世’对我只有好处。”
这就是一代“中国鞋王”郑秀康的超凡的胆识和魄力!
温州人的致富经:事事超前,敢于领先,稳健务实,步步精彩,创造需求,造福社会。
——康奈集团董事长 郑秀康
★在外国人的地盘上开中国商城
温州人为了赚钱四处漂泊、四海为家。有人说,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温州人;也有人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更有甚者说,只要有海水所及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一般人认为,做生意就要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经营,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温州人的想法却不一样,许多温州人非常钟情于落后贫穷的地方,偏偏喜欢到那样的地方去。温州人就是喜欢在市场上寻找缝隙。
1995年5月,温州商人吴建海只带着几只皮箱和一本叫《绝处逢生术》的书,独自踏上了前往非洲之路。
这之前,吴建海一直在欧洲经商,事业相当成功。
但是,吴建海却毅然放下经营多年的欧洲市场,逐鹿非洲,来到了喀麦隆。
“经常听说喀麦隆是非洲一颗灿烂的明珠,到了那儿才发现,在喀麦隆杜阿拉市还没有中国商店。但中国货却很受当地人欢迎。”于是,吴建海果断地成立了海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门经销中国商品。
正如温州商人丁振兴所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闭的地方,越适合温州人发展。封闭的地方往往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卖方市场。”
凭着温州人吃苦耐劳的韧劲,吴建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喀麦隆站稳了脚跟。
199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喀麦隆经商,但由于语言限制、店面难找以及治安问题,大多半途而废,悻悻而归。“当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中一直酝酿——办中国商城,将中国商人汇聚一堂,形成规模经营,使中国的商品走进非洲的千家万户。”吴建海萌发了办中国商城的念头。
1999年底,吴建海独资创办的“中国商城”开张了。中国商城有25家店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专门卖中国商品。于是,温州的眼镜、皮鞋、服装等小商品都进驻了中国商城。吴建海还经常带非洲客户来温州考察。把非洲人的市场眼光转移到闻名中外的温州。
目前,中国商城每年从中国进口商品100多个集装箱,进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吴建海也成为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副会长。2005年,吴建海应邀出席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还被《国际商报》盛赞为“在非创业的中国人的楷模”。
因为他为中非友谊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朱镕基访问喀麦隆时,亲自接见了这位敢为人先的温州企业家。
“但凡温州商人云集的地区绝对具备两个基本元素——早期商业市场不太规范和绝对消费基数庞大。”昆明理工大学的姜老师说。这两个基本元素正适合草根温州商人的生存和发展。
有记者曾问山西太原华北服装城总经理苏德生:“你认为在山西做买卖前景怎样?你自己以后是回南方发展还是继续在北方发展?”
苏德生说:“从目前看,我认为在北方做生意的前景还是比较好,因为机会多一些,有空白需要人填补,就有机会。再有一点是,对手的思想观念落后一点,竞争就弱一些。这是实话。”
这就是温州人的眼光。正是有了这种眼光,许多温州人才甘愿离开经济发达的地方,而到经济落后的地方去开辟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奶酪。
温州人的致富经: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闭的地方越适合温州人发展。
——温州商人 丁振兴
★包下朝阳百货大楼
温州人胆大包天、包地,包海洋。他们不仅在国内敢想敢干,甚至还把这样的胆识带到了异国的领域,他们在外国人的地盘上同样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温州商人包下了朝阳百货大楼。